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斯德哥爾摩10月5日電 (記者劉仲華、商璐)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得益於3位科學家的貢獻,千百萬人得到了對症治療的藥物,這一事件具有裡程碑意義。他說:「屠呦呦是第一個證實青蒿素可以在動物體和人體內有效抵抗瘧疾的科學家。她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屠呦呦既有中醫學知識,也了解藥理學和化學,她將東西方醫學相結合,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屠呦呦的發明是這種結合的完美體現。」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坎貝爾和大村智發明了阿維菌素,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絲蟲病的發病率。今年的獲獎者們均研究出了治療「一些最具傷害性的寄生蟲病的革命性療法」,這兩項獲獎成果為每年數百萬感染相關疾病的人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治療新方式」,在改善人類健康和減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無法估量。
第四版相關報導:屠呦呦 打開一扇嶄新的窗戶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06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