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白鰭豚斑鱉 盤點活著的「死」物種(圖)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華南虎白鰭豚斑鱉 盤點活著的「死」物種(圖)

2014-11-27 16:19:26來源:中國環境報作者:責任編輯:史建磊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龜類,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數量稀少,僅分布於安徽省南部的某些山區,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的溪流中。由於龜體色豔麗,性格溫和,深受龜類愛好者青睞,並被長期盜捕和走私。自2002年發現兩隻後,再也未見其蹤跡或報導,陷入功能性滅絕。

  白鰭豚
白鰭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屬喙豚科。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白鰭豚已存在有2500萬年,喜歡群居,視聽器官嚴重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能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白鰭豚是恆溫動物,用肺呼吸,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現已功能性滅絕。

  

  華南虎
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生活在我國中南部。其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的華南虎,目前幾乎在野外滅絕,僅在各地動物園、繁殖基地裡人工飼養著百餘只。

  

  斑鱉
斑鱉是一種主要產於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淡水鱉類,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鱉類之一,體重可達到100公斤以上。曾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雲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區。由於人類活動大量增加以及傳統中藥對龜鱉殼的巨大需求,斑鱉的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目前這一物種僅存4隻已知個體,兩隻生活在越南,還有兩隻在中國蘇州動物園。

  編者按

  在10月24日第四個國際淡水豚日來臨之際,農業部將江豚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並報國務院批覆。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的動物,如今數量已銳減至不足1000頭。有專家表示,如若現狀依舊,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的江豚很可能會在15年內滅絕。

  不少人因此想起另一種豚類——白鰭豚。正是因為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的汙染以及人類對其生態行為的幹擾,白鰭豚這種地球上最古老的的豚類目前也已是功能性滅絕。

  地球出現生命以來,已有5億多種生物生存過。物種滅絕本是生命進化史的一種自然現象,但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物種滅絕的時間表大大提前。地質時代,鳥類平均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一種;到1600~1700年,每10年滅絕一種;1850~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亡速度為每年一種,而且這種滅絕還在以加速度的趨勢進行著。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目前世界上每分鐘有一種植物滅絕、每天有一種動物滅絕,人類活動使物種自然滅絕的速度加快了1000倍。當人類高喊「我們徵服了地球」時,是否想過,它們也曾生活在地球上?

  何為功能性滅絕?

  功能性滅絕是指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

  判斷物種是否功能性滅絕有3個指標,即存在化石中;特種種群稀少,生態功能喪失,對周圍生態影響微小;數量下降至無法保證種群繁殖的需要。

  滅絕是基於數量概念,而功能性滅絕是從物種種群功能層面對物種生存狀況所下的一個定義。它是物種滅絕的先兆,如不及時搶救,該物種的滅絕危在旦夕。有時也可以理解為功能性滅絕就意味著物種的滅絕。

