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習題周周練」第十章 浮力(複習講解)

2020-12-06 跟我一起學物理

「經典習題周周練」

第十章 浮力

(複習講解)

1.浮力的判斷

題目一氫氣球脫手後會向上飄,是因為受到了( )

A.浮力 B.重力

C.阻力 D.升力

【解題依據】要解答本題需掌握:

①浮力是物體浸在流體中受到流體對它向上的力,與流體是否運動無關;

②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與物體是否運動,怎樣運動無關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③阻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方向與物體運動和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④升力是由於運動的物體運動時,上下面上氣體的流速不同壓強不同,造成壓力不同而產生的力,升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注意:在判斷時,物體受到的是浮力還是升力比較容易混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區別:

①浮力只要物體浸在液體或氣體中就可產生,升力必須物體與流體有相對運動,且產生的原因複雜。

②浮力產生的原因是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差,升力是物體受到的壓強差而產生的壓力差。

③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是豎直向上,是不可以改變的。而升力一般是向上,但可以改變。雖然「升力」是向上的,但流體壓力差完全可以向下。

④流體靜止時也有浮力,而產生升力時,物體與流體要有相對運動。

總之一句話:升力產生需要流動著的氣體。

【解題思路】與液體相似,空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浮力。

解:氫氣球脫手後向上飄,由靜止到運動,說明氫氣球受到了一個向上的力作用,這個力就是空氣對氫氣球產生了豎直向上的浮力。

答案:A

點評:本題考查了空氣浮力的存在,是一道聯繫實際的應用題,也是一道基礎題,難度較小,容易解答。

2.浮力的四種計算方法

浮力計算的四種計算方法:

①壓力差法;②示數差法(稱重法);③原理法;④平衡法。

題目二一個浸沒在水中的正方體物塊,其下表面受到的水對它的向上壓力為20N,上表面受到水對它的向下的壓力為12N,則正方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為(  )

A.32N;豎直向上

B.8N;豎直向上

C.8N;豎直向下

D.無法判斷

【解題依據】壓力差法: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強大於向下的壓強,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物體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的作用,這個壓力差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解題思路】從浮力產生的原因來考慮,利用公式F↓浮=F↓(下表面)-F↓(上表面)計算浮力的大小,浮力方向豎直向上。

答案B

【點評】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產生浮力的原因,是因為物體受到液體的壓力,利用浮力產生的原因來計算浮力的大小,並可以利用其公式F↓浮=F↓(下表面)-F↓(上表面)計算浮力的大小。

題目三一物體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得重力為25N,浸沒在水中稱示數為 10N,求:

①在水中受到多大的浮力?

②物體的體積多大?

③物體的密度?

【解題依據】示數差法: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與物體在液體中的「重力」F↓示(或F↓拉)的差值等於浮力。F↓浮=GF↓示。

【解題思路】(1)已知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和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拉力,利用稱重法可以得到浮力;

(2)已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公式VV↓排=F↓浮/ρ↓g得到物體的體積;

(3)已知物體的重力,可以得到質量;已知質量和體積,利用公式ρm/V得到密度。

解:(1)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F↓浮=GF↓

=25N-10N=15N;

(2)已知物體浸沒在水中,由F↓浮=ρ↓gV↓排可得,

物體的體積:

VV↓排=F↓浮/ρ↓g

=15N/1.0×103kg/m3×9.8N/kg

=1.53×10-3m3;

(3)物體的質量:

mG/g

=25N/(10N/kg)

=2.5kg;

物體的密度:

ρm/V

=2.5kg/1.53×10↑(3)m↑3

≈1.63×10↑3kg/m↑3。

:(1)物體受到的浮力為15N;

(2)物體的體積為1.53×10↑(3)m↑3;

(3)物體的密度為1.63×10↑3kg/m↑3。

點評:此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測量固體密度的方法,為保證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等於其體積,必須使物體完全浸沒。

題目四將重為20N的鋁球慢慢地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使其浸沒在水中,從容器中溢出了10N的水,鋁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這個鋁球是______(選填「空心」或「實心」)的。(已知ρ鋁=2.7×10↑3kg/m↑3;g=10N/kg)

【解題依據】原理法:阿基米德原理:

