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再次席捲而來,醫護人員再次成為我們的守護者,在這危難時刻,因為有他們,我們更加安心。
自古醫生這個職業就深得人們尊重,但是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名醫都是男性,其實也也有不少女性名醫,她們憑藉著對醫學的熱愛及治病救人的胸懷,挽救了生命,也為我國中醫學留下珍貴的經驗。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第一女灸學家、東晉著名的煉丹家葛洪。
鮑姑是個官二代,父親鮑靚官至廣東南海太守,同時也是個有名的道士,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有一個徒弟深得他喜愛,於是就把自己最寵愛的女兒鮑姑嫁給了他,這個人就是後世著名的道士、煉丹術士葛洪。
鮑姑對這樁婚姻很是滿意,一方面,她欣賞葛洪的才幹,雖然在後世人的印象中,葛洪更多被描繪成一個神神道道、整天只會煉丹的道士形象,但實際上,葛洪是個文武雙全的才子;另一方面,從小耳濡目染,鮑姑對煉丹製藥早已精通,而且為之著迷,特別是對中醫的灸法,非常有興趣,而葛洪不用說,對醫藥學研究相當深,兩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追求,所以婚後生活一直幸福美滿。
葛洪有一本傳世名作——《肘後備急方》,裡面收錄了大量常見病的藥方,而且方子裡的藥既便宜又好找到,是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的常用醫書,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的青蒿素髮明,她說就是受到了《肘後備急方》的啟發。
葛洪的這本《肘後備急方》裡,記載了109條針灸醫方,其中有90多條灸方,更重要的是,其中還對這些灸法作用、效果以及針灸方法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大大提升了這本書的實用性。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煉丹術士,葛洪專攻的是煉丹術和養生學,對針灸實在沒什麼興趣,而鮑姑一直鑽研針灸,在此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所以後世人推測,《肘後備急方》其實是葛洪與鮑姑夫妻二人合著之作,只是當時社會女子地位低微,所以最後作者就只寫了葛洪一個人的名字。
除了對灸法有著深入研究外,鮑姑對治療贅瘤與贅疣也特別擅長。
據說,有一次鮑姑去山上採藥,下山回家的時候,看到一個姑娘對著清澈的喝水獨自落淚。熱心腸的鮑姑就跑過去問人家:姑娘,你為何哭得如此傷心啊?
姑娘沒想到這裡還有人,猛地回頭,鮑姑終於看清了這位姑娘的容貌。原來她臉上長了好幾個又黑又大的瘤子,非常嚇人,連見多識廣的鮑姑都被嚇到了。
姑娘見是個陌生人,開始還吞吞吐吐,不願透露原因,後在鮑姑的追問下,道出實情:因為臉上這些瘤子太嚇人,至今沒有人敢上她家提親,還經常被人恥笑,她只能躲在河邊肚子落淚。
鮑姑一聽,就這事兒,簡單,伸手從腰上的藥囊裡取出幾根紅腳艾,搓成麻繩的樣子,然後拿出火摺子,將艾條點燃,放到姑娘臉上燻。
姑娘頭一次遇到這種治療方法,心想,反正都已經這樣了,也不能再醜了,死馬當活馬醫吧,就任由鮑姑給她燻。沒想到燻了沒一會兒,臉上一個瘤子自己掉下來了,接著又燻其他幾個,也都一個個自己掉下來了。姑娘驚喜萬分,趕緊跑到河邊,往水裡一看,不僅瘤子沒了,而且沒有留一點疤,臉上細嫩光滑的,好像從來沒長過東西似的。
姑娘問過鮑姑名字,回到村中,說她是神醫轉世,並稱她為「鮑仙姑」。後世為了紀念她,將她製作的艾條取名「鮑姑艾」,也稱「神艾」。
鮑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她深愛的醫藥學,她出身富貴,卻不畏艱苦,到各地的深山中採集藥草,為救治更多百姓不辭艱辛,贏得後世尊重,留下千古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