  目前,我國處於功能性滅絕的物種非常多,除了華南虎,還有大熊貓、白鰭豚、黑犀牛、金頭閉殼龜等。

相關焦點

  • 全人類的失敗:最後一隻母斑鱉死了
    看,這就是斑鱉。這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龜鱉,乃至全世界最稀少的動物,離滅絕就只剩一線。轉發這只比熊貓還稀少一千倍的斑鱉,科學家就會再找到很多斑鱉……抱歉,劇本拿錯了。在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的兩棲館附近,有一片巨大的池塘,池塘邊有緩緩的坡地,四周被玻璃幕牆圍了起來。這片場地一看就知道頗受重視。
  • 最後一隻母斑鱉死了,這是全人類的遺憾,也是全人類的失敗!
    那隻母斑鱉死了,蘇州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的母斑鱉死了,人類一隻最後一隻母斑鱉死了。現在,人類已知的斑鱉還剩3個個體,1個雄性身在蘇州上方山,另2個不明性別的個體在越南野外。我們不知道這個物種還有沒有救。目前,全球斑鱉僅剩三隻,其中蘇州動物園是一隻雄性斑鱉,另外兩隻在越南,性別不詳。「當天(4月12日)下午6點多鐘,該雌性斑鱉甦醒了過來,但很快就發現雌性斑鱉身體出現異常,於是專家團隊立即對其進行搶救。」中國動物園協會總工程師劉農林說。遺憾的是,雖然經過24小時的搶救,雌性斑鱉沒有蘇過來且不幸死亡。這就是斑鱉。這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龜鱉,乃至全世界最稀少的動物,離滅絕就只剩一線。
  • 全球僅剩3隻斑鱉怎麼回事 什麼是斑鱉活著的斑鱉在哪裡
    海峽網訊 4月13日下午1時20分,蘇州動物園內,90多歲的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專家團隊在採精和授精前對斑鱉進行了健康檢查,它們的健康狀態良好,人工授精過程順利,可惜最好還是出現了危機,搶救了24小時候後還是不幸死亡。對極度瀕危的斑鱉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
  • 最後一隻母斑鱉死了,這是全人類的失敗
    看,這就是斑鱉。這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龜鱉,乃至全世界最稀少的動物,離滅絕就只剩一線。轉發這只比熊貓還稀少一千倍的斑鱉,科學家就會再找到很多斑鱉……抱歉,劇本拿錯了。在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的兩棲館附近,有一片巨大的池塘,池塘邊有緩緩的坡地,四周被玻璃幕牆圍了起來。這片場地一看就知道頗受重視。
  • 國內最後一隻「斑鱉姑娘」,到底怎麼死的?
    或許等到確切的答案還需要時間,但這場長達11年的物種拯救行動,留下的疑問不能成為懸案。是不是一定要進行人工授精?多年來,「斑鱉姑娘」為何不能回到長沙生態動物園?既然在最後一次人工授精時,「斑鱉姑娘」一開始的身體狀態良好,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情況急轉直下,並最終死亡?
  • 斑鱉或註定滅絕,請勿讓它的悲劇重演
    在此之前,人類已知的斑鱉僅有4隻,全世界就只有4隻,其中2隻性別不明的個體在越南,剩下1對在蘇州。如今這隻雌鱉的死,幾乎斷送了中國拯救斑鱉的希望,因為,在我們的野外再次發現斑鱉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如果越南的2隻斑鱉中沒有雌性,那一切就都完蛋了。那一隻雌性斑鱉的遺照。
  • 越南發現斑鱉:eDNA技術確認全球第四隻斑鱉的存在
    加上4月12日剛在越南確定的一隻,目前,全世界已知有4隻活著的斑鱉 :中國兩隻,在蘇州動物園;越南兩隻,分別在Dong Mo Lake和這次發現地Xuan Khanh Lake(根據越南文中文對照表分別譯為同莫湖和春慶湖,國內媒體音譯為東莫湖和宣漢湖)。
  • 最瀕危的物種「斑鱉」曾居住的地方—「蘇州西園寺」
    斑鱉(學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越南同莫湖1隻、越南宣漢湖1隻 [1] 。 分布於亞洲。中國分布於長江下遊及太湖周圍。2019年4月13日13:20,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人工授精時死亡。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中國人早在2000年前就對穿山甲有了認知,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延年不死,壽何所止?鯪魚何所?鬿堆焉處?」這裡的鯪魚,也被稱作鯪鯉,其實就是穿山甲。古人認為穿山甲身上布滿鱗片,如鯉魚一般,因此稱之為「鯪魚」。現實中,穿山甲是唯一身披鱗片的哺乳動物。
  • 5種極度瀕危物種,圖3已失去自然繁殖能力,全球僅剩下3隻
    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特產於中國黑龍江水域的珍稀魚類,與陸地上的國寶大熊貓一樣屬於極為物種,被人譽為「水中大熊貓」,嚴禁個人捕撈以及宰殺鰉魚。鴨嘴獸,一種為進化完全的原始哺乳動物,距今已經有著長達兩千五百多萬年的生存歷史。
  • 成年母江豚因難產殞命 腹部露著小江豚尾巴(圖)
