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節能服務的多維解構——日本經驗與啟示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總書記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能源行業引起了廣泛討論,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碳市場機制、發展氫能等多個方面,但是「能效是第一能源」的理念需要得到更多重視。能效是最為經濟、對環境破壞最少、最為清潔的能源。能效與節能相關技術與服務通過「少用」來發揮效力,通過消耗更少的能源,產生更多的產出,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來源:微信公眾號「奇點能源」來源:解力也 王康)

01碳中和背景下的節能重任

國際能源署(IEA)分析表明,對比既有政策情景和可持續發展情境(2℃溫控目標),能效與節能措施對2030年預期碳排放減少的貢獻達到一半,對2050年碳排放減少的貢獻達到37%,是最有效的減排途徑。其次則分別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燃料轉換、核能利用、碳捕集與封存(CCUS)等途徑的貢獻。能效提升對於我國30、60目標的實現同樣至關重要。

圖1 既有政策情景與可持續發展情境的碳排放對比

來源:IEA (2019b), World Energy Outlook.

正如我們在《節能服務生死局——能源變革中的新視界》分析的,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近期也有研究成果表明,分行業看我國能效水平已處於國際較好水平(高於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但不容忽視,我國單位GDP能耗仍較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美國的2.2倍,日本的2.7倍,德國的3倍。我國單位GDP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佔GDP的比例高達40.5%,其中高耗能產業佔比又相對較高;二是在能效管理等方面,離德、日等國家確實有一定差距。

為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節能服務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本文將著重分析日本的節能政策與節能技術,以期為國內節能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新思路。

02日本的節能減排目標與政策

(一)節能成效與目標

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以來,日本加大節能投入和政策引導,截至2016年實際GDP增長2.6倍,而最終能源消耗只增長了1.2倍,單位GDP能耗平均下降53.8%,約從2000年開始日本社會能耗總量已經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圖2 日本各部門能耗發展圖

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

為應對氣候變化,2014年左右,日本提出了兩階段節能減排目標:第一步,至2030年,整體減排與2013年相比降低26%,單位GDP能耗比2013年降低35%以上,每年能效提升約1.9%,能耗總量從2013年的3.6億kL原油(每L原油約38.28MJ)降低至3.3億kL。第二步,至2050年,整體減排與2013年相比降低80%,但受當前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碳中和」承諾影響,日本近期也表示205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第一步目標,2030年需要實現徹底節能5030萬kL原油,其中各部門應實現的節能量為:工業部門節約1042萬kL,商業部門節約1226萬kL,運輸部門節約1607萬kL,居民節約1160萬kL。

圖3 各部門2013年能耗量與2030年節約目標

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工業佔總能耗比重最大,但工業部門節能潛力反而是四個領域中最低的,可見日本的工業節能已經較為成熟,2014年起節能的主要增長點在建築和交通,當前我國節能服務市場的發展也符合該趨勢。

(二)節能政策

日本高度重視通過法案等手段推動全社會節能,在1979年正式制定了節能法,此後進行了十幾次修訂,始終保證節能法基本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主要制度亮點如下:

1. 將標杆制度從工業部門拓展到商業部門自2009年起,對工業企業中的重點部門,如水泥、鋼鐵、電力等6大行業10個領域執行標杆制度,標杆指標設定為各行業名列前茅的1-2成企業達到的能耗水平,並隨著整體水平的改善修訂標杆指標。標杆制度在工業領域的實施非常有效,從2016年開始拓展至商業領域,目前已經在大學、國家公務機構、彈子房(即日本的街邊遊戲廳)引入標杆制度,並將繼續推行到覆蓋全產業的70%。由於商業領域不同業務形態與能耗量的關係比較複雜,因此對不同的領域採用不同的標杆設定方法:對於基本相似的便民店,採用單位GDP能耗法;對於差距較大的酒店和百貨店,以能耗量實際值與考慮到規模、營業額等因素的能耗預測值之比取標杆;對於受租戶影響較大的寫字樓,通過用軟體估算的節能率作為標杆指標。

2.對企業定期進行分級評價與督導對於工業企業,年能耗在1500kL以上企業要定期報告全年節能工作,並由國家相關機構對工作狀況進行評估,主要評價標準是單位產值能耗年均削減1%以上。對於定期提交報告的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進行分級評價,對達到努力目標或者特定行業標杆目標的企業,評為節能優良企業(S級),可以得到補貼加分、減輕節能促進稅等獎勵。對於節能停滯不前的企業(B級)實施重點檢查,其中表現尤其不佳的企業(C級)按照節能法相關條款進行處理。而對於S級和B級之間的一般企業(A級)進行發文督促。從實行效果來看,有超過一半比例的企業達到S級,A級和B級佔比約30%、15%,沒有企業被評為C級,說明分級評價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督促作用。

3.實施建築物節能法並提倡零能耗建築除了普適性的節能法之外,日本自2017年4月開始實施建築物節能法,對於建築物的開發商,根據不同的建築面積需上報能耗性能計劃或者達到相應性能標準。此外,日本還在大力推廣零能耗建築(net zero energy building, ZEB)和零能耗住宅(net zero energy house, ZEH),並利用財政補助、稅金減免等手段激勵其發展。零能耗住宅主要利用建築外保溫設計、高效用能設備、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力市場需求側響應、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等技術手段的組合來實現。建築部門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新建建築物平均實現ZEB,新建住宅平均實現ZEH。

