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19個「星際移民」

2020-04-25 星空天文

近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的一篇文章透露,木星和海王星軌道區間內可能潛伏著至少19個來自太陽系以外的怪異天體,它們在太陽身邊隱藏了45億年,且今天依然在那裡。

天文學家發現19個「星際移民」

「龍蝦星雲」中的一個恆星「育嬰室」(NGC 6357)。ESO / VVV Survey / D. Minniti

這些天體中有17個屬於「半人馬族小行星(Centaurs)」,2個屬於「超海王星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它們的軌道平面和太陽系主要行星軌道平面的夾角都超過了60度。有些天體的軌道平面幾乎垂直於太陽系主要行星的軌道平面。這些天體中有一些還是「逆行」的——即它們的公轉方向和太陽系主要行星的公轉方向是相反的。

太陽系的物質大都包含在一個圍繞著太陽旋轉的扁平圓盤中,它們是早期太陽吸積盤的遺留物。一般而言,這些物質都會在同一個平面上,沿著一個相同的方向圍繞太陽運行。因此那些軌道參數極端的天體,身世可能非同一般。

發現這些神秘天體的法國蔚藍海岸天文臺天文學家、宇宙學家Fathi Namouni和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天文學家Helena Morais等人,將這19個天體的軌道參數輸入計算機進行了反演,試圖重現45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初期的場景,並找出它們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原因。

反演結果表明,這19個天體不可能是太陽系本身的產物。如果它們是太陽系的產物,那麼它們結局會很慘——要麼一頭撞進太陽,要麼被甩出太陽系,極少數可能會和行星相撞——幾乎沒有可能倖存至今。但是它們至今存在。一定有某種特殊的原因讓它們倖存至今。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它們來自太陽系以外。

45億年前,太陽和大部分恆星一樣,生活在一個星團家族中。這個星團是從同一片星雲演化而來的。星團中的恆星都受引力的相互影響。因此在那個時期,太陽和鄰近恆星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鄰近行星系成員的互訪概率確實要比今天大得多。

發現這樣的「星際移民」意義重大。它不但能夠讓我們了解太陽系小行星和星際小行星之間的異同,還可以向我們透露與「太陽星團」有關的線索。從中我們還可以知道星際小行星被俘獲的方式,以及星際物質是如何影響太陽系的化學成分和太陽系的演化進程的。

天文學家發現19個「星際移民」

45億年前一顆「半人馬座族小行星」軌道與太陽原行星盤相對位置示意圖。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平面幾乎垂直於太陽原行星盤平面。

參考:

Population of Interstellar Asteroids Found Hiding in Plain Sight
https://www.spacedaily.com/reports/Population_of_Interstellar_Asteroids_Found_Hiding_in_Plain_Sight_999.html

Interstellar asteroids found hiding in plain sight
https://ras.ac.uk/news-and-press/research-highlights/interstellar-asteroids-found-hiding-plain-sight

An interstellar origin for high-inclination Centaurs
https://doi.org/10.1093/mnras/staa712

