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古建遺蹟,解讀村居文化密碼,呈現不為人知的順德樂從。1月8日,「光陰的故事·觸摸古建,品味鄉愁」樂從古建遺蹟探源暨文化導賞員培訓項目正式啟動。
作為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之一,該項目將推動產生第一批經過專業訓練的本土文化導賞員,推動歷史文化教育、社區文化保育、公益志願服務相結合,進一步講好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故事。
挖掘精神內涵
培育訓練有素導賞員講好樂從故事
當天,各村居文體工作者、樂從文化志願服務隊導賞員分隊成員在內的40多名學員,從沙滘陳氏大宗祠出發,開啟一段令人嚮往的遊學之旅。
現場,樂從古建遺蹟探源暨文化導賞員培訓導師聘任儀式和樂從文化導賞員分隊成立授旗儀式舉行。據介紹,首期培訓活動預計於今年10月結束,屆時樂從鎮將會產生第一批經過專業訓練的本土文化導賞員,他們將走上相關崗位,開展對外來賓客的講解服務,承擔對本土居民的文化宣講職能。
此舉旨在提升村居文體工作者保護鄉村文化古蹟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廣大市民了解樂從歷史,更好地傳播樂從文化,講述樂從故事。據悉,樂從鎮在順德區博物館的支持和指導下,開展2021年度古建遺蹟現場體驗及文化導賞員培訓活動。項目邀請了本土資深文化學者擔任導師,結合樂從10個村居的古建進行課程設計,幫助志願者們形成專業的導賞知識體系。
據了解,自2020年12月底課程招募發布以來,主辦方收到了近200份報名申請。在課程中,學員們將尋訪莊嚴的祠堂、斑駁的古道,溯源各村落姓氏的歷史,探尋華僑的輝煌成就,通過不同側面了解樂從的精神價值內核,對樂從形成較為完整的文化認知。
創新發展舉措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出新出彩
樂從鎮以「商貿」聞名於世,但其文化寶藏亦是燦爛的明珠之一,有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資源。據了解,樂從現存兩百多座祠堂,約佔順德現存祠堂總數的四分之一。長期致力於順德的古建遺蹟和歷史文化研究的順德區社科聯副主席、著名文化學者李健明表示,樂從古建築文化博大精深,承載了人們幾千年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道德倫理、家族情懷,每一次研究樂從文化,都能對樂從有全新的理解。
啟動樂從古建遺蹟探源暨文化導賞員培訓項目,保護古建遺蹟、培育文化導賞員,不僅是公共文化發展的需要,更是將歷史文化教育、社區文化保育、公益志願服務相結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創新舉措。近年來,樂從多方面切入,開展多種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加強不可移動文物的巡查登記,樂從鎮也在嘗試通過引入社工服務、文化活動發揮古建遺蹟的公共文化功能。據悉,2020年,樂從鎮在沙滘陳家祠設立了服務站,陳家祠的文化參與氛圍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走進祠堂,了解其中的歷史文化知識。2021年度導賞員培訓項目,是對陳家祠文保經驗的進一步推廣和深化。
尋根探源承文脈,博觀多思頌樂從。樂從鎮黨委委員岑德榮表示,希望各位學員能保持好奇心,多學多問;保持細心,跟隨老師的節奏多聽多記;堅定恆心,克服困難,全程參與,善始善終,成為合格的文化導賞員,滿懷自信心,帶著自豪感去講好樂從故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名潤 通訊員:順宣、樂宣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霍澤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