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啥?大連水庫裡撈出「怪魚」一碰還咬人!

2021-01-08 瀟湘晨報

一網下去,撈上來一條將近1米長的「怪魚」;它長著四條腿,一碰還咬人!9月20日中午,在大連金普新區巨龍湖,40歲的孫德吉在捕河蟹時,意外撈上來了「四條腿怪魚」。經野保專家辨認,它是一條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大鯢不是大連本地物種,應該是有人把它放生到了湖裡。

水庫裡撈出「四條腿怪魚」

事情發生在9月20日中午,地點位於大連金普新區巨龍湖(鴿子塘水庫)。40歲的孫德吉在此承包經營,養殖河蟹等水產品。當時,他乘著船在湖面捕撈河蟹,突然發現蟹籠裡有一個體型碩大的怪傢伙。

它體長將近1米,頭部扁平而寬大,皮膚呈黃褐色,還長了四條腿。「這是娃娃魚吧?」孫德吉把它從蟹籠裡放了出來,轉移到裝有淡水的箱子裡。怪傢伙不讓人碰觸,輕輕一碰就要咬人。「看著挺萌,性情還挺兇猛的!」

隨後,孫德吉把這條「怪魚」放回了湖裡,「既然在這裡安了家,祝你好運!」

記者把孫德吉拍攝的現場視頻,傳給了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谷國強。經辨認,它的真實身份是大鯢,而且是中國固有品種,因其夜間的叫聲就如同嬰兒的啼哭,民間俗稱為「娃娃魚」。

孫德吉是從2017年開始承包水域的。2018年,他開始養殖河蟹,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發現湖裡開始有娃娃魚出沒。

「前年、去年,都曾經撈上來過娃娃魚,只不過體型比較小,只有半米長,皮膚是黑色的。」孫德吉說,每次發現娃娃魚,都是在蟹籠裡,它鑽進去吃魚蝦和河蟹。湖裡的娃娃魚不止一條,來源一時間成了謎。

大鯢非本地物種 應該是有人放生

對此,谷國強表示,大鯢不是大連本地物種,東北地區的環境也不適合它生存。

它對水質要求很高,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繁衍生息,食物包括魚、蛙、蟹、蛇、蝦、蚯蚓及水生昆蟲等。大鯢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巨龍湖裡出現的大鯢,應該是被人放生的。」谷國強建議,這片水域的承包經營者可以向主管部門報告此事,由專業人員進行處理。

在大連本地,外觀相似的動物有東北小鯢。它們分布於我國東北三省的局部地區,在莊河、普蘭店的深山溪流中也有分布,是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

中國大鯢

中國大鯢是兩棲綱、隱鰓鯢科的一種兩棲動物,生活在淡水中。它俗稱「娃娃魚」,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較大的一種兩棲動物,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千克,最大的達50千克。

中國大鯢的體色隨棲居環境不同有所差異,一般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呈淺褐色或灰白色。

它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並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被稱為「活化石」。中國大鯢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世界自然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是《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禁止交易的物種,是名副其實的瀕危動物。

