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太陽消失,人類要帶著地球「流浪」?「第二太陽系」早就備好了

2020-12-06 奇點先驅

審核:小文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據說它最早出現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來被霍金先生作深一步的探索,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奇點定性和黑洞面積定理,帶領世人慢慢地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因而霍金先生被世人冠以「宇宙之王」的稱號。

然而,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黑洞的奧秘似乎是無限的。2018年3月14日,霍金先生逝世,享年76歲。他身殘志堅,成為一代科學巨人的傳奇人生經常會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他一生的成就更是影響後世人對於地外世界的認識。他雖然去了屬於自己的世界,無法與人類繼續並肩作戰,但是人類在探索黑洞的過程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

2019年4月10日,這對於太空迷而言是一個值得瘋狂、永遠紀念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的21點整,世界首張黑洞照片將會被公諸於世,真的讓人萬分期待。據悉,這張照片是由一個名為視界望遠鏡的國際性組織所拍攝,集合了世界各地數十名著名的天文學家組建而成。該黑洞照片的「主人公」是位於室女座星系的橢圓形中心,距地約5500萬光年。該黑洞的質量極為巨大,約是太陽的65億倍,其引力之大可想而知。

根據外媒報導稱,國外專家學者認為,黑洞具備著多重身份,它不僅僅是「吞噬者」,而且還是造物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科學家發現奇點大爆炸後,宇宙剛形成之時,是充滿著塵埃的。後來在某一物體的引力之下,這些塵埃匯聚一起,慢慢地便形成了一顆顆恆星。而這具備強大引力的物體極有可能就是黑洞。對此猜想,目前還在證實中,尚無法下結論。

恆星的存在,對於一個星系的穩定結構有著非凡的意義。晚上,我們舉頭觀測夜空時,可看見一顆顆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太空中的一顆顆恆星。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它發光發熱,維澤著太陽系的諸多星體,可以這麼說,假如沒有太陽這顆恆星,太陽系內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但是恆星的壽命是有限度的,當恆星內部的核發應堆燃料耗盡,核聚變反應停止,該恆星將會發生氦閃,慢慢地轉化為一顆紅巨星,這預兆著這顆恆星的壽命已經到達盡頭了。根據調查,目前太陽的壽命正值壯年,預計還可以活50—60億年。

但是居安思危,防範於未然,才可以生存得更久。倘若太陽內部發生了異變,出現類似《流浪地球》中的狀況,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那麼人類應該如何自救呢?是如同電影中那般,驅使地球逃離太陽系嗎?

並不是的,按照常理而言,這種做法並不太科學。最好的做法就是,想盡辦法延長太陽的壽命或者重新製作一顆太陽。若想延長太陽的壽命,必須想法增加其內部的核反應堆燃料,可惜成功性極低。至於製作第二顆「太陽」,木星將會成為最佳的目標。

