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致辭感動世界!

2020-08-22 熱血灑疆場

尊敬的主席先生,親愛的使用過青蒿素的人們:

今天我極為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

我不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我只是中國科學家群體中第一個獲獎的女性科學家。我相信未來中國將有許多的項呦呦、齊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夠獲得這一殊榮。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生長在中國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榮譽,更是中國中醫的榮譽。

可以這麼說:我是一個為青蒿素或者說是為諾貝爾獎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時分,我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市開明街508號的一間小屋,聽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聲後,父親屠濂規激動地吟誦著《詩經》的著名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給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還是某種期許,父親在吟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又對章了一句「蒿草青青,報之春暉」。

也就是從出生那天開始,我的命運便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是當時,我還不認識什麼是青蒿,也不知道什麼是青蒿素,也不知什麼是中醫,更不知道什麼是諾貝爾獎。

感謝完父親,我想感謝中國的一位偉人——毛澤東。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詩人十分重視民族文化遺產,他把中醫擺在中國對世界的「三大貢獻」之首,並且強調「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澤東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單位——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業的平臺。

我時常在想:假如沒有成立中醫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個鄉村醫院,我頂多是一個平庸的中醫,更別談什麼青蒿素,什麼諾貝爾獎了。

我還要感謝一個中國科學家——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預防醫學的介導者。

葛洪精曉醫學和藥物學,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當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時,我就一遍又一遍溫習中醫古籍,正是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給了我靈感和啟發,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並最終突破了科研瓶頸。

只嘆生不逢時,如果東晉時期就有諾貝爾獎的話,我想,葛洪應該是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醫者。

我還想感謝一個人,準確地講,應該是一群人,一群數以百萬的非洲人。正是他們對中國中醫、對青蒿素的信任,才換來生命的重生,見證了青蒿素的神奇。

在感謝四個人的同時,我還要感謝當年從事523抗瘧研究的中醫科學院團隊全體成員,感謝全國523項目單位的通力協作。

我唯一不感謝的,就是我自己。因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當中,沒有盡到為人妻、為人母的義務和責任。

最後,我要萬分感謝的,是一種生長在中國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長於低海拔、溼潤的河岸邊砂地、山谷、林緣、路旁等,也見於濱海地區。在中國近二十個省、區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一歲一枯榮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價值。

其莖,其葉,其花,濃香、淡苦,蘊含豐富的艾蒿鹼、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藥。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後繼」,奉獻了自己的身驅,成就了中國的中醫事業。

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才鋪就了我通往諾貝爾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臨來瑞典前,我曾經有一個想法,想帶85株青蒿來到卡羅林斯卡學院,讓它們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但我怕在機場、海關遇上安檢、植檢的麻煩,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還想邀請85名參與過523項目的科學家來到瑞典,共同發布青蒿素的科研報告,但我怕諾貝爾獎基金會無法承擔這筆龐大的開支,最終,我決定還是一個人來,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中醫和中國科學家,領取諾貝爾獎。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過幾天,我就要返回中國,臨走前,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您能告訴世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

作為一名中醫工作者,我有幸參與了青蒿素的研發工作,但我不是以獲得諾貝爾獎為終極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瘧、治病。

因此,我不想對於自己已經沒有多大價值的諾貝爾獎,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巨大的困擾、煩惱和質疑。

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

我嚮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

所以,我請求您能滿足一個醫者小小的心願。

終有一天,我將告別青蒿,告別親人,如果那一天真的來到,我希望後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間,讓我以另外一種方式,守望終生熱愛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濃綠,守望蓬勃發展的中國中醫事業。

衷心感謝在青蒿素發現、研究、和應用中做出貢獻的所有國內外同事們、同行們和朋友們!

