管明天天氣 會是怎麼樣
今天的雨 還是要懂欣賞
管明天的花 會不會盛放
眼前的蝶 還是迷戀花香
管明天天空 會是怎麼樣
今天的藍 也要好好讚賞
管明天的蝶 會不會飛翔
此刻的誰 也為它鼓過掌
管人生還會 有多少無常
迫在眉睫 是眼前的日常
當每天好像 沒明天一樣
才懂平常 有多麼不平常
多簡單
《化學之美》欄目希望通過化學的視角帶給了大家一場視覺盛宴,也希望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啟示。當我們擁有了審美的眼光,增強了對美的感受,無論是春天的萬物復甦還是夏天的繁花絢爛;無論是秋天的肅殺悲涼還是冬天的草木凋零,你都會欣賞到不一樣的風光。
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無處不在,如鋼鐵生鏽,食物腐敗,純鹼可以去油汙等。生活也因為化學而變得美麗多彩。讓膠體帶著我們共同體驗下生活之美。
膠體指的是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的分散系。
雲
霧
煙
生活中的豆漿、墨水都是膠體
有色玻璃
水晶按鈕
註:以上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默默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Tyndall effect)或者丁澤爾現象、丁澤爾效應、廷得耳效應。
英國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John Tyndall 1820~1893年) ,1869年首先發現和研究了膠體中的上述現象。這條光亮的「通路」是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丁達爾效應是區分膠體和溶液的一種常用物理方法。
在光的傳播過程中,光線照射到粒子時,如果粒子大於入射光波長很多倍,則發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於入射光波長,則發生光的散射,這時觀察到的是光波環繞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稱為散射光或乳光。丁達爾效應就是光的散射現象或稱乳光現象。由於溶液粒子直徑一般不超過1 nm,膠體粒子介於溶液中溶質粒子和濁液粒子之間,其直徑在1~100 nm。小於可見光波長(400 nm~700 nm),因此,當可見光透過膠體時會產生明顯的散射作用。而對於真溶液,雖然分子或離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強度隨散射粒子體積的減小而明顯減弱,因此,真溶液對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強度還隨分散體系中粒子濃度增大而增強。
所以說,膠體能有丁達爾現象,而溶液幾乎沒有,可以採用丁達爾現象來區分膠體和溶液,注意:當有光線通過懸濁液時有時也會出現光路,但是由於懸濁液中的顆粒對光線的阻礙過大,使得產生的光路很短。
作為化學黨,小編表示從下面美景中看到了濃濃的丁達爾效應
精彩回顧:
化學之美第1期 | 帶你領略創新課堂上的那些模型之美
化學之美第2期 | 難得一見!化學結構之美超乎你的想像
化學之美第3期 | 那些美極了的筆墨,竟蘊含著這麼多化學知識
化學之美第4期 | 化學「色」起來,老司機攔都攔不住!
此欄目由生活中的化學編輯整理,轉載請後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