【來源:遼寧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怪魚兇猛 頓頓吃肉還咬人(組圖)
    嘴像鱷魚身覆硬鱗,有待專家考證是何種魚  新快報訊(記者 魏凱 實習生 張振鋒)昨日,花都區居民黃先生向本報報料稱,他的家中養了一條會咬人的怪魚,它的頭部長得像鱷魚,頓頓要吃肉,前幾天他在餵食時被它咬了手指頭。
  • 廣州水庫發現怪魚,撈出來足足有7萬斤,但當地漁民卻高興不起來
    就比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在廣州水庫發現的怪魚,這種魚之前小編也是給大家介紹過的,這種魚名叫清道夫,在國內很多人喜歡叫這種魚為垃圾魚。這種魚原產地是南美洲的淡水中,因為可以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聞名,很多國家引進垃圾魚都是為了讓他們清理在水族箱的垃圾。
  • 超級食人魚出沒溫州一水庫
    水庫中撈出尖牙怪魚 卻是雀鱔魚每當閒暇之時,老吳常在水庫中扔幾個捕蝦籠,抓點小魚小蝦。10月20日,老吳一如往常撈起捕蝦籠時,卻發現兩條從未見過的怪魚。「怪魚很是兇猛,不住地掙扎。」老吳說,怪魚身體和黑魚很像,魚鱗堅硬,魚頭長而扁,魚嘴很像鱷魚,張開後可以看到兩排齊刷刷的尖牙利齒。
  • 雀鱔魚出沒文成水庫 為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
    而就在前幾天,承包了溫州文成縣西坑鎮高嶺頭二級水庫養魚的老吳捕上了兩條怪魚:嘴巴像鱷魚,尖牙利齒,身體像黑魚。經漁政專家仔細辨認,怪魚便是與「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雀鱔魚。說起原產地,它可還有著「洋血統」,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破壞生態,還會攻擊人類,部分魚肉還有劇毒。
  • 巢湖「怪魚」叫紅狼牙鰕虎魚 在廣東潮汕是美味佳餚
    原標題:巢湖「怪魚」叫紅狼牙鰕虎魚 在廣東潮汕是美味佳餚長得像泥鰍,全身發紅,滿嘴獠牙,伸手去捉,還張嘴咬人哩!」最近,巢湖岸邊的漁民不淡定了,常常聚在一起談論一種「怪魚」,它的橫空出現讓漁民惴惴不安。一張漁網下水,魚蝦沒捕多少,「怪魚」一大堆。這種魚到底是什麼?來自哪裡?能否食用?
  • 湖南水庫現30斤「怪鯰魚」,吃光水庫鯽魚,清道夫和鯰魚雜交?
    近日,湖南衡陽一老鄉在自己養魚的水庫捕魚時,原本投放了大量的鯽魚幾乎捕不到,卻反而撈起一條30多斤的「大嘴怪鯰魚」...... 這位老鄉劉師傅有些氣憤說,他懷疑是這條「怪魚」把他投放到水庫裡的鯽魚苗給吃光了。
  • 水庫裡釣出美洲「魚老虎」(圖)
    10年以上,釣出水面花了將近3個小時。《深圳商報》供圖  昨天上午,小梅沙海洋世界接到家住桃園村文先生打來的電話,說要捐一條在水庫裡釣的大魚給海洋世界,海洋世界即刻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攜帶運輸魚類的專用設備,驅車前往桃園村。  11點30分,海洋世界的技術人員趕到文先生家,發現文先生釣上來的是一條鱷雀鱔,長約1.3米,重約30斤。
  • 廣東撈起許多沒見過的「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這能吃嗎?
    原題/老鄉養殖「鬧烏龍」,養出許多怪魚,翹嘴和鱸魚的雜交?本文來源:長江君說野生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年底,搞養殖的朋友也到了收穫的時候,然而長江君發現,因為物種入侵,如今搞養殖也是頻出「烏龍」……廣東一位老鄉就遭遇這離奇的一幕——自己家裡的魚塘抽乾水後捉魚,卻發現原本投放了魚苗的鯽魚、草魚等沒幾條,卻撈起許多從來沒見過的「怪魚」……這些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乍一看像是珠江裡常見的翹嘴魚,但魚身又像是鱸魚一樣有不少斑點
  • 廣州怪魚泛濫,一水庫發現7萬斤,當地人快哭了,大壩都要保不住
    不過也有一些物種,中國吃貨也沒有辦法,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魚,來到中國多年,如今已經成為威脅性較強的入侵物種,但是卻沒有人會想要吃這種魚。「怪魚」泛濫,中國吃貨也怕了這種在中國成為一種災害的魚,叫做清道夫,又名垃圾魚,吸盤魚、吸口鯰,它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淡水中,因為可以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聞名,很多國家引進垃圾魚的意圖,就是將他們作為清理在水族箱的垃圾。
  • 俄羅斯漁夫撈出的深海怪魚,從二次元到異次元,畫風魔性超乎你的想像!
