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因黃昏戀,被人罵「可恥」,原因在於:對方是個已婚男

2020-12-04 小書生走夜路

前段時間,一條諾貝爾官方發布的新聞,把居裡夫人又送上了頭條,內容大概是說:居裡夫人用於實驗的筆記本上,現在依然有放射性,並且將持續1500年。要知道,這可是100多年前的筆記本,到現在居然還有這麼大的威力!

可想而知,當初居裡夫人和自己的丈夫每天是在什麼樣的高壓環境下實驗。而且,居裡夫人病逝於白血病,其實也就是因為過多接觸放射性物質引發的。當然,居裡夫人為世界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晚年卻因為和丈夫的學生產生感情,隨後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巨大轟動。有人表示:這只是一個女性勇敢追求愛情的表現,所以瑕不掩瑜;也有人說:居裡夫人背叛了自己的丈夫,行為極其可恥。

一位優秀的科學家: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居裡

在成為瑪麗·居裡以前,她首先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1867年11月7日,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出生于波蘭華沙。那時候,波蘭尚且在俄國沙皇的統治下苟且,所以多方政策的實施都會受到制約,這其中就包括:不準女子讀大學。

也正是這麼一條任性的要求,使得瑪麗·斯克沃多夫斯想要繼續讀書的夢想被攔腰砍斷。再加上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富裕,所以,中學畢業後的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只得當起了家庭教師。

當家庭教師的日子是悠閒的,可這並不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想要的生活。因為,歷來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的瑪麗·斯克沃多夫斯一直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她渴望在學識的世界裡,認知並發現真正的自己。

所以,儘管在無奈的情況下當了幾年家庭教師,但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心中對於重返學校的渴望卻一直都很強烈。終於,在1892年的時候,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在父親和姐姐的幫助下,獲得了去巴黎大學讀書的機會。

也就是求學之旅,徹底改變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一生的命運。雖然瑪麗·斯克沃多夫斯的起點晚了一些,但是她的求學速度卻比同學們快了好幾倍。入學兩年後,瑪麗·斯克沃多夫斯便參加了該校物理學學士學位的考試,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突圍。

沒過多久,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取得了數學的學士學位。如此亮眼的成績,使得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得到了法蘭西共和國磁性研究項目的邀請。而在這次項目的研究中,瑪麗·斯克沃多夫斯認識了一個男人,他就是皮埃爾·居裡,當時學校的研究室主任。

皮埃爾·居裡,當時已經是學界小有名氣的科學家,這位出生於巴黎的優秀學者,早在17歲的時候就獲得了碩士學位,然後留任於巴黎大學的物理化學學院。可以說,居裡一生中大多數重要的成就,都是在這裡取得的。

認識瑪麗以前,居裡的生活中心就是研究,他和哥哥一起,在物理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認識瑪麗以後,這位一心撲在研究上的學者發現:原來愛情和學業,也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沒錯,居裡不但愛上了瑪麗這個人,更是認識到了瑪麗所研究的放射性物質的重要性。

後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變成了瑪麗·居裡,而居裡的研究也從晶體轉到了放射性物質。這大概就是別人嘴裡所說的志同道合了吧!有愛情做基調,又有共同的愛好去渲染,所以居裡夫婦的生活是充滿激情卻又溫馨浪漫的。

就這樣,二位在互相扶持中,不但孕育了可愛的孩子,更是在研究上取得了令世人為之讚嘆的成就:他們發現了放射性新元素釙和鐳。也正是因為這一發現,名和利接踵而來,但是這些對於居裡夫婦來說,卻都是累贅。

為了躲避記者們的追蹤,居裡夫婦有時候甚至得喬裝打扮到鄉下去做實驗。可以說,在這二人的世界裡,科學研究遠比世俗功利要重要得多。所以,居裡夫人曾經表示,她不會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也會毫不保留的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這其中就包括鐳的製取技術。

大概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專注在科研上,所以從1899到1904年間,他們共發表了32篇專業的學術論文,這裡面詳細的記載了他們的科研成果。而在1903年的時候,他們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真的是一對兒學霸夫婦。

