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縣地處嘉陵江中遊,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佳生態旅遊示範城,中國五十佳最美小城,嘉陵江清溪河穿城而過,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山水公園城市,南充確立的同城一體化城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南充市下轄縣。蓬安是一座新型的工業城市和宜居城市,蓬安工業園區是經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工業園區,四川省重點培育的成長型百億工業園區。蓬安城區旅遊景點眾多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嘉陵第一桑梓、國家AA級旅遊景區-大深南海、相如湖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當然四川省蓬安縣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成會明
成會明,1963年出生,南充市蓬安縣人。炭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低維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主任。1984年成會明從湖南大學化工系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作為與日本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前往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院九州工業技術研究所學習;1993年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所長助理、副所長、常務副所長、黨委書記;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1年擔任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2002年擔任碳國際會議共同主席;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入選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第二位:蕭毅肅
蕭毅肅(1899—1975),四川蓬州(今四川蓬安)人,中華民國國防部次長,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日軍投降時,受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命令處理日軍投降事宜。日軍投降後,主持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史稱「芷江受降」。1949年赴臺灣。1975年7月31日在臺灣去世。1936年被國民政府授陸軍少將銜。1938年升任第四十三軍副軍長。後調任參謀總長辦公室高級參謀。1940年兼任中央黨政軍聯合秘書處秘書長。1941年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參謀。1943年任遠徵軍司令長官部參謀長。1944年底任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45年2月晉升陸軍中將。
第三位: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長卿,乳名「犬子」,漢巴郡安漢(今四川蓬安)人。生於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史記》本傳謂其「既卒八年」天子始封禪(武帝元封元年),據此推算,卒於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少年時好讀書,學擊劍。景帝時,「以貲為郎」,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便稱病去職。與梁孝王劉武門客鄒陽、枚乘等友好,客遊梁,成為梁孝王的文學侍從,作《子虛賦》。
第四位:魏時珍
魏時珍(Wei Shizhen)(1895~1992),男,名嗣鑾,字時珍,清光緒21年(1895年)出生於今四川省蓬安縣金溪鎮魏家壩村,德國哥廷根大學數學、物理學博士,四川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數理方程、偏微分方程、數學教育工作。魏時珍是德國哥廷根大學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四川省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最早向國內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學者之一。
第五位:沈瓊
沈瓊,四川南充蓬安人,畢業於中央大學醫學院,中共黨員。歷任武漢醫學院講師,河南醫學院講師、教授。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全國醫學衛生科技大會獎。著有《食管癌早期診斷》、《惡性腫瘤的細胞病理學》。沈瓊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病理學家、我國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先驅,20世紀50年代末期,沈瓊教授響應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要徵服癌症」的號召,放棄了舒適的城市生活,幾十年如一日,深入到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林縣,在食管癌高發區現場,從事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和預防研究,發明了食管細胞採取器,即著名的「沈氏拉網法」並創立了食管細胞診斷學,解決了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重大難題。
第六位:伍非百
伍非百(1890—1965),本名伍程驥,四川南充蓬安人。好諸子之學,尤喜墨家。1914年開始整理《墨子經》上下,《經說》上下,歷五年成書,初名《墨子辯經解》,後改名為《墨經解故》,廖季平、謝無量等名家均為之作序。先後寫成了《大小取章句分》、《尹文子略注》、《公孫龍子發微》、《苟子正名解》、《齊物論新議》、《形名雜篇》,合前著《墨子辯經解》,總稱《中國古名家言》。1925年,任成都大學教授。1928年,任中央大學教授。1938年底棄職返家,居南充西山。其間,除一度擔任過四川大學、華西大學教授外,他集中主要精力,創辦了西山書院和川北文學院。1949年被委任為川北行署委員,併兼任由川北文學院和川北農工學院合併而成的川北大學(今西華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的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3年任四川省圖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