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2020-05-08 科學加

人們迫切希望新冠疫苗的出現來力挽狂瀾,但有個現實問題擺在面前:就算有了疫苗,所有人都能用得起嗎?疫苗定價要綜合哪些因素?

撰文/記者 王雪瑩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正如此前預期地那樣,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戰爭進入了膠著狀態,但慶幸的是,有利於人類陣營的好消息也在一個接一個地傳來:近日,又有兩款中國企業生產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而這距離108名志願者接受首款疫苗的臨床試驗,時間相隔甚至還不足一個月。

不得不說,快速發展的高科技的確正在拯救人類的未來。然而,相比於擔心何時才能等到安全又有效的新冠疫苗上市,我們更需要擔憂的問題卻是——就算有了疫苗,所有人都能用得起嗎?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圖源:CFP)

蛾子裡能「飛」出平價新冠疫苗嗎?

想要探討一款疫苗有多大降價的空間,得先明白它為何定價如此之高。

當病毒入侵人體時,它的一些表面蛋白就是抗原,會讓人產生抗體,打疫苗就是在確保病毒不讓人致病的前提下,希望讓人體也能擁有這種抗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科學家利用不同技術研發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疫苗,諸如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等。由於製造工藝不同,這些疫苗的優缺點也不盡相同,價格更是相去甚遠。

目前,儘管轉基因等新興技術為疫苗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是出於工藝和成本等綜合因素考慮,以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為代表的傳統疫苗仍是疫苗市場的主力。通常來講,這類疫苗的製造需要使用雞蛋、細菌、動物和昆蟲細胞來當「孵化皿」,培養和分離製造疫苗所需的病毒。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各國也都在嘗試不同技術研製新冠疫苗,以期能儘快扼制新冠疫情的繼續蔓延。在我國,科研人員採用了「五路並進」的策略,同時對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及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展開了研製,以期儘早找到安全又有效的疫苗。而在西方,一些科學家不僅想找到有效的疫苗,他們還希望儘可能壓低疫苗的成本盡,比如——利用飛蛾害蟲研製新冠疫苗。

據了解,法國藥企巨頭賽諾菲(Sanofi)近日宣布,他們計劃與葛蘭素史克(GSK)公司聯手,充分利用FluBlok重組四價疫苗技術研發新冠疫苗,而這種工藝的亮點在於,它使用的「原材料」並不是常見的雞蛋,而是那些令農民頭疼不已的草地貪夜蛾。

作為一種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近年來對我國多地農業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如果此次研發能夠成功,或能為全球的科學家們提供一種更高效更經濟的方法,「變廢為寶」生產新冠疫苗。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草地貪夜蛾幼蟲 (圖源:TheVaccineReaction)

簡單說,這種技術需要先從草地貪夜蛾的卵巢裡提取出所需的細胞,然後利用基因編輯過的病毒來感染這些飛蛾細胞,從而使這些細胞生產出病毒表面的蛋白。在經過提取和純化等操作後,研發人員再將這些純化後的蛋白與其它必須的輔劑混合,最終才能製成一支疫苗。在注射了疫苗之後,這些保護性抗原蛋白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讓人體提前「演習」病毒的入侵,為日後可能真正來襲的危險做好準備。

儘管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的疫苗是否能成功尚不可知,但這種技術卻給「人人都能用得起新冠疫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相較於使用雞蛋作為原材料的傳統「雞胚」疫苗,這種使用昆蟲研製出來的抗病毒疫苗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在大規模生產方面。

一方面,這種技術蛋白生產的周期很短、效率高,通量更大,更容易實現大規模生產的目標;另一方面,這種蛋白的培養過程風險性較低,不會因為禽流感對雞類的威脅而出現較大變數,風控簡單,培養的成本相對更加合理,在疫苗有效性的不確定性較高、病毒變異速度快的情況下,這種用昆蟲製造的工藝性價比更高。據了解,除了此次冠疫苗所提到的草地貪夜蛾,粉紋夜蛾也已被廣泛應用於抗病毒疫苗的原材料。

流感疫苗這麼貴 雞蛋竟是「幕後黑手」?

