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海岸線發展旅遊?上海金山將圍繞12個字下功夫

2020-12-05 澎湃新聞

9月10日,上海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聞發布會,介紹金山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推進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金山是上海農業大區,怎麼調動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嗎?

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開展「美麗鄉村」示範創建活動中,金山對示範戶每年有1000元的獎勵,村級組織還通過積分制、榮譽牆等方式,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逐漸實現了從「要我創」到「我要創」的轉變。全區參與創建農戶從2018年的1.4萬戶躍升到2019年的4.4萬戶。

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努力,金山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農民的腰包更鼓了。近年來,金山抓住「讓農民更富」這一核心,堅持做好提高工資性、財產性、經營性、政策性收入的四篇文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多年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比如,朱涇鎮待涇村過去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用當地老人的話說,「村裡的人飛出去,村外的人不願來。」近年來,這個村藉助「花開海上」生態園項目,鼓勵農民將閒置農房以出租變現或加盟入股等方式,與引入的社會資本共同打造精品民宿,農戶每年租金收入4至6萬元。

同時,園區門票收入的10%返還給村集體、停車位的全部收益歸村集體、流轉土地費用比同類土地費用高5%、生態園招工優先招錄本村人,真正實現了村民打工有薪金、土地流轉有租金、門票收益有股金。

二是居住的環境更美了。金山樹牢「美環境、種風景、植文化」導向,優化鄉村風貌建設導則,編制農房設計方案,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完善生活服務設施,鄉村顏值氣質明顯改善。

比如,漕涇鎮的水庫村,圍繞「水」想辦法、做文章,在保留原有生態肌理的基礎上打造「微田園」、布置「微景觀」,培育「一步一景、別具趣味」的宅基環境風貌,成為「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枕水而居」村落風貌的代表。

三是老百姓說話更管用了。金山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完善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等,確保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尤其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讓群眾有更多的話語權。在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建設中,我們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廣泛聽取村民意見,確保項目是群眾所需所盼,建設成效能夠得到群眾認可。

楓涇鎮的新義村,在推動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工作中,探索建房施工單位路演形式,讓農戶投票選擇施工單位,將選擇權交到村民手裡。

問:說到金山,大家都會想到廊下、楓涇,都是大家熱衷的休閒好去處。金山的生態環境能打多少分?如何進一步激活海岸線的生活、生態、生產功能?

金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健:2015至2019年,金山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上升1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下降38.98%。今年1-8月,全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7.3%,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均優於全市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金山累計完成劣Ⅴ類河道整治765條,全區劣Ⅴ類水體佔比從32.2%下降至0.2%,河道惡臭已全面消除;綠化面積2498.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9平方米。公眾對生態環境滿意率從2015年的63.48分上升到2019年的78.98分。

金山區海岸線在文化旅遊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起來,就是12個字:「金山如畫」「三路齊發」「五彩繽紛」。

「金山如畫」,即打響全市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區域文旅品牌——「金山如畫」。

「三路齊發」,即打造三條特色旅遊線路,南線濱海休閒遊,可以望海島、玩海趣、遊漁村、洗海澡、品海鮮。中線鄉村生態遊,廊下郊野公園、呂巷水果公園等田園景色供遊客踏青、賞花、採摘、健步、騎行。北線民俗文化遊,楓涇古鎮、農民畫村、東林寺、名人故居等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既可以細品滬上新八景、領略現代民間繪畫,又可以品茶悟禪、焚香祈福。

「五彩繽紛」,即打磨盤活五種旅遊資源,以金山衛抗戰遺址、朱學範故居等為代表的紅色經典旅遊資源;以城市沙灘、金山嘴漁村等濱海景區為代表的浪漫海岸藍色資源;以廊下生態園、灘漾百島、花開海上等田園風光為代表的鄉村生態綠色資源;以東林、松隱等特色禪修文化為代表的人文金色資源;以及以石化、無人機、生物醫藥等工業旅遊為代表的黑色旅遊資源。

