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撞鳥迫降細節:飛行員後怕「戰友圍過來爆炸怎麼辦」

2020-11-30 澎湃新聞
袁偉登上戰機,準備起飛。鄧露 攝

中國青年報8月17日消息,夏季的一天,雨過天晴,特別適合飛行,海軍某艦載戰鬥機團飛行二大隊副大隊長袁偉檢查設備後關閉座艙,他駕駛著殲-15艦載戰鬥機衝向藍天。

突然,正在直線爬升的戰機撞上一大片黑影,飛機像打航炮一樣「咚咚咚」地震顫起來,此時距離起飛不到1分鐘。

「嘭」地一聲,機身一震,發動機轉速驟然下降。駕駛艙內,屏幕顯示「危險」,語音報警「左發失火」,「火警」燈閃亮,每一個都在爭奪袁偉的注意力。

綽號「飛鯊」的殲-15戰機飛歪了,陡然向右傾斜,袁偉操縱駕駛杆以保持平衡。「我撞鳥了!」他向地面的塔臺報告。

那片黑影竟是上百隻鴿子,有鴿子捲入發動機,一團火球從左側發動機尾噴射出來。

「壞了。」袁偉想,「一會兒可能要跳傘。」

「你怕嗎」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機上冷靜、頻繁的提示音響著,通過無線電,塔臺指揮員、該團副團長盧朝輝都聽到了。

袁偉有點害怕。

飛機撞鳥一直都是航空業界的夢魘。據測算,當飛機以483公裡的時速飛行時,與體重近0.5公斤的小鳥相撞,能產生8.1噸衝擊力,無異於遭到一枚飛彈的襲擊。

時速接近400公裡的飛機,此時在不足百米的低空,留給袁偉的反應時間更短,「感覺特別無助」。沒有雲層的遮擋,陽光直直射在他身上,照得他有點冒汗,他只能死死踩著右方向舵。

「保持好狀態,改平坡度。」盧朝輝的聲音很快通過無線電傳給袁偉,他平靜了一些。

1985年出生的袁偉已經飛了10年,早已不是那個初次飛行時緊張得渾身發抖的毛頭小子。第一次飛之前,教員問他:「你怕嗎?」當時他生怕按錯一個按鈕或電門,於是老實承認:「怕。」教員卻說:「怕什麼,有我在。」他覺得說這話的教員超帥。

跳傘手柄就在手邊,但他沒有跳,因為他發現情況沒有糟到失控的地步。「其實那時候跳傘一點毛病沒有,誰也不會責怪他。」他的領導說。

袁偉關閉左側發動機,作出了本能反應,開始右轉,避開左側山峰。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提示音還在叫著。

相當於坐在點燃引信的「超大炸藥包」上,袁偉的右轉給了地面所有人信號:他選擇與「飛鯊」同進退。

他要拯救這個造價近4億元的「兄弟」。兩年前,為了飛殲-15戰機,他放棄穩定的工作環境,在而立之年來到艦載戰鬥機團。有統計表明,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險係數是普通飛行員的20倍。他卻說,「要飛就飛最好的飛機。這是很多飛行員的夢想,我們喜歡挑戰。」

「尾鉤俱樂部」的成員配合

「極限迎角,極限過載……」語音提醒有了新內容。當時只剩一臺發動機的飛機由於動力不足,速度開始下降,高度也在下降。

「飛鯊」掠過村莊、河流,綠色的莊稼地裡投射著它清晰的影子。事後從飛機自動錄下的影像裡可以看到,那抹綠越來越深,說明離地面越來越近。

「要提升高度,只能開右發動機的加力。但此時誰也不知道右發有沒有受損,貿然啟動可能造成動力盡失。」身在塔臺的盧朝輝糾結起來。

此時,目睹他撞鳥的僚機飛行員艾群跟了上來,為他開了「後眼」。

「右發未見明顯損傷,無起火拉煙。」艾群冷靜的聲音出現在無線電中,讓袁偉心裡一松,他恢復了冷靜。

袁偉與該團空射主任艾群是同批次獲得航母資質認證的。被選上飛艦載戰鬥機的飛行員們,至少飛過5個機種、飛過500個小時三代戰鬥機。袁偉他們已經處在飛行員「金字塔」的頂端,因為目前全球現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不超過2000人。