    江豚母子嬉戲圖(資料圖片)。水族館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江豚。在江豚腹部能看到小江豚的尾巴。  24日上午9時許,有市民在海上皇宮西南側海岸處,發現漂浮著類似海豚的動物。隨後,市民進行了多次打撈,但都沒能順利將其救上岸。直到中午12時許,附近一家碼頭工作人員駕駛快艇,將其拖上岸邊。
  • 蘇州西園寺400多歲斑鱉去世 全球僅存5隻(圖)
    資料圖:「方方」去世後經過測量,身軀全長l.52米,像一張小餐桌那麼大,體重73公斤。  斑鱉俗名"癩頭黿",是一種已有2.7億年歷史的古老龜類動物,目前已成為比中華鱘更瀕危的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來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鱉只有5隻,中國4隻,蘇州有3隻。蘇州動物園1隻、蘇州西園寺2隻、長沙動物園1隻、越南還劍湖1隻。
  • 雌性斑鱉的出現,是悲慘現實中的一縷希望
    全世界已確認存在的斑鱉是4隻,越南3隻,中國1隻。2019年的時候也是4隻,越南2隻,中國2隻,而且中國是一公一母湊一對,那時斑鱉的希望在中國。但是,在2019年4月13日,中國的斑鱉人工繁育計劃出現了意外,那隻雌性不幸死掉了。那時,越南那兩隻的性別不明,中國僅有一個公,這個物種的前景一下子從距離滅絕一步掉到了離滅絕半步。
  • 230歲斑鱉死亡為何驚動全世界
    斑鱉(學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鱉。背盤長36-57釐米,背盤寬度僅略小於長度,幾近圓形。這種密集的黃色斑紋是斑鱉的特點。春天的蘇州古城,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光景象,蘇州動物園更是喜氣洋洋,百歲雄性斑鱉終於找到媳婦了。然而,正在大家為給雄斑鱉找到媳婦,即將結束單身生涯高興的時候,一個不幸的消息從上海傳來。上海動物園的一隻次雌斑鱉因年齡太大,230歲,死亡了。上海母斑鱉的死亡,為斑鱉大婚的工作就此擱淺。別說蘇州動物園很著急,這在全國乃至世界估計會引起轟動,人們紛紛表示哀悼。
  • 「斑鱉姑娘」死亡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或許等到確切的答案還需要時間,但這場長達11年的物種拯救行動,留下的疑問不能成為懸案。是不是一定要進行人工授精?多年來,「斑鱉姑娘」為何不能回到長沙生態動物園?既然在最後一次人工授精時,「斑鱉姑娘」一開始的身體狀態良好,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情況急轉直下,並最終死亡?
  • 動物世界-斑鱉
    斑鱉已有2億7千萬年的歷史,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目前僅存極少數個體。越南河內還劍湖中尚存一隻,傳說曾背負順天劍送給越南後黎朝黎太祖,助其奪取天下,但也有學者認為該鱉是單獨物種,稱其為「還劍鱉」。當地時間2016年1月19日,還劍湖中的斑鱉被宣布死亡。
  • 斑鱉的現狀及保護問題
    斑鱉(Rafetus swinhoei Gray)是1873年根據來自上海附近一個年幼的標本而定名的物種,也稱斯氏鱉或黃斑巨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背甲可長達1500毫米,體重可達115公斤。  其實斑鱉具有明顯的外形特徵:體型大、背甲長度可以達1.5米;背甲橄欖綠色、橢圓形;腹甲黃白色、具2塊胼胝體;鼻吻部突出、鼻短而寬扁;頭部具大的黃色斑紋等。以此可與此地區的其他鱉類物種區分。
  • 傳宗接代好難,中國乃至世界唯一的母斑鱉死了,目前全球僅剩2隻
    不知道你聽說過斑鱉嗎,也不知道打開這篇文章的你對斑鱉有多少了解,但是今天筆者都有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要告訴你,即2019年4月13日13點20分,我國目前唯一的一隻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人工受精時死亡。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呢?因為斑鱉太珍貴了,全世界都沒有幾隻呢。
  • 中國最後一隻雌斑鱉在蘇州去世
    雌性斑鱉在做人工授精前的準備 蘇州市動物園 供圖在蘇州市動物園,有兩隻斑鱉頗受關注,他們是全球已知唯一的斑鱉「夫妻」,承擔著繁衍重任。然而,它們「同居」10多年,一直沒有好消息。為保護這一極度瀕危物種,2007年,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四方籤署合作協議,商定實行長沙、蘇州兩地斑鱉聯姻計劃,還成立專門科研小組研究斑鱉繁育。2008年,雌性斑鱉從長沙「遠嫁」蘇州。「它們是已知的全世界唯一的斑鱉『夫妻』。」
  • 斑鱉姑娘蘇州產蛋56枚 8月底可能孵出後代(圖)
    資料圖片:斑鱉姑娘2007年在長沙曾產卵    長沙晚報訊(記者 劉軍)   昨日,長沙動物園相關負責人透露,遠嫁蘇州的「斑鱉姑娘」今年已產下56枚鱉蛋。如果這56枚蛋中有受精卵,令人期待已久的小斑鱉將在今年8月底出殼。但其中到底有無受精卵,目前還不清楚。     去年產蛋百枚卻無崽     長沙動物園的「鎮園之寶」斑鱉是去年5月遠嫁蘇州的。當時到蘇州才兩天,它就與蘇州動物園的「老公」圓了房,並交配多次。令人遺憾的是,這隻母斑鱉去年一共產下100多枚蛋,但無一孵出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