「蛾子」真能飛出安全有效又便宜的新冠疫苗嗎?「變廢為寶」能否成功尚不可知,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如果新冠病毒真將以「流感2.0」的身份長期困擾人類,那麼疫苗價格越便宜,越能保護更多人的健康,然而現實往往都是殘酷的——暫且不提新型疫苗對研發投入的要求有多高,就算是讓研發成本最低的雞胚疫苗降價都相當之難。

以流感疫苗為例:目前,使用雞蛋製造的傳統流感疫苗仍是流感疫苗市場的主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培養流感病毒的過程中,動物細胞「培毒」的增值效率不理想,成本又極為高昂,性價比太低;另一方面,相對於使用細菌、動植物的細胞當病毒孵化皿,雞蛋本身就含有諸如卵清蛋白等多種適宜「培毒」的蛋白,非常適合給多種流感病毒當「溫床」,且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雞胚造「苗」的安全性高,運輸方便,經濟性可觀。

那麼,最實惠的雞胚流感疫苗就便宜到足以人手一支了嗎?似乎還是很難。為什麼連雞胚流感疫苗都這麼貴?要怪就只能怪每支疫苗背後的雞蛋太「嬌貴」。

首先,日常超市可以買到的普通雞蛋並不能用來「孵化病毒」,因為只有受精了的雞蛋才能作為疫苗的培養介質。同時,飼養能生出這些「孵化皿」的母雞也有很多複雜的要求,比如只能餵食純天然飼料、居住環境空間要充足……當滿足了這些條件後,只有出生時間在30-56周的雞才會被留用下蛋,蛋產下後需經歷10餘天的孵化,最後達到類似「毛蛋」的狀態才能被真正投入使用。

目前,很多國家都會將飼養疫苗用蛋相關環節的安全等級列為「涉及國家安全」,不僅雞場的位置屬國家機密,會設置大量的安保人員看守,而且這些雞蛋從雞場被轉送到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的過程也會配備保鏢,全程看管運輸過程。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美國賓夕法尼亞一家疫苗蛋養雞場的工人正在整理備選用蛋(圖源:CNN)

滿足了這些苛刻的條件,這些「出身優越」的雞蛋就能被用來研製疫苗了嗎?當然不是。

首先,初篩合格的雞蛋需要再經過一道人工篩選環節。研發人員會利用照蛋器檢查每一顆雞蛋,蛋殼裡血管豐富、清晰又飽滿的雞蛋才會被留下,剩餘的「毛蛋」都會被棄用。完成了以上所有環節後,經過消毒後的這些雞蛋才能真正意義被算是無菌生物反應器,用來給病毒株當「孵化皿」。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技術人員將流感病毒的病毒株注射入雞蛋(圖源:CNN)

隨後,這些被挑中的「雞胚」會被放在傳輸帶上,被送去完成病毒的注射。具體來說,病毒在經過稀釋後會被注射到雞胚的尿囊腔,後者就類似於人類嬰兒的羊水。在這樣一個有著豐富敏感細胞的密閉、無菌、恆溫環境中,病毒才會快速地進行繁殖,最後增殖成大量的病毒。完成以上整個過程至少需要50-60小時的時間,在此期間,這顆「病毒蛋」對溫度、光照等諸多外界因素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最後,當一顆「病毒蛋」真正「成熟」後,研發人員會掀開這些蛋的頂蓋,用針頭將尿囊腔的淡紅色雞胚液體導入無菌罐。至此,雞蛋作為生物孵化皿的使命才算完成了。在這之後,這些液體還需要純化、滅活等一系列繁複的高級工序,最後才能真正變成我們所熟悉的疫苗。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雞胚尿囊腔培養病毒示意圖(插圖:北京科技報/王雪瑩)

從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嘗試利用雞蛋研發疫苗,雖然技術的不斷升級已經降低了成本,但由於各個環節中仍然存在著各種風險,這導致「雞胚」疫苗的成本始終很高。儘管轉基因技術的興起為疫苗的製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在過去80年,全球很多的流感疫苗仍然使用這種「雞胚」工藝。

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美國市面上流通的1.74億劑流感疫苗中有82%的疫苗都是「雞胚」製造,而僅僅為了養殖這1.4億顆合格的「高級蛋」,美國政府就投入了數十億美元。2017年披露的一項文件曾顯示,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疫苗蛋,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曾與一家養雞企業籤署了一項長達3年的合作,4200萬美元的投入只為獲得該企業提供的1年期穩定蛋源。

重重環節 讓疫苗降價到底有多難?