在渤海邊,他們成立了一個「尾鉤俱樂部」——尾鉤是艦載戰鬥機獨有的,用來在航母上掛阻攔索。

「檢查右發溫度狀態,開加力。」在艾群報告傳來後,盧朝輝通過指揮系統發出指令。這三名「尾鉤俱樂部」成員此刻緊密配合,綜合三方的信息,袁偉更加確定情況可控,挽救戰機仍有一絲希望。

「極限迎角,極限過載……」冷靜的告警聲在機艙內反覆響起,飛機隨時可能失速,屏幕上的「危險」提醒頻繁閃爍,飛機的噪音持續著,天空中開始出現白雲。過去袁偉非常喜歡衝上雲霄時的感覺,但此刻,以他的速度飛機都快碰到山頭了。

左發火苗又冒出,帶出的尾煙陰魂不散地跟著袁偉,而他的戰友跟在尾煙後面。

幾分鐘內,指揮塔臺做出了一套航程最短、航時最短的安全著陸方案,但在這條航線的延長線上是市區,那裡有近百萬人口,以及最高的著陸成功機會。

但袁偉提前扭轉了機身,避開市區,向右飛去。

從飛機的錄像裡可以看到,地面又綠了起來,其間散落著黃色屋頂的村莊。

起落架放不下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提示音繼續叫著。

「起落架無法放下。」村莊附近就是機場候機大廳,袁偉為了避開它們準備提前著陸,但突然發現了這個火燒眉毛的問題。

聽到袁偉的報告,盧朝輝眉頭皺的更緊。「低空低速狀態提前放起落架,飛機速度受阻力影響肯定變慢,高度也必然下降。但如果不放,留給飛行員後續的處置時間就越少,稍有不慎就是重大傷亡。」

袁偉此時仍有機會跳傘,並能操縱飛機避開人群,但他仍緊踩右方向舵以保持平衡。「飛機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飛行已經融入我的生命。」袁偉事後輕描淡寫地說。

他與「飛鯊」的不少大事都發生在同一年。2012年,他結婚成家,「飛鯊」成功降落在遼寧艦。2015年,來到艦載戰鬥機團的他與「飛鯊」正式相遇,成了「兄弟」。2016年,他駕駛「飛鯊」成功著艦,通過航母資質認證,同年,他的兒子出生。獲得認證歸來後的捧花照擺在他的書桌上,兒子的照片塞滿手機,與妻子的合影是他的微信頭像,「飛鯊」與家就是他的兩個發動機,一個也不能少。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冷酷的提示聲不願停歇。塔臺的盧朝輝和僚機上的艾群都能聽到這告警聲。緊盯袁偉向塔臺匯報情況的艾群被這聲音煩透了。

盧朝輝握緊了拳頭,他盯著一直在自己視線範圍內的「飛鯊」,一遍一遍地與袁偉、艾群以及塔臺各站位交換信息,研判最佳方案。

而此時的袁偉早恢復了慣常的「冷臉」,驚慌被扔出機外。「這就跟看恐怖片一樣,一個人看害怕,我們3個一起看就不怕了。」艾群事後總結。「能雙機飛就不單機飛」,這是艦載戰鬥機團用4年多改過來的習慣,他們認為這能幫助穩定飛行員的心態,並作出相應提醒。

無線電裡的聲音幾乎沒有間斷過,陪伴著袁偉——就像最初帶他飛的教員一樣。

「開加力增速爬高。」

「由北向南沿跑道通場。」

「聽令應急放起落架。」

「調轉航向,由南向北,對頭著陸。」綜合各方信息,盧朝輝發出一連串指令。

「通場後準備調轉航向由南向北對頭著陸,對正放起落架。」袁偉重複指令,冷靜的聲音在3人間傳遞。

降落在跑道中心線

「極限迎角,極限超載,左發失火,左發失火……」不同的危險被交替念出。

超載著陸是個大問題。

由於飛機是在起飛階段發生特情,機載的數噸燃油還沒有消耗多少,載重超過飛機降落時的設計極限值近5噸。同時左發起火,導致無法空中放油減重,這意味著袁偉只能超極限載重著陸。

