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OTA測試的關鍵概念和定義

2020-11-23 電子工程世界

本文作者:是德科技 Jessy Cavazos


在5G之前,大多數無線設備測試都是使用導線方法進行的。這包括測試數據機晶片組,射頻(RF)參數測試以及完整的設備功能和性能驗證。無線(OTA)測試方法主要用於天線性能測試和設備多輸入多輸出(MIMO)性能測量。5G毫米波(mmWave)設備代表了無線行業的顛覆性轉變,因為OTA是所有無線電測試案例測試方法中唯一可行的。

在mmWave頻率下,較高的路徑損耗和較短的波長需要可控的定向天線(增益) - 通常是相控陣天線。除了傳統的LTE和Frequency range1(FR1)單極天線之外,許多5G設備還需要多組mmWave天線。由於mmWave天線必須直接連接到RF前端(RFFE)放大器,因此無法以較低頻率的方式訪問和測試設備,需要採用輻射測試方法。

傳統的傳導RF測試方法在測量解決方案和被測設備(DUT)之間使用高性能同軸電纜。 OTA用空中鏈路取代該電纜,DUT通過該鏈路直接與作為測試解決方案一部分的天線進行通信。為了確保良好的RF環境(即可測試的傳輸線以及消除外部幹擾),OTA連接最好在暗室內部進行管理。

因此,典型的OTA測量解決方案包括RF測量設備和暗室。暗室有幾個基本組件:

外殼本身具有適當的RF隔離和內部屏蔽,可將信號的內部反射降至最低

測量天線或「探頭」天線,為DUT提供主要RF測量鏈路

定位器可以改變DUT的方向或位置

用於控制定位器和測量設備的軟體。

在為所需測量選擇正確的設置時,工程師需要考慮幾個因素。但首先,快速回顧一下電磁場的相關經驗法則。

從波傳輸說開

圖一,無功近場(無功NF),輻射近場(輻射NF)和輻射遠場(輻射FF)區別


隨著天線的距離增加,電磁場的行為和特性會發生變化。上面的簡化模型顯示了三個受關注的區域:無功近場(無功NF),輻射近場(輻射NF)和輻射遠場(輻射FF)。在進行OTA測量時,必須考慮每個區域的特性,考慮DUT和探頭天線之間的距離。例如,在NF中進行測量需要近場到遠場轉換(NF-FF)的軟體,這需要相位恢復或控制到DUT的輸入相位。在該圖中,R是距天線的徑向距離,D是可以圍繞輻射天線孔徑的最小球體的直徑,λ是波長(圖1)。

反應NF是最接近DUT天線的區域,不傳播的漸逝場不僅在該區域佔主導地位,而且該區域中的探測天線也將與DUT天線反應,有效地成為DUT輻射裝置的一部分,這對可以進行的測量類型施加了很大的限制。

輻射NF是探測天線不再與DUT天線反應的區域,但是場的行為和相位前沿不太可預測且表現良好。該區域中的測量還需要在補償算法的發送和接收路徑中訪問相位恢復。

輻射FF是可以估計相位前沿近似平面的區域,該區域非常適合測量相位和幅度,但缺點是路徑損耗較大,DUT和探頭天線之間的距離較大(有時甚至是笨重的)。

那麼,工程師定義OTA測量設置的關鍵考慮因素是什麼?

範圍長度:探頭和DUT之間的距離

必須優化範圍長度,以獲得穩定和準確的測量結果。如上所述,如果需要在FF中進行測量,則範圍長度最好保持在大於R = 2D2 /λ的距離。

因此,腔室的尺寸直接受到所討論的波長(頻率)和器件天線尺寸的影響。例如,28GHz的5cm天線的遠場範圍約為50cm。對於相同頻率的10 cm模塊,需要增加到190 cm,對於15 cm設備,則增長到4 m以上(圖2)。

圖2,範圍長度


DUT:mmWave OTA測試設置中的設備特性

DUT的範圍從輻射元件到整個器件。 在手機中,DUT將創建一個「D」(Device,設備),其中包括天線的機械尺寸以及與輻射元件的耦合。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已經定義了三種DUT天線配置,包括(圖3):

配置1:DUT最多有一個天線面板,任何時候最大光圈等於或小於5釐米。

配置2:DUT有多個天線面板,每個天線面板的最大光圈等於或小於5釐米,但在沒有相干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作為獨立面板處理

配置3:DUT具有多個天線面板,並且這些面板之間存在相位/幅度相干性,這意味著它們不能被視為獨立面板而「D」必須將它們全部封閉。


圖3,DUT天線不同配置


黑盒測試

黑盒測試是3GPP規定的設備一致性測試概念,工程師必須將天線的位置和數量視為未知,DUT被測試視為「黑盒子」,並且必須假設天線(D)的孔徑與整個DUT的大小相同,因此,器件配置對FF測量所需的範圍長度有影響(圖4)。



