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介子與反D介子衰減差異首次「現形」

2020-11-23 人民網

LHCb實驗為物理學家提供新的方法來解釋宇宙中物質—反物質的不平衡。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了D介子粒子與反D介子粒子的衰減差異,為解釋宇宙為何由物質而非反物質組成提供了新途徑。

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LHCb實驗的科學家做出了上述發現。此前,研究人員已預測到這種行為差異,而且這也符合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

物質和反物質擁有同樣的屬性,除電荷相反外,它們應該「行為」一樣,甚至「外貌」也一樣,這種現象名為CP對稱。這一對稱也表明,宇宙誕生時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一開始就會彼此湮滅,人類也將不復存在。如果這一對稱性有損壞——CP破缺,則意味著有些反物質的行為與其對應物質不一樣,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宇宙由物質主宰。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物理學家已在K介子和B介子(都由兩個夸克組成)內發現了CP破缺現象,相關研究分別於1980年和2008年榮膺諾貝爾獎。

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從未在任何包含「璨」夸克的粒子(如D介子)內看到CP破缺。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LHCb團隊成員塔拉·謝爾斯說:「觀察到璨介子物質和反璨介子物質行為的不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CERN研究人員之一、阿姆斯特丹國家核能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粒子物理學家奧莉雅·艾貢姬娜也表示,儘管D介子行為的這一影響太小,不足以完全解釋物質的主導地位,但它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科學家可從中尋找與標準模型的偏差,最終解釋物質—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

此外,這一發現還將有助於理論家更好地理解D介子和類似粒子中這一行為背後的機制。

當然,物理學家們知道,物質的主導地位不能僅靠夸克和反夸克的行為來解釋,發現新的CP破缺仍是粒子物理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劉霞)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推薦閱讀

高福院士:消除疫苗疑慮需要科技「加碼」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近年來的疫苗事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中國疫苗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疫苗之一,不要對疫苗失去信心。【詳細】

