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從「裁判文書網」上查一下律師事務所當被告的案件,那可多呢,而且律所敗訴的比例比較高。
如果再仔細看一下,絕大部分律所敗訴的業務都是「非訴」業務,從事「非訴」業務的律師,基本上都是高學歷、有留學背景、在一線、準一線的「紅圈所」、大所從業的律師。
像我們這些在西安這樣的二線城市作律師,想做一些私募融資、企業發債、新三板掛牌、IPO等「非訴」業務,最初都是掛著北京、上海的律所的牌子在做,學會後一些律師就自己開所,或者跳槽到西安的律所作合伙人,開啟自己的高端業務。
但「非訴」業務的風險顯然比訴訟案件的風險大的太多了,訴訟案件敗訴,說句實話,委託人都不太容易找到律師的過錯責任,律師也容易推脫;而「非訴」業務主要就是靠著中介機構為主處理,出事以後不找你中介機構找誰?
這不就有一起多達487名原告起訴發行債券的被告,以及眾多中介機構賠償原告損失案件,該案件一審判決上海最大的錦天城律所賠償3700多萬元。
原告要求錦天城律所承擔什麼責任?
原告王放等487人購買了五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洋建設)發行的「15五洋債」或「15五洋02」(以下簡稱五洋債),認為五洋建設存在債券欺詐發行、違反信息披露義務作出虛假陳述等違規行為,原告購買的案涉債券受到投資損失。
原告起訴請求五洋建設對原告損失承擔賠償責任,陳志樟作為五洋建設違規行為的直接負責人、德邦證券作為債券承銷商,大信會計、錦天城律所、大公國際等作為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義務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院確認原告等人的損失合計高達741174252元。
錦天城律所的抗辯
錦天城律所的主要抗辯理由如下:錦天城律所在案涉債券發行過程中已經盡到勤勉盡責義務,對五洋建設的虛假陳述行為並無過錯。根據證券行政監管部門查明結果,五洋建設的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系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對抵」,屬於財務方面的專業判斷事項,超出了錦天城律所的注意義務,也不屬於律師事務所工作範圍和專業領域。
法院的認定
法院認為錦天城律所雖未受到行政處罰,但與被訴債券發行行為有關,是本案的適格被告。錦天城律所雖對財務數據相關事項僅負一般注意義務,但其應當對可能涉及債券發行條件、償債能力的重大債權債務、重大資產變化等事項給予關注和提示。
錦天城律所為本案債券發行出具法律意見書,在大公國際《2015年公司債券信用評級報告》已提示五洋建設控股子公司出售投資性房產事項的情況下,未見錦天城律所對該重大合同及所涉重大資產變化事項關注核查,對不動產權屬調查不到位,未能發現佔比較高的重大資產減少對五洋建設償債能力帶來的法律風險。
酌情確定錦天城律所對五洋建設應負的民事責任在5%的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5%的金額多少呢?741174252×5%=37058712元。
法眼掃描的點評:
法眼掃描點評之前,有必要向各位介紹一下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錦天城律所是1999年初成立的迄今為止上海市最大規模的綜合性合夥制律師事務所,連續多年在上海市律所規模和業務創收的兩項指標排名均居全市第一。
錦天城律所在全國21個城市有分所,在香港、英國倫敦、美國西雅圖都有分所。有3100餘名律師,多次被中國司法部及其下屬機構、律師協會、國際知名法律媒體及權威機構等評為中國頂尖法律服務提供者之一,位居全國十大品牌事務所前列。
咋樣?牛吧?
1、案涉五洋建設虛假陳述違規行為系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對抵」,而不是子公司重大房產出售的情況。
法院查明:五洋建設在編制用於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2012-2014年度財務報表時,違反會計準則,通過將所承建工程項目應收帳款和應付款項「對抵」的方式,同時虛減企業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導致上述年度少計提壞帳準備,多計利潤,其自身最近三年平均利潤不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利息,並不具備債券發行條件。
真是難為了合議庭法官,能將這麼專業的會計知識捋清楚。不過既然搞清楚了是因為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的「對抵」導致了五洋建設不具備發行條件,那又與五洋建設子公司重大房產出售有啥關係?再一個出售房產會收回現金,就算收不回現金也能產生應收帳款,並不當然降低公司淨資產吧?
所以說,五洋建設不具備債券發行條件,是因為其三年平均利潤不足以支付債券一年利息,與子公司出售房產沒有關係,法院認為錦天城律所沒有提醒子公司出售房產事宜,因此沒有盡到勤勉盡責義務,有點太勉強了。
2、中介機構各有各的職責和業務範圍,不能擴大律所的負責範圍
律師就是對法律問題發表意見,如果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認為五洋建設三年的平均利潤能滿足發行債券一年期利息,難道律所據此也認為五洋建設具備發行債券的條件就是沒有盡到勤勉盡責的義務?
要知道律師並沒有能力對會計師的報告進行審查,律師不會對五洋建設的利潤是不是虛假進行審查,因為律師不懂這塊!
3、律所能否破產
北上廣的一些大所,無論規模、人數、業務收入都非常驚人,一些頭部律所一年收入要在幾個億,但律所的分配機制基本上存留不多,因為合伙人律師、提成律師沒有工資收入,都是靠業務提成,所以律所的留存不會太多。
現在大部分律所都會購買執業風險保險,就是為了應對律師執業過程中給客戶造成的損失賠償問題。
所以,具體到上海最大的錦天城律所來說,或許3700多萬的賠償能付的出來,何況萬一二審贏了呢?
夜總會向法院起訴「媽咪」返還提成款,這腦子是進水了嗎?
借款雙方約定「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還款」是否有效?
違約方有解除合同的權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