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下去,撈上來一條將近1米長的「怪魚」;它長著四條腿,一碰還咬人!9月20日中午,在大連金普新區巨龍湖,40歲的孫德吉在捕河蟹時,意外撈上來了「四條腿怪魚」。經野保專家辨認,它是一條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大鯢不是大連本地物種,應該是有人把它放生到了湖裡。
水庫裡撈出「四條腿怪魚」
事情發生在9月20日中午,地點位於大連金普新區巨龍湖(鴿子塘水庫)。40歲的孫德吉在此承包經營,養殖河蟹等水產品。當時,他乘著船在湖面捕撈河蟹,突然發現蟹籠裡有一個體型碩大的怪傢伙。
它體長將近1米,頭部扁平而寬大,皮膚呈黃褐色,還長了四條腿。「這是娃娃魚吧?」孫德吉把它從蟹籠裡放了出來,轉移到裝有淡水的箱子裡。怪傢伙不讓人碰觸,輕輕一碰就要咬人。「看著挺萌,性情還挺兇猛的!」
隨後,孫德吉把這條「怪魚」放回了湖裡,「既然在這裡安了家,祝你好運!」
記者把孫德吉拍攝的現場視頻,傳給了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谷國強。經辨認,它的真實身份是大鯢,而且是中國固有品種,因其夜間的叫聲就如同嬰兒的啼哭,民間俗稱為「娃娃魚」。
孫德吉是從2017年開始承包水域的。2018年,他開始養殖河蟹,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發現湖裡開始有娃娃魚出沒。
「前年、去年,都曾經撈上來過娃娃魚,只不過體型比較小,只有半米長,皮膚是黑色的。」孫德吉說,每次發現娃娃魚,都是在蟹籠裡,它鑽進去吃魚蝦和河蟹。湖裡的娃娃魚不止一條,來源一時間成了謎。
大鯢非本地物種 應該是有人放生
對此,谷國強表示,大鯢不是大連本地物種,東北地區的環境也不適合它生存。
它對水質要求很高,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繁衍生息,食物包括魚、蛙、蟹、蛇、蝦、蚯蚓及水生昆蟲等。大鯢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巨龍湖裡出現的大鯢,應該是被人放生的。」谷國強建議,這片水域的承包經營者可以向主管部門報告此事,由專業人員進行處理。
在大連本地,外觀相似的動物有東北小鯢。它們分布於我國東北三省的局部地區,在莊河、普蘭店的深山溪流中也有分布,是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
中國大鯢
中國大鯢是兩棲綱、隱鰓鯢科的一種兩棲動物,生活在淡水中。它俗稱「娃娃魚」,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較大的一種兩棲動物,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千克,最大的達50千克。
中國大鯢的體色隨棲居環境不同有所差異,一般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呈淺褐色或灰白色。
它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並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被稱為「活化石」。中國大鯢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世界自然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是《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禁止交易的物種,是名副其實的瀕危動物。
【來源:遼寧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