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轉型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怎樣做

2020-12-02 國際能源網

9月22號,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一般性辯論大會做出重要報告,談到新冠疫情帶來的啟示。其中就指出,中國要提高自主貢獻能力,在《巴黎協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入開展減排和治理氣候的行動,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這項決定展現了中國政府在氣候治理上的積極立場和大國風範,同時也明確提出今後40年能源革命的目標與任務。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一個艱巨複雜的挑戰,實現零排放是能源轉型最後的目標。

為什麼要實現能源轉型?因為解決能源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徹底改變能源結構。

近年來,中國能源安全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國家油氣資源不足,石油對外依存度70%以上,天然氣對外依存度40%以上。隨著天然氣應用逐漸增長,對外依存的比例還在不斷增高。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目前複雜的國際形勢狀況下,能源供應大比例依靠於進口,對於能源安全而言是個不穩定因素,亟待解決。

其次,大氣治理面臨挑戰。解決霧霾問題影響每一個國民的生活質量。環境科學研究者指出,要治理好霧霾,達到15μg的目標,必須禁用化石能源,所以這也要求人們改善能源結構。

再者氣候變化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由於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生存環境面臨破壞。因此降低碳排放,改善地球環境,是人類治理環境的必經之路。

近年來中國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已接近100億噸,是世界碳排放總量第一大國,離碳中和目標相距甚遠,這也只能改變能源結構來實現碳中和。

因此,只有把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轉為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零碳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才能實現碳中和,解決國家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大氣汙染問題、氣候變化問題。

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屆時我們的能源結構該有什麼變化?

水電從1.5萬億發展到2萬億,風電、光電、核電分別發展到2萬億、3萬億,1.6萬億,這樣合起來是8.6萬億。8.6萬億佔未來總用電量的78%,再利用燃煤、燃氣、火電解決重點地區的調峰、平衡,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解決剩餘2.4萬億度用電空缺,這樣能夠在未來實現年總用電量11萬度電。

目前,國內年用電量約7萬億度電,未來用電預估增加50%。現在的電力供應佔30%,未來電力供應要達到65%;零碳能源目前佔比不到20%,未來要漲到70%。

這樣一來,新的低碳能源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那就是以核電、風電、光電、水電等形式直接輸出的電能為主,太陽能可以制熱,但是它不能長途輸送,生物質能以燃料形式輸出,這是唯一的零碳燃料,但是量不大,未來最多只能佔到總量的20%,而大部分都是直接輸出電的。

未來主要電力來源風電、光電,這些都屬於低能源密度能源,單位平米只能提供100瓦左右的電,而一小塊發電廠就能產出幾十萬千瓦,兩者之間特點不同。這時候開發風電、光電最需要的資源是什麼?不是礦物,而是空間。

從這點出發,未來採用的就不再是傳統的集中發電方式,而是分布式產能,尤其是分布式光伏,以自產自用、產用結合為主,逐漸發展成產能建築。這就要求電網由單向變成雙向,功能變成互通有無,電網系統也就面臨重大挑戰,包括架構、技術、定價機製得有全方位變化。

對於光伏行業而言,應該怎麼做?

第一個就是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間,將建築表面發揮到極致,建設光伏發電,看得見太陽的空間,就是最寶貴的資源。

國家未來要發展20~30億千瓦的光伏,這就要200~300億平米的安裝面積,相當於兩三萬平方公裡。城鄉建築總量七八百億平米,城市大約50億平米區域可安裝光伏。而農村都是平房,大概有200億平米的屋頂,這塊加起來差不多夠發展光伏的地方了,只需要裝上70%,就能解決三分之二的需求,所以建築光伏大有可為。

第二個就是儘可能提高電力在建築用能上的比例,實現建築全面電氣化。現在,很多地方都在使勁努力嘗試,取消天然氣做飯,改成電炊具,目前已經有了很大進展。

節能是基礎,被動優先降低需求,主動優化提高效率。未來要不斷改變形式,適應低碳形式,開發建築外表,加大光伏應用。用電替代燃料,大力發展光伏建築一體化,發展柔性電力負載建築,以適應大規模使用風電、光電的需要,然後把智能充電樁納入到建築配電系統來,未來的趨勢很可能是建築配電的直流化,所以建築在未來的低碳能源系統裡邊起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總的來說就是積極創新、應對挑戰。

