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德科技 Jessy Cavazos
在5G之前,大多數無線設備測試都是使用導線方法進行的。這包括測試數據機晶片組,射頻(RF)參數測試以及完整的設備功能和性能驗證。無線(OTA)測試方法主要用於天線性能測試和設備多輸入多輸出(MIMO)性能測量。5G毫米波(mmWave)設備代表了無線行業的顛覆性轉變,因為OTA是所有無線電測試案例測試方法中唯一可行的。
在mmWave頻率下,較高的路徑損耗和較短的波長需要可控的定向天線(增益) - 通常是相控陣天線。除了傳統的LTE和Frequency range1(FR1)單極天線之外,許多5G設備還需要多組mmWave天線。由於mmWave天線必須直接連接到RF前端(RFFE)放大器,因此無法以較低頻率的方式訪問和測試設備,需要採用輻射測試方法。
傳統的傳導RF測試方法在測量解決方案和被測設備(DUT)之間使用高性能同軸電纜。 OTA用空中鏈路取代該電纜,DUT通過該鏈路直接與作為測試解決方案一部分的天線進行通信。為了確保良好的RF環境(即可測試的傳輸線以及消除外部幹擾),OTA連接最好在暗室內部進行管理。
因此,典型的OTA測量解決方案包括RF測量設備和暗室。暗室有幾個基本組件:
外殼本身具有適當的RF隔離和內部屏蔽,可將信號的內部反射降至最低
測量天線或「探頭」天線,為DUT提供主要RF測量鏈路
定位器可以改變DUT的方向或位置
用於控制定位器和測量設備的軟體。
在為所需測量選擇正確的設置時,工程師需要考慮幾個因素。但首先,快速回顧一下電磁場的相關經驗法則。
從波傳輸說開
圖一,無功近場(無功NF),輻射近場(輻射NF)和輻射遠場(輻射FF)區別
隨著天線的距離增加,電磁場的行為和特性會發生變化。上面的簡化模型顯示了三個受關注的區域:無功近場(無功NF),輻射近場(輻射NF)和輻射遠場(輻射FF)。在進行OTA測量時,必須考慮每個區域的特性,考慮DUT和探頭天線之間的距離。例如,在NF中進行測量需要近場到遠場轉換(NF-FF)的軟體,這需要相位恢復或控制到DUT的輸入相位。在該圖中,R是距天線的徑向距離,D是可以圍繞輻射天線孔徑的最小球體的直徑,λ是波長(圖1)。
反應NF是最接近DUT天線的區域,不傳播的漸逝場不僅在該區域佔主導地位,而且該區域中的探測天線也將與DUT天線反應,有效地成為DUT輻射裝置的一部分,這對可以進行的測量類型施加了很大的限制。
輻射NF是探測天線不再與DUT天線反應的區域,但是場的行為和相位前沿不太可預測且表現良好。該區域中的測量還需要在補償算法的發送和接收路徑中訪問相位恢復。
輻射FF是可以估計相位前沿近似平面的區域,該區域非常適合測量相位和幅度,但缺點是路徑損耗較大,DUT和探頭天線之間的距離較大(有時甚至是笨重的)。
那麼,工程師定義OTA測量設置的關鍵考慮因素是什麼?
範圍長度:探頭和DUT之間的距離
必須優化範圍長度,以獲得穩定和準確的測量結果。如上所述,如果需要在FF中進行測量,則範圍長度最好保持在大於R = 2D2 /λ的距離。
因此,腔室的尺寸直接受到所討論的波長(頻率)和器件天線尺寸的影響。例如,28GHz的5cm天線的遠場範圍約為50cm。對於相同頻率的10 cm模塊,需要增加到190 cm,對於15 cm設備,則增長到4 m以上(圖2)。
圖2,範圍長度
DUT:mmWave OTA測試設置中的設備特性
DUT的範圍從輻射元件到整個器件。 在手機中,DUT將創建一個「D」(Device,設備),其中包括天線的機械尺寸以及與輻射元件的耦合。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已經定義了三種DUT天線配置,包括(圖3):
配置1:DUT最多有一個天線面板,任何時候最大光圈等於或小於5釐米。
配置2:DUT有多個天線面板,每個天線面板的最大光圈等於或小於5釐米,但在沒有相干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作為獨立面板處理
配置3:DUT具有多個天線面板,並且這些面板之間存在相位/幅度相干性,這意味著它們不能被視為獨立面板而「D」必須將它們全部封閉。
圖3,DUT天線不同配置
黑盒測試
黑盒測試是3GPP規定的設備一致性測試概念,工程師必須將天線的位置和數量視為未知,DUT被測試視為「黑盒子」,並且必須假設天線(D)的孔徑與整個DUT的大小相同,因此,器件配置對FF測量所需的範圍長度有影響(圖4)。
圖4,黑盒測試
靜區(Quiet zone)
靜區是指RF傳播可預測且表現良好的區域,這對於精度和可重複性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RF參數的測試或需要低幅度和相位變化時。安靜區域需要足夠大,以包含正在測試的關鍵項目 - 無論是整個設備還是天線。被測設備或天線的尺寸決定了靜區大小的要求。當然,所需的靜區要求越大,所需的腔室就越大(圖5)。
圖5,靜區示意圖
CATR:DFF OTA測試的另一種方法
緊湊型天線測試範圍(CATR)是間接遠場(IFF)OTA測試方法。CATR使用成形反射器來執行物理近場到遠場變換。這導致較短的範圍長度和較大的靜區,因此根據給定的DUT尺寸,孔徑尺寸和頻率減小腔室的尺寸。從拋物面鏡反射的光束成為準直光束。從球面波前到平面波前的這種轉變使得大的靜區具有非常小的幅度和相位波紋。由此產生的較短距離長度也意味著DUT和探頭之間的路徑損耗更小,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測量動態範圍和更好的信噪比(SNR)(圖6)。
圖6緊湊型天線測試範圍(CATR)
5G意味著mmWave OTA測試正在成為更主流的要求。這些類型的測量挑戰對於大多數商業無線行業來說無疑是全新的領域。與mmWave和OTA測試專家合作非常重要,他們也參與了3GPP規範,以獲得早期知識和需求的影響。幾十年來,是德科技一直在提供商用mmWave測試功能,並建立了世界領先的mmWave OTA測試解決方案系列。
