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發布。
長期以來,中國觀眾對於Discovery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好奇那些驚心動魄的探險紀實是怎麼製作的?好奇那些賭上性命的攝影師是如何「煉成」的?甚至於好奇Discovery究竟是一個電視頻道還是一個推出了《荒野求生》的節目製作團隊?
事實上,Discovery傳媒集團是一個全球紀實娛樂品牌,廣為人知的Discovery Channel(探索頻道),是該集團下的一個品牌,集團也一直沿用了Discovery作為名稱。目前,Discovery是歐美地區第二大電視媒體,在全球擁有100多個不同品牌的頻道,分布在 22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美國,比較知名的Discovery Channel、HGTV、Food Network、Travel Channel等頻道基本以紀實內容為主體。
而在歐洲,Discovery的業務由三個板塊組成:第一是體育,其擁有歐洲最大的體育臺Eurosports;第二是付費電視;第三是在一些國家開展的免費無線電視業務。在中國,Discovery根據不同項目與中國公司展開合作,以承接中國市場的落地項目。
自誕生以來,Discovery一直在用非虛構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的已知和未知,通過每年8000+小時的原創內容製作,這家公司沉澱了眾多內容IP。在電視業的黃金時代,人們驚嘆於Discovery對極境畫面的捕捉與展現,而立足於移動互聯時代,作為全球最大的IP內容提供商,Discovery又是怎麼做IP轉化這門複雜生意的呢?
除了傳統的電視業務和線上流媒體,線下實景娛樂成為Discovery近年來的新嘗試。2019年,「Discovery加入中國主題樂園戰局」的新聞時而闖入公眾視野;今年 2月底,Discovery在國內的首家旗艦級實景娛樂體驗中心宣布落戶上海寶山。40 多公裡之外,同樣具備IP優勢的迪士尼樂園已經營業多年,Discovery的入局會給這一領域的競爭帶來哪些變數成為新的看點。
4月底,全媒派(ID:quanmeipai)視頻連線Discovery集團副總裁邱煌,就Discovery的商業布局、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探索、流媒體發展情況等進行了深入交流。邱煌長期負責Discovery大中華區以及韓國市場的媒體、娛樂及數字業務,本期為詳細對話內容,希望他的回答能夠滿足我們對Discovery的好奇心。
中國市場是藍海也充滿挑戰全媒派:中國用戶對於Discovery的認知,主要還是通過《荒野求生》等節目建立起來的,但事實上Discovery的商業化觸角早已遍布各領域?
邱煌:總體來看,Discovery的業務可以分幾大塊:
第一是內容分發。例如我們把內容分發給酒店,酒店裡面有Discovery Channel,或者是我們把內容通過版權售賣的形式給到了騰訊視頻、嗶哩嗶哩這些平臺。對此,我們叫分髮型業務。
第二塊大的業務是廣告業務。廣告業務以內容營銷為主,比如和美妝品牌的跨界合作,在眼影盤上用不同動物的眼睛作為賣點來設計產品,同時用我們的內容素材製作成廣告短片,上線不久就售罄。當產品與內容有天然的契合點時,消費者會願意買單。這部分業務也佔了一定份額。
Discovery和美妝品牌的合作
第三就是內容製作。我們在中國有很多合拍的項目,無論是跟官方的,還是跟各大網絡視頻平臺,每年都有很多在內容製作方面的合作。
此外,還有一部分叫作授權業務,授權業務也分為兩種。一是消費品的授權業務,例如Discovery Expedition這個品牌有在線上賣衣服,它在亞洲做得比較大。另一個是新興的業務,即文旅這邊授權的實景娛樂,我們在中國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來做這件事情。
全媒派:線下實景文旅,被認為是「未來十年中國最具有爆發力的藍海市場之一」。對於這一預判你是怎麼看待的?
