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會影響明日存儲 黑體輻射定律被打破

2020-11-24 IT168

  【IT168評測中心】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在7月30日宣布,該校動力工程學華裔教授陳剛與其團隊的研究,首次打破「黑體輻射定律」的公式,證實物體在極度近距時的熱力傳導,可以高到定律公式所預測的一千倍之多。該研究將在「NanoLetter」8月號科學雜誌上發表並為解決手機、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發熱問題開闢新途徑。該研究將在「NanoLetter」8月號科學雜誌上發表。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於1900年所創的「黑體輻射定律」(Black Body Radiation Law)是公認的物體間熱力傳導基本法則,雖然有物理學家懷疑此定律在兩個物體極度接近時不能成立,但始終無法證明和提出實證。

  在物理學中,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也簡稱作普朗克定律或黑體輻射定律)是用於描述在任意溫度T下,從一個黑體中發射的電磁輻射的輻射率與電磁輻射的頻率的關係公式。這裡輻射率是頻率ν的函數:

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其中:

I為輻射率,在單位時間內從單位表面積和單位立體角內以單位頻率間隔或單位波長間隔輻射出的能量

v為頻率,c為光速,T為溫度,h、k分別為普朗克常數和玻爾茲曼常數

  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普朗克考慮將電磁場的能量按照物質中帶電振子的不同振動模式分布。得到普朗克公式的前提假設是這些振子的能量只能取某些基本能量單位的整數倍,這些基本能量單位只與電磁波的頻率v,有關,並且和頻率v成正比:E = hv,這也就是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說,這一假說的提出比愛因斯坦為解釋光電效應而提出的光子概念還要至少早五年。然而普朗克並沒有像愛因斯坦那樣假設電磁波本身即是具有分立能量的量子化的波束,他認為這種量子化只不過是對於處在封閉區域所形成的腔(也就是構成物質的原子)內的微小振子而言的,用半經典的語言來說就是束縛態必然導出量子化。普朗克沒能為這一量子化假設給出更多的物理解釋,他只是相信這是一種數學上的推導手段,從而能夠使理論和經驗上的實驗數據在全波段範圍內符合。不過最終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說和愛因斯坦的光子假說都成為了量子力學的基石。

上述資料來源

  普朗克的「黑體輻射定律」創定在不同溫度下,此定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成立,但如何在極微小的距離中穩定控制物體,達成能量傳導的測試有極高的困難度。百多年來,科學家始終無法突破。而普朗克也對此定律在微距物體間是否仍成立,持保留態度。

實驗示意圖

  中國華中科技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出身的陳剛是知名的納米熱電材料和流體學者。他的研究團隊採用二氧化矽製成的小球對著平面物體的方式,取代在納米 (10億分之一米)距離中根本不可能不碰觸的兩平行平面體;並採用雙金屬臂梁(bi-metallic cantilever)科技的原子顯微鏡去精準地測量兩物體間的溫度變化。

陳剛和其實驗設備

  麻省理工學院表示,陳剛團隊的研究成果,證實科學家所預言但無法實證的理論,已獲得國際間同領域學者的喝彩。

  此項發現不但讓人們對基本物理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改良計算機數據儲存用的硬碟的「記錄頭」,以及發展儲聚能源的新設計等工業應用上十分重要。

  陳剛說,目前計算機使用的硬碟,記錄頭與硬碟表面約有五至六納米的距離,記錄頭容易發熱,而研究員一直在尋找控制發熱的方法。熱傳導和控制是磁存儲(Magnetic Storage)領域十分重要的一環,此類應用也將因陳剛的發現而迅速發展。

  新的發現也能幫助開發新一代的能源轉換裝置。除了實際的應用,陳剛說,此研究也提供對基本物理進一步了解的有用工具。

(完)