F↓浮=Gρ↓gV↓排。

【解題思路】用已知物體排開水的重力,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因為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已知鋁球的重力,可求其質量,根據公式Vm/ρ可求鋁球的體積,鋁球完全浸沒後,所受的浮力根據公式F↓浮=ρ↓gV↓排可求,鋁球是實心的時候所受的浮力與原先所受的浮力進行比較,如果實心的時候所受的浮力等於原先的浮力,則鋁球是實心的;如果實心的時候所受的浮力小於原先的浮力,則鋁球是空心的。

解:鋁球所受的浮力等於他排開水的重力,所以鋁球受到的浮力是10N,

如果為實心鋁球的質量:

Gmg

=20N/(10N/kg)

=2kg,

鋁球的體積:

Vm/ρ↓

=2kg/2.7×10↑3kg/m↑3

=(2/2.7)×10↑(3)m↑3,

所以鋁球受到的浮力:

F↓浮=ρ↓gV

=1000kg/m↑3×10N/kg

×(2/2.7)×10↑(3)m↑3

≈7.3N,

實心時所受的浮力7.3N<原先的浮力10N,所以鋁球是空心的。

答案10;空心

【點評】本題考查質量、體積和浮力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難點是判斷鋁球是否空心,還要知道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他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題目五一個小球所受的重力為10N。將它浸沒在水中時,所排開的水的重力為20N。那麼小球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_N,放開手後,物體將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懸浮」),最終小球的浮力為______N。

【解題依據】平衡法:物體漂浮或者懸浮時處於平衡狀態,浮力與重力平衡,即浮力等於物體的重力,F↓浮=G

【解題思路】知道物體全部浸沒在水中時,排開的水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再和小球的重力進行比較,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確定小球的狀態,最後根據小球的狀態計算浮力的大小。

解:由題知,小球浸沒在水中,小球排開的水重為20N,由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排=20N,而G↓球=10N,F↓浮>G↓球,則放手後小球將上浮,最終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於重力,即F′↓浮=G=10N。

答案20N;上浮;10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利用,涉及到物體的浮沉條件,條件已給出,難度不大。

3.綜合應用

題目六 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內盛有不同的液體,現將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當兩物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兩物塊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容器中物塊排開液體的重力較大

B.乙容器中物塊受到液體的浮力較大

C.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較大

D.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較大

【解題依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密度、壓強的有關知識。

【解題思路】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浮力與重力的關係;根據物體的浮沉情況判斷出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關係;根據pρgh得出容器底受到壓強的關係。

解:甲懸浮,F↓(浮甲)=G↓(排甲)=G;乙漂浮,則F↓(浮乙)=G↓(排乙)=G,可知G↓(排甲)=G↓(排乙),A錯誤;由A分析知,兩容器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相同,B錯誤;物體在甲中懸浮,則ρ↓甲=ρ↓物,在乙中漂浮,則ρ↓乙>ρ↓物,可知乙的密度較大,C錯誤;由C知,乙的密度較大,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D正確。

答案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體浮沉條件及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關鍵能夠根據浮沉情況判斷出液體的密度、所受浮力的關係。

4.力的示意圖

題目七如圖一個質量為2kg的木球漂浮在水面上,畫出木球靜止時的受力情況。

【解題依據】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物體的浮沉條件和力的示意圖的畫法要求。

【解題思路】木球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由於木球漂浮,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

解析:木球的重力為:

Gmg

=2kg×10N/kg

=20N;

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重力和浮力是一對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即

F↓浮=G=20N,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過木球的重心分別沿豎直向下和豎直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並分別用GF↓浮表示,並標明力的大小,注意這兩條線段長度應相等。

答案如圖所示

【點評】畫力的示意圖時要考慮到物體的運動狀態,當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畫時線段一樣長。

5實驗探究

題目八 王老師演示了如下實驗:將一隻去蓋、去底的飲料瓶的瓶口朝下,把桌球放入瓶內並注水,看到有少量水從瓶口流出,此時桌球不會浮起來(如圖所示),為了讓桌球浮起來了,王老師應該_______,該實驗說明,浮力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

【解題依據】浮力是由於物體在液體中所受到的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產生的。

【解題思路】圖中桌球靜止時,雖然有少量水從瓶口向下流出,但球的下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而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則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即桌球不受浮力的作用,所以桌球不能上浮;用手堵住瓶口,桌球受到液體對桌球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即浮力作用,當浮力大於重力時,桌球上浮,最終桌球漂浮在水中。

答案:堵住瓶口;液體對桌球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點評】本題是與浮力有關的知識,考查了浮力產生的原因,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理解。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