個人電腦如何適應智能時代在智能時代扮演好新的生產力工具角色,個人電腦必須順應潮流,轉型升級為智能化設備,匹配5G和行動網路的要求,才不會那麼快地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過客。【詳細】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科學家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6-11 15:37:50 藉助這一五夸克粒子,科學家也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夸克是構成中子和質子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科學家很早之前就預測了五夸克態的存在,但直到4年前,才通過讓質子在LHC內發生對撞,觀察到五夸克粒子。隨後發現,這個五夸克粒子由四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五夸克的結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為什麼宇宙中反物質稀少,科學家有線索了
    從技術上講,它可以將能量轉換為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反物質是物質的表親。實際上,物質-反物質是物質的陰陽兩方面。如果您將物質和反物質結合在一起,它將產生能量,而且會產生很多能量。結合一克物質和反物質,其結果是釋放出與廣島原子彈爆炸相當的能量。反物質是1931年發現的,其存在已為科學界所普遍接受。但是,它在宇宙中很稀少,反物質與物質的數量上差異是一個巨大的科學謎團。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KEKB)進行實驗,首次觀測到伴隨基本粒子中微子的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B介子衰變到τ輕子和中微子兩種粒子,衰變機率與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的預言相一致。
  • 夸克構成了哪些複合粒子(介子篇)
    介子是自旋為整數、重子數為零的強子,參與強相互作用。介子的靜態質量介於輕子和重子之間,所以取名為介子,介子的自旋量子數為零。介子的發現是從核力的研究開始的。1935年由湯川秀樹理論預測了作為強力的傳遞粒子-介子的存在,核力是由於核子之間交換介子而產生的,這種粒子的靜止質量的大小約為電子靜止質量的200到300倍。
  • 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觀測到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
    藉助這一五夸克粒子,科學家也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夸克是構成中子和質子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科學家很早之前就預測了五夸克態的存在,但直到4年前,才通過讓質子在LHC內發生對撞,觀察到五夸克粒子。隨後發現,這個五夸克粒子由四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五夸克的結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來自巴塞隆納的理論物理學家Matias表示:「觀測到的B介子的衰減出現相干偏差的這組數據在過去的實驗中從未出現過。而對這一現象最好的解釋就是有一種新的粒子存在。」Matias認為,新粒子存在的證據已足夠充足,但其他同行認為新理論還有待檢驗。
  • 重磅丨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其功能是精確探測一類相似的粒子,包括這次發現的B介子的衰變過程。2012年在科學家們曾利用其大型探測器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完善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片拼圖,自此之後,再沒有新的粒子被發現過。圖 |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碰撞過程示意圖此次所發現的最新信號包含了B介子衰變的偏差信息。
  • 湯川秀樹 | 介子理論的發展
    因此就像巴哈(Bhabha)所指出那樣,一個帶正(負)電的介子可以自發變成一個正(負)電子和一個中微子。靜止時大量的帶電介子平均壽命由下式給出:雖然眾多實驗證實了宇宙射線中介子的自發衰變和其壽命對速度的依賴,但是粒子壽命的理論值和實驗值仍存在差異。介子理論最初的想法是通過上述假設Ⅲ和Ⅴ來解釋β衰變。
  • 光介子猜想
    光傳播的本質是能量在光介子上的流通。而且流通的速度僅僅只與光介子密度有關。由於光介子上流通能量的大小不同,使光介子振動的頻率不同。所以,竊以為光介子是一種空間中普遍存在且相對運動很小很小的粒子。那麼根據以上說法。光源並沒產生光子,僅僅只是輸出了能量,而能量是順著物質(光介子)流動的。
  • 高精度的測量: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π介子,衰變為兩個光子!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已經改進了普裡馬科夫類型的實驗,以提高π介子測量的準確性,其發表在《科學》期刊上,概述了研究目標,進行的實驗,目的是在測量一個π介子衰變為兩個光子時達到更高的精度。美因茨大學Harvey Meyer也在《科學》期刊上提供了量子色動力學理論歷史的時間表,並概述了研究人員在這一新努力中所做的研究工作。
  • 介子 : 核廢料的深度探測 ∙ 上
    圖為核廢料 Nuclear waste in casks  介子雖然比電子重200倍,但只會釋放微小的軔致輻射,很容易穿過大氣層。每分鐘大約有一萬個顆介子到達地球表面的每平方米。圖為在埃及用介子探測器研究金字塔的考古人員Scientists using muon detectors in Egypt 這個方法在1950年左右首次用於測量冰的厚度,但在2003年,杜倫大學洛斯阿拉莫斯分校(Las Alamos)的Christopher Morris和他的同事們提出
  • 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30多年前的預測得到驗證 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2015-05-14 科技日報 張夢然 通過測試標準模型做出的理論預測,可以檢測標準模型的準確性或是對其作出一定修正,以便回答一些當前無法用標準模型解釋的問題,例如,反物質的起源。  此次在瑞士日內瓦,物理學家們發現中性B介子衰變成μ子(muon,類似電子但更重,可被想像成一個「加重版」的電子),這提供了對於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準確性的嚴格測試,因為這種衰變對於模型的不完整之處非常敏感。
  • 費米實驗室著手重測μ介子磁性
    科學家將在這個重達700噸的環內測量μ介子的磁性   圖片來源:《科學》雜誌官網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26日報導,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190名科學家已著手精確測量μ介子的磁性。此前的實驗表明,μ介子的磁性或比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測的稍大一些,如果最新實驗證實這一點,有望翻開物理學的新篇章。   μ介子是電子更重且不穩定的「表親」,它帶電荷,會在磁場中旋轉。每個μ介子會像微型條形磁鐵一樣被磁化,將一個μ介子放在與其磁化方向垂直的磁場中,其磁極將像羅盤指針一樣旋轉或進動。由於量子不確定性,μ介子會在旋轉過程中不斷釋放並重吸收其他粒子。
  • 「人」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介子能否揭示人的本質?
    人類是由正常的粒子組成的,比如電子,但是每一個這樣的粒子都有一個反物質伴侶,反物質伴侶實際上和它自己是一樣的,但是帶著相反的電荷。當物質和反物質接觸時,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認為,物質和反物質在大爆炸中產生的數量幾乎相等。那麼,為什麼今天幾乎只剩下物質了呢?近來,科學家的新研究使科學家們能夠建造一種新型的加速器,這種加速器是基於一種叫做介子的粒子,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 新的計算使物質與反物質的比較認知取得長足的進步
    在粒子物理學中,K介子(Kaon,標記為K)是帶有奇異數這一量子數的四種介子的任一種。在夸克模型中,知道它們含有一個奇夸克(或其反夸克),及一個上或下夸克的反夸克(或其夸克)。通過新的計算,更準確地預測了鉀離子衰減為一對帶電的π介子相對於一對中性的π介子的可能性。了解這些衰變並將預測與最新技術實驗比較,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方法來測試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微小差異,並尋找由標準模型無法解釋的效應。新的計算代表了該小組先前發表於2015年《 物理評論通訊》上的結果的重大改進。
  • 無極有個介子推廟
    無極縣楊家莊村有座介子推廟,說來讓人難以置信。要說山西有,那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介子推是晉國人。為什麼無極縣有介公廟呢?楊家莊與介子推又有什麼歷史淵源呢?無極縣介子推廟位於楊家莊村后街西頭路北,東西長20多米,南北長30多米,坐北朝南,有前殿和後殿。介廟雖然面積不大,但在一個村莊倒也顯得氣魄雄偉。
  • 物理學家觀測到粲夸克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有史以來第一次,物理學家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觀察到了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構成物質基本單元的粲夸克中。宇宙中充滿了常規物質,另外還有反物質,反物質即使在地球上存在,但數量卻要少得多。
  • 重離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對準的第一個證據
    矢量介子,英語:vector meson,在高能物理中指具有總自旋1和奇數奇偶校驗的介子(通常記為JP = 1-)。 矢量介子自1960年代以來就在實驗中被發現,並且在質量的光譜模式中眾所周知。矢量介子與偽矢量介子(pseudovector mesons)形成對比,後者也具有自旋1,但具有偶數奇偶校驗。
  • 讓福島真正安全:用介子探測器尋找洩漏核燃料
    同時,宇宙射線撞擊高層大氣產生的無數介子正在流入反應堆內部。每分鐘,地球表面每平方米約被1萬個這種微小粒子撞擊。而且,大部分能不受幹擾地流經固體物質。但也有少量按照物質的密度和厚度被吸收或反射,上世紀50年代,物理學家首次將該現象用於研究澳大利亞地下水電設備的地質情況,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使用相關方法發現埃及哈夫拉金字塔內沒有隱藏的密室。
  • 歐洲的強子對撞機發現上帝粒子後又一線索,反物質!
    目前科學家所跟蹤的構成物質中最基本的粒子就是夸克。 研究人員稱由單個夸克和反夸克構成的粒子為介子,並發現了四種特殊類型的中性介子(B0S,B0,D0,K0)。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在1960年,這些介子可以自發地轉變成自己的反粒子,然後再轉變回正、反粒子之間來回振動。 因為他們是不穩定的,所以在振動過程的某一階段他們就會衰變成更穩定的粒子,而正、反介子衰變過程則有細微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