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2020-08-06 天文在線

簡介:有兩位天文學家發布一項關於火星沙塵暴的新研究,據分析在火星上一處稱為ASV的地區,風暴自己組織成序列且具有周期性。ASV的風暴是火星風暴的主要貢獻者。他們還認為火星塵埃循環與地球水循環有許多相似處,有待研究。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圖 1

關於火星沙塵暴有些流傳的神話,這麼說有些輕描淡寫,火星以其環繞星球的沙塵暴而出名,這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科幻作者和好萊塢電影經常把沙塵暴描繪得比實際危險,在《火星救援》中,一股強大的沙塵暴摧毀了設備,使馬特·達蒙滯留在火星上,迫使他在那裡艱難求生。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圖 2這個藝術理念展示了一場火星沙塵暴,可能還會伴隨閃電發出噼裡啪啦聲

事實上,雖然環球沙塵暴確實很壯觀,風速幾乎可以達到100公裡/小時(60英裡/小時),但他們並不猛烈。100公裡/小時只是地球上一些颶風的一半速度,此外,火星的大氣遠比地球稀薄,所以即使是最強的風也不能摧毀任何主要設備,這種風下你可能連風箏都放不了。

但理解火星上的沙塵暴很重要,它們會產生一些後果——「機遇號」探測器被一場全球性的沙塵暴淹沒了,人類在火星上的任何存在都需要把火星沙塵暴考慮進去。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圖 3機遇號探測器的全景圖,這裡顯示了太陽能電池板。由於全球沙塵暴的加劇,探測器的科學運轉被關閉,最終,機會號停止工作。圖源:NASA/JPL-Caltech/Cornell

哈佛和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CfA)的兩位天文學家發布了一項有關火星沙塵暴的新研究。他們是麥可·巴塔利奧和王慧群,他們的研究題目是「火星南半球奧尼亞-索利斯-瓦爾斯的沙塵暴軌跡」,文章發表在Science Direct上。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火星沙塵暴被歸為三類:局部的、區域的和全球的,最小的風暴全年都有發生,而全球風暴則活躍在北部秋季和冬季。

論文中,王和巴塔利奧強調,一個足夠大的風暴可以影響大氣層循環,熱結構和可見度。似乎火星有一個能與地球水循環相比的塵埃循環。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關注了一個叫奧尼亞·索利斯·瓦爾斯·馬裡納裡斯(ASV)的地區,ASV是一個從瓦爾斯·馬爾亞納斯開始,經過索利斯·普蘭姆和奧尼亞地的南北走向地區。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圖 4奧尼亞-索利斯-瓦爾斯-馬裡納裡斯是火星上一個從奧尼亞地到索利斯·普蘭姆再到瓦萊斯·馬裡納裡斯的區域。圖源:由吉姆·塞科斯基(Jim Secosky)修改的NASA圖像

這兩人分析了來自火星每日全球地圖的(MDGM)八個火星年每日的數據,MDGM是由火星勘測軌道器(MRO)和火星全球勘測器(MGS)拍攝的一組每日圖片。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天文學家們關注ASV,是因為除常規沙塵暴季節外,它是南半球上最重要的風暴活動點。他們發現這裡的風暴可以分為兩類:

  1. 覆蓋大範圍地區,持續時間超過6天的風暴。

  2. 覆蓋小範圍局部地區,持續時間短於6天的風暴。

在ASV,風暴會自己成序。在南部的冬季晚期,天氣旋渦、潮汐風和強時風會影響這個地區。這些風暴不僅增加了大氣的不透明度,有時還能影響大範圍內大氣和行星波(也叫羅斯貝波)的熱結構。行星波很大——波長可以延綿數千公裡,並且通過行星的自轉傳播,在這裡是火星。

他們還發現了風暴的周期性,風暴以15-20個火星日為周期,並且很有可能和南半球的能量傳輸機制有相似的周期性。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他們還確定了一種額外的方法給ASV風暴分類:有序的和無序的。根據作者所述,這些發現證實了一個理論,即沙塵暴可以自我再生和維持,一個風暴按順序注入下一個。當序列結束時,這些風暴會比那些無序的大得多,有序風暴大約比無序風暴大3.7倍。

這兩個研究者還發現了ASV的風暴是全球沙塵暴的重要貢獻者,這些大型的有序風暴向火星大氣投擲了許多灰塵。他們還發現在沒有全球沙塵暴的年間,北部秋冬和冬季ASV的風暴並不活躍。

