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條諾貝爾官方發布的新聞,把居裡夫人又送上了頭條,內容大概是說:居裡夫人用於實驗的筆記本上,現在依然有放射性,並且將持續1500年。要知道,這可是100多年前的筆記本,到現在居然還有這麼大的威力!
可想而知,當初居裡夫人和自己的丈夫每天是在什麼樣的高壓環境下實驗。而且,居裡夫人病逝於白血病,其實也就是因為過多接觸放射性物質引發的。當然,居裡夫人為世界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晚年卻因為和丈夫的學生產生感情,隨後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巨大轟動。有人表示:這只是一個女性勇敢追求愛情的表現,所以瑕不掩瑜;也有人說:居裡夫人背叛了自己的丈夫,行為極其可恥。
一位優秀的科學家: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居裡
在成為瑪麗·居裡以前,她首先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1867年11月7日,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出生于波蘭華沙。那時候,波蘭尚且在俄國沙皇的統治下苟且,所以多方政策的實施都會受到制約,這其中就包括:不準女子讀大學。
也正是這麼一條任性的要求,使得瑪麗·斯克沃多夫斯想要繼續讀書的夢想被攔腰砍斷。再加上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富裕,所以,中學畢業後的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只得當起了家庭教師。
當家庭教師的日子是悠閒的,可這並不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想要的生活。因為,歷來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的瑪麗·斯克沃多夫斯一直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她渴望在學識的世界裡,認知並發現真正的自己。
所以,儘管在無奈的情況下當了幾年家庭教師,但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心中對於重返學校的渴望卻一直都很強烈。終於,在1892年的時候,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在父親和姐姐的幫助下,獲得了去巴黎大學讀書的機會。
也就是求學之旅,徹底改變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一生的命運。雖然瑪麗·斯克沃多夫斯的起點晚了一些,但是她的求學速度卻比同學們快了好幾倍。入學兩年後,瑪麗·斯克沃多夫斯便參加了該校物理學學士學位的考試,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突圍。
沒過多久,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取得了數學的學士學位。如此亮眼的成績,使得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得到了法蘭西共和國磁性研究項目的邀請。而在這次項目的研究中,瑪麗·斯克沃多夫斯認識了一個男人,他就是皮埃爾·居裡,當時學校的研究室主任。
皮埃爾·居裡,當時已經是學界小有名氣的科學家,這位出生於巴黎的優秀學者,早在17歲的時候就獲得了碩士學位,然後留任於巴黎大學的物理化學學院。可以說,居裡一生中大多數重要的成就,都是在這裡取得的。
認識瑪麗以前,居裡的生活中心就是研究,他和哥哥一起,在物理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認識瑪麗以後,這位一心撲在研究上的學者發現:原來愛情和學業,也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沒錯,居裡不但愛上了瑪麗這個人,更是認識到了瑪麗所研究的放射性物質的重要性。
後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變成了瑪麗·居裡,而居裡的研究也從晶體轉到了放射性物質。這大概就是別人嘴裡所說的志同道合了吧!有愛情做基調,又有共同的愛好去渲染,所以居裡夫婦的生活是充滿激情卻又溫馨浪漫的。
就這樣,二位在互相扶持中,不但孕育了可愛的孩子,更是在研究上取得了令世人為之讚嘆的成就:他們發現了放射性新元素釙和鐳。也正是因為這一發現,名和利接踵而來,但是這些對於居裡夫婦來說,卻都是累贅。
為了躲避記者們的追蹤,居裡夫婦有時候甚至得喬裝打扮到鄉下去做實驗。可以說,在這二人的世界裡,科學研究遠比世俗功利要重要得多。所以,居裡夫人曾經表示,她不會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也會毫不保留的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這其中就包括鐳的製取技術。
