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

2020-11-26 科學技術部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鄭州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項目編號:2015BAA03B00)項目驗收會。該項目共設2個課題,由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東南大學、國內三大動力集團等14家單位共同完成。

  項目經過多年攻關,研製了1000MW級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燃煤鍋爐和汽輪機,開展了1000MW級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機組系統集成,在沁陽發電分公司建成了1000MW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機組示範工程。示範工程投運以來運行良好,經第三方測試,額定負荷下與對標的超超臨界機組效率相當,50%負荷下與對標的4臺機組相比,機組效率平均提高了3.28個百分點。開發了超超臨界機組運行與控制系統,並在句容電廠示範應用,經第三方測試,供電煤耗比優化前合計降低2.62g/(kW.h);負荷升、降速率分別為2.1%Pe/min和2.0%Pe/min;機組在穩定負荷時,主汽壓力與設定值的偏差為±0.14MPa,主汽溫和再熱汽溫與設定值的偏差均小於±2℃;在機組大幅度變負荷及受到各種擾動時,主汽壓力與設定值的偏差小於±0.4 MPa,主汽溫與設定值的偏差小於±5℃;再熱汽溫與設定值的偏差值小於±6℃。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形成了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超臨界高效寬負荷率的1000MW超超臨界機組技術、產品,研製了新一代高效寬負荷率鍋爐、汽輪機和先進運行優化與控制系統,實現了技術的全面升級。在大容量、高參數清潔機組的研製、設計、調試、運行等方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提高了我國超超臨界機組的高效寬負荷運行能力,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立項通知規定的研究內容及主要考核指標,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相關焦點

