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變化是經常能看到小江豚了」

2020-12-04 中國環境報

  「小時候經常可以見到江豚,它們在水裡嬉戲,有時追著漁船跑,偶爾還能聽到它們喘氣的聲音。」46歲的楊金龍在4年前還是個漁民,靠打漁為生。

  但不知道從何時起,他再也沒有在水面上見過這些靈動活潑的黑色身影。

  如今,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江豚數量急劇減少。為保衛江豚的「家園」,在江蘇省南京市長江浦口段,一場聲勢浩大的「江豚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拆除十裡造船帶 恢復生態公益林

  「長江浦口段是由下遊南京長江五橋至上遊駟馬山河口處,是江豚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正祥介紹,由於歷史原因,長江浦口段江岸被造船廠、攪拌站佔據,「濱江不見江」一度成為浦口的「生態之憾」。

  2018年,江岸「變形記」在浦口段拉開序幕。「整個28.5公裡的浦口段都被劃入了保護區範圍,曾經數十家造船廠林立的「十裡造船帶」被拆除,南京港集團部分碼頭佔用的生態公益林全部恢復,七壩港碼頭的6家非法混凝土企業被取締……」對於浦口區橋林街道辦事處主任吳長兆來說,這一系列動作他仍記憶猶新。

  一組數據反映了浦口區整治力度。截至2018年8月14日,整治片區61個混凝土攪拌罐體全部被拆除,32萬噸砂石粉等原材料全部清運結束,5.1萬平方米無證廠房、料倉及臨時活動板房全部被拆除,34.8萬平方米綠網鋪設完成。至此,浦口區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面貌煥然一新。

  多方合作 拯救「水中大熊貓」

  3月17日上午,在長江三橋江豚監測點,隨著鱅魚、鰱魚、草魚等在內的72萬尾魚苗遊回長江,2020年浦口區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正式落下帷幕。

  「這些品種的魚類都比較容易存活,能進一步改善這一水域漁業資源種群結構,保持水域良好的生態環境。」張正祥表示,作為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鱅魚和鰱魚以浮遊生物、雜草和有機碎屑為食,科學投放後將有助於淨化區域水質、防範水體的富營養化。

  更重要的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喜食魚類。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使得食物短缺成為江豚面臨的最嚴重威脅因素,投放的這些魚苗將幫助江豚「吃得更多、長得更好」。

  長江三橋附近水域自然環境保護較好,是江豚最喜歡出沒的地方。2019年12月,一套長江江豚水下聲學監測系統在這裡布設完成,這一系統由南京市園林局林業站委託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炳耀的團隊負責研發。

  「這個監測系統就好像是一套錄音設備,可以記錄江豚發出的聲音。」陳炳耀表示,通過無線4G傳輸,可以將江豚發出的聲音及時傳送到相關數據平臺,最終進行分析判斷,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江豚對附近水域棲息地的利用規律等。

  漁民上岸 狩獵者」成為「守護者」

  「怎麼樣?拍下來了嗎?」「嗯,拍到了,今天第三回了。」在長江三橋的橋墩下,楊金龍遠眺著江面,逆流而上的江豚在江水中戲水玩耍,黑色脊部時而露出水面,時而沒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轉體靈活,情景頗為壯觀,一直舉著手機的楊金龍再次定格住這一畫面。

  2016年,為響應南京整治沿岸捕魚養殖工業企業號召,楊金龍和浦口區100多位長江漁民全部棄漁上岸。

  也是在那一年,楊金龍手裡的漁網變成了記錄江豚活動情況的表格,捕魚的老手藝也慢慢變成保護江豚的專業知識,以往的江邊「狩獵者」轉型升級為江豚的「守護者」。

  轉型之路沒有捷徑。楊金龍和他的團隊每天要定點值班12小時,不間斷觀察記錄這一段江面上江豚出現的時間、數量、活動規律,還有周邊人類和船隻情況。楊金龍從起初不懂觀察記錄的外行,到如今練就「火眼金睛」,嫻熟地用「第一視角」呈現江豚在南京水域的個體和活動情況。

  「到了枯水期,江豚就在岸邊遊泳、覓食……所有動態你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在它把魚攆出水面、躍起來吃魚的瞬間,是我覺得最美的時刻。」楊金龍每每談起江豚時,神情都變得溫柔。