深深感謝家人的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謝各位前來參會!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莫言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為何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莫言和屠呦呦,這是國內培養出來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得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獲獎的消息傳來時,有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他們的名字。這是他的作品能夠走出國門被諾貝爾獎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前,曾獲得過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這也是國際同行對其成就的一項肯定。莫言、屠呦呦獲獎後,他們的名字在國內變得幾乎家喻戶曉,這是好事,起碼能夠體現出對作家、科學家的尊敬。在他們獲獎之前,他們的名字在公眾中其實也應該更響亮一些。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答案: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啟示
    【練習題】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啟示  屠喲喲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在社會上有一次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由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你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在多數中國人內心深處,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諾獎情結。
  • 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為何評不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多數人會把這些概念混為一談,比如:「中科院的院士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或者「諾貝爾獎得主成為院士理所當然、綽綽有餘。」實則不然,因為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屠呦呦女士,今年增選院士再次「落選」,此事引起了廣泛討論。大多數民眾都不明白,為何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如此艱難?
  • 從三無科學家到諾貝爾獎,屠呦呦是如何在沉默中爆發的
    屠呦呦,這個名字在2015年10月之前,少有人知道。但在這之後,卻名冠中外,譽享全球。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我國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
  • 【盤點】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都是誰?
    人民網10月13日電 北京時間10月12日19時,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美國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榮獲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宣告著今年的諾獎大幕正式合攏。 今年的各位獲獎者獲得了來自全球各方的祝福,本網一一盤點獲得2015年諾獎的幸運人物。
  • 獲諾貝爾獎、最高科技獎,屠呦呦為何當不了院士?答案非網絡所言
    最近,中國中醫科學院和上海醫科大學聯合開展的以屠呦呦命名的「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即「屠呦呦」辦已經開班招生。再次讓屠呦呦走到公眾面前,尤其是對她為何不是中科院院士感到疑惑。屠呦呦先生,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 獲諾貝爾獎、最高科技獎,屠呦呦為何當不了院士?答案非網絡所言
    最近,中國中醫科學院和上海醫科大學聯合開展的以屠呦呦命名的「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即「屠呦呦」辦已經開班招生。再次讓屠呦呦走到公眾面前,尤其是對她為何不是中科院院士感到疑惑。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年獲得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能獲諾貝爾獎,卻評不上院士,屠呦呦評院士再次落選
    能獲諾貝爾獎,卻評不上院士,屠呦呦評院士再次落選。不僅讓人感到體制的固化和教條,更讓人感受到官本位主義對文化科學界的嚴重腐蝕。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我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導讀】李克強總理致信祝賀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央廣財經評論》本期關注: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這是昨晚剛剛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向外界表達的獲獎感言。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原來在不久前,屠呦呦以中醫為本在植物青蒿裡提取出了全新的抗瘧藥——青蒿素,而屠呦呦因為這一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了中國醫學領域第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傳統的氯喹對瘧疾產生的作用逐漸失效瘧疾成為了人類最頭疼的疾病之一,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根治這一疾病。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籍作家首次獲此殊榮。在莫言之前,中國有著強烈的諾貝爾獎情結,一直苦苦盼著自己能夠拿一個諾貝爾獎,尤其是希望能夠拿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算是暫時了卻了心願。能不能獲諾貝爾獎文學獎具有比較大的偶然性,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能夠獲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
  • 屠呦呦再獲重大科研突破,或於2026年前後上市新雙氫青蒿素片劑!
    這項研究不僅在「抗瘧機理研究「「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而且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的難題提供了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給予了高度認可。那麼屠呦呦為何能取得開創性的突破呢?哪怕名譽再高,她的關注點依舊在科研!獲得諾貝爾獎,那是無盡的榮耀。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三無」科學家:89歲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獎,卻不是院士
    說到諾貝爾獎項,身為中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他們兩個一個在文學方面大獲成功,一個則是在醫藥科學方面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屠呦呦以高齡研究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是她實際上只是一個「三無」科學家,既不是博士學位,也沒有院士頭銜和留洋學習背景。一般來說,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那麼屠呦呦究竟為什麼不是院士呢?
  • 為什麼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沒被評上中科院院士?
    為什麼屠呦呦沒當上中科院院士?當人們這麼問的時候,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對院士頭銜等一系列榮譽的盲目迷信與崇拜。 大眾總有一種認知習慣,喜歡把諾貝爾獎,中科院院士等等都圈在一起,每當談起一位科學家,這些榮譽就應該長長一串的跟在名字後面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簡歷資料照片 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據悉,屠呦呦是中國著名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該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_長城機電電源_機箱電源行情...
    ,而在今年國慶又傳來好消息:北京時間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屠呦呦從中醫古籍裡得到啟發,通過對提取方法的改進,首先發現中藥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瘧原蟲的成分,由於這一發現在全球範圍內挽救了數以百萬人的生命,為促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病患痛苦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屠呦呦也是是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中國人,她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書寫下又一段傳奇。
  • 日本又一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中國為何只有屠呦呦?
    21世紀後日本獲得的諾貝爾獎基本都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科技結晶,是日本經歷過高速經濟增長,對科研進行穩定資金投入的結果。而近年來,日本財政吃緊,科研投資減少,日本科研能力、論文數質量上都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很多學者對於日本科研的未來表示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