大概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專注在科研上,所以從1899到1904年間,他們共發表了32篇專業的學術論文,這裡面詳細的記載了他們的科研成果。而在1903年的時候,他們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真的是一對兒學霸夫婦。
居裡夫人和郎之萬
然而,這種幸福的生活,卻在1906年4月19日的時候,被迫畫上了句號。那天,居裡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輛載貨馬車撞倒,當場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當居裡夫人得知這一消息後,痛苦不能自已。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不能走出喪夫之痛。
因為,居裡對於居裡夫人來說,不僅僅是丈夫,更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於生活上來說,比妻子大八歲的居裡在面對妻子時,溫和而又包容,他愛眼前的女子,而且能理解她的一切奇思妙想,並從中一起發現樂趣。
而在事業發展上來說,居裡在盡力給居裡夫人提供一切可供實驗的條件。就比如說當初第一次提純鐳,居裡夫人也是得到了居裡的幫助,才在原本的基礎上,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了實驗。可以說,居裡絕對是居裡夫人事業上的好幫手。
但是,這些美好的生活,都變成了過去。失去居裡的居裡夫人,在自己的公寓裡悲痛不能自拔。而這些,被她的朋友們看在眼裡。於是,為了幫居裡夫人走出困境,她的朋友們就會時常到公寓裡來開解她,並且盡力給她帶去歡樂,而這群人裡就包括郎之萬。
郎之萬是居裡生前的學生,在學術研究上受到過居裡的啟發和指導,雖說郎之萬並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但是他在物理領域中的成就,卻也是不可小覷的。以前,居裡夫人和郎之萬也有過交流,但是並不深切。
而就在居裡夫人失去丈夫的這段時間裡,他們之間的交流也逐漸多了起來。當然,最初的時候,也僅限於好友之間的互相慰問。畢竟,對於郎之萬來說,瑪麗是一位有魅力又有能力的傳奇女性。後來,瑪麗在朋友們的鼓勵下逐漸走出了悲痛,但是他們聚會的習慣卻也保留了下來。
有一次,當郎之萬頭上扎著紗布來到公寓的時候,大家忍不住驚訝了。原來,郎之萬和自己的太太珍妮發生了矛盾,矛盾的起因在於:郎之萬拒絕了一家企業的高薪邀請,而珍妮憤怒了。也許,在一群科學家們眼裡看來,科研遠比金錢更重要。
郎之萬和珍妮
但是對於一個家庭婦女珍妮來說,養活家庭才應該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郎之萬和珍妮之間常常會因為金錢和理想的事情爆發戰爭。這其實還是因為認知不同,所以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郎之萬受過優秀的教育,顯然會把理想看的更高;而珍妮的全部生活都是圍繞丈夫和孩子在打轉,她顯然不能理解理想的概念,她更在意的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所以,在珍妮看來:以前沒有機會也就罷了,現在賺錢的機會送上門來,你還不抓住機會,這就過分了!
於是,頂著一頭紗布的郎之萬,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畢竟,這一堆科學家,都是非常同情郎之萬的。起碼,他們都沒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就拿瑪麗來說,居裡在世時,有時候他們或許會因為研究經費不夠而陷入苦惱,但因為他們理想一致,所以並不會因此而發生其他矛盾。
但是郎之萬就不一樣了,他常常會因為妻子的鬧騰而感到憂心忡忡。而這些,也都被瑪麗看在了眼裡。瑪麗欣賞這位同樣優秀的科學家,卻也同情他的遭遇。
這大約就是愛情產生的基礎吧,雙方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理想,卻又對彼此產生了異樣的感情。這些感情,可以是同情、也可以是仰慕。
於是,他們越走越近,終於跨過了那條禁忌線。他們在單位附近租下了一座公寓,把那裡看成是二人的愛巢。假如,當時的郎之萬也是個單身男子的話,這一切可以看成是浪漫愛情的開始。然而,不管郎之萬怎麼排斥自己的妻子,也無法磨滅他的已婚身份。
就這樣,瑪麗和郎之萬就像走鋼絲一般,在禁忌中享受著最後一絲絲甜蜜。不得不說,女人的第六感都是極其準確的,珍妮也不例外。她從生活的蛛絲馬跡中感覺到了丈夫有了外遇,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她帶人去敲開了郎之萬實驗室裡的抽屜。
而在這個抽屜裡,她發現了丈夫和另外一個女人的書信來往,而令她不敢置信的是:對方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居裡夫人!這一瞬間,珍妮很崩潰卻又不免驕傲了:優秀如居裡夫人,居然在惦記自己的丈夫!