居裡夫人和郎之萬

然而,這種幸福的生活,卻在1906年4月19日的時候,被迫畫上了句號。那天,居裡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輛載貨馬車撞倒,當場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當居裡夫人得知這一消息後,痛苦不能自已。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不能走出喪夫之痛。

因為,居裡對於居裡夫人來說,不僅僅是丈夫,更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於生活上來說,比妻子大八歲的居裡在面對妻子時,溫和而又包容,他愛眼前的女子,而且能理解她的一切奇思妙想,並從中一起發現樂趣。

而在事業發展上來說,居裡在盡力給居裡夫人提供一切可供實驗的條件。就比如說當初第一次提純鐳,居裡夫人也是得到了居裡的幫助,才在原本的基礎上,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了實驗。可以說,居裡絕對是居裡夫人事業上的好幫手。

但是,這些美好的生活,都變成了過去。失去居裡的居裡夫人,在自己的公寓裡悲痛不能自拔。而這些,被她的朋友們看在眼裡。於是,為了幫居裡夫人走出困境,她的朋友們就會時常到公寓裡來開解她,並且盡力給她帶去歡樂,而這群人裡就包括郎之萬。

郎之萬是居裡生前的學生,在學術研究上受到過居裡的啟發和指導,雖說郎之萬並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但是他在物理領域中的成就,卻也是不可小覷的。以前,居裡夫人和郎之萬也有過交流,但是並不深切。

而就在居裡夫人失去丈夫的這段時間裡,他們之間的交流也逐漸多了起來。當然,最初的時候,也僅限於好友之間的互相慰問。畢竟,對於郎之萬來說,瑪麗是一位有魅力又有能力的傳奇女性。後來,瑪麗在朋友們的鼓勵下逐漸走出了悲痛,但是他們聚會的習慣卻也保留了下來。

有一次,當郎之萬頭上扎著紗布來到公寓的時候,大家忍不住驚訝了。原來,郎之萬和自己的太太珍妮發生了矛盾,矛盾的起因在於:郎之萬拒絕了一家企業的高薪邀請,而珍妮憤怒了。也許,在一群科學家們眼裡看來,科研遠比金錢更重要。

郎之萬和珍妮

但是對於一個家庭婦女珍妮來說,養活家庭才應該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郎之萬和珍妮之間常常會因為金錢和理想的事情爆發戰爭。這其實還是因為認知不同,所以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郎之萬受過優秀的教育,顯然會把理想看的更高;而珍妮的全部生活都是圍繞丈夫和孩子在打轉,她顯然不能理解理想的概念,她更在意的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所以,在珍妮看來:以前沒有機會也就罷了,現在賺錢的機會送上門來,你還不抓住機會,這就過分了!

於是,頂著一頭紗布的郎之萬,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畢竟,這一堆科學家,都是非常同情郎之萬的。起碼,他們都沒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就拿瑪麗來說,居裡在世時,有時候他們或許會因為研究經費不夠而陷入苦惱,但因為他們理想一致,所以並不會因此而發生其他矛盾。

但是郎之萬就不一樣了,他常常會因為妻子的鬧騰而感到憂心忡忡。而這些,也都被瑪麗看在了眼裡。瑪麗欣賞這位同樣優秀的科學家,卻也同情他的遭遇。

這大約就是愛情產生的基礎吧,雙方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理想,卻又對彼此產生了異樣的感情。這些感情,可以是同情、也可以是仰慕。

於是,他們越走越近,終於跨過了那條禁忌線。他們在單位附近租下了一座公寓,把那裡看成是二人的愛巢。假如,當時的郎之萬也是個單身男子的話,這一切可以看成是浪漫愛情的開始。然而,不管郎之萬怎麼排斥自己的妻子,也無法磨滅他的已婚身份。

就這樣,瑪麗和郎之萬就像走鋼絲一般,在禁忌中享受著最後一絲絲甜蜜。不得不說,女人的第六感都是極其準確的,珍妮也不例外。她從生活的蛛絲馬跡中感覺到了丈夫有了外遇,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她帶人去敲開了郎之萬實驗室裡的抽屜。

而在這個抽屜裡,她發現了丈夫和另外一個女人的書信來往,而令她不敢置信的是:對方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居裡夫人!這一瞬間,珍妮很崩潰卻又不免驕傲了:優秀如居裡夫人,居然在惦記自己的丈夫!