接下來,金山將重點圍繞海岸線打造國際濱海旅遊度假區,讓海灘休閒、海島浪漫、海漁文化交相輝映,呈現出別樣的海上風景線。其中,將著重打造三大板塊。

第一個,開發建設3.08平方公裡圍填海區域。以「愛的港灣」為主題,圍繞文化娛樂、會展、商務、漁港、溼地、文創、度假等實施7大項目,建設一個舒適宜人,可以慢慢走、細細品的城市休閒景觀空間。

第二個,優化提升城市沙灘等濱海景區。近年來,沙灘成為了各類大型文旅活動的集聚區。未來,金山將繼續舉辦諸如國際煙花節、音樂藝術季、啤酒文化節、沙灘馬術、鐵人三項等多形態、具有影響力的文體旅活動。

第三個,提質豐富金山嘴漁村景區。瞄準精品化、特色化,進一步提升民宿、餐飲、休閒娛樂品質,彰顯海漁文化特質,打造一個精緻浪漫並富有人文底蘊的休閒漁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兩翼齊飛"初顯成果 上海金山努力打造現代新城
    「海岸線開發建設對金山發展具有特別的意義,金山要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集聚人才,關鍵在於建設生態、綠色的金山」,金山區委書記李毓毅強調。金山區海岸線開發管理委員會是2004年12月成立的,之後的半年多時間用於海岸線的規劃,突出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海岸線全長23.3公裡,建設規劃分東、西兩段。
  • 「浙江建德—上海金山」水陸通勤旅遊航線正式開通!建德織起長三角短途通勤旅遊航線網
    杭州日報訊 可從陸地起飛,也可在水上降落,11月1日,一架水陸兩棲的固定翼飛機塞斯納208BEX,從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飛向上海金山水上機場,標誌著長三角地區首條跨省水陸通勤旅遊航線正式通航。此前,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已開通直飛浙江舟山、安徽黃山、江蘇鎮江三條短途通勤旅遊航線,此次「浙江建德—上海金山」航線的開通,為建德市織密長三角地區短途通勤旅遊航線網再邁進了重要一步。
  • 從石化之城到「上海灣區」,海濱金山跨步轉型之路
    走進門廳,「清華」二字迎面而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灣區科創產業園、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上海灣區聯合研究與轉化中心,兩塊牌子透出濃重的「硬科技」味道。    清華為何與上海西南郊區金山攜手?說起兩年多前的結緣,上海灣區科創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衛平記憶猶新。
  • 臨滄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 收穫「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臨滄市鳳慶縣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守住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生態惠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制度初步建立。制定並實施了《三岔河鎮創建生態文明鎮規劃實施方案》,開展了自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自然資產離任審計工作。
  • 上海金山「三個百裡」畫卷徐徐展開 推動農業質效提升
    近日,記者走進金山,一幅「三個百裡」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聯中一號」蘑菇工廠「百裡花園、百裡果園、百裡菜園」初具形態一大早,亭林雪瓜基地的負責人周克儉就忙著招呼前來買瓜的客戶。一上午的功夫,就賣出300多箱。這個有100多年種植歷史的本土瓜果,正是這兩年由鎮裡農業部門「搶救」回來的。目前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0多畝,帶動30多家普通農戶種植。
  • 《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圍繞綠水青山做文章,溫州把生態優勢真正...
    在這裡,水源保護區不能任意開發,許多水上項目因此擱淺,工業發展受限。從打造「生態旅遊縣」到「將生態旅遊作為一號產業」,文成縣歷屆黨委政府持續接力,繪就了一幅生態富縣、旅遊強縣的發展藍圖。有人不理解,「生態」定位像個緊箍咒,束縛了發展手腳。
  • 「建德—金山」將首航,長三角高鐵網密集為啥還要飛來飛去?
    9月,「杭州建德—上海金山」短途航線計劃將完成首航,未來旅客可在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與上海金山水上機場間往返。去年12月,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至黃山屯溪國際機場、舟山普陀山機場的航線先後開通。如此一來,建德完成對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短途航線「全覆蓋」。吳瑞華表示,圍繞浙江構建「全省空中一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建德目前正著手準備開通到溫州的航線。
  • 全市首個!「上海灣區」又有新動作
    1月9日,作為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啟用,標誌著金山區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又有新動作,研究和發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有了實質性進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陳嘉珺/攝)金山擁有23.3公裡長的濱海岸線,尤其是7.2公裡長的生活岸線,是上海最稀缺的城市海岸線,近期金山濱海綜合會展中心等項目已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而十四五期間,金山區也將進一步激活城市海岸線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功能,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打開金山濱海地區的更大「想像空間」,打造長三角「黃金海岸」,努力提升金山地區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 國家海洋局就《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答問