    哈哈,深海裡誰都看不見誰,那裡的魚都瞎長八長的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Roman在ins上坐擁50多萬粉絲,無數人都想來他的ins裡瞅一瞅那些長相超出人們想像的海洋生物距離我們之前介紹這位哥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裡,Roman依然在每天辛勤的出海抓魚,同時也依然不忘在ins上曬一些新抓到的神奇生物,就在最近,大哥抓到了一個據說是海葵的一種海洋生物....長相是下面這個樣子:
  • 市民水庫釣上條怪魚 體長近1米長著鱷魚嘴
    (紀先生供圖)  半島都市報8月20日訊(記者 李保光) 8月19日下午,李滄區的紀先生在羅圈澗水庫垂釣時,釣上來一條長著銳利牙齒的怪魚。經海底世界水族部主管楊愛國鑑定,這種魚的名字叫雀鱔,原產地在北美,是外來物種,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初步推測這條魚是市民放生的。  8月20日上午,記者在李滄區北方汽車交易中心辦公樓的一個洗刷間裡見到了這條「奇怪的魚」。
  • 湖南水庫,村民捕獲30斤怪鯰魚,有人稱是清道夫和鯰魚雜交體
    近日,湖南衡陽一老鄉在自己養魚的水庫捕魚時,原本投放了大量的鯽魚幾乎捕不到,卻反而撈起一條30多斤的「大嘴怪鯰魚」......這位老鄉劉師傅有些氣憤說,他懷疑是這條「怪魚」把他投放到水庫裡的鯽魚苗給吃光了。
  • 大連口味硬啃出個蝦怪市場 地產蝦怪供不應求
    大連口味硬啃出個蝦怪市場 地產蝦怪供不應求2014-03-06 07: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大連晚報        瀏覽量: 2566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文/記者代煒&nbsp圖/記者高強&nbsp&nbsp&nbsp&nbsp住在大連就是有這樣的好處,啥時候都可嘗鮮。每年的這個時候,蝦怪都會如約而至,成了市場裡的新寵。
  • 大連龍王塘夜釣 上鉤的竟是劇毒青環海蛇
    經專家辨認,那是一條大連海域罕見的劇毒無比的青環海蛇,比眼鏡蛇毒性還要強。多虧林先生沒去招惹它,否則被它咬一口,命就沒了……  深夜在龍王塘釣上來怪蛇  市民林先生是釣魚愛好者。7月9日晚11點多鐘,林先生駕船出海,在龍王塘海域釣魚,事發位置距離岸邊有數百米遠。林先生聽到,釣具突然發出鈴響,他滿心歡喜地以為有魚上鉤了。
  • 溧水一魚塘撈出兩條鴨嘴「怪魚」,一查竟…
    溧水一魚塘撈出兩條鴨嘴「怪魚」,一查竟… 2021-01-14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滄一水庫現娃娃魚 或是人工養殖後放生(圖)
    在水庫裡撈上的娃娃魚。  半島都市報4月12日訊(記者 劉玉凡) 12日下午,市民劉先生在李滄區青山路和棗山路路口一水庫捕魚時,發現漁網中出現一條四爪「怪魚」,劉先生趕緊把它放在水箱中。經過專家鑑定,這條「怪魚」其實是條娃娃魚,很可能為人工養殖後放生。
  • 長在魚肚子裡的吸血怪蟲,竟比魚好吃!
    還牢牢的吸附在魚肉上!發現它的人就是在魚塘裡釣了一條魚,準備回家燉了吃,結果剛剛把魚開膛破肚就發現不對勁,裡面居然有隻好大的蟲,乳白色,身上還長滿了觸角!嚇的他把整條魚都扔了.這玩意的確挺慎的慌,看一眼我全身都起雞皮疙瘩了!
  • 廣西某公園驚現怪魚,長得醜會怪叫還吃錦鯉
    桂林城事 大事小事,您會關心的事11月29日下午,河東公園工作人員從公園水池裡撈起來一條很肥的「怪魚」。經過網絡搜索辨認,這條魚很可能是紅尾鯰魚。城市廣場管理處工作人員覃炳榮說:「這條魚是花卉展期間,工作人員在花卉展入口水池裡面看見的。它就在水池的出水口抓魚吃,遊得又快,一斤重的錦鯉,它衝上去就是一口,已經不知道吃了多少魚。」
  • 農村水庫裡的巨物,其肉質緊實,味道鮮美,經常被誤認為水中巨怪
    水中巨怪是指生活在水裡的神話傳說和未知名的生物。科學家認為,在海中大約1000米深的地方,有許多大型未知生物,體長約在18-20米之間,亦有認為是自恐龍時代活下來的蛇頸龍之類的生物。最有名的就是尼斯湖水怪了,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
  • 怪蟲侵襲莫怕 這是不咬人的「榆樹葉甲」
    怪蟲侵襲莫怕 這是不咬人的「榆樹葉甲」   「榆樹葉甲」並不咬人。 北方晨報、印象鞍山記者 崔治 攝  8月19日,張先生以網名「荔枝浩子」發布的一則微博在鞍山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注,他在微博上反映,有一種怪蟲突襲他家,令他苦不堪言。網友紛紛回復稱,這些天經常遇到這樣的怪蟲。記者諮詢專業人士獲悉,這種蟲子叫「榆樹葉甲」(又名「榆葉甲」、「榆綠毛螢葉甲」),是專吃榆樹葉的害蟲,對人類影響不大,不會威脅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