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被稱為「瘋狂科學家」,謠言比科研成果還多,一生充滿傳奇

2021-01-08 歷史秘讀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許很多人心目中,長大以後都想成為一個科學家,但事實上等長大以後,這個願望能夠被實現的寥寥無幾,世界上被稱為偉大科學家的人,也就只有屈指可數的那麼幾位,但要說起來,每個人都知道愛迪生,也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生擁有2000多項發明。

但實際上了解愛迪生生平的人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傑出的企業家,他除了利用發明創造來創造自己的利益以外,甚至還改進了不少已經有的發明創造,但19世紀末,曾有一場驚世的「電流之戰」,拉開了愛迪生和另外一個偉大科學家的爭執,雙方都針對社會利用直流電還是交流電反覆爭論,最終愛迪生遭到失敗,而交流電走進千家萬戶,並逐漸用到了今天。

而這個戰勝愛迪生的科學家就是尼古拉·特斯拉,我們現在提到特斯拉一般都會想到電動汽車,但實際上特斯拉本人是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如果不是因為那場電流之戰,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注意到特斯拉,雖然他和愛迪生一樣都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發明家,但和愛迪生注重商業運作不同,特斯拉本人極度重視研究工作,反而很忽視社會活動。

特斯拉來到美國的時候,愛迪生已經名聲在外,甚至一度特斯拉只能給愛迪生打工度日,但很顯然沒過幾年的功夫,特斯拉就已經全面超越了愛迪生,除了發明交流單以外,特斯拉還發明了無線電,用來傳輸訊號,改變了人類幾千年來通信習慣,甚至於後來還設計了一種飛行器,」沒有機翼,沒有副翼,沒有螺旋槳,沒有其他外部裝置的飛機「,後來被人們取名叫做飛碟。

特斯拉本人性格沒有問題,在待人接物上彬彬有禮,甚至舉止優雅,而且晚年的時候因為拒絕申請專利來收取專利費,所以窮困潦倒,之所以被稱為瘋狂科學家,主要是有關特斯亞的謠言,其實比流傳到今天的研究成果還要多,有人說他語言了鐵達尼號沉沒,還是個傑出的預言家,還有的說特斯拉一手創造了通古斯大爆炸,是他發射的無線電波導致的。還有的說他放棄了11次諾貝爾獎。

當然在這些謠言中,大部分都是子虛烏有,其中有關放棄11次諾貝爾獎,也不是真的,但特斯拉確實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提名這是不假,不過現如今在有關特斯拉的資料中,有關他的研究成果的資料,其實並不是很多,不過即便是如此,也無法否認,特斯拉確實是一個為世界作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巨人。