事實上,從研發投入到批量生產再到上市銷售,影響一劑疫苗定價的因素有很多。

在產品研發階段,疫苗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對研發實驗室和專業人員的投入,成本價至少為5億美元。如果能簡化專利費用,或有成熟的既有技術可借鑑用來開發新品種,這一環節的成本也可降至1.35億美元至3.5億美元。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Seqirus公司的疫苗研發生產設備(圖源:Seqirus官網)

在廠房和設備方面,疫苗成本主要包含置地、建廠房、購買設備及其相關維護,該階段成本根據場地的複雜程度、自動化程度等不同要求,最高可達7億美元,最低也要5000萬美元。舉例來說,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輝瑞公司(Pfizer)曾為研發生產兒童肺炎球菌疫苗Prevnar 13,耗時5年投入6億美元,最終才建成一個合格的全新研發生產車間。可共線生產的疫苗會大幅降低企業這一方面的投入,使用一次性不可回收系統或降低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也都可以縮減這一環節的成本。

在人力方面,生產製造的勞動力成本支出通常不超過總生產成本的1/4,但在IT支持和專家評估費用等領域,企業仍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傳統疫苗的評估費介於2.5萬美元至10萬美元,年費最高可達14萬美元。

除去以上這些固定投入,一種疫苗從離開實驗室到真正上市,這一審批過程仍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和物力。輝瑞公司旗下的首款Prevnar疫苗前後共用了14年才得以上市流通。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新冠疫苗的研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圖註:Fort-russ)

一支普通疫苗都需要如此巨大的財力支撐,全球亟需的新冠疫苗情況更不容樂觀。為了減輕企業的後顧之憂,3月初加拿大政府宣布,將投入2.75億美元幫助加拿大機構研發疫苗。類似的,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也表示,將投入10億美元與其它企業聯合開發疫苗。

然而,這些國家資金就能保證人人都能打得起新冠疫苗嗎?畢竟,政府的支持只能解決前期資金困難,能否激勵企業自主研發生產才是決定疫苗命運的關鍵。

以伊波拉病毒疫苗為例,2000年初就進入研發的rVSV-ZEBOV疫苗直至2019年才獲批,期間雖然臨床試驗已經證實有效,但由於市場需求多為經濟實力有限的貧困國家,疫苗的定價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最終導致伊波拉rVSV-ZEBOV疫苗的長期擱置。

有著巨大需求的新冠疫苗,能否解決「企業自主」與「定價合理」之間的矛盾,既讓企業樂於生產製造,又能保證人人都能打得起?對此,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秘書Alex Azar認為情況不容樂觀。他坦言,儘管有國家財政的支持,但是新冠疫苗的定價或無法達到「平價」級別,在美國,想要讓窮人都能打得起疫苗的想法並不切實際。

相比之下,在我國,作為國內率先獲批進入臨床研究的疫苗製造企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等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都選擇了Vero細胞滅活疫苗。這種工藝既不用雞胚也不用昆蟲細胞,而是使用動物細胞——獼猴腎細胞。一方面,Vero細胞製造疫苗的優勢的確明顯,諸如能有效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汙染,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但另一方面也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劣勢——製造成本高昂。

造價不菲但不得不為,人類要如何協調新冠疫苗的研製成本和市場定價?這或許是一個比研發疫苗更難回答的問題,而中國對此給出的回答是「科研攻關單位不算經濟收益帳,只算人民健康帳」。

參考資料

1.Stanley Plotkin,a James M. Robinson, The complexity and cost of vaccine manufacturing – An overview

2.https://www.statnews.com/2020/04/14/glaxosmithkline-sanofi-coronavirus-vaccine-collaboration/

3.https://thevaccinereaction.org/2017/10/armyworms-used-to-make-flublok-influenza-vaccine/#_edn4

4.https://www.cms.gov/Medicare/Medicare-Fee-for-Service-Part-B-Drugs/McrPartBDrugAvgSalesPrice/VaccinesPricing

5.https://www.nytimes.com/2014/07/03/health/Vaccine-Costs-Soaring-Paying-Till-It-Hurts.html

6.https://edition.cnn.com/2020/03/27/health/chicken-egg-flu-vaccine-intl-hnk-scli/index.html