4.對汽車和家電等能耗設備實行領跑者制度設定汽車及家電產品等32個品類的能耗目標並促使其達成目標,這32個品類包括乘用汽車、空調、電視機、電冰箱等多種用電設備,覆蓋家庭能源消耗約70%的比例。領跑者標準在設定時考慮能耗排名前1-2成產品的技術進步預期,目標是在設定標準3-10年後各企業出貨產品能耗的加權平均值超過領跑者標準。從實行效果來看,領跑者制度改善了汽車油耗,在2012年就達標了相當於2020年的油耗標準,而空調耗電量在近20年間下降了約31%,實施效果顯著。

圖4 日本汽車油耗變化

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

對比來看,我國在1997年也頒布了《節約能源法》,此後分別於2007年和2016年進行了修訂。2007年將單位GDP能耗降低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自2016年開始實行能源消費總量與能源消費強度「雙控」行動。

借鑑日本經驗,我國能效「領跑者」制度於2014年底出臺,包括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和公共機構三類。用能產品方面,2016年對冰箱、空調和電視三類產品組織了評選,2018年將洗衣機也納入了評選範圍;高耗能行業方面,2016年發布了5個行業、2018年發布了9個行業的領跑者企業名單;2018年5月發布了2017-2018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名單。但整體來看,我國能效領跑者制度目前仍處於初級推進階段,存在激勵政策未得到落實、終端產品實施範圍小、未能廣泛調動節能積極性等問題。

03節能理念與技術

(一)對節能工程進行全生命周期、全成本要素的評估

日本的節能工作普遍貫徹P-D-C-A工作法,「Plan」包括掌握能源的使用狀況、選擇可節能的項目、討論設備投資和運行改善等方法、選定節能措施、擬定節能實施計劃等步驟;「Do」包括建立實施體制、節能措施進度管理、實施準備和正式實施等;「Check」主要是實施後的效果檢測,包括測量能耗量、分析與目標的距離;「Action」是修訂節能實施計劃,包括對開展的節能工作重新評估、研究和修訂管理方法。一個節能項目的PDCA流程一般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節能工作一般可以分為「改善運行」和「設備投資」兩類。改善運行即對設備運行進行優化、討論更合理的工藝、對廢熱進行回收利用等,設備投資則指的是更換更高效的設備、改造生產線等。對節能項目進行討論的目標是使採取的措施實現用能單位能耗降低10%以上,同時保證節能措施回收周期在5年以內,但回收期在10年左右的節能措施都應該進行討論。

當涉及長期使用設備的節能時,需要對「長期使用」與「更換設備」兩個選項進行全面的對比衡量。一般來說,如果維持長期使用,能耗費和維保費都會呈上升趨勢,還可能會發生無法預測的故障。更新設備後由於效率提高,能耗費和維保費都會明顯下降,也不容易發生故障,但是更新設備會產生一筆大的費用,因此需要對比兩種方式在同一時間點的累積費用,對投資回收期的判斷不是簡單的收回設備投資成本,而是「更換設備」的總成本到哪一年會小於「長期使用」的總成本,如果小於3年則建議更新,3-5年內也可考慮更新,超過5年如果能獲得補貼也可建議實施,體現了一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的評估方式。

圖5 設備更新思路

來源:日本節能中心

(二)以熱泵為主要方式的電能替代

熱泵在日本節能領域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利用,除了應用於供熱領域,還推廣用於烘乾、濃縮、提純、清洗、殺菌、蒸餾等工業工藝,將原先依靠化石燃料燃燒制熱轉變為使用電力驅動熱泵,可實現大幅度的節能和減少CO2排放。

根據統計,在工業領域的總能耗中,工廠空調(佔比17%)、100℃以下的烘乾(佔比14%),熱水(佔比13%)、100℃以上的烘乾、殺菌、加熱(佔比10%),都可以用熱泵進行替代。為了應對需求較多的60-90℃的工作溫度,最理想的是使用熱泵熱風機。產生100℃以上的蒸汽熱泵屬於第二類熱泵,能將78℃的水升溫到110℃以上,COP在0.5左右,應用在需要蒸汽的場合中。

除推廣各類型熱泵外,採用電力驅動壓縮機替換蒸汽驅動的電機,能實現節能75%;大力推廣低能耗變壓器、對壓縮空氣管道進行洩漏管理等,也是日本產業部門在普遍推廣的節能技術。

(三)統籌考慮化石燃料的原料化利用與能源化利用

化石燃料不但具有能源屬性,也是化工產業的主要原料。化工產品是支撐眾多工業和人們生活的重要產品,在將來仍會被大量使用。隨著節能減排的進展,未來化工行業對石油的需求將超過公路客運所需石油,成為石油消費量的最大牽引者,預計2030年石油化學產業將增長3.2萬桶/天,達到總增長的1/3。因此,日本的化工行業提出從能源和碳源兩方面開展減輕環境負荷的工作。

