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遭學界業界質疑:車上沒剎車,你敢去開嗎

2020-12-05 人民日報

資料圖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近日宣布,一對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已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CCR5基因經過修改,意在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毒感染。如果成功,這對雙胞胎將成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目前該實驗的真實性尚未得到確認,研究也未發表於任何科學期刊,數據也沒有得到公開,但已在學界和社會引發廣泛的質疑。記者今天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業內的專家。

首先是實驗的動機和必要性。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認為,目前公開的該實驗倫理申請中,並未提及這對雙胞胎的母親是否為愛滋病感染者。即使該實驗的母親是愛滋病患者,只要通過藥物降低母體HIV的載量,仍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該實驗並非針對重大的致死性疾病,完全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試驗。」劉穎說。另一方面,「敲除CCR5基因以抵抗HIV病毒」已在細胞和小鼠等其他試驗模型上證實過。「後續也不可能讓人再去感染HIV病毒,所以這個實驗本身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也指出,該實驗使用的是健康胚胎,根本談不上基因治療,也不是給感染HIV的患者提供唯一的生育後代的希望。「HIV感染者不論男女,都有方法使其生育沒有病毒感染的健康寶寶。」

其次是實驗過程的合規性。劉穎指出,第一,這份倫理申請非常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來看,在倫理申請批准前,實驗就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第二,倫理審查是按照「科研項目」的標準實施的,「而我們知道,這個實驗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科研項目,因此審核的標準也存在問題」;第三,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也沒有達到批准這類實驗的級別,也不具備科學的嚴謹度。「從這三個方面講,這個倫理委員會是不合格的。」

記者發現,在這份網上公布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的最後一段寫道,「我們期望,建立完善的基因手術治療嚴格行業質量控制標準,佔領整個基因編輯相關治療技術門檻的制高點,在國際日益激烈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脫穎而出;這將是超越201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體外受精技術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將為無數的重大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劉穎表示,「這些內容竟然能作為理由列到申請書裡,可見項目實施者和批准者的本意和關注點到底是什麼。」

再次是實驗影響的不可控性。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對此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儘管現代生物學研究了這麼多年,我們對於絕大多數生命現象、基因功能的理解可以說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準備好了可以對人類任何一個基因動手了麼?脫靶問題在動物實驗中解決了麼?你們能對這兩個孩子可能的不良後果負責麼?這兩個嬰兒的人生是實驗者有權利決定的麼?

劉穎介紹,目前已有研究證明CCR5基因的敲除會使得免疫水平下降,導致胎兒本身有可能會對其他的病毒的感染,也可能導致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即使我研究了十幾年的基因,我也並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基因在細胞內不會行使我沒有研究到的功能。」

「基因在免疫方面有的功能還不太清楚,基因編輯技術還不是那麼精確,『脫靶效應』不可控,發育過程中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黃志偉認為,從各個方面來看,這個實驗都是十分草率的,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李大力也認為,「CCR5基因本身對人類來說也並不一定是可有可無的,而且在中國人群中形成CCR5突變後是否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也是很難預見的。」

劉穎補充說,「當這些胎兒當他們長大後,他的基因是已經受過改造,也就是說他的基因已經被徹底改變了,那麼他再去和其他的正常人結婚生子之後,他的後代的基因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如果這個基因改變本身有一些不良影響的話,他的後代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這些後續的事情要怎麼來處理,怎麼來控制,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曾被《科學》雜誌評為2015年最重要的「突破性發現」,並被科學家認為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

而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這次實驗對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基因編輯技術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基因治療的應用前景也很大,但是我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它去發展,讓它去不斷完善。」劉穎說。顏寧也表示,「我承認在生物倫理學上很保守,我實名反對在現階段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當然我既不做基因編輯,也不做發育,甚至在刻意避免以多細胞動物作為實驗材料(無法克服心理障礙)。」

突破和越界,有時候很難講清楚,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很難保證沒有第二例、第三例。」在業內專家、曾任賽默飛世爾中國區臨床市場戰略總監的柴映爽看來,基因編輯確實是未來最有希望治療遺傳病患者(包括兒童)的最有效工具,根本上還是要從流程上做好管理。「對於胚胎基因編輯用於出生的倫理學審查應該嚴密,包括實施機構、受試者(夫妻)都應該充分的告知並完全理解,必要時應該增加獨立的第三方無利益關聯機構的評審。」