「尾後左發現在是白色尾煙。」「及時雨」艾群的聲音又在無線電響起。

這讓看不到尾部的袁偉吃了定心丸,他確定「發動機的火勢暫時得到了控制」,白色尾煙是沒被引燃的油高速霧化形成的。

熟悉又危險的跑道近在袁偉眼前,幾乎被黑色的輪胎摩擦痕跡劃滿。

300米、100米、50米……飛機高度越來越低,袁偉收油門、拉杆,努力把飛機改平,減少接地瞬間的撞擊力。

袁偉駕駛的殲-15艦載戰鬥機著陸後,受損的左發動機燃起了大火。王俊柯 攝

消防車、救護車等已經在跑道外等著袁偉,包括盧朝輝在內的地面人員都以為少一個發動機的他這次會飛偏。雖然作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他們被要求著陸時偏離中心線左右不得超過3米——航母跑道寬度只有20多米。

「飛機落地以後可能衝出跑道,可能輪胎爆破,可能倒扣……」袁偉駕機著陸前在心裡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做著準備。

「哧」地一聲,飛機機輪先後接地。他使盡全身力氣踩滿剎車,盡力保持方向。結果,這名海軍目前最年輕的特級飛行員操縱戰機沿著跑道中線穩穩地滑行起來。

「好樣的!人和機都帶回來了。」盧朝輝不禁在塔臺吼了一嗓子。

飛機落地後,由於速度減小,尾部又出現火苗,停穩後,火勢逐漸增大,爆炸的風險隨時可能發生。袁偉迅速解開安全帶,抓著機艙邊緣從飛機左側跳了下來——這是相當於兩層樓的高度。

他落地時沒站穩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後來腫了好幾天,戰友們見到他就問:「你屁股好了沒?」

沿著一條直線,袁偉拼命跑。把他護送回來的艾群此時超低空飛行通場,飛回藍天。

遲來的心跳加速

飛機一落地,消防和機務大隊等地面人員快速湧向「飛鯊」——身上染著鳥血的它從腹部到地面都著了火。

袁偉回頭看到的這一幕永生難忘。

消防員向著火部位噴射乾粉滅火劑和水,該團一名機械師在飛機附近急得上躥下跳,向消防車大喊,「噴左發,別噴右發!」

在飛機下面近身滅火,很多人被噴成了「雪人」,有人因吸入了太多乾粉趴在地上嘔吐。

看了那麼多有關飛行員的電影,袁偉終於有一次像男主角一樣帥氣的連人帶機送回地面,但他開心不起來。

恐懼代替冷靜包圍了袁偉:這麼多戰友圍過去,已經撞鳥失火近12分鐘的「飛鯊」會不會突然爆炸,「那豈不是帶回來了災難?」過去快1個月後,話不多的他說到這件事還會紅眼眶。

救護人員很快找到了焦灼的袁偉,他要求確定戰友們平安再走,結果被叫上了救護車。在救護車上,他的心跳開始加快,達到了每分鐘120次,而人的正常心跳不超過每分鐘100次,這時他才發現右腳崴了,左腳的大腳趾指甲快掉了。