圖4,黑盒測試


靜區(Quiet zone

靜區是指RF傳播可預測且表現良好的區域,這對於精度和可重複性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RF參數的測試或需要低幅度和相位變化時。安靜區域需要足夠大,以包含正在測試的關鍵項目 - 無論是整個設備還是天線。被測設備或天線的尺寸決定了靜區大小的要求。當然,所需的靜區要求越大,所需的腔室就越大(圖5)。



圖5,靜區示意圖


CATR:DFF OTA測試的另一種方法

緊湊型天線測試範圍(CATR)是間接遠場(IFF)OTA測試方法。CATR使用成形反射器來執行物理近場到遠場變換。這導致較短的範圍長度和較大的靜區,因此根據給定的DUT尺寸,孔徑尺寸和頻率減小腔室的尺寸。從拋物面鏡反射的光束成為準直光束。從球面波前到平面波前的這種轉變使得大的靜區具有非常小的幅度和相位波紋。由此產生的較短距離長度也意味著DUT和探頭之間的路徑損耗更小,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測量動態範圍和更好的信噪比(SNR)(圖6)。


圖6緊湊型天線測試範圍(CATR)

5G意味著mmWave OTA測試正在成為更主流的要求。這些類型的測量挑戰對於大多數商業無線行業來說無疑是全新的領域。與mmWave和OTA測試專家合作非常重要,他們也參與了3GPP規範,以獲得早期知識和需求的影響。幾十年來,是德科技一直在提供商用mmWave測試功能,並建立了世界領先的mmWave OTA測試解決方案系列。

關鍵字:5G  mmWave  OTA  毫米波 編輯:冀凱 引用地址:http://news.eeworld.com.cn/Test_and_measurement/ic473071.html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採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繫確認版權者。如果本網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公開自由傳播,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推薦閱讀

5G更像一場馬拉松,而不是衝刺跑

儘管5G的變革性質使其成為一種潛在的顛覆性技術,但從其推出的早期階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從今天的4G/LTE基礎設施遷移至5G將是漸進式,而不是革命性的。儘管5G的承諾是實實在在的,但5G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行業參與者要實現這一承諾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分析人士預測,到2025年,5G的採用率將達到4G的一半左右。5G推出可以被認為是在其第一階段,全球運營商開始推出基於3GPP Release 15(對應NR 1),5G基礎級的規範的服務。儘管這些服務將為運營商帶來增量收入,但只有在部署了第Release 16(對應NR 2)中規定的、以及第Release 17中正在開發的功能時,5G在垂直領域的實際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到目前為止,5G的加速

發表於 2020-11-03

三星Galaxy W21 5G真機照解密:「心繫天下」

    數碼博主 @剎那數碼 昨日放出了尚未發布的三星 Galaxy W21 5G 真機圖,該機支持雙卡,可以看作是三星 Galaxy Z Fold2 的部分升級版。  IT之家知悉,三星 W21 5G 新品發布會將於 11 月 4 日 17:30 在南京召開,背面印有 「心繫天下」字樣,活動主題為 「勇者無畏,仁者無疆」。  此外,清單顯示三星 Galaxy W21 5G 尺寸為 128.2 x 159.2 x 6.2mm,其主屏幕尺寸為 6.23 英寸。具有 2090mAh + 2160mAh(額定值)雙電池。

發表於 2020-11-03

信維通信:5G天線供應份額提升,LCP部分客戶實現了批量供貨

近日,信維通信發布投資者調研相關信息,該公司第三季度,因國際大客戶的新產品上市的推遲,國內大客戶受外部環境變化,公司的收入、淨利潤短期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除了收入、利潤之外,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 40.51%,比今年第二季度環比增加了 6.1 個百分點。從研發領域來看,信維通信前三季度整體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為 8.96%,在 LCP模組、UWB 模組、毫米波天線模組、濾波器上面都做了大量的投入。去年,公司在北美成立了聖地牙哥研究院,北美研究院開發與落地毫米波天線模組、類透鏡天線等產品,使公司在未來 5G 毫米波領域能夠提供多種天線解決方案,公司已與一些客戶做了前期項目配套開發。公司在日本新橫濱早已有研究院,今年再在日本新增了筑波材料

發表於 2020-11-03

外媒關注:中國提前完成了5G基站建設目標

外媒稱,疫情期間的宅生活令網際網路需求大增,礦山、港口、醫院等多個場景的5G應用模式使得5G光環閃爍。中國在9月底就開通了69萬個5G基站,提前完成了今年50萬基站的建設目標。據路透社北京10月31日報導,在5G終端和基站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之際,讓5G應用轉化為數字經濟及網絡經濟的現實生產力,中國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多遠?面對5G投資是否過於超前等疑問,中國有關部門不久前表示,適度超前建設是公共基礎設施的普遍特點。目前5G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應用推廣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報導稱,事實上,未來兩到三年,中國5G建設發展還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在技術標準、網絡建設,特別是應用探索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