  • 「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通過驗收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通過驗收9月3日,由國家電投集團組織實施、國家電投河南公司沁陽2×100萬千瓦機組為依託開展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
  • 「德陽造」超超臨界660兆瓦汽輪機組改造項目實現滿負荷運行
    近日,從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傳出喜訊,國家電投集團景德鎮發電廠2號汽輪機組實現滿負荷運行,各項運行指標穩定可靠,標誌著東方汽輪機承擔的超超臨界660兆瓦汽輪機改造項目取得階段性成功。該項目應用了東方汽輪機最新的第四代通流改造技術,通過對汽輪機本體結構、通流氣動、汽封形式等多方面全面升級,採用通流智能優化設計,集成高效通流智能優化平臺,大幅提升了機組經濟性、安全性,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技術前沿】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
    因此,完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包括改進超超臨界汽輪機及熱力系統的設計和運行,降低機組能耗,是今後的重要課題。」    「現在國家提出的推動能源革命,我覺得這不是革煤的命,不是去煤化。」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毛健雄在會議上強調。記者注意到,《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中提出「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並舉」的要求。
  • 河南沁陽電廠2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成功併網
    【電纜網訊】12月26日,中國能建承建的沁陽電廠2臺百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2號機組併網成功,機組運行平穩,各項指標優良。至此,沁陽電廠2臺百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年內均已實現成功併網。
  • 中國電子助力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DCS成功投運!
    11月23日16時,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安全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該系統由中國華電和中國電子等企業聯合攻關研發,基於中國電子飛騰晶片、麒麟作業系統、達夢資料庫、長城整機,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安全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 DCS是火力發電的核心控制系統,被稱為發電廠的「大腦」,也是關鍵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安全的核心。
  • 華能建成投運我國首座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電廠
    這標誌著我國電力設計、製造、安裝和調試水平又邁上了新臺階,為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作出了示範,對促進我國能源生產革命、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二次再熱發電技術是《國家能源技術「十二五」規劃》重點攻關技術,是當前世界領先的發電技術,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等優勢。據測算,二次再熱機組熱效率比常規一次再熱機組約高2%,二氧化碳減排約3.6%。
  • 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通過滿負荷試運行
    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  通過滿負荷試運行  據科技日報 四川省科技廳透露,四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項目,日前已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機組各系統及設備運行平穩,各項技術性能指標符合要求,正加速進入產業化階段。
  • 超超臨界技術發展方向出爐!將成為燃煤機組減排的主要技術路線
    從2006年至今,我國已投運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已近百臺,我國已成為世界超超臨界煤粉爐機組容量最大和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我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已進入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智能優化控制、更加清潔低碳環保的新階段。
  • 66萬千瓦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通過專家評審
    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討會上,中國電力科技網CEO魏毓璞表示。  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主機設備之一,主要有煤粉爐和流化床鍋爐兩類。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研發,在遵循自主開發與引進結合的原則上,已經擁有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萬千瓦、20萬千瓦、30萬千瓦、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系列產品。
  • 內蒙古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隨著時代進步,火電廠超超臨界機組應運而生,我國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發展較晚,但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技術從項目研發到2006年玉環電廠首臺機組投運,僅用了4年時間。未來火電建設將主要是發展高效率高參數的超臨界(SC)和超超臨界(USC)火電機組,它們在我國已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在7月18日,由內蒙古能源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的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 我國成功掌握先進的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技術
    國內首套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也是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火電機組,經半年的成功運行,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月11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華能集團在人民大會堂發布了這一消息。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研究成果得到驗收組專家高度評價。    為了實現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的示範與應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寧夏科技廳組織寧夏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包頭市華清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單位,以典型鹽鹼地改良為目標,歷時4年,研究出適合我國河套鹽鹼土、濱海鹽鹼土等不同類型區域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形成了鹽鹼地高效植被構建方面的技術體系和模式,研製出一批鹽鹼地土壤調理與培肥新產品
  • 銀河麒麟助力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投運
    在2020年的尾聲,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安全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這不僅標誌著中國電力技術有了新的突破,更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具體體現。就在歷史翻開的嶄新一頁上,麒麟軟體效力其中,榮幸在冊。
  • 我國研發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與國外同步
    歐美日爭先恐後發展700攝氏度發電技術  6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基本成熟以來,世界各國一直在積極發展更高參數、更大容量火力發電技術。  歐洲於1998年啟動「AD700」先進超超臨界發電計劃,其目標是建立35兆帕、700攝氏度或35兆帕、720攝氏度等級的示範機組,使機組效率達到50%以上。
  • 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項目立項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關於同意將陝西彬長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的復函》,陝西彬長66萬千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CFB)發電項目正式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該項目由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簡稱「哈電鍋爐」)與國神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三方組成聯合體共同申報,項目著力打造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發電示範項目。該示範項目獲批,標誌著哈電鍋爐在CFB鍋爐設計製造領域取得了質的飛躍,佔領了CFB鍋爐科技制高點,對進一步開拓CFB鍋爐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4家大企聯合投建長城電廠 加速推動火電超超臨界技術發展建設
    來日火電建設將要緊是開展高服從高參數的超臨界(SC)和超超臨界(USC)火電機組,它們在我國已獲得寬泛的鑽研和使用。在7月18日,由內蒙古能源建設投資(團體)有限公司、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團體有限公司、朔方團結電力有限義務公司和山東能源新汶礦業團體有限義務公司團結投資建設的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正式出工建設。
  • 山西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核心耐熱材料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
    近日,由太鋼集團承擔的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700℃燃煤鍋爐超超臨界(A-USC)耐熱合金管材製造工藝和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提高發電機組的蒸汽溫度和壓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煤耗、減少排放是未來火力發電的重要發展方向,並由超臨界機組、超超臨界(600-620℃)機組向先進超超臨界(700℃以上)機組發展轉變。在更加苛刻條件下,鐵素體、奧氏體耐熱鋼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必須使用新型的鎳基耐熱合金材料。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分子影像前沿技術和產品開發...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分子影像前沿技術和產品開發」通過了科技部近日組織的項目結題。    惡性腫瘤的早期檢測效果會直接影響癌症病人的治療效果和五年生存率,對於癌症病人臨床診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支撐計劃「高效率低排放的超600℃百萬千瓦等級超超臨界機組...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泰州組織專家對「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效率低排放的超600℃百萬千瓦等級超超臨界機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進行了驗收,經現場考察和會議討論,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