而從塔臺下來的盧朝輝,心跳也開始加速,快得不行。

最終,機務大隊和消防官兵用12分鐘將飛機降溫,撲滅全部暗火。後來,有些人住了四五天醫院。

得知戰友和「飛鯊」都安全後,一直後怕的袁偉打通了妻子的電話,對這件事隻字未提。

鴿子、燕子、麻雀、海鷗等鳥類被列入了該團的重點研究對象,他們「提高了對鳥類危害性的認識」,還請了專家,嘗試製訂更高效的驅鳥辦法。

撞鳥事件沒過去幾天,袁偉又駕駛著「飛鯊」出任務去了,只不過這次,他和戰友們多了一分對鳥的關注。

(原題為《當鴿群撞入殲-15發動機之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鴿群撞入殲-15發動機起火 飛行員沉著駕機著陸
    夏季的一天,雨過天晴,特別適合飛行,海軍某艦載戰鬥機團飛行二大隊副大隊長袁偉檢查設備後關閉座艙,他駕駛著殲-15艦載戰鬥機衝向藍天。  突然,正在直線爬升的戰機撞上一大片黑影,飛機像打航炮一樣「咚咚咚」地震顫起來,此時距離起飛不到1分鐘。  「嘭」地一聲,機身一震,發動機轉速驟然下降。
  • 殲10音爆幹掉恐怖分子:從12個軍事細節看《空天獵》
    現代軍隊作戰也一樣,所有作戰行動都是由一個個條令規範和戰術細節組成的,有細節才能打勝仗,無細節管理的軍隊都是烏合之眾。我們的空軍就是一支有細節的軍隊。《空天獵》也是,影片的情節、故事都來源於真實的空軍生活。對外反恐的實戰也是基於日常訓練的各種預案。甚至日常的訓練比影片更加複雜。據影片軍事顧問講,真實的空軍故事,也比電影中更精彩。
  • 臺媒「回憶」中美南海撞機:飛行員曾請示應否回擊
    」中的兩位中方飛行員之一。臺灣《中國時報》15日獨家專訪了高孔廉,高孔廉轉述了趙宇對其講述的驚險一幕,當時中美軍機在空中纏鬥,美方偵察機一度折返進逼,他曾請示指揮部「應否回擊?」,指揮部為避免擦槍走火,引起軍事衝突,否定其請求。雙方才從開火邊緣冷卻,結束空中對峙,這才避免了可能引爆的「中美戰爭」。
  • 驚險瞬間:戰機撞鳥,飛行員37秒3次避開居民區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果斷操縱戰機,對準水田猛地一拉座椅彈射手柄,跳下飛機……飛機升空1分多鐘後撞鳥就在特情發生1分鐘前的12時15分,王建東正在按計劃駕機升空開展對抗空戰訓練,突然,兩個黑影迎面撞來,機腹處傳來巨大聲響。「座艙隨後起了一些煙霧,顯示紅色的告警,耳機裡衝出來警告聲音。」
  • 殲15飛行員頭盔上寫「SHOOT IT」:中國空軍表明態度
    頭盔時每個飛行員的一種標配,而幾十年前,美軍飛行員間開始流行一種頭盔塗裝文化,有的飛行員會把名字印在頭盔上,而有的飛行員會在自己的頭盔上寫寫畫畫。中國殲-15的一名飛行員也在自己的頭盔上做了一番塗裝,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 6年後,鏡頭再次聚焦殲-15艦載機:飛鯊方陣搏擊海空!
    隨後,殲-15艦載機所有飛行員首次上艦飛行,均一次性成功。此次艦載機起降試驗成功,是人民海軍航母戰鬥力提升的一個階段性標誌,劃出了中國海軍的「航母時代」,標誌著國防科技和工業水平的提高。2014年,以徐英為代表的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全部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標誌著我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實現由單員試飛向批量培養的重大突破。
  • 中國殲8穿樓而過很瀟灑,美國轟炸機低空飛行卻撞上帝國大廈
    (殲8超低空飛行)近日,一架殲8戰機在高樓大廈間超低空飛行的視頻火爆了網絡,以往解放軍的戰機從未以如此低的飛行高度在城市上空飛行,要知道在高樓大廈間駕駛戰機穿梭,看似瀟灑帥氣實則兇險萬分,稍有不慎就會對市民造成生命危險。
  • 緬懷嶽陽籍殲15飛行員張超,還有這些湖南軍人曾血灑長空
    (註:文中的盤點對象,僅限近年來媒體公開報導過的飛行員。)中校軍銜,一級飛行員,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2016年4月15日,楊鋒執行飛行訓練任務時不幸以身殉職,年僅39歲。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 賴朝陽,1976年出生,洛陽宜陽縣人,1995年入伍,1999年畢業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200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飛行員為什麼會害怕鳥撞飛機,後果有多嚴重?今天算明白了
    因此我們在挑選飛行員時需要經過重重考核,即使是經驗十足的飛行員在駕駛過程中也需要時刻謹慎比如很多飛行員就害怕遇到鳥撞飛機的事件,那麼這一狀況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呢?通過科學的數據統計,我們今天來告訴大家這一問題的答案。
  • 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外形科幻、內涵多(圖)