研究人員創立了一個觀念,即火星灰塵循環至少部分和地球水循環相似。正如他們在論文的結論中所說,「我們的結果與地球的動能循環之間的差異值得進一步探究。」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火星救援》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如果你對太空感興趣,你或許會喜歡。但是馬特·達蒙的角色不可能對襲擊他的暴風雨毫無準備,並且如此重要的基礎設施也不可能在風暴前如此脆弱。

多虧了這項研究背後的兩位科學家以及其成千上萬的學者,到人類登陸火星時,他們就會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什麼。

作者: Evan Gough

FY: 趙丁丁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火星上沙塵暴的威力真有電影上那麼大嗎?並不是
    簡介:有兩位天文學家發布一項關於火星沙塵暴的新研究,據分析在火星上一處稱為ASV的地區,風暴自己組織成序列且具有周期性。ASV的風暴是火星風暴的主要貢獻者。他們還認為火星塵埃循環與地球水循環有許多相似處,有待研究。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並且大家普遍認為,雖是太空電影,但主角樂觀的態度,大量笑料和科普知識,小朋友也能看懂。那麼問題來了,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電影裡的這些設定成立嗎?看電影之前,大家不妨聽聽科學松鼠會會員、天體物理學家孫正凡之前在上海看片時所科普的火星、宇航技術等方面的知識。
  • 如何在火星上種菜?沒有電影演的那麼簡單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 幾年前有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電影,叫做《火星救援》(The Martian)。由馬特·達蒙扮演的主角Mark Watney因一場沙塵暴被困火星。一開始地球上的人不知道Watney還活著。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並且大家普遍認為,雖是太空電影,但主角樂觀的態度,大量笑料和科普知識,小朋友也能看懂。那麼問題來了,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電影裡的這些設定成立嗎?看電影之前,大家不妨聽聽科學松鼠會會員、天體物理學家孫正凡之前在上海看片時所科普的火星、宇航技術等方面的知識。
  • 土衛六上也有沙塵暴?發現碳氫化合物沙丘,有利於沙塵暴的形成!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在新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土星大衛星土衛六(泰坦)上的氣象條件,似乎有利於塵暴的形成。土衛六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奇怪而遙遠的衛星世界。如果是真的,這些乾燥的旋風,可能是土衛六表面塵埃的主要推動者,就像火星上的一樣。
  • 現實和電影的距離:火星上真的能種土豆?
    為什麼火星看上去是紅色的,火星上也有沙塵暴嗎?火星表面的巖石含有較多的鐵質,當這些巖石受到風化作用而成為沙塵時,其中的鐵質也被氧化成為紅色的的氧化鐵。由於火星表面非常乾燥,沒有液態水的存在,因此火星上的沙塵極易在風的吹動下到處飛揚,甚至發展成覆蓋全球的塵暴。
  • 火星上真有金字塔嗎?
    美國「水手9號」宇宙飛船於1972年,在火星的埃利濟高原地區發現了群外形奇怪的龐然大物。從遠處看,這些物體極像底面為四邊形的金字塔。火星上真有金字塔嗎?照片上清晰地顯示出一個人頭像浮雕。浮雕長1500米,高550米左右,位於火星的子午線方向。它抬頭默默地仰望天空,給人以神秘莫測的感覺。與此同時,從飛船拍攝到的照片中,人們還在離「海盜1號」探測器降地點大約24千米,即火星的北緯227°西經48°處發現了一艘2/3由金屬製成的圓柱形飛船。在火星奧林姆普火山頂上,人們還發現了專供飛行物著陸的平臺。火星上到底有沒有人造的建築物呢?
  • 沙塵暴過後,火星上噴出1500公裡長的白煙,網友:有火星人?
    2年前,火星曾爆發了一場全球性的沙塵暴,持續了大半年才偃旗息鼓。之後,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軌道器意外發現了一束長達1500公裡的「白煙」,甚至在地球上都能輕易觀測到。眾所周知,火星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它的溫度,而是顏色。火星的地表被橘紅色的赤鐵礦覆蓋,在西方被稱為「戰神瑪爾斯星」,在中國則被稱為「熒惑星」。另外,火星的溫度在-5℃到-87℃之間,除了兩極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以外,陸地上幾乎沒有冰雪存在。
  • 火星上有氧氣,那麼人類可以直接呼吸嗎?
    地球誕生已經有幾十億年的時間了,而我們人類也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在地球上生活著許多的物種,但是人類卻是在這個星球上面,唯一一種高智慧的生物,並且還成為了地球的主人。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有一天地球也會毀滅,因為資源有限,如果有一天資源都消耗完,地球上的這些生命該怎麼辦呢?
  • 火星火星,你們是不是從小就以為火星上有火?其實沒有
    火星,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球,熟悉的是各種電影電視劇多媒體所介紹的那樣,列電影《火星救援》那個男主角在火星上獨自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期間依靠各種儀器,竟然成功在火星上種植了土豆,這可真厲害,陌生的是電影僅僅只是電影,誰也不知道真正情況是什麼樣子的的。