木星,是太陽系的「千年老二」,與諸多系內天體相比,木星無疑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地球質量和體積的數百倍。但是要想將一顆行星變為一顆恆星,也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至少要80顆以上的木星堆積在一起,才有可能產生核聚變反應,誕生新的恆星體。所以如何尋求新的出路,依然是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太陽要爆炸 人類帶著地球到宇宙去流浪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於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第7期,並在當年斬獲科幻小說銀河獎特等獎。《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傾盡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進器,希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星系家園。作為科學解碼的粉絲,應該有不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故事波瀾壯闊,場景宏大,試問:還有比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更巨大的工程嗎?今天,電影《流浪地球》公布了首支概念片。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在原著中,人類帶著地球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
  • 如何摧毀太陽,然後帶著地球流浪
    太陽氦閃首先是這個大背景:太陽突然要爆炸,地球必須要流浪。恆星演化研究算是比較成熟的,太陽命運基本都被算命先生定好了,沒有外來因素,很難發生意外。太陽氦閃這麼重大的事情,自然早在日程表上了。因為氦閃發生在紅巨星階段末期,在氦閃之前,長達10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就已經把地球折騰黃了。總而言之,以氦閃作為帶地球流浪的理由,不夠科學。謀殺太陽如果太陽好好的,流浪地球的動機就不存在了,所以必須要把太陽給滅了。但很可惜,謀殺太陽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 當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帶著地球說走就走,真的可以實現嗎?
    木星幫地球阻擋了大量的隕石撞擊,可以說,沒有木星,地球早就被「瘋狂」的隕石轟炸沒了。意外二:太陽氦閃太陽發生氦閃就說明太陽已經是處於紅巨星階段了,氦閃時所釋放的能量在瞬間會增加到數億倍,太陽系內幾乎無處可逃,離地球最近的水星和金星首先遭殃,被太陽無情的吞噬掉。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說起《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春節檔播出後,人們就已經被這部中國的科幻電影給刷屏了,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因此觀眾們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
  •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太陽系平衡會被打破,地球的命運會如何?
    假如太陽系突然消失了,很明顯太陽的巨大引力就會消失,太陽系的天體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地球的命運又會如何呢?首先,當太陽突然消失之後,整個太陽系就失去了太陽的光和熱,根據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太陽光要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33分鐘,也就是約500秒。
  • 電影火爆,「流浪地球」計劃能否成真?
    這部由科幻小說改編的作品講述了,科學家偵測到太陽即將膨脹成為紅巨星吞噬地球,面臨生死存亡的人類放下了成見,國家也成為了聯合政府,全人類傾盡力量打造出了一萬臺行星推進器,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拋開電影中豐富的人文情感不談,人類有沒有可能真的完成這個流浪地球計劃,讓整個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向那壯闊的星辰大海呢?
  • 網友問:假如太陽突然消失,地球和人類會怎樣?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天體將會亂成一團,數小時後將會有大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數天之內地球表面溫度急劇降低,甚至有可能與其他大行星相撞,人類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地球。太陽系經過40多億年的演化,各大行星已經清除了所在軌道的流浪天體,所以地球在自己軌道上公轉時,很少發生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這是地球生命長期存在的保證。
  • 流浪地球2上映時間 流浪地球第二部什麼時候上映
    去年最火爆的電影必當有《流浪地球》的一席之地,春節檔上映後口碑爆棚豆瓣8.5,在票房落後的情況下憑藉超預期的口碑拿下了春節檔桂冠,更是斬獲了46億多的票房位列影史票房第三的位置,雖然還有諸多槽點但著實推進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步伐。很多人期待《流浪地球》第二部上映,那大家知道《流浪地球2》上映時間嗎?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我們不僅可以流浪地球,還能流浪太陽系
    危險的太陽系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大質量黑洞)旋轉,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者,在宏觀尺度上遵循著萬有引力定律。就拿銀河系來說其中的繁星眾多,別看我們的太陽系看似很穩定,那是因為在宇宙的宏觀尺度上人類的文明的時間也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況且不少科學家認為隕石的撞擊至少使地球生物大滅絕過一次)。
  • 帶著太陽流浪:戴森球
    太陽系的扛把子 感嘆一下,從太陽系的視野來看,儘管人類胡吃海喝數百年,消耗的能源其實微乎其微。如果按當前的生活水平過日子,光是地球上的能源就可以揮霍到天荒地老。 但是,聚變搞定了,肯定要縱橫太陽系,人均能耗必然蹭蹭漲。
  • 帶著太陽流浪:戴森球
    木星和土星,質量加起來是地球的413倍,而且75%以上都是氫。地球媽媽那點能源,到這兒都不好意思說零頭了,只能算誤差。木星土星的氫含量是地球的1000萬倍,就算物理學已死,也足夠人類再揮霍NN年了,地球如果真要流浪,千萬記得把這倆燃料罐帶上。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和人類可以支撐多久?
    8分17秒之後,恐怖的事情開始發生,地球上會變得漆黑一片,因為太陽系沒有任何天體可以提供照亮地球的光源。這時,地球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地震,甚至地球的形狀也會出現輕微的變化,隨後便開始了宇宙流浪。因為太陽一旦消失,意味著對地球的引力也隨之消失。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這部科學紀錄片告訴我們,太陽系的毀滅,可能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電影的情節讓人耳目一新,更是中國科幻片的一個重大進步。看完這個電影,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百科全書,裡面曾經提到過太陽系在未來會毀滅的知識。肯定有朋友會問,太陽系真的會毀滅嗎?到時候人類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下面要給大家介紹這部科學紀錄片《太陽系的結局》,紀錄片中的美國的中西部有一座小鎮一組有趣太陽系的模型,星球的面積以及距離都是等比縮放,完全模擬了當今的太陽系。科學家在不斷的提出各種學說,窺探未來的太陽系。
  • 在太陽死亡後,太陽系能否倖存?人類到時候是否得去宇宙中流浪?
    問題在太陽死亡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衰老的太陽本身。當氫在太陽內部繼續發生聚變時,反應的結果——氦——就會在太陽的核心不斷積聚。由於所有的廢物都積聚在太陽核心,太陽很難繼續進行聚變反應。但太陽大氣層向內的擠壓重量並沒有改變,因此為了維持平衡,太陽必須提高其核聚變反應的溫度,諷刺的是,這會導致更熱的核心。這意味著隨著太陽年齡的增長,它會逐漸變得越來越亮。
  • 《流浪地球》當中,人類的地球逃亡計劃,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在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流浪地球》當中,由於太陽的逐漸老化,之前為地球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太陽被未來的人類視為了恐怖和死亡的象徵,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為之後的生存做準備。流浪地球在這部小說當中,人類開啟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利用在地球上建設的上萬臺巨大的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並持續加速,最終的目的地是到達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成為比鄰星的一顆行星。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開始流浪開始遠離曾經慈祥的太陽逃往危機重重的宇宙遠方轉眼之間,地球就變成了冰雪之淵>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創造出來的宏偉詩篇只有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才能帶著地球去流浪
  • 吳京《流浪地球》要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如果實現了你會怎麼樣
    電影《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