於是,珍妮帶著這些信件,去和丈夫攤牌了。她要求丈夫回到自己身邊,要不然,她就去向報社公開這些信件,讓居裡夫人身敗名裂。假如從愛情的觀點來看的話,珍妮就好像是可惡的王母娘娘,非要拆散居裡夫人和郎之萬。

而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來看,這就是原配去吊打丈夫和第三者呀!誠然,居裡夫人很辛苦,她和郎之萬也是心心相惜,但是錯就錯在,郎之萬是有夫之婦!而且,不論是哪個年代,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也更高。

前排左三為居裡夫人,右四為郎之萬

別的不說,就說當時居裡夫人的好友愛因斯坦,那不也是在情場上戰果輝煌麼?但也沒人就因此去鄙視愛因斯坦呀!大家反而會認為,這個男人果然是有魅力,不僅事業有成,就算是在情場上,也是所向無敵。

可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居裡夫人身上,那意義就不一樣了。後來,珍妮因為越來越把控不了丈夫,還是選擇向報社公開了居裡夫人和郎之萬之間的來往信件。自此,遠在布魯塞爾參加會議的居裡夫人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深陷輿論的唾罵中。

在那些報紙的描述中,居裡夫人已經是成了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壞女人,她不但對不起自己的丈夫、更是對不起那個被她傷害的家庭主婦:珍妮。然而,這些報紙卻根本不在乎,珍妮和郎之萬之間的婚姻問題,本就不是居裡夫人引起的。

他們之間的根本問題在於:現實和理想,總有一個會妥協。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找到了一個把一位女科學家拖入地域的方法!於是,不少群眾不但在公開場合肆意辱罵居裡夫人,有人還會去她的公寓搞襲擊,甚至還有一些極端分子叫囂著讓居裡夫人滾回波蘭。

顯然,他們已經忘記了,那個為法國帶來榮譽的女人,曾經是多麼的優秀!他們只希望看到:看,一個女人,不管她有多厲害,只要她身上有一點點問題,那麼她就應該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幸好,郎之萬還算是一個正直的男人。

為了維護居裡夫人的形象,他向珍妮妥協了。他保證自己會回歸家庭,從此不再和居裡夫人有任何感情糾葛。就在這場大戲差不多要落幕的時候,居裡夫人接到了一封從瑞典發來的電報:「你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信函隨至。」

這還是史上第一次有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封電報的來臨,總算讓處在混亂中的居裡夫人高興了一些。況且,這次獲獎還和上次獲獎有很大不同。上次獲獎的時候,儘管主要研究者是居裡夫人,但不少人卻認為居裡夫人只是個助手,榮譽是屬於居裡的。

而這次就不一樣了,居裡夫人一個人站在耀眼的演講臺上,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一場令人激動的演講過後,居裡夫人還得回到法國面對這一團糟的生活。因為,這次混亂帶給居裡夫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半真半假的消息之中,其實摻雜的還是社會對於一個女科學家的歧視。所以一向驕傲的居裡夫人還是感到有些疲憊了,後來的她,選擇去醫院裡接受心理治療以後,她才恢復了元氣。

左二為郎之萬

而之後的郎之萬和珍妮,也並沒有過上甜蜜的生活。因為,他們之間的問題,本就不是別人引起的,而在於他們自身。後來,郎之萬還是和珍妮分居了,和自己的一個學生生活在一起,二人還孕育了一個可愛的孩子。