蛾子裡飛出新冠疫苗?為了讓人人都打得起疫苗,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全球將有20億劑新冠疫苗?為打疫苗,各國操碎了心!
    中新網1月7日電(董寒陽 張奧林)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當家裡的水管裂了,一邊是堵不住的缺口,另一邊則是關不了的總開關……目前,全球面臨的抗疫問題,就是這麼一個局面。  截至北京時間1月6日,全球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超8600萬例,逾184萬人因新冠殞命。  隨著各國新冠疫苗陸續推出,人類是否能在不久的將來,迎來戰勝這場疫情大流行的拐點?
  • 各國操碎了心!全球有20億劑新冠疫苗?我國新冠疫苗或能抵禦毒株變異
    根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對新冠跟蹤項目(COVID Tracking Project)彙編的數據進行的分析,大約每15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隨著全球新冠累計人數不斷增加,超過184萬人因為新冠殞命,我們在2021年到底能否戰勝這場疫情大流行的拐點?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超90%?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11月9日,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宣布,一項新冠病毒疫苗試驗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在當天知名期刊《Nature》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關於輝瑞的新冠疫苗科學家們都有什麼樣的看法。科學家們迎來了第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款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
  • 新冠疫苗不是人人都能打!打完也別急著走!
    你最關心的新冠疫苗接種問題答案都在這了01. 新冠疫苗來了,到底要不要打?中國當前在全球屬於新冠疫情的低流行區,除了境外輸入病例外,本土病例屬於散發狀態,這與我國政府和人民在過去一年中的持續努力是分不開的。
  • 新冠疫苗概念股盤中「閃腰」 疫苗市場價值仍在?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2020年1月至今,新冠病毒疫情因素影響著全球資本市場。近期,康泰生物(300601)、康希諾(688185)、沃森生物(300142)、復星醫藥(600196)、智飛生物(300122)等相關新冠疫苗概念股的二級市場股價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 科學家怎麼看輝瑞新冠疫苗?
    科學家們迎來了第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款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但是,關於它能提供多少保護、保護誰和保護多久的問題仍然有待回答。成功了!一項新冠病毒疫苗試驗宣布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科學家對此表示歡迎,但也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這是最後一輪「III期」人體試驗的第一份報告。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但新冠疫苗的研發,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障礙。 難點一,認識新敵人要打敗一個新敵人,首先要認識和了解它。新冠病毒是過去18年裡第3種通過跨物種傳播而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的冠狀病毒,之前的兩種是SARS和MERS。對同類病毒的研究經驗,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新敵人。但遺憾的是,迄今尚無針對某種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出來,SARS和MERS都沒有成功上市的疫苗。
  • 20名美國科學家DIY新冠疫苗,石墨烯化身可穿戴「空調」
    他說,「作為一名科學家,你必須勇敢。如果連我們都不接種疫苗,我們怎麼能說服全世界——所有人去接種疫苗?」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冠疫苗有近 200 種,其中有 30 多種正處於不同的人體試驗階段。埃斯特普和其他至少 20 名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和科學愛好者自願充當實驗室小白鼠,自行接種新冠疫苗。沒有美國政府的新冠疫苗資助項目的資金支持,沒有動物數據,更沒有獲得批准。
  •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上市時間 新冠疫苗股票有哪些?
    疫情期間新冠疫苗的消息非常多人在關注,11月將近尾聲,大家都對中國新冠滅活疫苗上市時間翹首以盼,所以新冠疫苗進展大家都有留意。當然在股市中新冠疫苗股票有很多,那麼有哪些值得關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冠疫苗股票 隨著越來越多的候選疫苗進入科學研究視野,還有大量臨床試驗的開展進行,試驗成功以後才可以被臨床廣泛的應用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
    美國FDA同意,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50%,就可獲批EUA。基於此,前述兩個mRNA疫苗都已超過FDA要求。但美聯社和STAT認為,前述兩個mRNA疫苗都是通過新聞稿、發布好消息。然而,只有通過科學期刊公布更多細節,科學家們才能進行討論、發表意見。
  • 趙振東:新冠疫苗守護者
