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龜類,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數量稀少,僅分布於安徽省南部的某些山區,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的溪流中。由於龜體色豔麗,性格溫和,深受龜類愛好者青睞,並被長期盜捕和走私。自2002年發現兩隻後,再也未見其蹤跡或報導,陷入功能性滅絕。
白鰭豚
白鰭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屬喙豚科。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白鰭豚已存在有2500萬年,喜歡群居,視聽器官嚴重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能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白鰭豚是恆溫動物,用肺呼吸,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現已功能性滅絕。
華南虎
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生活在我國中南部。其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的華南虎,目前幾乎在野外滅絕,僅在各地動物園、繁殖基地裡人工飼養著百餘只。
斑鱉
斑鱉是一種主要產於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淡水鱉類,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鱉類之一,體重可達到100公斤以上。曾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雲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區。由於人類活動大量增加以及傳統中藥對龜鱉殼的巨大需求,斑鱉的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目前這一物種僅存4隻已知個體,兩隻生活在越南,還有兩隻在中國蘇州動物園。
編者按
在10月24日第四個國際淡水豚日來臨之際,農業部將江豚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並報國務院批覆。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的動物,如今數量已銳減至不足1000頭。有專家表示,如若現狀依舊,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的江豚很可能會在15年內滅絕。
不少人因此想起另一種豚類——白鰭豚。正是因為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的汙染以及人類對其生態行為的幹擾,白鰭豚這種地球上最古老的的豚類目前也已是功能性滅絕。
地球出現生命以來,已有5億多種生物生存過。物種滅絕本是生命進化史的一種自然現象,但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物種滅絕的時間表大大提前。地質時代,鳥類平均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一種;到1600~1700年,每10年滅絕一種;1850~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亡速度為每年一種,而且這種滅絕還在以加速度的趨勢進行著。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目前世界上每分鐘有一種植物滅絕、每天有一種動物滅絕,人類活動使物種自然滅絕的速度加快了1000倍。當人類高喊「我們徵服了地球」時,是否想過,它們也曾生活在地球上?
何為功能性滅絕?
功能性滅絕是指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
判斷物種是否功能性滅絕有3個指標,即存在化石中;特種種群稀少,生態功能喪失,對周圍生態影響微小;數量下降至無法保證種群繁殖的需要。
滅絕是基於數量概念,而功能性滅絕是從物種種群功能層面對物種生存狀況所下的一個定義。它是物種滅絕的先兆,如不及時搶救,該物種的滅絕危在旦夕。有時也可以理解為功能性滅絕就意味著物種的滅絕。
目前,我國處於功能性滅絕的物種非常多,除了華南虎,還有大熊貓、白鰭豚、黑犀牛、金頭閉殼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