於是,珍妮帶著這些信件,去和丈夫攤牌了。她要求丈夫回到自己身邊,要不然,她就去向報社公開這些信件,讓居裡夫人身敗名裂。假如從愛情的觀點來看的話,珍妮就好像是可惡的王母娘娘,非要拆散居裡夫人和郎之萬。
而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來看,這就是原配去吊打丈夫和第三者呀!誠然,居裡夫人很辛苦,她和郎之萬也是心心相惜,但是錯就錯在,郎之萬是有夫之婦!而且,不論是哪個年代,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也更高。
前排左三為居裡夫人,右四為郎之萬
別的不說,就說當時居裡夫人的好友愛因斯坦,那不也是在情場上戰果輝煌麼?但也沒人就因此去鄙視愛因斯坦呀!大家反而會認為,這個男人果然是有魅力,不僅事業有成,就算是在情場上,也是所向無敵。
可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居裡夫人身上,那意義就不一樣了。後來,珍妮因為越來越把控不了丈夫,還是選擇向報社公開了居裡夫人和郎之萬之間的來往信件。自此,遠在布魯塞爾參加會議的居裡夫人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深陷輿論的唾罵中。
在那些報紙的描述中,居裡夫人已經是成了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壞女人,她不但對不起自己的丈夫、更是對不起那個被她傷害的家庭主婦:珍妮。然而,這些報紙卻根本不在乎,珍妮和郎之萬之間的婚姻問題,本就不是居裡夫人引起的。
他們之間的根本問題在於:現實和理想,總有一個會妥協。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找到了一個把一位女科學家拖入地域的方法!於是,不少群眾不但在公開場合肆意辱罵居裡夫人,有人還會去她的公寓搞襲擊,甚至還有一些極端分子叫囂著讓居裡夫人滾回波蘭。
顯然,他們已經忘記了,那個為法國帶來榮譽的女人,曾經是多麼的優秀!他們只希望看到:看,一個女人,不管她有多厲害,只要她身上有一點點問題,那麼她就應該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幸好,郎之萬還算是一個正直的男人。
為了維護居裡夫人的形象,他向珍妮妥協了。他保證自己會回歸家庭,從此不再和居裡夫人有任何感情糾葛。就在這場大戲差不多要落幕的時候,居裡夫人接到了一封從瑞典發來的電報:「你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信函隨至。」
這還是史上第一次有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封電報的來臨,總算讓處在混亂中的居裡夫人高興了一些。況且,這次獲獎還和上次獲獎有很大不同。上次獲獎的時候,儘管主要研究者是居裡夫人,但不少人卻認為居裡夫人只是個助手,榮譽是屬於居裡的。
而這次就不一樣了,居裡夫人一個人站在耀眼的演講臺上,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一場令人激動的演講過後,居裡夫人還得回到法國面對這一團糟的生活。因為,這次混亂帶給居裡夫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半真半假的消息之中,其實摻雜的還是社會對於一個女科學家的歧視。所以一向驕傲的居裡夫人還是感到有些疲憊了,後來的她,選擇去醫院裡接受心理治療以後,她才恢復了元氣。
左二為郎之萬
而之後的郎之萬和珍妮,也並沒有過上甜蜜的生活。因為,他們之間的問題,本就不是別人引起的,而在於他們自身。後來,郎之萬還是和珍妮分居了,和自己的一個學生生活在一起,二人還孕育了一個可愛的孩子。
對於之後的女學生,珍妮好像就能坦然接受了。畢竟,女學生和女科學家比起來,顯然沒有什麼值得珍妮動怒的。
結語
這段往事過去後,居裡夫人也並沒有後悔過,她一向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麼,並且為此努力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居裡夫人的外孫女,後來嫁給了郎之萬的孫子。不知道,這算不算某種意義上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