    不管在家裡,還是在課題組,這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常說的一句話。他說,在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新冠疫苗的研發應該更快。只是,這個焦灼的聲音不會再響起了。2020年9月16日晚上8時,趙振東從長沙參加完學術會議返京,摔倒在了首都機場T3航站樓出口處。
  •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關於新冠疫苗,先搞清楚這7個問題
    據新華社消息,目前中國共有5條技術路線的14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個疫苗(武漢生物所的滅活疫苗、北京生物所的滅活疫苗、軍科院與康希諾合作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智飛的重組蛋白疫苗、科興的滅活疫苗)正在開展3期臨床試驗,緊急使用、生產準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12月10日和17日,美國FDA疫苗及生物製品專家評審委員會將對兩款mRNA疫苗的批准展開討論。
  •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國際戰「疫」行動本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柳葉刀·感染病學》雜誌近日發表綜述,突出強調了評估潛在新冠疫苗效力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對「這款新冠疫苗會有效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
  • 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中和抗體...
    」傳出消息,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結果積極,激發的抗體水平達到康復患者兩倍;另外,我國多個核酸新冠疫苗進展也較為積極。  包括智飛生物的新冠疫苗,中國已有5款新冠疫苗開展III期臨床試驗,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技術路線的進展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國際上,新冠疫苗的開發策略以核酸疫苗技術為主,我國也有多家企業布局了核酸新冠疫苗。  艾棣維欣正在研發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在此次大會上,艾棣維欣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王賓教授作了《新冠疫苗DNA疫苗應急研發》的報告。
  • 國內新冠疫苗全免費 「疫苗新勢力」的未來在哪?
    這邊老百姓算是心裡踏實了,但在另一邊,眾多新冠疫苗生產企業的心可懸起來了。按照曾益新在1月9日的進一步解釋,企業按「議定的價格」提供疫苗,那麼到底多少才是「議定的價格」?其實,外界除了了解國藥集團和科興中維的三款新冠滅活疫苗的價格,即每支200元之外,對其他新冠疫苗的價格並不十分了解。
  • 有些疫苗對肥胖的人不友好,新冠疫苗也是?
    新冠疫苗預計12月上市,但最近出現一條神似X音的小視頻,說肥胖人士需要注意,新冠疫苗對他們沒有保護作用。短短十來秒繪聲繪色的描述,雖然並沒有給出這個說法的證據,但還是成功獲得了不少人的信任。這是真的嗎?追尋源頭,論斷來自8月5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則報導[1]。
  • 川普稱讚科學家研發出愛滋疫苗 美聯社:愛滋疫苗並不存在
    【川普稱讚科學家研發出愛滋疫苗 美聯社:愛滋疫苗並不存在】川普16號在白宮玫瑰園籤署警察改革行政令,隨後發表講話。川普談及新冠疫情,表示疫苗將在今年年底前上市。他說,生產愛滋病疫苗的同樣一批專家也將很快為新冠提供疫苗。美聯社報導指出,目前沒有愛滋病疫苗。「在今年年底之前,我預計我們將獲得非常成功的疫苗、和治療方法。我們正在取得巨大進展。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美新移民居功厥偉
    川普政府新冠疫苗項目"神速行動" 負責人史勞伊出生於摩洛哥。(美聯社)如果新冠肺炎疫苗讓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年逐步恢復正常,美國得要感謝許多移民。美國以神速推動新冠疫苗研發,包括輝瑞(Pfizer)疫苗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向市場。這場與時間對抗的空前競賽,仰賴一群全球頂尖智識能人背後累積數十年的努力。而且,從疫苗研發到問世,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移民扮演關鍵角色。
  • 新冠疫苗新進展:用植物培育疫苗比細胞更易操作
    ——生物反應器是一些巨大的金屬溫控箱,其中存放著數百萬細胞,這些細胞經由人工編輯從而提取出少量病毒以幫助人們抵禦新冠病毒(Covid-19)。在生產侯選疫苗時,他們更傾向於從植物中獲得。 如果順利的話,植物長出的每片青翠欲滴的圓形葉子都會含有能使人體對Covid-19免疫的蛋白質,以供提取並製成疫苗針劑。它們被稱為植物疫苗,是少數科學家30年來的心血之作,這些科學家立志將農作物變成微型製藥廠。 「人們對此持懷疑態度,植物真的能製造病毒嗎?
  • 新冠疫苗最新進展都在這了→
    近來,我國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情況備受關注。疫苗安全性如何?何時能接種?能否終身免疫?20日,《新聞1+1》節目專訪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來看梳理。4個疫苗進入臨床III期6萬人接種無嚴重不良反應目前,我國已有13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共有4個疫苗進入了III期臨床試驗。共接種了約6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疫苗的不良反應都在正常範圍內,疫苗的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