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至高獎「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何從未涉足力學領域?

2020-10-06 力學Nerd王小胖

導讀: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陸續揭開帷幕,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黑洞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自1901年以來,縱觀歷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從未涉足過力學領域,這其實與力學的學科特徵有關。

1、引言

諾貝爾獎在這個十一假期的尾巴陸續公布,由於疫情的影響,預定於12月份的頒獎典禮也改為線上舉行。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是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發現黑洞所取得的突出成績。


2020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2、歷年物理學獎領域分析

自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始頒獎以來,到2020年,已經頒布了共114次,其中1916、31、3440、41、 42等六年由於種種原因未頒發。在這114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基本上每一年的獎項都頒發給同一個研究領域。但是,也有例外,1978年的物理學獎頒發給了兩個領域:蘇聯科學院低溫物理領域的基本發明和美國貝爾實驗室發現和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背景輻射(1978年諾獎)

在這114次獲獎的研究領域中,大概可以分為:基本粒子、量子力學、材料學、新設備、宇宙學、放射性、超導、等領域。這些領域之間本身也會存在著交叉,比如量子力學與基本粒子,基本粒子與宇宙學。從結果來看,基本粒子的相關研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寵兒,它包括基本粒子的預測、發現、模型、應用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楊振寧的獲獎研究(1957年)宇稱不守恆定律就是預測基本粒子的。

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右)

放射性相關的研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第二熱點l,特別是早期。物理學獎的第一次就給了倫琴的X射線。實際上,放射性的研究與基本粒子的研究是一脈相承的,這也與科學的發展規律相符合。早期,由於研究水平的限制,只能探究一些相對容易發現的問題,天然的輻射現象就進入科學家的眼帘。早期的人們,只能發現存在這樣的現象,甚至可以運用放射性進行一些研究,如晶體結構,但是他們尚無法解釋清楚。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放射性現象其實都是與粒子運動相關。所以,後期,各種基本粒子被不斷的發現。

X射線成像(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應用)

第三個諾獎的獲獎熱點領域是量子力學。普朗克最早發現量子而獲1918年的諾獎,海森堡建立量子力學獲1932年的諾獎,薛丁格和狄利克雷建立了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獲1933年的諾獎。隨後,量子力學不斷完善。由於量子力學是微觀的力學,其研究離不開基本粒子的研究,他們之間同樣相輔相成。

量子力學

前三的熱點領域幾乎佔據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半江山(64%),剩下的研究領域有光學(7)、新設備(7)、宇宙學(7)、超導(5)、材料學(4),等等。光學方面主要是早期的光學性質的發現及其應用,最近的是2018年雷射物理的突破性發明。在新設備方面主要是各種測量儀器的發明,如2009年貝爾實驗室半導體成像器件。近十年,宇宙學相關研究已有4年獲獎,去年和今年的諾獎就與宇宙學相關。超導方面的研究進展緩慢,最新的諾獎在2003年。縱觀諾獎的研究內容,追求事物的本質是諾獎永恆不變的評判標準,這也是物理的基本目標之一。

3、力學的學科特性

力學(經典力學),雖說屬於物理學範疇,但很多的力學工作者從不認為自己從事物理學,這跟力學的學科特徵有關。經典力學始於牛頓,研究的是一般尺寸下物體的運動、受力、變形等。它可以大到宇宙天體,卻不可以小到基本粒子,最小的也就是納米力學。物體的運動速度也必須遠低於光速。

經典力學的鼻祖

經典力學中的力只分析兩種力:電磁力和引力,因為這兩種力是一般尺寸(宏觀)下物體受到的力。另外兩種強、弱相互作用力與宏觀物體無關。在力學的分析中,我們從不深究電磁力和引力來自何方,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力如何分布。這其實就是力學相關研究成果從未真正接觸到諾獎的根本原因。

力學只關心力如何分布,不關心力來自何方

另外,力學其實更加的偏向數學,它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想盡各種辦法求解偏微分方程組。所以,即使力學在理論方面有所突破,也是與數學息息相關的。在我們國家,力學就歸屬於數理學部。我們都知道,諾貝爾是沒有數學獎的。

諾貝爾沒有數學獎

4、與力學搭邊的諾獎

雖說,諾貝爾獎與力學直接相關的完全沒有,但是間接相關的還是存在的。1946年,哈佛大學的布裡奇曼因發明了獲得超高壓的裝置,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力學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最接近的一次。布裡奇曼利用這一裝置,獲得了與塑性力學有關的一些結論,解釋了塑性變形與靜水壓力關係不大,只與剪應力有關。