對於之後的女學生,珍妮好像就能坦然接受了。畢竟,女學生和女科學家比起來,顯然沒有什麼值得珍妮動怒的。

結語

這段往事過去後,居裡夫人也並沒有後悔過,她一向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麼,並且為此努力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居裡夫人的外孫女,後來嫁給了郎之萬的孫子。不知道,這算不算某種意義上的重逢?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居裡夫人:和已婚男戀愛,被下蠱,45歲身敗名裂……
    都知道居裡夫人死於再生性貧血障礙,就是因為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引起的。 如果說,她晚年和已婚男人戀愛、被罵小三和波蘭蕩婦,45歲身敗名裂,最後抑鬱住院,你們信嗎? 是的,科學家的私生活遠比想像中還要狗血八點檔。
  • 居裡夫人拿第二個諾貝爾獎,主辦方:不要來領獎,你是小三會被罵
    文/洛子帥1911年,居裡夫人站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辦的諾貝爾獎領獎臺上,拿著提前寫好的萬字演講稿,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會場一度寂靜無聲。忽然場下的一個女性站起身,鼓起掌來,緊接著一個個女性站了起來,隨之所有人站起來,為她鼓掌。看到此情此景,居裡夫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世界最終接受並包容了這個可憐而偉大的女人。
  • 居裡夫人的黃昏戀有多奇葩?徒弟迷戀師母卻成親家
    但是歷史卻是由無數人和事件組成的,因此也可以這麼說: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往往都是有很多面,而大多數人通常只了解一個側面,當然絕對是一個最閃亮的一面。本期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居裡夫人晚年的"黃昏戀"及其對象朗之萬。
  • 中年喪偶,因當情人被群嘲,居裡夫人用第二個諾貝爾獎為女性發聲
    雖然她是研究所裡為數不多的女性,但並沒有受人待見。原因是她對待研究非常痴迷,辦公室經常被她搞得烏煙瘴氣,同事對此很有意見。後來居裡夫人因為被排擠,離開了最初的研究所。這時她碰巧認識了同樣做科研的皮埃裡.居裡,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
  • 居裡夫人,兩次諾貝爾獎之外,遇到的污衊與成就
    瑪麗·居裡,作為少數被寫進教科書的女科學家,被人們所熟知。她於1903年和1911年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她開闢了新的物理學分支,獲得了各種獎章與榮譽,作為一個科學家,她獲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即使這樣,她卻差點被一場感情風波所打垮,而所有這一切,本不應該完全由她來承受。
  • 居裡夫人:被「渣男」追求,一戰時熔掉諾貝爾獎鑄造武器
    她為人正直、淡泊名利、熱愛祖國,卻被人稱作「波蘭蕩婦」。 她就是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居裡夫人。 一、闖入生命中的男人 1906年4月19日,居裡夫人的老公皮埃爾·居裡,不幸被馬車撞傷後去世。
  • 居裡夫人在丈夫去世後,本想開始一段新的戀情,卻差點毀掉一生
    居裡夫婦獲得諾貝爾獎三年後,居裡在一次外出中被馬車撞倒身亡,留給居裡夫人未完成的實驗和兩個孩子。 郎之萬也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比居裡夫人小5歲,長得玉樹臨風,人送「旗兵隊長」的綽號。但是鮮花總是插在牛糞上,高富帥娶了絲女。郎之萬的老婆是個陶瓷工人的女兒,特彪悍、特暴躁,跟郎之萬沒什麼共同語言,又嫌他的研究變不出來現錢,甚至曾用花瓶砸他的腦袋出氣。 一個是中年喪夫,孤獨寂寞;一個是家有河東獅,痛苦不堪。兩個志趣相同的人就漸漸地走到了一起。
  •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學習案了解居裡夫人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學目標:1.認識「鐳、陋、弘、癌、籤」5個生字,會寫「鐳、陋、郎、貫、囊、弘、捐、贈、癌、籤」10個生字,掌握「簡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纏萬貫、解囊相助、弘揚、捐贈、數年、癌症、籤字」等詞語。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居裡夫人 提起居裡夫人,多數人都知道是一位偉大的女科   原標題: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於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但是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那麼漫長的日子裡,你沒有往生命裡注入新的東西。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當我告訴媽媽,我想去另一個學校,讀一個基礎學科的博士學位時,我媽驚訝不已的聲音跨越了大洋,在各種嬉鬧聲與打情罵俏聲交織成的背景裡顯得格外突兀:你要做居裡夫人麼?即使在她已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之後的1911年,法國科學院依然由於對女性的偏見,沒有將居裡夫人選為科學院院士。直到半個世紀之後,居裡夫人的學生佩裡(Marguerite Perey)才成為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性院士。