為減緩全球變暖,日本化工行業提出了化學產業的解決方案,一是確立碳循環途徑,實現原料的多樣化,如利用生物質、天然氣甲烷水合物、廢棄物等,二是致力於用工藝創新提高能源效率,如用膜分離法代替蒸餾,進行原料管理等;三是致力於削減整個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比生產階段的局部優化更重要,因此要為構建全球價值鏈的產品研發和提案貢獻力量,目前已經產生較大影響的提案包括使用RO膜法的海水淡化設備、碳纖維複合材料等技術,新技術的大規模推廣預計在日本可以減少1.7億噸碳排放,在全球可以減少3.88億噸碳排放 。

04對我國節能的啟發

1. 節能工作的長遠進展需要使命意識和高瞻遠矚的規劃。日本通過滾動更新節能法 律、政策,制定嚴格的節能措施和計劃,通過切實可行的路線圖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我國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

2. 節能是一門統計和優化的科學。日本在行業節能統計、標杆指標下達、節能投入產出評估方面,大量使用數據分析方法,通過量化分析促進節能與經濟優化、流程優化、設備優化等工作相結合,實現節能減排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協調,嚴謹的量化分析思維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3.從全周期、多要素的角度全面審視節能成效。節能改造帶來的效果除節能本身外,更有維保費、修理費的降低,也有能源供應可靠性的提高,這些效益應該在節能工程中充分體現,同時應將全生命周期的效益總量作為評估的依據。而在中國,採用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工程,全周期、全效益的節能效果評估方法難以被用能單位認可,制約了節能資金的投入和節能工作的深化,建議政府、行業、企業聯動,以政策引導、標準指導等形式進行普及。

4.建立能源跨界融合的觀點。日本專家將原料的碳、氫循環,產品輕量化、材料節約等工作作為節能的組成要素,能源和物質、能源與資產、能源和金融相互依存、促進,共同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5.市場空間轉向建築、交通電氣化。電能深度替代將引起終端能源結構最顯著的變化,也是節能服務最重要的增長點。特別在建築、交通領域趨勢更加明顯,電熱泵普遍應用、電動汽車等進一步普及,隨之而來的用戶電氣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維護,以及必將到來的建築、交通智能化將成為節能服務的主戰場。

原標題:碳中和下節能服務的多維解構——日本經驗與啟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中,1個碳信用額表示避免產生或減少了1噸二氧化碳,碳信用通常在政府和企業之間進行交易。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二、什麼是碳中和圖片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並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分,只不過排放量與大自然能夠吸收的溫室氣體相當。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日本《綠色增長戰略》提出2050碳中和發展路線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綠色增長戰略》,確定了日本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構建「零碳社會」,以此來促進日本經濟的持續復甦,預計到2050年該戰略每年將為日本創造近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
    總綱領綠色投資為第一要務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路線圖草案,綠色投資被視為日本疫後重塑經濟的重點,以及引領日本遠離化石燃料、加速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日本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鼓勵14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潛在增長,包括海上風電、氫氨燃料、核能、汽車、海運、農業、碳循環等。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一是加強政策分析,充實集團「十四五」規划行業環境分析基礎;二是協助政策宣貫,強化2030碳達峰要求引領規劃管理的理念;三是布置研究任務,探討碳中和願景下中國海油的轉型路徑;四是通過「藍海沙龍」「學術研討會」等渠道,積極研討能源轉型,搭建平臺,發出海油聲音。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
  • 實施「碳中和」九號機器人一直在行動,2019年減少碳排放62萬噸
    當前,全球性生態危機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各國對於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要求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從中國剛剛宣布「碳中和」承諾目標就可見一斑。9月22日,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紛紛表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堅定扛好中央能源電力企業責任使命,加快推進裝備和管理升級,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有序推進新能源替代;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戰略轉型,積極發展智慧能源、多能互補、儲能、節能等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加快適應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做好配套體制機制、人才隊伍、信息系統建設,爭取工作主動權。
  • 「一語道破」碳中和背景下,中國廣核「勇闖未來」!
    近兩個月以來,我國政府反覆強調「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給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的歷史性承諾。其中,我國政府還提到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中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國外方面,世界各國亦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碳中和
    趁著周末有空,特意查了一些說法,做個努力跟上時代的中年人~~~~~~~~~1.啥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通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去除量,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淨零排放。2.誰讓碳中和火起來?   哈,習大大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有這麼一段話: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值得一提的是,氣候變暖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如今全球碳中和大行動已經開啟,繼中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之後,最近數月,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也紛紛跟進,相繼公布了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除此之外,氣候變化問題作為拜登競選過程中的重要武器,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保護環境等多個議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拜登上任,將推動全球「碳中和」目標升級。
  • 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成了2021開年熱詞。所謂「碳達峰」,簡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節能減排、植樹綠化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能源結構轉型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怎樣做
    9月22號,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一般性辯論大會做出重要報告,談到新冠疫情帶來的啟示。其中就指出,中國要提高自主貢獻能力,在《巴黎協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入開展減排和治理氣候的行動,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