「技術本身的前景非常好,下一步相關的法律和制度也要跟上,保證在一定的框架內讓基因編輯更好地服務於我們。」黃志偉認為,「基因編輯包含很大的商業利益,『定製人』聽上去也有很強的吸引力,不排除一些人會鋌而走險。」他認為,這方面光靠行業自律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儘早啟動相關的立法工作。「如果缺少了法律和框架,就像車上沒有剎車,你敢去開嗎?」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誕生首個基因編輯嬰兒!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
    本文原標題:《中國誕生首個基因編輯嬰兒!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車上沒剎車,你敢去開嗎?》甚至有科學家問:車上沒剎車,你敢去開嗎?因為利用CRISPR/Cas9技術進行基因編輯,在生物醫學領域已經被用爛了,在技術上,不難實現。但讓一個活生生的嬰兒降生,卻需要莫大的勇氣。在世界科學競賽中,我們一直在追趕別人,時刻渴望跑在世界前列。但這樣的「世界前列」——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嬰兒,讓她們天生免疫愛滋病——很不幸的是,卻不是一件好事。
  • 學術界密集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堅決反對 強烈譴責!
    近日,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一消息引發各界廣泛質疑。27日,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先後回應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堅決反對。  基因編輯嬰兒面臨多重質疑  目前學界和公眾對於基因編輯嬰兒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質疑一:敲除CCR5基因後對兩個嬰兒來說是否安全?  質疑二:這一技術的倫理和道德問題。
  • 「基因編輯嬰兒」當事人回應質疑:雙胞胎的降生一切正常|鈦快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鈦媒體快訊 | 11月26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學的生物學家賀建奎在今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 俄羅斯版賀建奎:還會有新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嗎?
    今年 6 月,俄羅斯科學家丹尼斯·雷布裡科夫宣布了他的「基因編輯嬰兒」計劃。他會成為第二個賀建奎嗎?「優化」賀建奎的實驗 6月10日,著名科學雜誌《自然》報導了雷布裡科夫的計劃——如果獲得準許,他將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並將編輯過的胚胎移植入子宮,創造新的「基因編輯嬰兒」。
  • 基因改造嬰兒的事件,似乎與電影情節如出一轍
    基因改造嬰兒的事件,似乎與電影情節如出一轍近日,一則關於基因改造嬰兒出生的新聞震驚了全中國,不,應該說是全世界,一名叫做賀建奎的副博士,宣布一對經過基因改造的嬰兒出生。據賀建奎自己稱,這對雙胞胎的基因的一個ccr5基因經過修改,可以讓她們出生後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毒感染。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11月26日,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在受精卵時期,CCR5基因經過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事件披露後,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爭議 外媒:或影響整個基因庫
    (原標題:「基因編輯嬰兒」激起千層浪 海外媒體:或影響整個基因庫)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海外媒體稱,北京下令對一名中國科學家宣稱實施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展開調查。此事將是突破性的醫學首創,但招致各方猛烈抨擊。
  • 賀建奎回應基因編輯嬰兒質疑:抵禦愛滋病僅需敲除幾個DNA序列
    11月26日,一則世界首例可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刷屏了,人們關心的不僅是醫學的快速進步,更恐懼的是當基因可編輯的人類出現後,人類社會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在這一事件中,更多的人是好奇,由好奇開始對事件進行深度了解。據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或面臨更高死亡風險
    11月28日,賀建奎在中國香港召開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闡述了「基因編輯嬰兒」這項備受爭議的研究。該研究使用CRISPR對人類胚胎CCR5基因進行了編輯,以圖讓嬰兒自出生便能夠抵抗HIV,降低其感染愛滋病的風險。但另一方面,由於人類對遺傳信息認知的局限,由此而產生的「基因編輯嬰兒」未來可能面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因此,這項實驗的貿然開展激怒了整個科學界。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好了,講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新聞中提到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了,這兩個英文縮寫拼在一起還沒有個正式中文叫法,用我的話說,就是,用9號手術刀編輯特定基因序列。而那個需要被編輯的基因,有可能是直接剪掉,也有可能是替換成其他基因,這個基因序列就被稱為標靶,那新聞中說的脫靶脫靶,就是沒有剪到標靶基因。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致命」缺陷曝光
    周一(6月3日),《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的一項通過超過40萬人的樣本分析的研究發現,攜帶兩個CCR5基因突變拷貝的個體死亡率會增加21%。當時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為了對抗HIV就導入了兩個CCR5基因突變拷貝。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人類需要「基因改造的嬰兒」麼?
    科幻題材影視劇中基因技術定製和改造人類的案例竟然成真了。 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嬰兒在國際上也「炸圈」了 各國怎麼看?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當日上午發布的一則消息: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該消息一出,立刻在我國引起了無比廣泛的關注,在朋友圈迅速刷屏,10萬+此起彼伏。
  • 基因編輯嬰兒面臨風險有多大?聽聽青島專家怎麼說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隨著時間的發酵,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基因編輯會打開怎樣的「潘多拉魔盒」?真的會對某些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有效嗎?它面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深圳啟動倫理問題調查
    中國一位科學家幫助一位母親成功生下了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此事在公眾和學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這兩名嬰兒的基因經過了編輯,以使她們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她們的母親是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懷孕生產的。據悉,研究人員們在受精卵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CCR5基因進行了修改。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人體所需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理論上,如果這個基因出現變異或缺失,就有可能關閉HIV病毒入侵人體的大門,也就是說,基因編輯後,嬰兒能夠天生免疫愛滋病。
  • 世界首個基因編輯嬰兒刷屏:合法嗎?必要嗎?3大疑點引爭議,監管已介入調查
    「基因人滿地跑的世界,你害怕嗎?」11月26日,據人民網消息,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據上述新聞稿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追問「世界首例愛滋病免疫基因編輯嬰兒」
    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這是要爭奪諾貝爾獎的節奏嗎?然而,我們要對此提出諸多質疑。1. 這項試驗是怎麼做的?我們先來簡要介紹一下這次試驗。
  • 基因改造人類真的來了 | 基因編輯嬰兒遭100+名科學家強烈譴責!
    基因編輯嬰兒遭100+名科學家強烈譴責!背後還有貓膩:莆田系、偽造書…據人民網 11 月 26 日報導,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11月26日,有報導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該報導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