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NASA 的觀測,截止到本周四(6月13日)地處北極地區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上的冰已經融化了超過40%,而且僅在周四一天就破歷史記錄的融化了20億噸冰。
正常來講,格陵蘭島上的冰都是從6月份開始融化的,一直持續到8月末為止。在時間上格陵蘭已經進入夏季的融化期,但不同尋常的是,格陵蘭島損失的冰量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格陵蘭島氣候的喬治亞大學研究科學家託馬斯莫特說,現在2019年的融化趨勢與2012年6月非常接近,2012年格陵蘭島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境的冰蓋開始融化,當年創下了融化冰量的記錄,而2019年毫無疑問會打破2012年的記錄。

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對氣溫的影響是最直接的。當冰蓋存在的時候,可以將太陽的光線部分反射回太空,減少地面吸收的熱量,保持北極地區的冷卻。但現在地球失去了這塊「大鏡子」,這意味著更多的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之上,使氣溫快速升高。

這種氣溫升高並不意味著整個北半球乃至整個地球的氣溫立即升高,但它會徹底改變整個地球的大氣環流和海洋洋流。現在距離格陵蘭比較近的加拿大、美國和歐洲影響最為嚴重。

最為直觀的影響是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越來越愛下雨,而有的地方則變得越來越乾旱且酷熱難耐。其實這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的南半球已經產生了影響,南極的冰蓋融化加速,讓本就是沙漠居多的澳大利亞進入燒烤模式,而身處雨林的巴西洪水不斷。

格陵蘭島冰蓋的消失讓盤踞在島上空的高壓逐漸增強,同時加拿大北部的高壓逐漸南移,使得美國中西部地區變得異常的乾燥。去年燒了一整年的森林大火讓全世界記憶猶新,而今年的乾燥程度將更盛去年。

冰蓋融化後對洋流的影響比起大氣環流影響更大。冰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全球海平面上升,這對全世界的沿海城市和島國都是一種最直接的威脅。另外海洋中的水增加,加上海洋溫度和大氣溫度的升高,讓更多的水進入了空氣中。這些水漂洋過海組成規模更加龐大的雲層,形成了席捲世界的颱風和颶風。今年印度已經破天荒地多次被颶風襲擊,中美兩個太平洋大國也已多次遭受狂風暴雨的侵襲。

海水的增多導致的含鹽量、溫度的改變會造成另一場生態災難。一些對鹽分、溫度敏感的生物會批量死亡,而另一些喜好溫暖海水的生物會大量繁殖,使生態系統崩壞。除此之外,北極永凍土層中沉睡的古代細菌、病毒也逐漸醒來,隨著水循環遍布世界各地,這些「遠古幽靈」會怎樣改變這個世界仍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