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是烹調美食的靈魂,即使是製作甜品,也有很多是需要鹽來進行調味,才能達到預期的美味效果。
在我們的日常廚房中,接觸最多的食鹽種類,大概就是井鹽、海鹽、烤鹽這三種常規食鹽區別。其實除了海鹽、烤鹽外,還有巖鹽。喜馬拉雅玫瑰鹽就是巖鹽,顏色呈夢幻的粉紅色,因此被稱為玫瑰鹽,富含礦物質,在日料店和高檔西餐廳喜歡把這種食鹽當做招牌調味品,而一些商家說此鹽有保健功效,不過...應該沒有科學證明。
玫瑰鹽的發現還有一段小故事。據說,亞歷山大大帝在出徵印度的途中,經過喜馬拉雅山脈的西南山麓,也就是在巴基斯坦境內歇腳,發現軍隊的戰馬在舔食附近的巖鹽,因而發現了玫瑰鹽,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記載玫瑰鹽證實被開採,記載為西元1200年,地點為巴基斯坦。
有調查了解到,喜馬拉雅山的玫瑰鹽形成於兩百五十萬年前的侏羅紀,當時的喜馬拉雅地區還是一片汪洋,由於地殼與動,海水逐漸乾涸,海水中的礦物質堆疊沉積在原始的河床上,後經火山噴發覆蓋,因此,很多人認為喜馬拉雅的玫瑰鹽是最純淨的。
現在巴基斯坦對玫瑰鹽的開採進行了嚴格的環境監控,採用手工開採,並且有一部分被打造成觀光景點,每年有幾十萬遊客到玫瑰鹽礦坑遊玩。
大塊的玫瑰鹽礦石會送到加工廠製成烤盤,小塊碎石才會磨成鹽粒,成為調味品。這些烤盤一般都進入高級西餐廳,作為烹調的工具使用。
世界上除了玫瑰鹽這種粉色的食鹽外,還有更多其他顏色的食鹽,白色的食鹽是我們常吃的,而其他顏色的食鹽,更多的都成為高檔西餐廳的寵兒。
本文為好品薈原產地商城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