  • 你只知道居裡夫人很偉大,卻不了解她的感情路有多麼坎坷
    ,居裡在一次外出中被馬車撞倒身亡,留給居裡夫人未完成的實驗和兩個孩子。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居裡先生的學生郎之萬看不下去,便主動幫她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郎之萬也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比居裡夫人小5歲,長得玉樹臨風,人送「旗兵隊長」的綽號。但是鮮花總是插在牛糞上,高富帥娶了絲女。
  • 居裡夫人:2次獲得諾貝爾獎,一個家庭女教師的華麗轉身
    居裡夫人作為一名女性,曾兩度獲得了諾貝爾獎,到現在沒有第二個,她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有成就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之一。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尤其是成績優異的女孩子都懷揣著這樣的夢想: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像居裡夫人那樣的大科學家。然而成功以後她頭上巨大而迷人的光環,使人們看不到她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 通過她的私生活,讓我們重新認識居裡夫人
    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裡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
  • 最著名的居裡夫人像,竟不是居裡本人
    你可能也不止一次地見過這張照片,這張圖一般都被描述為備受尊敬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裡,不少地方都用這張配圖講述著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的各種科研故事……但問題是,照片裡的這位女士不是居裡本人。當然,這照片和居裡夫人確實有關係:Frontczak在很多場戲劇中飾演著居裡夫人的角色,這正是她在劇中的扮相。另外一張劇中的樣子(視頻截圖):
  • 居裡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居裡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決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一個新名稱,居裡夫人就把它命名為「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做「放射性元素」。後來,在她的丈夫皮埃爾先生的幫助下,她又測定了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想知道還有哪些礦物具有放射性。
  • 居裡夫人:一家五人四次獲諾獎,被國人罵作「波蘭蕩婦」一戰仍為國犧牲奉獻
    很不幸,居裡夫人30多歲,剛生下第二個女兒沒多久的時候,皮埃爾·居裡因車禍(與馬車相撞)去世了。居裡夫人不得不在痛苦中振作起來,重新開始工作。然而,在一段時間之後,她與先夫的學生、實驗室的繼任者、小她6歲的物理學家保羅·朗之萬相戀了。後來這變成了一個災難性的事件。
  • 居裡夫人為什麼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
    但由於大部分院士反對居裡夫人當選,投票沒有達到法定數額,居裡夫人遺憾落選。從此,居裡夫人再也沒有參選院士——法國科學院就這樣將自己最優秀的科學家拒之門外! 皮埃爾.居裡出生於1859年,瑪麗亞生於1867年。1897年底瑪麗亞開始做博士論文,導師是索邦(巴黎大學一部)的李普曼,但瑪麗亞是到皮埃爾的實驗室做實驗,他們很快演化成了夫妻間的合作,在幾個月之內就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 居裡夫人:一家2代人3獲諾貝爾,用一生去做研究
    居裡夫人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早在一百多年前,居裡夫人就用她的行動證明,女性在科研方面也可以有屬於她們自己的輝煌,她們有這個能力。原因很簡單,同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還有一人,此人出身化學世家貴族,他除了引荐居裡夫人之外,再沒有別的貢獻,然而在當時,居裡夫人的丈夫皮埃爾被認為是這個人的助手,所有的功勞幾乎都是這個化學世家貴族的,皮埃爾不過是跟在他身後沾點光。身為女子的居裡夫人差點沒有獲得提名。居裡夫人懷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依舊在進行她的科學實驗。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名媛    「居裡夫人來了」,1926年5月的一個周日,對勞君展來說意義非凡,她在巴黎的居所因居裡夫人的到來突然沸騰了,激動不已的她握住居裡夫人的手,迎客進屋。    跟居裡夫人短暫的相處,成了勞君展一生的記憶。
  • 「搶人大戰「!法國與波蘭貨幣上的居裡夫人,誰才是她的歸宿?
    01誰是居裡夫人?通常我們稱呼她為居裡夫人,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及亨利·貝可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