相關焦點

  • 諾貝爾史話:真相、傳奇、八卦與謠言
    古代社會,大眾最崇拜的是宗教人士和貴族王公,成就了一段段真假參半的傳奇。現代社會,「傳奇創作者」的目光轉向了新的大眾英雄,科學家可能是最沒爭議的人選。諾貝爾獎得主無疑是其中的熱門人物,而諾貝爾本人或許是諾貝爾獎的傳奇創作出來的最高傑作。孤獨的科學怪人,為人類福祉無私奉獻了一生,完全符合大眾對科學英雄的想像。然而,往好裡說,這些也只是真假參半的傳奇。
  • 顏寧:科學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頭銜
    當一個人光溜溜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赤條條地離這個世界而去的時候,到頭一生徹底想起來,浮名都可看作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受益於其所創造的工作成果,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2009年,美國《科學》雜誌就曾將顏寧團隊成果評選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重點引用,累計發表論文40餘篇。8年前,碩果纍纍的顏寧,一舉榮獲多個青年科學家獎,6年前,37歲的顏寧率領平均年齡20多歲的團隊,成功攻克了過去幾十年間困擾多個國家的生命科學前沿研究問題: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
  • 真相已越來越近,多國科研成果佐證!美政客抹黑中國謠言走向破產
    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多國科研成果佐證,真相已越來越近。據光明網5月9日報導,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等國的研究人員都發現,新冠病毒很可能早在中國武漢報告新冠肺炎病例之前,就已經在這些國家傳播了。這個時間明顯早已武漢公布首個病例的時間,美國政客抹黑中國謠言走向破產。英國基因專家弗朗索瓦·巴盧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也顯示,新冠病毒在歐洲和美國開始傳播的時間,比官方公布首例病例至少要早一個月。此外, 澳大利亞媒體指控病毒源自武漢實驗室的證據被證實純屬虛構。
  • 某地多人發熱?全國拉閘限電?假的!本文揭開謠言傳開的科學原理
    你是否曾經深信過某個謠言?這並不怪你,因為這符合人類的特性,人類天生對謠言趨之若鶩,並且謠言因為其獨特的特性,而具備比事實更強的傳播力。為什麼拉閘限電,多人發熱這些謠言能夠傳播?在喬納·伯傑的《瘋傳》一書中,我們能夠窺見一二。到底是什麼讓這些事情具備廣為流傳的特性?
  • 向天才致敬 10部關於傳奇科學家的電影 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向天才致敬 10部關於傳奇科學家的電影 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3月14日,史蒂芬威廉霍金在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雖然去到了比黑洞更遙遠更深層的未知空間,但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為生與死這個命題活出的答案,在地球留下了永恆的回聲: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   原標題:向天才致敬 10部關於傳奇科學家的電影 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3月14日,史蒂芬·威廉·霍金在劍橋的家中去世
  • 10部關於傳奇科學家的電影,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雖然去到了比黑洞更遙遠更深層的未知空間,但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為生與死這個命題活出的答案,在地球留下了永恆的回聲:在沒有明確拒絕他們的同時,馬克和室友愛德華多·薩維林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網站。居裡夫人說:「我發現了鐳,但不是創造了它,它不屬於我個人,它是全人類的財產」,「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
  • 世界最瘋狂科學家,一戰發明無線電影響至今,一生共1000多項發明
    世界最瘋狂科學家,一戰發明無線電影響至今,一生共1000多項發明當我們談起尼古拉特斯拉這個神一樣人物的時候,就能想到他曾經發明了無數的科技,而且他發明的這些東西,我們至今很多時候都在使用著,而且在尼古拉特斯拉發明數千個專利當中,有兩個專利讓我們很多人至今難以相信,覺得在那個年代,
  • 科學家重視科研成果的現實影響力
    該論文提出,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為政策制定者和公眾提供決策依據是科學家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動機。  為了解科學家分享研究成果時希望實現什麼目標,貝斯利等人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的兩項學術調查。第一項調查的樣本是加拿大聯邦政府科研經費接受者(573人),第二項調查的樣本是美國若干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的教授(516人)。調研結果顯示,加拿大和美國學者都將「確保政策制定者使用科學證據」視為最重要的科學傳播目標。在從1到7的重要程度標尺上,兩國學者給這個目標的評分都接近6分。第二重要的目標是「確保社會文化重視科學」,兩國學者的評分都超過5.5分。
  • 「神人」特斯拉,臨終前銷毀所有手稿?其內容可能讓人脊背發涼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特斯拉」非彼「特斯拉」,而是一個名叫「特斯拉」的科學家。如果熟悉科技領域資訊的民眾對「特斯拉」這個科學家一定也不陌生,因為我們現在全世界使用的交流電都是拜特斯拉的發明,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這個科技達人特斯拉。
  • 病菌可通過5G基站傳播,相信這種謠言的人竟再瘋狂燒基站
    那美國有哪些極為傳奇的UFO「現身」的情況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杜安調查團」看一看。看著年紀不大其貌不揚的樣子,但其他能表演極多的神跡,比如水變油、當場自救、病人等等,他所到的地方幾乎場場人滿為患,排場一點也不落後於國內明星粉絲接機現場。
  • 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為了科學,他們可以獻出生命