布裡奇曼

另外,1904年的物理學獎獲得者 Rayleigh也是個力學家,雖然他獲獎的原因是發現氬氣。學過有限元的同學肯定知道,瑞利這個人,他提出了求解變分問題的Rayleigh方法,可直接得到狄利克雷泛函的特徵值。學過彈性波的同學也肯定知道Rayleigh波,它是一種沿半無限彈性介質自由表面傳播的偏振波。

瑞利波

另一位與力學有關的諾獎獲獎者更神奇,他獲得的是197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康託洛維奇,俄羅斯力學家,他提出了直接求解變分方程的近似方法。得益於其強大的數學功底,在經濟學領域的最優分配問題上做出了傑出貢獻。可能,他太強大了,雖然沒有諾貝爾數學獎,但是給他一個經濟學獎。

康託洛維奇法求解變分方程

5、總結

諾獎關注事物的本質,而力學它不追求力的本質,只關心力如何分布。所以,儘管力學領域相關的研究同樣精彩,甚至不輸與諾獎。但是在諾獎看來,力學要麼偏向於應用,要麼偏向於數學,都與諾獎的頒發標準不一致。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蓋茲在現場電話連線時說:「科學對人類至關重要,我非常熱衷於教導年青一代提問和思考的能力,這對世界至關重要。」她表示,促使她進入該研究領域的,「首先是懷疑與興奮等綜合因素,我們仍然不知道黑洞中有什麼,這是令人著迷的一部分,這將有助於推動我們去了解新世界」。
  • 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與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百年前,物理學曾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被提到的領域。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你了解多少?資料圖:2018年10月2日,諾獎委員會宣布,美國科學家阿希金 、法國學者穆胡和加拿大科學家斯特裡克蘭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我是在1964年開始進入這個研究領域,當時我對於課題感到非常不安,因為那個年代的觀測基礎非常少,我只是迎頭而上,我也從未有過做出重大發現的計劃。」 當皮布爾斯被問到給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一些建議時,他說,「你要抱著對科學的熱愛而進入研究領域,獎項是迷人的,但這不應該是你的初衷。你進入科學領域是因為你被科學深深吸引。」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蓋茲在現場電話連線時說:「科學對人類至關重要,我非常熱衷於教導年青一代提問和思考的能力,這對世界至關重要。」她表示,促使她進入該研究領域的,「首先是懷疑與興奮等綜合因素,我們仍然不知道黑洞中有什麼,這是令人著迷的一部分,這將有助於推動我們去了解新世界」。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來源/諾貝爾獎官網(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8日電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物理學獎,截止2019年已頒獎113次(共有6年未頒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共213人次、212位物理學家獲獎,美國著名固體物理學家John Bradeen是物理學領域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1956年和1972年。
  • 戴維·索利斯等三位科學家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過去十年裡,這一領域的研究促進了凝聚態物理的蓬勃發展。人們期待拓撲材料的研究能被應用於新一代電子學和超導體領域,甚至量子計算機。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們打開了一個奇異世界的大門,而更多的研究者正在一步步揭秘這個奇異世界裡物質的秘密。用「人話」告訴你:剛得了諾獎的拓撲相變到底是啥?
  • 科學網—詭異的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先說分享1/2獎金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其在學術界地位之高毋庸置疑,在獲諾貝爾獎之前,其他獎也拿到手軟,其中一個獎叫The Crafoord Prize(2005)。為何專提這個獎呢?是因為該獎與諾貝爾獎有很大的淵源。The Crafoord Prize開始頒發於1982年,也是瑞典的獎項,其初衷是彌補諾貝爾獎的不足。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首次授予黑洞研究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首次授予黑洞研究,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彭羅斯教授的好朋友、瑞士日內瓦大學量子物理學家尼古拉·吉森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羅傑對於物理學的基礎理論相當感興趣,包括量子學,他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非常驚喜。」  這也是天文學領域連續第二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顯示了該獎項對於未來宇宙探索的重視。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北京時間6日傍晚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德、美、英國的3名科學家分享,表彰他們在黑洞等領域的貢獻。分別為Roger Penrose和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
  • 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關注雷射物理學領域創新發展
    新華網上海11月29日電(李浩)昨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活動在上海啟動。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根據諾貝爾的遺志,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關於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新視角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了兩個研究,一個是對宇宙結構和歷史的新認識,一個是在太陽系外首次發現一個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的行星。 在過去的50年裡,James Peebles 對於物理宇宙學的洞見豐富了整個研究領域,並為宇宙學從猜測轉變為實證科學奠定了基礎。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