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角形的知識,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第單元講述了「三角形分類」、「三角形內角和」、「三角形邊的關係」。關於三角形的內容,是這個單元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測量、討論、拼擺等多種形式學習這些內容。課堂提問以及隨堂練習,所有學生都表現很好,沒有出現不會的學生和知識點。學生們覺得學得很好,老師也沒想到學生能學得那麼,那麼輕鬆。
當學完這個單元後,然後回顧複習了一遍之後,進行了一次單元測試。學生們滿懷信心,老師也滿懷期待。批改一張張學生的試卷之後,老師發現了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這樣的選擇題(見下圖):
首先這道題要明確的是:銳角三角形的特點是什麼,也就是根據什麼來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銳角三角形。這是「三角形分類」裡所學習的內容,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從題中的四個選項裡,我們可以看出,A和D的三角形都是被「撕掉」了兩個角,至於現在可以看到的兩條邊分別被撕掉了多長,沒法判斷,所以被撕掉的那條邊是怎樣的也沒法判斷或補全,所以另外兩個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也就根本沒有固定的答案。
另外,A和D,雖然都是剩下了一個角,但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來,A的已知角是銳角,D的已知角是鈍角。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所以D選項可以直接排除。那麼A呢,雖然已知角是個銳,但被撕掉的兩個角,它們有可能兩都是銳角,但也有可能一個銳角和一個直角,或者是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所以相比於D而言,A是個什麼三角形,是更不好確定的。
再看B、C選項,我們可以用兩個方法來判斷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第一種方法——補全法。就是用直尺和鉛筆,把它們只撕掉一部分的兩條邊畫出來,然後再觀察哪一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第二種方法——測量計算法。先量一量每個三角形中的兩個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然後再用180減去這兩個角的度數,得出被撕掉的角的度數,這樣兩個三角形的每個角的度數都知道了,是不是銳角三角形,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種方法能使判斷非常準確,第一種方法也可以目測補全,比較節省時間,但要求學生對三角形的判斷方法要熟練掌握。
其實當知識越學越多的時候,要做一道題,所用到的就不僅是某一個知識點,而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為什麼學生在單獨的一節課一節課的學習中學得又快又好,在課堂上的回答和在做課時練習都很正,但到了考試成績出來之後會有明顯的參差不齊。就是因為,有的學生把學過的每一個知識點,不但能夠熟記,而且還能夠把它們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鏈,有的學生則是把每一個知識點也記得很熟,但是它們卻各自獨立,考試的時候,只知道單獨用,而不會聯合用。
很多的時候,考試題都不是書上講得那麼直接,就像上面這一題,如果給出幾個完整的三角形,相信沒有學生會選錯。
學以致用,學會了知識,只是走好了第一步,關鍵還在於運用。定義、公式等背會很容易,但是真正用來解決問題的時候,絕不是照搬照抄就能完成的,還需要靈活運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學生,數學定義、公式背得很熟練,但就是考不好得緣故,因為他們雖然會被了,但不知道用哪個,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