    近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填補了我國海岸線專門性政策法規文件的空白。辦法的出臺有什麼背景?將為「護海」「用海」「治海」帶來哪些改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記者:我國當前利用海岸線的情況如何?為什麼會出臺這部《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盤點金山生態旅遊好去處
    早在6000多年前,金山區就已經成陸,區內楓涇、金山衛、朱涇三大古鎮都已經有800多年歷史,楓涇、張堰兩鎮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金山的農民畫、黑陶等民間文化藝術,家喻戶曉。那麼,在這片61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除了文化旅遊外,生態休閒觀光遊又有哪些好去處?本報為您一一盤點。
  • 天津今年將在濱海新區海岸線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張國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報告在202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部分提到,「充分利用河、海岸線資源優勢,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以海洋、溼地、河流為核心要素,結合國家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東疆灣沙灘公園、東疆國際郵輪母港等豐富的休閒旅遊資源,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讓天津既有『海濱之名』,又有『親海之實』。」
  • 上海旅遊節將於9月12日開啟,五個主題九大活動等你來參加
    產品供給豐富多元,讓市民遊客感到「開心」2020年上海旅遊節定於9月12日至9月27日舉辦,主要內容有開幕式、五大主題九大活動、102條精品線路和品質產品、156項各企業、各區組織的主題活動。本屆旅遊節開幕式將於9月12日19:30在南京路步行街舉行,時長20分鐘。開幕式將結合南京路東拓開街舉行。
  • 這個航空試驗區落戶金山!未來,將實現…
    10月28日,第二屆華東無人機基地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金山拉開帷幕,國內無人機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和政府機構代表300餘人齊聚金山。論壇中,中國民用航空局總工程師殷時軍,中共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共同為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揭牌。
  • 惠州10年間投資12億種植紅樹林,86公里海岸線迎蝶變
    據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統計,2011年至今,全市實施海岸線整治修復項目57個(其中今年惠東縣自然資源局正在實施項目2個),涉及資金約122835.128萬元,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長度共計86.4408公裡,其中已驗收長度71.4868公裡。順利完成2016年原省海洋與漁業廳下達我市,2020年前須完成海岸線整治修復長度不少於47公裡的要求。
  • 國家海洋局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石青峰:《辦法》依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緊迫問題,明確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尤其在3個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辦法》在管理體制上首次強化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統籌協調。
  • 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石青峰:《辦法》依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緊迫問題,明確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尤其在3個方面有所突破:第一,《辦法》在管理體制上首次強化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統籌協調。
  • 「變色」海岸線:中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題:「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黑色隱憂: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背景  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司長潘新春說,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
  • 深圳擁有260公裡的海岸線,為啥海洋旅遊業發展不起來
    海洋旅遊業所能夠帶來的商機以及蘊含的潛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而深圳擁有260公裡的海岸線,其中100公裡在西,160公裡在東,這兩條海岸線就是深圳最重要的海洋旅遊業發展的資本,只不過在這麼多年裡經濟一直是深圳的中心,而深圳對海岸線並不是這麼的看重,也忽略了關於海洋旅遊。
  • 熱議山東兩會丨乳山: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為抓手 大力發展海洋產業
    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要全面提速,在海洋優勢轉化上下功夫、見實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海洋生態環境。乳山市濱海新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楊曉華說,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後經略海洋指明了發展方向。下一步,濱海新區將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為抓手,通過實施海洋牧場、超高壓食品加工、牡蠣小鎮、石墨烯海水淡化等項目,大力發展海洋產業,提升海洋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