    夢想著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探索世間萬物的科學家。可是長大後,我們慢慢放棄了這個科學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付出的更多,而收穫的更少。不僅僅需要保持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還要有毅力,有耐心,在無數失敗後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生活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科研都是一個神秘又遙遠的職業。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清楚了解這個行業的現狀。但是作為奮鬥在國家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對他們保持著崇高的熱情。
  • 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為了科學,他們可以獻出生命
    夢想著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探索世間萬物的科學家。可是長大後,我們慢慢放棄了這個科學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付出的更多,而收穫的更少。不僅僅需要保持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還要有毅力,有耐心,在無數失敗後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生活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科研都是一個神秘又遙遠的職業。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清楚了解這個行業的現狀。但是作為奮鬥在國家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對他們保持著崇高的熱情。
  • 熱血傳奇:糞蟲爆麻痺戒指到底是不是謠言,看完就知道了
    大家好,又到了小王每日分享傳奇資訊的時候了,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還點開這篇文章,那接下來就讓小王帶你輕鬆一下!特戒系列裡最強的戒指是哪個?這枚特戒戰士做夢都想得到他。不是因為他的攻擊加成能有多高,而是因為這件裝備有一個隱藏屬性就是觸發石化效果,也可以叫麻痺效果,反正就是能把對方定住。這個屬性無論是誰見到都會躲得遠遠的,試想在PK這種時間決定勝負的模式裡,被麻痺個一秒鐘都是致命的打擊。
  • 瘋狂科學家研究出了什麼成果,讓她對著空氣說話情緒失控
    「隱身」這個詞勾起了無數學生時代還用某企鵝的網癮少年的回憶,也記錄了一個和老師「鬥智鬥勇」偷著上網的神秘組織的興衰,他們將團結一致和保密精神發揮到極致,即使有人不幸被抓也絕不連累同甘共苦的難兄難弟。絕大多數人在還可以做白日夢的年紀都幻想過擁有隱身術,這樣就可以「為所欲為」。
  • 這是最美的中國女科學家!年輕人卻對她們了解太少
    她們堅持對科學的執著,書寫科技世界的新篇章;她們活躍在各個領域,在科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滿懷對科學的信仰,創造出諸多不可思議的科研成果,不斷衝破「玻璃天花板"。付巧妹帶領團隊研究的關於「古DNA解密現代人起源"入選了《自然》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被評為「有理由慶賀"的科研成果之一。
  • 46歲做科研,71歲當院士!她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神話般故事」
    張俐娜的一生,就是「大器晚成」的最好詮釋。而這一決定遭到了老師馬叔南的反對,他覺得張俐娜當小學老師有可能埋沒她的潛能,於是大膽向校長舉薦,說張俐娜是塊當科學家的料。上了高中後,她的潛能逐漸被發掘,瘋狂的愛上了化學。
  • 北京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人薛其坤:將一生奉獻給量子科研
    這批新型研發機構中,就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出任量子院首任院長。當時,成功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諾獎級」科研成果的薛其坤正帶領科研團隊朝著更高的研究目標進發,加上在清華大學擔任分管科研工作,薛其坤的工作量已近飽和。但接到組建研究院的召喚後,他義無反顧接受了任務。
  • 北京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人薛其坤:將一生奉獻給量子科研
    2017年,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啟動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以更大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更靈活的科技體制、機制和人才引進政策,全力支持科學家們聚焦前沿尖端領域開展研究,大膽創新。這批新型研發機構中,就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出任量子院首任院長。
  • 從家庭主婦到太空小組核心成員的傳奇一生
    被稱為「人類電腦」非裔女科學家凱薩琳·強森於2020年2月24日過世,高壽101歲。就是靠著這股最純粹的理念和對宇宙空間的痴迷,使她成功打破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大山,成為一個傳奇,讓世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兩個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團體。
  • 別樣的傳奇:大神特斯拉
    他被稱為最接近神的人……他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每一次預言,都讓世界快進100年……科學界有個普遍共識,人類歷史上存在過兩個公認的曠世天才:達·文西和尼古拉雖然愛迪生在交流電上栽倒了,但技術產品實在多,馬上又靠蓄電池翻了身,接著又栽倒了,然後再靠有聲電影翻身……真正是戎馬一生了。如果科學家和企業家裡面只能選一個的話,那麼愛迪生毫無疑問是一個企業家,而特斯拉更像是一個科學家或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