相關焦點

  • 《納米快報》:陳剛小組首次打破黑體輻射定律
  • 紅外測溫和黑體輻射定律
    19世紀末,人們認識到熱輻射和光輻射都是電磁波。並且已知,自然界中一切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在不停向外輻射能量。那麼輻射能量在不同頻率範圍中如何分布?1859年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提出基爾霍夫熱輻射定律,用於描述物體的發射率與吸收比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取決于波長和溫度的函數。
  • 科普︱紅外測溫和黑體輻射定律
    19世紀末,人們認識到熱輻射和光輻射都是電磁波。並且已知,自然界中一切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在不停向外輻射能量。那麼輻射能量在不同頻率範圍中如何分布?1859年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提出基爾霍夫熱輻射定律,用於描述物體的發射率與吸收比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取決于波長和溫度的函數。
  • 從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到真正的黑
    摘要:介紹了用以解釋熱輻射的幾個重要公式及其缺陷,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與量子物理的發現歷程,並補充介紹了一些色彩學知識,最終討論了一個問題
  • 黑體輻射遵循的是「斯忒藩·玻耳茲曼定律」
    『間接測量法』 這種測量所依賴的原理是『黑體輻射』,因為黑體輻射遵循所謂的『斯忒藩·玻耳茲曼定律』,這個定律的含義是在一個黑體上面單位面積所產生的輻射能量大小,它和黑體是有關係的。只要知道了溫度的大小,就可以去測量流量的大小,如果知道黑體的面積,就可以得到它的總光度
  • 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
    從經典物理學出發推導出的維恩定律在低頻區域與實驗數據不相符,而在高頻區域,從經典物理學的能量均分定理推導出瑞利-金斯定律又與實驗數據不相符,在輻射頻率趨向無窮大時,能量也會變得無窮大,這結果被稱作「紫外災變」。1900年10月,馬克斯·普朗克將維恩定律加以改良,又將玻爾茲曼熵公式重新詮釋,得出了一個與實驗數據完全吻合普朗克公式來描述黑體輻射。
  • 黑體輻射研究歷史
    理想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
  • 黑體輻射和能量量子化
    黑體是一種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種波長輻射的物體。帶有一微孔的空心金屬球,非常接近於黑體,進入金屬球小孔的輻射,經過多次吸收、反射、使射入的輻射實際上全部被吸收。當空腔受熱時,空腔壁會發出輻射,極小部分通過小孔逸出。
  • 黑體輻射
    而黑體輻射同樣適用於人體,假設體溫是37度的話人體的能量就會以紅外線的形式散射出體表。紅外線不在可見光的範疇,所以人們看到不到,但是人體熱像儀,測溫儀就可以檢測到。回到黑體的問題上,上文說了太陽可以近似看作是一個黑體,只是讓大家對黑體有個印象。在熱力學中,黑體是一個理想化的物體。
  • 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
    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普朗克是一位保守的物理學家」,人們常常這樣評價。這樣一個保守的物理學家,是20世紀傑出的自然學者之一,如果以重要性而論的話,繼伽利略與牛頓、愛因斯坦之後,開啟物理學新時代的正是普朗克。
  • 量子力學筆記1---黑體輻射
    1.1  黑體輻射黑體:一個能全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輻射而無反射的物體。
  • GTRH-2 黑體紅外輻射實驗儀的應用
    GTRH-2黑體紅外輻射實驗儀 可開設的實驗 1、物體表面特性對輻射量的影響; 2、 黑體輻射量和距離以及距離平方的關係; 3、 隨著輻射強度的變化1879年,斯特藩(J.Stefan)從實驗中總結出了黑體輻射的輻射本領R與物體絕對溫度T 四次方成正比的結論;1884年,玻耳茲曼對上述結論給出了嚴格的理論證明,其數學表達式為:                              (2) 即斯特藩-玻耳茲曼定律,其中為玻耳茲曼常數。
  • 黑體輻射的經典理論
    在1900年量子化了黑體輻射的能量與波長的函數關係——提出黑體輻射定律。1900年10月19日和12月14日普朗克發表能量量子化假說,從而帶來了全新的量子力學。所以要明白普朗克的工作,我們就要從熱輻射研究談起,這是熱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研究內容。熱學的發展有兩條主線:熱力學和分子動理論。熱力學是宏觀描述,主要著重變化過程刻畫;分子動理論是粒子描述,重點在狀態刻畫。
  • 量子力學的起源1:黑體輻射公式的發現
    但是物理學的上空依然飄浮著兩朵烏云:麥可遜-莫雷實驗以及黑體輻射光譜的測量。後來的事情大家已經知道,對這兩個實驗現象的研究人們分別建立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開啟了認識物質世界終級結構的大門。這裡我將會用一系列文章介紹這其中的一支—量子力學建立的全過程,並儘量還原當時的情境。
  • 普朗克的黑體輻射公式是怎麼得出的?
    本文亮點:對黑體和黑體輻射理論闡述更嚴謹,可對教材疑難點做相對權威的補充說明。1問題的提出高中物理教科書(以人教版為例)在講授「能量量子化"內容時,首先指出「我們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物體溫度有關,所以叫熱輻射。"基於日常生活經驗,這是學生可以接受的。
  • 【量子物理學】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與能量量子化
    第一朵烏云: 「以太說」 破滅;第二朵烏云:黑體輻射與「紫外災難」。  尋找以太的零結果,愛因斯坦創立了現代物理大廈之一:相對論。  熱輻射的紫外災難的解決 ,普朗克等人建立了現代物理大廈之二:量子論。
  • 物理學家發現超越黑體輻射極限的材料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Shawn-Yu Lin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稱,科學家現在發現一種材料,它受熱的發光強度似乎超越了黑體輻射極限。19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曾使用數學方法描述輻射定律,並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值存在,進而進入量子時代,馬克斯也被冠為量子力學創始人。
  • 色溫與黑體輻射
    色溫的定義是,當光源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一溫度下的黑體所輻射的光的顏色一致時,把此時黑體的溫度表示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即色溫。色溫的單位用開爾文溫度K表示。通常,我們會說某個燈、電腦或手機屏幕的顏色偏暖或偏冷,其實就是在說色溫。色溫較低時(<5000K),光源的顏色偏暖;色溫較高(>6000K)時,光源的顏色偏冷。中性光(~5500K)就是說顏色接近自然光。
  • 【知識點】黑體和黑體輻射
    ①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輻射能量。②物體既會輻射能量,也會吸收能量。物體在某個頻率範圍內發射電磁波能力越大,則它吸收該頻率範圍內電磁波能力越大。輻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時稱為熱平衡。此時溫度恆定不變。實驗表明:物理輻射能多少決定於物體的溫度(T)、輻射的波長、時間的長短和發射的面積。2、黑體物體具有向四周輻射能量的本領,又有吸收外界輻射來的能量的本領。黑體是指在任何溫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長的輻射的物體。
  • 黑體輻射叛逆經典 普朗克釋放量子妖精
    1879年,年僅21歲的普朗克獲得了慕尼黑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論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度過了相對平靜的十幾年教職生涯後,從1894年開始,普朗克被黑體輻射的問題困惑住了!黑體可被比喻為一根黑黝黝的撥火棍,但黑體不一定「黑」,太陽也可被近似當作黑體。在物理學的意義上,黑體指的是能夠吸收電磁波,卻不反射不折射的物體。雖然不反射不折射,仍然有輻射!正是不同波長的輻射使 「黑體」 看起來呈現不同的顏色。例如,在火爐裡的撥火棍,隨著溫度逐漸升高,能變換出各種顏色:一開始變成暗紅色,然後是更明亮的紅色,然後是亮眼的金黃色,再後來還可能呈現出藍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