發表於 2020-11-03

5G名詞解釋:什麼叫CPE

CPE這個東東,對於我們國內用戶來說,算是一個新鮮且少見的玩意。 它的全稱叫做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業內喜歡稱之為「客戶終端設備」。其實,Premise有「前提、假設」的意思,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客戶前置設備」。 所謂「前置」,是指它總是站在用戶設備的「前面」。它的作用,是將移動通信信號(4G、5G等)或有線寬帶信號,轉換成本地區域網信號,供用戶設備使用。  在國內,CPE一般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 一種,是政企用戶的專線接入寬帶業務裡面,用戶側一般都有這麼一個設備。  另一種,就是這幾年國內逐漸開始流行起來的5G CPE

發表於 2020-11-03

瑞信:iPhone 12難以颳起5G之風,仍缺乏殺手級應用

據 「瑞信 CreditSuisse」消息,瑞信全球電信團隊發布了對 29 個研究所覆蓋國家和地區的 5G 進展預測:到 2024 年,5G 用戶將達到 23 億,全球收入將達 3,830 億美元,在 2020-24 年期間需要 9,580 億美元資本支出。 截至 2020 年 6 月,韓國和中國的 5G 套餐滲透率已分別達到 15.1% 和 8.1%。但問題在於,目前仍缺乏推動 5G 普及的 「殺手級應用」,導致目前的主要推動力是大額數據流量包和新款手機,而不是用戶願意為令人興奮的新服務付費。5G iPhone 發布後,美國預計也將遵循這一路徑。 由於缺乏相應的應用程式推動需求增長,韓國運營商以提供無限數據流