相關焦點

  • 上海電力大學施正榮教授: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在於能源結構轉型
    施正榮教授認為,目前中國在各個新能源領域引領世界,並在今年已經實現了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的宏偉目標。中國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施正榮教授認為關鍵在於能源結構轉型。
  • 中國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 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共同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爭取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女士在會議中指出,並就光伏行業如何助力實現該目標進行了分享。關於碳中和承諾對新能源科技及能源結構轉型產業發展的機遇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第一次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向全世界鄭重承諾,提出明確的目標任務、清晰的時間節點和實現路徑。眾所周知,80%的碳排放來自於燃煤,而80%的燃煤用於發電,所以要實現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從改變發電方式入手。
  • 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屆時我們的能源結構該有什麼變化?
    其中就指出,中國要提高自主貢獻能力,在《巴黎協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入開展減排和治理氣候的行動,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項決定展現了中國政府在氣候治理上的積極立場和大國風範,同時也明確提出今後40年能源革命的目標與任務。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一個艱巨複雜的挑戰,實現零排放是能源轉型最後的目標。為什麼要實現能源轉型?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中金公司表示,碳中和目標是美麗中國下實現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思想的更進一步,將使得中國在2060年獲得不僅是更清潔,也會是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相比西方經濟已經穩態而中國計劃在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在2050年下,能源需求的增長和碳排放下降的約束將使得我國完成碳中和目標更具挑戰,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但同時也將加速中國的能源轉型、使得我國經濟最終受益。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成了2021開年熱詞。所謂「碳達峰」,簡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節能減排、植樹綠化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 實現「碳中和」: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在我國能源替代的地位
    2020年,中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到2030年,中國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何為碳中和?粗淺的解讀就是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增量,與每年消減的二氧化碳量為減量,增量與減量相互低消持平,叫「碳中和」。
  • 隆基股份王英歌:實現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企業要率先垂範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北京報導王英歌表示,隨著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每年將會以更快比例提升,我國也將加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一般辯論會上提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同樣表示,「碳中和」願景不會輕而易舉實現,能源產業加速向低碳轉型,要付出艱苦努力。任務艱巨「應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明確以綠色低碳為主要目標的能源發展方向。
  • 鍾寶申:光伏發電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鍾寶申:光伏發電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020-10-22 22:09:46中新社發 張舵 攝    中新網大同10月22日電 (張舵)中國日前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表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寶申22日在大同就此指出,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主導作用。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預計中國會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摘要國家首次提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中國首次對碳排放下降提出的明確目標,也是巴黎協定籤訂以來中國提出的最遠期的減碳承諾。
  • 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紛紛表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辛保安:做好五方面工作,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會上,辛保安強調,要把握重點任務,細化量化指標,提出務實舉措,推動政府、社會和能源企業多方共同努力,源網荷儲各環節共同發力,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一要推動電源結構和布局優化,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2)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內容包括: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 光伏建築為能源深度綠色轉型提供現實路徑
    當前,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兩山論」 納入黨章,我國向世界作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生態文明體系,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眾所周知,傳統建築行業是耗能大戶,那麼,我國在推動其綠色轉型方面都出臺了哪些相關政策?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將實現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革命,不僅會重塑中國能源結構,也會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帶來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的應用在電力,交通的普及。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 第二屆清華大學·大同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願景下能源...
    大同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路線圖研討會」(以下簡稱「論壇」)舉辦,論壇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研究中心開展了為期16個月的歐洲能源轉型考察萬裡行活動。考察範圍涉及歐洲 24個國家,自駕車行程約 23000公裡。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碳中和目標確立 2021年風電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認為,在未來40年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於中國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在逐步完成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新能源行業、儲能行業、CCUS等零碳和負碳技術排放行業將迎來比較快速發展,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將加速推進。在明確的碳中和目標之下,風電發展迎來了強確定性。
  • 「碳中和」來了 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北極星大氣網訊: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那麼,長期貼著「高碳」標籤的煤炭行業,應怎樣「奮力向上躍起」才能夠到「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減什麼?
  •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迎來「綠色拐點」 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迎來「綠色拐點」 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全球科技行業採購可再生能源的步伐也正在前所未有地加速前進。1月12日上午,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