  • 為什麼在火星上看地球會那麼大?而在地球上看火星卻那麼小?
    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1000個人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但這只是人們看待事物的思維不同而已,但是如果同一個東西,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看到的不同,你會相信嗎?
  • 火星上也有沙塵暴?科學家:每10年爆發一次,連太陽都會被遮住
    在火星上,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次沙塵暴,但是每十年它就會發生一次全球沙塵暴,它會導致整個火星處於塵土飛揚的狀態。2018年的火星全球沙塵暴,使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探測器,在這場沙塵暴中結束了它的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上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
    火星是我們探索太空的絕佳試驗場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距離地球並不遠,而且表面環境可以讓人類登陸,金星就不行,大氣壓太大,人類無法安全著陸。所以,火星就是人類除月球以外第二個的太空試驗場,考驗人類的太空探索技術。
  • 沙塵暴推動氯循環 這個發現有助於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位於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行星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火星上的沙塵暴——就像導致「機遇」號火星探測器關閉的那次風暴一樣——推動了氯從表面到大氣的循環,可能有助於人們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快報特別聯繫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為大家科普你想知道的火星。在微博上,鄭永春擁有30多萬的粉絲,是國內知名的科普大咖。
  • 地球上會下雨下雪刮沙塵暴,那其他星球上會不會下「錢」?
    風雨雷電一直是星球表面的大氣活動,地球上有很多的天氣現象,下雨,下雪,沙塵暴都是常見的天氣現象,那麼在太空中其他的星球又會有什麼樣的天氣現象呢,會不會有一顆星球會下「錢」呢?大氣活動是由星球的自身條件所決定的,比如說星球質量,與恆星的距離,星球自身的組成部分等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大氣,所以像水星,月球這樣沒有大氣層的,就很遺憾的沒有任何天氣現象。
  • 火星上能看到藍色的地球嗎?
    如果未來人類可以登陸火星,那麼,在火星上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不是呈現為藍色的球體,而只是一個小亮點,就像我們在地球夜晚看到的星星那樣。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漫遊車當年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拍攝到的地球照片如下圖所示:雖然地球的直徑達到了火星的兩倍,但火地之間的距離仍然太遠了,最近也有5460萬公裡,這是地月距離的145倍,所以在火星上看地球,地球的視直徑極小,遠小於人眼或者普通相機的極限分辨角。
  •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摘要]現實中,火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兩百分之一,如果真有時速150公裡的沙暴出現,由於空氣極其稀薄,它造成的影響只相當於地球上一陣微風吹過。騰訊文化:你跟主人公馬克·沃特尼有相像之處嗎?安迪·威爾:我跟他耍小聰明的程度估計差不多。這書寫得相當輕鬆,我只要借沃特尼之口去說出我的話就行了。不過,他肯定比我更聰明,也更勇敢。要是我處在沃特尼的位置上,肯定活不了那麼久——我不會種菜,也不像他那麼隨機應變。
  •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自稱曾在火星上生存,難道那裡真有高級文明?
    不僅如此從他的口中你還能聽到很多關於火星、行星系等太空方面的知識,你不能相信這是一個8歲男孩能夠說出來的話,他的一些話語不僅在媒體上引起廣泛的關注,甚至有些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注意到了這個自稱是來自於火星的孩子。難道真的如同他所說的那樣,在火星有生命生存,並且存在除我們人類之外的文明嗎?
  •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自稱曾在火星上生存,難道那裡真有高級文明?
    不僅如此從他的口中你還能聽到很多關於火星、行星系等太空方面的知識,你不能相信這是一個8歲男孩能夠說出來的話,他的一些話語不僅在媒體上引起廣泛的關注,甚至有些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注意到了這個自稱是來自於火星的孩子。難道真的如同他所說的那樣,在火星有生命生存,並且存在除我們人類之外的文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