    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外形科幻、內涵多(圖) 2017-08-特別是電視直播畫面中,首次曝光了殲-20的座艙內景,雖然看不到座艙細節以及布局,但是飛行員佩戴的頭盔卻讓人眼前一亮。可以看出,這款外形科幻的頭盔簡潔但絕不簡單。  「這款產品應該屬於殲-20戰鬥機的標配,作為匹配四代機的飛行員頭盔,它應該是一款媲美世界尖端飛行頭盔的先進產品。」一位匿名的軍事評論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戰機撞鳥 飛行員37秒3次避開居民區!離地高度75.9米處才選擇跳傘...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果斷操縱戰機,對準水田,猛地一拉座椅彈射手柄跳下飛機…… 飛機升空1分多鐘後撞鳥就在特情發生1分鐘前的12時15分,王建東正在按計劃駕機升空開展對抗空戰訓練,突然,兩個黑影迎面撞來,機腹處傳來巨大聲響。「座艙隨後起了一些煙霧,顯示紅色的告警,耳機裡衝出來警告聲音。」王建東回憶,當時根據判斷飛機撞鳥了。
  • 殲20飛行員大多是新人?戰術戰法截然不同,老飛行員們無奈退場
    作為我國目前最為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戰機大多配備在最精銳的單位中。但是就目前公開的報導和資料上看,殲-20的飛行員大多是新人,也就是剛從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這與"最先進的戰機配備經驗老到的飛行員"的傳統觀念有所不同。年輕人們難道在駕駛殲-20上就能比經驗豐富的「老鳥」們更強了嗎?這種配置似乎超出常理。
  • 美國聯合航空飛機緊急迫降 疑似因「引擎爆炸」
    一名乘客稱「飛機引擎爆炸」。飛機上共有79名乘客,5名機組人員,所幸並無人員傷亡。隨後,飛行員調轉飛機實施了緊急降落。不久,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確認2397航班返回邁爾斯堡機場,原因是發動機存在機械問題,並對造成的不便向客戶道歉。公司發言人查爾斯霍巴特說,在飛機檢查之前,航空公司未意識到發動機問題的嚴重程度。(海外網/汪夢唐)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客機撞上鷹抓兔!怪哉,鳥兒為啥要撞飛機?
    在國外,法國每年大約發生700起,美國每年大約發生400起,俄羅斯每年大約發生200飛機與鳥類相撞的事件,就連一架隨同普京總統出訪印度的飛機也曾因撞上飛鳥而緊急迫降在孟買機場。據有關部門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1萬次鳥撞飛機的事件,大約三分之一的空難都與飛鳥有關。目前,國際航空聯合會已經把鳥類與飛機相撞的事件列為A級航空災難。
  • 殲10C一雪前恥「擊落」殲16,有多少細節可供解讀
    對於這麼一個有大量對抗畫面入鏡、甚至還直接「調用」了殲-10C型戰鬥機的HUD(平視顯示器)上的戰術數據、對抗細節不要太多、在人民解放軍空軍相關新聞報導中並不多見的視頻,大伊萬也沒看多少遍,也就看了三十多遍吧。
  • 飛行員當場身亡,俄網友卻稱,看看中國人
    這一次事故,美軍可沒有之前事故中的飛行員僥倖,這次事故造成兩名飛行員死亡,現場一片混亂,因為軍機突然砸向民宅,不僅導致民宅被摧毀,同樣受損的還有停靠在民宅附近的多輛汽車,所幸未曾發現這起飛機墜毀事件造成附近居民受傷。數量汽車被損毀。
  • 世界上幾次危險的迫降,飛行員的決定十分敬佩
    因為70%的航空事故發生在這個階段,而飛行員的精湛技能使得飛機免於跌落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一起來看看那些英雄們,如何在驚險時刻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抉擇吧。以至於飛行員得不嘗試兩次降落,幸運的是乘客們能全部安全落地。
  • 戰機撞鳥,黑匣子記錄下驚魂時刻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果斷操縱戰機對準水田猛地一拉座椅彈射手柄跳下飛機……飛機升空1分多鐘後撞鳥耳機衝出警告聲就在特情發生1分鐘前的12時15分,王建東正在按計劃駕機升空,開展對抗空戰訓練。突然,兩個黑影迎面撞來,機腹處傳來巨大聲響。「座艙隨後起了一些煙霧,顯示紅色的告警,耳機裡衝出來警告聲音。」根據飛行參數繪製的模擬畫面顯示,這架飛機升空後,12時16分20秒在高度267米處遭遇鳥撞發動機故障。
  • 飛行員不熟悉鴨翼戰機,巴基斯坦或放棄進口殲10,空軍更喜歡F16
    11月15日,據印度《ANI》電視臺報導,巴基斯坦原計劃採購30架殲10CE戰鬥機的計劃被美國打亂,美國已經開始向巴基斯坦施壓,如果巴基斯坦購買殲10CE戰鬥機,那麼美國將終止一切對巴基斯坦空軍的援助,巴基斯坦現有的74架F16戰鬥機將永遠無法進行升級與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