邱煌:對這句話整體我是認同的。其實我覺得這個趨勢很多公司都看得很清楚,人口的基數在這裡,經濟發展非常快,人們對物質生活以外的需求(也就是體驗性的需求)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個人認為實景娛樂這塊業務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這也是為什麼Discovery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在中國大力開展這個項目。
深層次來講,市場很廣大,但也不是沒有挑戰。
第一個大的挑戰,就是「玩家」並不少。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都有實景娛樂項目,很多國內外比較大的品牌參與其中,因此有一定的競爭性。
第二,在文旅這個行業裡面,各個集團定位不同。有一些內容屬性強的「玩家」主要是為了擴大品牌,從而集中消費者,或是從內容IP延伸出實景體驗,典型如迪士尼和環球影城。也有一些公司是先建立了主題,再自己開發IP或娛樂項目。還有一種是房地產開發商,把主題公園作為整個房地產開發業務板塊的其中一項。
我認為各家在某些方面各有優勢,但是它最終決勝的點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做到差異化。
除了比有多少IP、修建多大的體驗中心、投入多少錢,運營也很重要。這也是國內實景娛樂體驗行業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除了硬體投入,如何在軟體、運營層面給消費者更好的、全方位的體驗,這是公司未來尋求差異化的重點之一。
全媒派:Discovery選擇在中國探索線下實景娛樂領域,僅僅是因為相信這是「藍海」嗎?
邱煌:在做任何商業決策的時候,市場容量都是很重要的一個點,中國市場的容量夠大,且具備經濟發展優勢。
其次,中國在很多前沿技術開發和應用上都是全球領先的,這些技術給實景娛樂項目開拓了更多可能性。實景體驗會是國內文旅產業下一代升級的最主要方向,這是 Discovery在國內希望把握住的機會。
此外,我們注意到國內兩類受眾非常適合我們的實景娛樂體驗,一類是年輕人,他們愛獵奇,願意為自己的愛好和熱情付費,深入挖掘和探索;另一類是年輕家庭,家長們願意為孩子增長見識和理解世界創造條件。這兩類人,除了對娛樂和幻想類內容有興趣之外,他們越來越對寓教於樂的、以知識和博物為基礎的內容有更多的需求和喜好。
充分運用紀實內容IP進行實景娛樂開發全媒派:對於實景娛樂,你剛才提到了「寓教於樂」這個詞,Discovery計劃如何發揮自己的IP優勢去實踐寓教於樂呢?
邱煌:Discovery的內容IP覆蓋面很廣,科技、工程、自然、野外生存等話題都有。關於IP與「寓教於樂」的結合,我們在品牌上有天然優勢。具體到內容上,我們在紀實領域做的也是寓教於樂類型的內容。Discovery內容的三大特性是娛樂性、啟迪性、參與性,這3個特點結合,很適合發展線下體驗,打破傳統的虛構型純玩娛樂體驗格局。
全媒派:Discovery曾表示,線上媒體內容+線下實景娛樂體驗是公司未來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兩個方向。Discovery如何打好這套組合拳?
邱煌:我從兩個層面來說。第一,Discovery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拋開經濟性,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這麼多年裡的確提供了很多優質內容。
通過線上的環境,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Discovery給了觀眾視覺上的感官享受。其實我們非常想以這個品牌為載體,給消費者提供線下的、沉浸式的、有教育意義的體驗。做到線上線下、虛擬實物相結合的模式,這是我們主要的戰略思考。
至於如何開展文旅業務,在線上,我們會通過流媒體擴充粉絲,輸出品牌內容和活動;通過渠道的開拓、內容的合作共制,形成差異化的布局,精準觸及不同人群,培養受眾。
在線下,我們會利用優質的紀實內容IP進行實景娛樂的開發,分3種形態:北上廣深的大型實景娛樂體驗中心,一年預計800萬左右人流量;二三線城市或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如甘肅、雲南的一些城市和湖北神農架等,開發具有特色的探索營,年人流量預計300-500萬;還有在一些市內的購物中心內打造家庭娛樂中心、小型展覽、巡演等,打造與虛構娛樂型樂園不同的現實探索、知識博物型線下體驗。
全媒派:從產品的落地選址到各級定位,實景娛樂體驗中心的目標受眾看起來非常廣泛。
邱煌:是的,更多是偏向大眾消費者。它可能會成為一個復購率比較高的產品,跟迪士尼、環球影城還有一些差異。在產品的特性設計上面,Discovery不會建設非常大型的項目,我們在內容和科技上會有更多的結合,靈活度方面會做得更好。同時,同一個中心硬體不變,但通過改變內容,可以情景式地提供不同體驗,與傳統樂園相比,預計會有較高的重複訪問率。
Discovery要做的是未來型線下樂園全媒派:剛才我們也聊到了一些關於現階段中國線下實景娛樂市場的情況,那麼,你們和迪士尼有什麼不一樣?