推薦閱讀
儘管5G的變革性質使其成為一種潛在的顛覆性技術,但從其推出的早期階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從今天的4G/LTE基礎設施遷移至5G將是漸進式,而不是革命性的。儘管5G的承諾是實實在在的,但5G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行業參與者要實現這一承諾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分析人士預測,到2025年,5G的採用率將達到4G的一半左右。5G推出可以被認為是在其第一階段,全球運營商開始推出基於3GPP Release 15(對應NR 1),5G基礎級的規範的服務。儘管這些服務將為運營商帶來增量收入,但只有在部署了第Release 16(對應NR 2)中規定的、以及第Release 17中正在開發的功能時,5G在垂直領域的實際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到目前為止,5G的加速
發表於 2020-11-03
數碼博主 @剎那數碼 昨日放出了尚未發布的三星 Galaxy W21 5G 真機圖,該機支持雙卡,可以看作是三星 Galaxy Z Fold2 的部分升級版。 IT之家知悉,三星 W21 5G 新品發布會將於 11 月 4 日 17:30 在南京召開,背面印有 「心繫天下」字樣,活動主題為 「勇者無畏,仁者無疆」。 此外,清單顯示三星 Galaxy W21 5G 尺寸為 128.2 x 159.2 x 6.2mm,其主屏幕尺寸為 6.23 英寸。具有 2090mAh + 2160mAh(額定值)雙電池。
發表於 2020-11-03
近日,信維通信發布投資者調研相關信息,該公司第三季度,因國際大客戶的新產品上市的推遲,國內大客戶受外部環境變化,公司的收入、淨利潤短期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除了收入、利潤之外,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 40.51%,比今年第二季度環比增加了 6.1 個百分點。從研發領域來看,信維通信前三季度整體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為 8.96%,在 LCP模組、UWB 模組、毫米波天線模組、濾波器上面都做了大量的投入。去年,公司在北美成立了聖地牙哥研究院,北美研究院開發與落地毫米波天線模組、類透鏡天線等產品,使公司在未來 5G 毫米波領域能夠提供多種天線解決方案,公司已與一些客戶做了前期項目配套開發。公司在日本新橫濱早已有研究院,今年再在日本新增了筑波材料
發表於 2020-11-03
外媒稱,疫情期間的宅生活令網際網路需求大增,礦山、港口、醫院等多個場景的5G應用模式使得5G光環閃爍。中國在9月底就開通了69萬個5G基站,提前完成了今年50萬基站的建設目標。據路透社北京10月31日報導,在5G終端和基站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之際,讓5G應用轉化為數字經濟及網絡經濟的現實生產力,中國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多遠?面對5G投資是否過於超前等疑問,中國有關部門不久前表示,適度超前建設是公共基礎設施的普遍特點。目前5G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應用推廣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報導稱,事實上,未來兩到三年,中國5G建設發展還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在技術標準、網絡建設,特別是應用探索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
發表於 2020-11-03
CPE這個東東,對於我們國內用戶來說,算是一個新鮮且少見的玩意。 它的全稱叫做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業內喜歡稱之為「客戶終端設備」。其實,Premise有「前提、假設」的意思,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客戶前置設備」。 所謂「前置」,是指它總是站在用戶設備的「前面」。它的作用,是將移動通信信號(4G、5G等)或有線寬帶信號,轉換成本地區域網信號,供用戶設備使用。 在國內,CPE一般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 一種,是政企用戶的專線接入寬帶業務裡面,用戶側一般都有這麼一個設備。 另一種,就是這幾年國內逐漸開始流行起來的5G CPE
發表於 2020-11-03
據 「瑞信 CreditSuisse」消息,瑞信全球電信團隊發布了對 29 個研究所覆蓋國家和地區的 5G 進展預測:到 2024 年,5G 用戶將達到 23 億,全球收入將達 3,830 億美元,在 2020-24 年期間需要 9,580 億美元資本支出。 截至 2020 年 6 月,韓國和中國的 5G 套餐滲透率已分別達到 15.1% 和 8.1%。但問題在於,目前仍缺乏推動 5G 普及的 「殺手級應用」,導致目前的主要推動力是大額數據流量包和新款手機,而不是用戶願意為令人興奮的新服務付費。5G iPhone 發布後,美國預計也將遵循這一路徑。 由於缺乏相應的應用程式推動需求增長,韓國運營商以提供無限數據流
發表於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