發表於 2020-11-03

相關焦點

  • 5G的新武器毫米波,那為什麼是毫米波?
    毫米波在通信、雷達、遙感和設點天文等領域有大量的應用。要想成功地設計並研製出性能優良的毫米波系統,必須了解毫米波在不同氣象條件下的大氣傳播特性。毫米波頻段沒有太過精確的定義,通常將30~300GHz的頻域(波長為1~10毫米)的電磁波稱毫米波,它位於微波與遠紅外波相交疊的波長範圍,因而兼有兩種波譜的特點。毫米波的理論和技術分別是微波向高頻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頻的發展。
  • NI、東京電子、FormFactor和Reid-Ashman聯合演示5G毫米波半導體...
    :FORM)和 Reid-Ashman合作開發的5G毫米波晶圓探針測試解決方案。該演示解決方案可解決與5G毫米波晶圓探針測試相關的技術挑戰,有助於半導體製造商降低5G毫米波IC的風險、成本和上市所需的時間。毫米波頻率的新特性正在挑戰傳統探針技術的信號完整性,傳統探針技術包括探探針接口板(PIB)、探針塔和探針板。
  • 讀懂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案
    【關鍵詞】5G;基站天線;OTA測試 1、引言 5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滿足人們對於高速、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等快速增長的移動通信業務的需求[1-3]。而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技術[4-6]作為5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可以通過空間復用大幅度提升頻譜利用效率,結合新型編碼技術[7]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統容量和通信速率。
  • EPP吸波材料應用於0TA測試 5G終端毫米波不再難測
    微波暗室,用來方便測試各種電氣、電子設備的電磁幹擾特性(EMI)和電磁敏感度特性,可以消除周圍環境電磁噪聲的幹擾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與效率。在這過程中需要用到吸波材料,吸波材料作為微波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暗室的最終性能起到主導作用。
  •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而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技術作為5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可以通過空間復用大幅度提升頻譜利用效率,結合新型編碼技術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統容量和通信速率。因此,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技術是目前5G移動通信基站所普遍採用的技術,但隨之而來的便是5G基站天線如何進行測試的問題。
  • 5g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網絡結構、網絡能力和要求都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有大量技術被整合在其中,5g的關鍵技術包括:基於OFDM優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實現可擴展的OFDM間隔參數配置、OFDM加窗提高多路傳輸效率、靈活的框架設計、超密集異構網絡、網絡的自組織、網絡切片、內容分發網絡、設備到設備通信、邊緣計算、軟體定義網絡和網絡虛擬化。
  • 物理學中的波概念
    水給物理學打上了深深的特徵烙印,波(wave)、漲落(fluctuation)、鏡像(mirror image)、渦旋(vortex)等關鍵物理學概念都來自於水。水表面處的分子密度大於體內,其表面張力在20 ℃時~72.75 mN/m,可以說水有一張彈性適中的皮,極易表現出水面的波動(圖1)。因此,水波也就成為了一個人類也許在有文明之前就爛熟於胸的概念。水波隨處可見,深入人心,也就深入了物理學!
  • 都在追捧的毫米波你真的搞明白了?此文幫你答疑解惑
    和微波相比,毫米波元器件的尺寸要小得多。因此毫米波系統更容易小型化。當然嚴格來說,所謂的毫米波(mmWave)更確切的是指EHF頻段,它是頻率範圍橫跨30GHz至300GHz的電磁波,如果從波長來定義,30GHz的電磁波波長為10毫米,而300GHz的電磁波波長則僅為1毫米。
  • 釐清平面波、TE(M)波、TE(M)極化、極化幾個概念
    在設置平面波時,論壇裡有不少人提到TE波、TM波;在設置Floquet埠時,又有不少人提到TE極化、TM極化。其實,這些都有概念上的錯誤。如果不能非常清晰地理解平面波、TE(M)波、TE(M)極化、極化這幾個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就不能正確地使用仿真軟體,或者不能正確理解仿真軟體給出的結果。這就是「電磁學」教材中專門用篇幅來講這幾個概念的實際意義之一吧。
  • 毫米波遇上5G測試問題應如何解決?
    相對於目前4G使用的中低頻,5G在中高頻及毫米波頻段的速度和帶寬上具有天生的優勢。於是,毫米波就成為了5G的重要頻段之一。工信部今年6月份正式向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廣電發放5G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 5G毫米波頻譜劃分 毫米波終端技術測試方案分析
    作為5G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技術已成為目前標準組織及產業鏈各方研究和討論的重點,毫米波將會給未來5G終端的實現帶來諸多的技術挑戰,同時毫米波終端的測試方案也將不同於目前的終端。本文將對毫米波頻譜劃分近況,毫米波終端技術實現挑戰及測試方案進行介紹及分析。
  • 5G安全指引將儘快出臺 5g概念股票龍頭有哪些?
    隨著電信、交通、醫療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的可攻擊性越來越強,大流量拒絕服務等攻擊呈高發態勢,傳統的邊界安全體系需要迭代升級,零信任理念應運而生。零信任市場已經踏上高速發展的起點,國內市場交付模式長期有望向SECaaS(安全即服務)模式轉變。  深信服推出了「零信任VPN」「aTrust安全架構」等產品。
  • 技術解析:蘋果5G毫米波八木天線專利
    毫米波技術在移動通信中應用還包括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包括毫米波的傳播損耗大,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等,而這些技術問題蘋果希望通過毫米波八木天線來克服。
  • 熱分析相關方法、概念和定義
    熱分析的定義是:「在程序溫度和一定氣氛下,測量物質的物理性質與溫度或時間關係的一類技術。」  按樣品所測物理量的性質(如質量、溫差、熱量和力學量等)以及聯用技術,可將熱分析方法進行如下表所示分類。
  • 粒度測試中的一次粒徑和二次粒徑問題初探
    超細碳酸鈣國標GB/T 19690-2004中,提出了一次粒徑和團聚指數的說法。規定碳酸鈣結晶體粒徑d(一次粒徑)採用電鏡測量或者XRD線寬化法測量。晶體團聚體的平均粒徑D則規定使用雷射粒度儀測量。團聚指數T=D/d。有了納米碳酸鈣的實例後,再回過頭來討論的是一次粒徑和二次粒徑概念。
  • EMC和RF測試中,需要掌握的8個基本概念
    打開APP EMC和RF測試中,需要掌握的8個基本概念 發表於 2019-08-14 11:43:09 01天線的極化方向 經常有客戶問什麼是垂直什麼是水平啊,天線向周圍空間輻射電磁波。
  • 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的區別和聯繫
    日常數學學習中經常遇到概念和定義,甚至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教材中有的叫定義有的叫概念。那麼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究竟有什麼卻別與聯繫呢?查閱大量資料後,將我學習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數學概念是人腦對現實對象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本質特徵的一種反映形式,簡單說就是將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點描述出來。
  • 淺析RFID的基本概念和兩類關鍵技術
    按供電方式的不同,RFID的標籤可分為有源標籤和無源標籤(也可以稱作主動式標籤和被動式標籤)。有源標籤是指標籤內部有電源供電;無源標籤是指標籤無需電源供電,完全依靠閱讀器發送電磁波的能量來工作。一般而言,商用無源標籤的作用距離小於6米。
  • iPhone 13或全系標配5G毫米波+雷射雷達掃描儀!
    隨著2021年到來,關於iPhone 13的爆料也逐漸增多,據外媒Patently Apple援引臺灣供應鏈消息人士稱,iPhone 13系列將會把5G毫米波(mmWave)技術擴展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作為對比,iPhone 12系列目前僅美版支持5G毫米波技術。報導稱,目前臺灣一家名為啟碁的公司拿到了一份關於生產iPhone 13系列5G毫米波天線的訂單。
  • 【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