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埃隆馬斯克提出了火星殖民計劃,那麼我們不妨試想一下,當那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我們將會在火星上建造起供人類生活的火星艙,從一開始滿足基本生存需求,到最終實現幾乎所有我們在地球上正常生活、休閒娛樂以及開展科學研究的一切條件。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是什麼能夠是一個原本孤寂、荒蕪的惡劣環境變得可以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呢?是人類帶到火星去的物質資料(生活資料,建築材料,機器設備等)實現了這些改變嗎?顯然人類很難帶去所有在火星殖民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即使有一部分是來自地球,這一部分相對於人類在火星永久殖民所需要的物質資料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實際上,真正改變這一切的是人類的知識,是知識把火星從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類的又一個宜居家園。知識才是真正的上帝!
無論是什麼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生存都依賴知識來創造我們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條件以及是我們自身適應於變化的環境。對於人類以外的物種而言,它們賴以生存的知識以基因知識為主。比如蜜蜂通過遺傳來獲得建造蜂巢和尋找花蜜的能力,鴿子則通過遺傳來傳遞識別地球磁場的能力。而人類除了利用這些遺傳知識來獲得生存能力以外,人類相比於其他所有物種更加強大的適應性來自於對解釋性知識的創造。所謂解釋性知識是指人們為了解釋那些現實與直觀經驗的矛盾而產生的知識,即當出現了一個現象與我們的直觀經驗不一致的時候,人類便會嘗試去尋找這種不一致的根源,在尋找這個不一致根源的過程中,人們又會發現更多的不一致,進而發現更多的問題,於是一個無窮追問的過程便被開啟了,這些追問最終使人類創造知識得以成為可能。而這些知識的創造和獲得對於人類和這個宇宙而言非同小可,因為這些知識使人類獲得了實現不同物質進行相互轉換的能力,這種能力理論上可以創造一切,只要我們擁有足夠多的知識。
當我們學習了水在特定的大氣壓強下,只要達到了一個特定的溫度,我們就可以使水在液態、固態和氣態之間進行自由轉換,人們根據這樣的知識便可以通過創造相應的條件來自由地創造出各種形態的「水」。同樣地,當我們認識到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時,我們便可以通過聚變或者裂變的方式來創造新的物質並獲得能量。由此可見,知識實際上使人類具備了創造物質轉換甚至是創造全新物質的能力,只要人類能夠獲得足夠多的知識,人類將可以自由的改造我們所生存的地球乃至整個宇宙,從而徹底消除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即理論上人類將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因為人類可以利用知識在任何環境下構建起一個完全符合人類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對於第一個來到北極附近生活的人群來講,那裡環境惡劣,危險重重,是什麼是人類得以在這樣殘酷的北極地區生存下來呢,答案同樣是知識,因為人類可以運用知識在那裡建造雪屋來避寒,製造武器來打獵並抵禦野獸的襲擊,正是由於人類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才使得人類把原本並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北極地區也變成了一個宜居之地。現在月球或者火星對於未來的人類而言,其在生存環境方面與地球的差別和我們祖先在面對北極的時候將毫無差別。如果非要說有差別,那就是未來的人使用了更多的新知識來改造月球或者火星。
在神話和宗教的世界裡,所有神祗都擁有超自然的能力,實際上這種所謂的超自然的能力指得就是一種創造的超能力,而當人類了擁有了掌握並運用知識來進行創造的能力之後,人類與上帝或者傳統觀念裡的神又有何區別呢?自啟蒙運動以來,短短的幾百年裡人類發現和掌握新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創造的能力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且人類的這種能力還處在一個不斷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就如同霍金所說:「一千年後,地球很可能因為一次小行星的撞擊而被毀滅,但人類卻不會因此而消亡,因為那個時候人類已經生活在星星上了」。人類開啟的創造知識的進程是一個無限持續進程,人類將會獲得無窮無盡的知識,而這些無窮無盡的知識將不斷地為人類生存開拓出全新地疆域,也會通過永無止盡的追問來無限拓展知識的領域和深度,通過對這些知識的運用,人類更將在不斷的突破中創造出一個超出人類想像力的全新世界。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是絕對的真理,但其中有一個潛在條件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那就是只有掌握正確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來進行創造,我們才能真正的改變命運。對知識的掌握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需要搞清楚某一個事物的事實本質和它的運行規律,另一方面是為了運用知識來對外部世界進行改造的知識,即我們如何才能為事物的發展創造條件,從而使得事物按照知識所揭示的規律的方向運行,或者是如何創造條件來成功實現物質之間的轉換。只有當我們從這兩個方面獲得了正確的知識,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運用知識來推動事物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前進或者實現我們所預期的物質轉換。因此,知識不僅能改變命運,而且知識能夠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而是全人類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