  幾年來,楊金龍所在的巡護隊拍攝了許多江豚的珍貴畫面。「最大的變化是能經常看到小江豚了,說明江豚的繁育狀態很好。」楊金龍說,「長江永遠保留著我們祖輩們的青春和汗水,我真心希望能通過環境保護,讓兒時所見的『微笑』能重現,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長江的保護中來。」

相關焦點

  • 成年母江豚因難產殞命 腹部露著小江豚尾巴(圖)
    在江豚腹部能看到小江豚的尾巴。  24日上午9時許,有市民在海上皇宮西南側海岸處,發現漂浮著類似海豚的動物。隨後,市民進行了多次打撈,但都沒能順利將其救上岸。直到中午12時許,附近一家碼頭工作人員駕駛快艇,將其拖上岸邊。現場相關專家查看表示,這是一頭七八歲年紀的成年母江豚,更為可惜的是,其腹部已經露出了一條小江豚的尾巴。
  • ...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在記者的呼聲中,53歲的飼養員丁澤良又緩緩走到網箱邊,用手輕輕划動了一下水面,隨著發出可愛的「啊噗」聲,一頭小江豚徑直遊了過來、微微探出頭,拱了拱他的手,又迅速鑽回水底。一頭小江豚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覓食這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看到的溫情一幕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4年過去了,這個數字又有變化嗎?  王丁:2007年曾有過一次記錄。那是市民用普通攝像機在長江銅陵段一處航道拍攝到了白豚活動的畫面。拍到後找到了當地的保護區,保護區不能確認就找到我們。  儘管拍得不是很清晰,但是從白豚的行為、顏色、形狀以及呼吸頻率、遊泳姿勢來判定,那是白豚。與江豚的灰頭灰腦不同,白豚頭部的臉頰是白的。
  • 人不如豚!水豚奢靡生活令人豔羨,網友:是一隻有故事的豚
    導語:人不如豚!水豚奢靡生活令人豔羨,網友:是一隻有故事的豚如今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啦,寵物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歡樂。如果現在的你沒有辦法去養寵物的話,其實也可以嘗試一下關注我哦,因為我會經常和你分享一些萌寵的趣事,讓你們能夠有機會雲養寵哦,希望你們能夠多多支持我們。
  • 豚——對話動物學家周開亞
    豚    去年年底,多國科學家攜帶最先進儀器,在長江進行了為期38天的長江淡水豚類考察,但未發現一頭白豚。     一位與白豚結下半世緣分的老教授,眼睜睜地看著這種生靈的離去。他自責,因他未能在上世紀80年代為拯救白?豚做更多更有效的工作。     這是一位動物學家的無奈。在不斷惡化的長江棲息地面前,他和國內外科學家的拯救計劃,沒能成功。
  • 《小江和媽媽的所問非所答》植物系列— 吃肉才是正經事兒
    可是,還是熱!孟夏之夜,何以消暑聽說,吃肉才是正經事兒?【植物屆愛吃肉排行榜】滿嘴流油的小江媽媽,吃完肉,我能吃個冰激凌嗎?不止提問 不停思考,永遠對世界抱有好奇心,這是小江教我的! 【關於小江】:他自己說,家裡有老江 大江 那他就是小江。 性格 慢熱 內向 鬼主意多多,做事專注 完美主義者,以至於做事情稍不完美 就容易放棄。雙魚的執念 對遊戲從不遊戲 ,那個較真!
  • 豚者,豬也,海豬的名字到底是咋來的?
    豚者,豬也,海豬的名字到底是咋來的?在今天的科普中 灘灘為大家介紹的也是寬吻瓶鼻海豚的特點 海豚科體型最大的一員就是大名鼎鼎的虎鯨
  • 揭開鹿豚怪異獠牙之謎 用它們吊掛在樹上?
    美國科學家琳·克雷頓博士投入14年心血,針對鹿豚展開了一項深入的野外研究。     克雷頓說:「很早的時候有一個故事,講得很離譜,說公鹿豚用它們的獠牙吊掛在樹上,這樣一來,就能看到從樹下經過的母鹿豚了。還有一種說法,說鹿豚用獠牙保護自己的眼睛。其實,關於鹿豚獠牙的功用,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鹿豚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公鹿豚頭上長有一對彎曲的獠牙。
  • 又一頭「微笑天使」伊洛瓦底江豚離我們而去!
    【緬甸中文網訊】實皆省消息,6月13日早上,傑沙鎮娘切濤村北面一英裡的江畔上,有人發現一具伊洛瓦底江豚的屍體。傑沙縣漁業管理局主任吳吞拉昂表示,娘切濤村管理員吳丁郭最先告知了我們,說發現了伊洛瓦第江豚的屍體。隨後,傑沙漁業管理局負責人、漁業總協會主席及成員、江豚保護工作人員等,趕往現場查看。
  • 「捕魚人」轉型「護豚人」,只為留住江豚的一抹微笑