相關焦點

  • 《暗淡藍點》:天文學家兼科普大師眼中的星際移民
    但人類的星際移民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迄今為止,人類最遠的足跡也只是踏上了約38萬公裡外的月球儘管如此,人類夢想遨遊太空的歷史久遠,創作了大量幻想星際移民的文學作品、科幻小說、影視作品。其中不乏基於科學理論的優秀作品,如《流浪地球》、《火星救援》、《星際穿越》等。
  • 在銀河系中尋找星際戰俘:星際移民蛛絲馬跡,它們就是形成於銀河系...
    是銀河系旋臂的引力迫使它們進入了古怪的軌道,還是它們根本就是形成於銀河系外的「星際移民」?   近年來,一些尖端調查技術被運用到天文學等諸多科學領域。藉助這些技術,天文學家發現,兩種起源都是存在的。一些非典型恆星確實誕生於銀河系中,後來被推入了特殊的軌道;然而也有數量大得驚人的非典型恆星(包括大角星在內)是貨真價實的「星際移民」。
  • 科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都來自於星際空間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星際移民將成為現實
    當有24個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的行星時,誰還需要逃往月球呢?近日,天文學家發現24顆行星,完全有能力維持人類的生命星際移民不久將來將會成為現實。
  • 「星際訪客」不尋常,天文學家有重大發現
    而在2019年的時候,人類又發現一個「星際訪客」正在穿越太陽系,不過2019年的「星際訪客」已經確定了,它是一顆彗星,並且給予了命名,叫「2I/鮑裡索夫」《2I / Borisov》,所以不能跟奧陌陌進行相提並論,奧陌陌不知道是什麼,而2I/鮑裡索夫是直到。對於它,科學家們最近又有了新的發現,並且是重大發現。
  • 星際移民的可能性有多大?醒醒吧人類
    希望有朝一日地球在被他們搞壞之後還有生存的地方,於是乎各種星際移民的問題便被提上了行程。那星際移民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及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並能滿足人類生存的宜居星球。還不負眾望,被他們尋找到了,在距離地球42光年外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一顆宜居星球,名為HD40307g,這顆行星質量為地球的7倍,是一顆名副其實的超級地球。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2020-04-14 10:28:50 國家天文臺 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Oumuamua)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這個「星際訪客」或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統中恆星的潮汐作用撕碎並甩出的碎片。藝術家描繪的奧陌陌(來源:ESO/M.
  • 天文學家揭示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共同研究發現,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很可能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他們由此揭開了其起源奧秘。
  • 距地100光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或為宜居星球
    多年來天文學家尋找地外生命,往往都是以地球為藍本,我們需要氧氣、水和適宜的溫度,於是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在宇宙中其它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或許也與地球一樣,具備同樣的宜居環境。不過,近年來天文學家也開始逐漸意識到,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形式或許也是多種多樣的,一些我們可能認為並不會存在生命的星球,或許往往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
  • 【關注】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了?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
    原標題:【關注】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了?太空移民將要實現了?是不是總想著人類有沒有可能星際移民?這個願望可能就要成真了!近日,歐南臺公布一則新發現: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周圍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也就是說,地球的「孿生兄弟」可能出現了…… 去年, NASA剛剛宣布過, 他們找到了一顆與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 叫做「克卜勒452-b」(Kepler 452-b)。
  • 19顆星際來客全被留在太陽系?軌道與黃道面傾斜,機會來了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天文學家最新確認十九顆星際小行星
    在太陽系45.7億年的漫長時光中,2017年發現的奧陌陌(Oumuamua),並不是唯一從星際空間拜訪地球的小行星,這一點毋庸置疑。後來星際彗星 2I/Borisov去年也到訪過地球,也代表著以後還會有「神秘來客」。那麼,其餘星際來客都在何處呢?在未來,還會有更多星際來客。並且,據最新研究表明,有一大批星際小行星會在太陽系漂浮很久。
  • 天文學家揭示「星際訪客」起源
    廈門日報訊 據中新網報導,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Oumuamua)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這個「星際訪客」或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統中恆星的潮汐作用撕碎並甩出的碎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張韻博士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林潮教授共同完成的這一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論文,已獲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在線發表。2017年10月,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小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
  •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表兄」,移民外星球有望?這一問題卻成障礙
    地球末日論一直以來都活躍在各大平臺上,先是瑪雅預言,後是霍金稱地球將在200年內走向毀滅,人類想要繼續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者其他的星球,其實在霍金提出自己的預言之前,人類一直都在探索新「地球」。不少的科學家也認為,在茫茫星系當中,地球並不是特殊的「幸運兒」,美國作為上天的「先驅者」,一直以來就在研究跟地球類似的星球,根據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報導,他們發現了一顆和地球環境相似,也非常溫和的星球,克卜勒-186f。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來源:新浪科技C/2019 Q4是第二個已知的穿越太陽系的星際天體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近日,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一顆星際彗星的圖像。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彗星正在穿越我們的太陽系。這張圖片是由位於夏威夷的雙子星天文臺(Gemini Observatory)發布的。
  • 獨家直播|宇宙生活指南:星際移民靠譜嗎
    7月19日由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宇宙生活指南》第二期直播將邀請火星學會創始人羅伯特·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就星際移民的話題帶來分享。祖柏林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航天工程師,曾任洛克希德 · 馬丁航天公司高級工程師,於1998年成立了火星學會,長期致力於促進人類探索和移居火星。
  • 宇宙中不僅出現類地行星,還出現「第二太陽系」,星際移民有望嗎
    回顧人類的航天史,我們會發現雖然人類在這方面的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卻是十分迅速,尤其是在上個世紀中後期。首先,是前蘇聯在五十年代實現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然後是美國在六十年代末實現了首次載人登月;之後,科學家們又將目光鎖定了火星。從那時開始,關於「星際移民」的說法就不絕如耳。
  • 「第二個太陽系」被發現,距地球2545光年,何時能夠實現移民?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一個偉大的夢想就出現了,那就是實現「星際移民」。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60到70年代,人類就計劃著進行「星際移民」。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美蘇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蘇聯實現了兩個人類第一:將人類第一個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人類首次載人登上太空。
  • 美國發現一顆宜居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星際移民或成為現實
    ,這顆類地行星被命名為「TOI 700 d」行星,科學家經過分析,「TOI 700 d」行星的質量比地球的質量大20%左右,與地球同樣有四季變化、空氣、液態水和適應的溫度,科學家還利用超級計算機對這顆類地行星進行模擬試驗,發現這顆行星真的就像第二顆地球一樣,環境非常優越,更重要的是這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不遠,僅有100光年,是人類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富氧星球,人類未來星際移民有望了?
    《天體物理學雜誌》最新的報導指出,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這顆行星非常的特別,也許會適合人類也說不定,所以這個人類新發現將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們的科學家還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起碼在正常的星雲中誕生的星球,基本都有金屬,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