邱煌:迪士尼樂園是基於虛構類的人物IP建起來的,通過角色、故事線重現片中場景,為大家提供了暫時忘記現實、活在劇中的體驗。而Discovery是堅持做紀實內容的,我們相信紀實內容能激發人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啟迪大家認識世界。跟純娛樂和幻想型樂園有所不同,我們不會讓大家去體驗劇中既定的角色和故事線,而是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主角,開啟自己的探索故事。
迪士尼等傳統型公園都是超大型的,並且同一個IP會在不同園區反覆出現。而 Discovery,設計有大中小三種形態的體驗中心,並且每個中心的內容都會因地制宜,根據各地的自然人文特點開發,複製程度低,定製程度高,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產品對各個區域的消費者、各個層次的消費者和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都有一定的覆蓋。
全媒派:科技對於實景娛樂業態會產生哪些影響,會不會產生一些賦能?
邱煌:我們最近一兩年裡面進行了非常多調研工作,也一直和美國、澳洲、歐洲的技術提供商不斷探討新技術、新體驗的可能性,希望用前沿技術,給消費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要達成這一點,我們會用到一些頂尖的科技,這些科技在很多國家都很少出現甚至沒有出現過,我們要把它運用到實景娛樂裡。大家傳統意義上的主題公園有過山車、海盜船等基礎的板塊,這些好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
隨著5G、AR、VR這些科技的普及,下一種形態的實景娛樂不會再和以往一樣了,肯定是一個與科技高度結合的東西,這就是Discovery未來要去做的實景娛樂體驗中心。
所以如果說我們進入市場較晚是一個劣勢的話,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我反倒認為我們進入市場的時間其實抓住了技術的風口,我們可以製造下一個階段的「實景娛樂體驗中心」。
疫情影響是短期的,中國區業務比起去年有所增長全媒派:新冠疫情會不會影響你的樂觀判斷?
邱煌:我從兩個方面來看。從整體的經濟環境來看的話,短暫性的影響肯定是有的。當經濟總量下滑的時候,各行各業肯定都會下滑,其中文旅行業可能更是首當其衝的。當大家沒有這麼富裕的時候,都會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後再去追求額外的、精神上的,或者是體驗型的滿足,這方面肯定會受到影響。
從行業角度出發,對我們的業務有沒有影響?肯定有一些負面影響,有一些項目可能會推遲,比如說我們在中國以外區域的一些項目。像中東、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項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在大家連會都沒有辦法開的時候,項目是很難推動的,因此多多少少有些延遲。
但我個人以及結合很多同業的看法,短期的影響對於每個行業都不可避免,但是長期上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實景文旅被看好,是源於消費者的需求,他們渴望跟現實世界交互,想要用五感體驗去代替單純的觀看內容。目前我們所有的項目都沒有因為這個疫情終止,沒有出現哪個投資者或者合作夥伴說我們就不做了的這種情況。我們認為這會是一個比較短的震動期,過了以後一切都會正常的。
全媒派:如你所言,各行各業可能都會受到衝擊。前段時間迪士尼等公司也接連傳出受影響的新聞,Discovery在內容業務上有沒有做出調整?