    在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這麼一批江豚觀測員,他們曾經世代在長江捕魚為生,「退漁上岸」後,從原來的江邊「捕魚人」轉型成了「護豚人」,參與到保護長江江豚繁衍生息的工作中來。45歲的楊金龍告訴我蘇特報記者,自己祖上三代都是長江漁民,20多年前他剛開始捕魚時,江豚在長江裡其實很常見:「從我打漁的那幾年來說,有時候最多一網能網到十幾頭江豚,那時候江面一眼望去,幾乎都能看到江豚,不管什麼天氣時都有。」圖片來源: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但近年來受到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壞的影響,長江漁業資源數量銳減,以江中雜魚為食的江豚也受到影響,瀕臨危機。
  • 浙江各城市的最牛之處,讓小江為你揭秘
    在舟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甚至海洋環境保護非常受人重視,再有就是其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因此漁業資源相當豐富,能見到數百種不同的魚類,成為了國內著名的漁場。 目前而言,模具的發展好壞直接影響到中國的製造業,模具發展決定了中國製造業是否能大規模發展,批髮式的產出,模具的發展直接帶動了製造業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至少可用237種叫聲溝通
    地球上外表呈現出粉色的動物並不多,而亞馬遜河豚就是其中一種。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這種亞馬遜河豚性情孤僻兼社交能力低下,甚至不會與同類溝通,但其實不然。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亞馬遜河豚,是世界上已知四種淡水豚裡體型最大的一種,為亞馬遜流域特有動物,通常生活在充滿沉澱物的亞馬遜河昏暗水底。體重85-160千克,體長平均為2.5米。它們的皮膚顏色有暗褐色、灰色、藍灰色至乳白色,甚至粉紅色。因粉色的外表,被當地印第安人中認為是熱帶雨林中的神靈。
  • 華南虎白鰭豚斑鱉 盤點活著的「死」物種(圖)
    華南虎白鰭豚斑鱉 盤點活著的「死」物種(圖) 2014-11-27 16:19:26  白鰭豚白鰭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屬喙豚科。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
  • 我國建立協作網絡以保護長江豚類資源和棲息環境
    新華社合肥7月9日電(記者 王立武)記者從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長江豚類保護協作網絡日前在武漢成立,以有效保護長江豚類資源和棲息環境。    據悉,長江豚類保護協作網絡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組織成立,沿江各類豚類保護區、豚類監測站和相關科研單位將參與。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加入該網絡。
  • 同價位產品難尋對手 小豚當家AI全彩攝像頭體驗-小豚當家 ——快...
    最近我體驗的這款小豚當家智能攝像頭,售價只要169元,但是在功能、畫質、夜視效果等方面,卻絲毫不遜於500元價位的產品。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款智能攝像頭的使用體驗。簡潔時尚的外觀設計小豚當家智能攝像頭外觀設計的其實比較簡潔,和我們平時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看到的主流智能攝像頭,在外觀上並無太大區別
  • TripAdvisor宣布停止與圈養繁育鯨豚類動物景點合作
    由於長期生活在圈養環境下的鯨豚類動物,無法直接放歸野外,因此,TripAdvisor動物福利新政策中包含了多條規定,旨在確保已在圈養環境中的鯨豚類動物福利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海豚項目全球負責人Nick Stewart表示,「TripAdvisor向其他旅遊公司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我們必須終止鯨豚表演業,讓未來不再有任何因娛樂表演而被圈養的鯨豚類海洋動物。」
  • 廣州、重慶幾乎不存在宰客現象,小江極力推薦給大家
    以上這兩座「良心城市」是小江極力推薦的,等待大家去驗證。 本文由霞浦三沙地導小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