邱煌:相對於很多的線下行業來說,因為我們在中國主要是線上業務,所以稍微好一點,有受到影響,但是沒有那麼大。因為大家都待在家裡,活動以「消費視頻」為主,無論是OTG還是電視上的,都會在這方面花更多時間。目前我們頻道在美國、歐洲的收視率其實有所增長。
當然了,它的影響在於整體的經濟活躍度低了,廣告商的意願可能會降低,這方面大家都是一樣的。
從業務布局的角度來說,目前我們沒有因為疫情做出太大的調整,但是在內容製作、排播方面有所變化。比如製作內容方面,可能有一些製作要滯後。從排播的角度來看,用戶對內容的需求可能稍稍有點不一樣,比如說在美國我們會在食物DIY這方面做更多有趣的節目,因為大家在家的時間多了,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可能會更多。總體來看,在節目編排上面會有一些調整,其他我覺得還是比較正常的狀態。
全媒派:平臺流量上升,但廣告商受到一些影響,似乎也是這段時間媒體行業的普遍現象。
邱煌:總體來說業務還是比較穩健的,在全球層面我不一定能分享具體的數據,但是,從中國區的業務來看,我們和去年同期相比還有增長。這也還說明整個中國區的市場還是很廣闊的,業務在健康地運行之中。
中國消費者付費意願在提高,Discovery 將維持內容提供者角色全媒派:全球化的媒體公司在開拓新市場的時候,都會做一些本土化的嘗試,Discovery在亞洲地區耕耘多年,進入中國市場也有20多年歷史,在內容渠道本土化的過程當中積累了哪些經驗呢?
邱煌:本土化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的一個公司,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來到了亞洲或者中國開展業務,本土化都是相當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內容方面。
我們進入中國市場這些年來,除了把美國的內容帶到中國,也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內容。這裡要從兩個方向出發。
第一個方向是改編,我們把在國際上受認可的一些內容模式帶到當地來,進行本土化改造。比如說前不久開播的《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其實是一個英國模式,但我們可以把它帶到中國來,在中國的文化場景裡進行本土化,把它打造成更適合中國觀眾來收看的節目。
另外一種是完全從中國本土化出發生產內容,我們的中國團隊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節目,甚至我們可以將這種模式、內容從中國帶到國外去。
全媒派:很多中國用戶其實都是Discovery的內容消費者,但是一部分觀眾可能沒有產生實際付費,而是通過一些免費平臺產生了消費行為。那麼,當我們在探索中國市場的數字內容時,會不會嘗試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這方面會不會成為一個難點?
邱煌:其實付費可以有很多方式,內容付費只是其中一種。用戶比較熟悉的是像 Disney+和 Netflix這樣的訂閱模式,向受眾直接收取觀看費用。
Discovery在中國沒有自己的平臺,也沒有自己的電視頻道,採取的是B2B的模式。我們把內容授權給國內的視頻網站,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頻網站等。無論是電視臺還是網絡視頻平臺,都是採買正版版權,所以其實用戶看到的內容也是付費的。他們把錢付給平臺,平臺付給我們。當然也不排除還有一些途徑上可以看到我們的內容,但是以我們的經驗來看已經越來越少了。
關於內容付費、觀眾付費的意願這方面,我們作為內容提供方可以清晰看到,這幾年商業模式逐漸建立,中國消費者付費的意願是非常高的。中國觀眾內容付費的意願,跟十幾年前、或者幾年前是不一樣的生態。我們還是很高興看到整體消費市場往付費的方向發展的。
全媒派:作為一個擁有強大IP的品牌,Discovery在流媒體方面有沒有做一些針對性的嘗試?
邱煌:在中國,我們主要還是作為內容提供方給當地的媒體平臺提供價值。我們在海外有非常多流媒體的嘗試,有一些已經做得比較好了。Discovery有推出一款叫 DPlay的App,主要在歐洲市場使用比較多,也剛剛進入日本和印度市場,目前從各方面數據來看我覺得非常不錯。
流媒體作為一個大趨勢,公司投入了非常多,建立了流媒體的技術團隊,在美國、歐洲,在印度都有團隊在做準備性的工作。作為全球紀實娛樂節目的領導者,我們希望持續推出高質量的內容,填補全球市場在這一領域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