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都成問題!兒科醫生:過度使用觸屏致兒童握筆難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英媒稱,資深兒科醫生警告說,由於過度使用科技,兒童越來越覺得難以握住鋼筆和鉛筆。

據英國《衛報》網站2月25日報導,醫生說,過度使用觸屏手機和平板電腦會妨礙孩子的手指肌肉充分發育,使他們不能正確握筆。

報導稱,英國國民保健制度信託基金會的兒科職能治療師薩莉·佩恩說:「入學兒童手的力量和靈活性不如10年前。兒童入學時老師會讓他們用鉛筆,但他們越來越不會握筆,因為沒有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必須對手指上的細小肌肉具備強大的控制力才能握住和使用鉛筆。兒童需要大量機會來掌握這些技能。」

佩恩說,遊戲的性質變了。她說:「給孩子一個iPad要比鼓勵他們玩增強肌肉的遊戲(比如搭積木、剪切和粘貼東西、拉扯玩具和繩子)容易。因此,他們沒有掌握握鉛筆所需的潛在基本技能。」

報導稱,6歲的派屈克連續6個月每周都去一名職能治療師那裡接受治療,後者幫助他發展必要的食指力量,以便以正確的三點握持方式握筆。

他的母親蘿拉自責地說:「回想起來,我發現我給他電子產品玩,這幾乎讓他接觸不到更傳統的玩具。孩子上學後,學校聯繫我,告訴我他們很擔心:他像穴居人拿棍子那樣握筆。他完全不會用其他方式握筆,因此也無法學習書寫,因為他不能精準地移動鉛筆。」

蘿拉說:「治療過程有很大幫助,現在我在家裡嚴格控制他使用電子產品。我認為,學校發現這個問題足夠早,沒有造成永久傷害。」

報導稱,梅莉薩·普朗蒂是一名兒科職能治療師,專門從事兒童書寫困難的治療。普朗蒂擔心,由於過度使用科技,書寫技能發展遲緩的兒童可能越來越多。

還擔任英國全國書寫技能協會副會長的普朗蒂說:「一個問題是,每個孩子的書寫技能發展過程具有很強的個體獨特性。」普朗蒂說,雖然早期課程設置了每年的書寫目標,但不同小學以不同的方式培養書寫能力——有些既用鉛筆又用平板電腦。如果這些孩子在校外也大量使用平板電腦,那就會出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如何正確握筆,OT這樣教
    書寫是兒童在校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成年後重要工作能力之一。一般而言,2-6歲是兒童握筆動作技能迅速發育階段。靈活運用手中的筆,是孩子們繪畫、書寫的前提。在孩子居家學習時,家長往往容易忽略孩子握筆的動作是否正確,或是家長們想引導孩子正確握筆卻又無從下手。
  • 兒科醫生警告:氣候變化正在危害兒童健康
    發表在《兒科雜誌》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醫生已經看到氣候變化對兒童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並可能扭轉過去25年來兒童死亡率持續降低所取得的進展。研究發現,目前兒童疾病中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要佔88%。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主創近距離觀察醫生生活
    原標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主創曾近距離觀察醫生生活    由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於11月30日開播。
  • 胃復安使用 12h 後致死亡,說明書給醫生挖的坑!
    大劑量或長期應用,因阻斷多巴胺受體,導致乙醯膽鹼受體相對亢進,而導致錐體外系症狀(尤其是兒童和年輕人),嚴重者可致死亡。   甲氧氯普胺用藥過量時,應使用 抗膽鹼藥(如鹽酸苯海索)或 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治療。654-2(山莨菪鹼)不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不宜用於甲氧氯普胺用藥過量的搶救。
  • 硬筆書法正確標準握筆姿勢大全
    硬筆書法,是書法的一個類別,寫好硬筆書法的一個基本功,就是握筆。握筆姿勢不正確,書寫時就不會流暢、自然。 硬筆書法工具,一般為鋼筆、鉛筆、美工筆和粉筆,握筆姿勢都是「三指法」。
  • 兒科醫生媽媽:鉛的前世今生-讓隱匿身邊的鉛現行
    原標題:兒科醫生媽媽:鉛的前世今生-讓隱匿身邊的鉛現行 鉛在地殼中廣泛分布蘊藏量極大。人類早在6千年前就已認識並開始使用鉛,因其低熔點、耐腐蝕、柔軟性、延展性和可塑性佳,成為應用最廣泛的金屬之一。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
    「就連孩子走路都是在醫院候診的過程中學會的。」王歡說。而小女兒在出生25天的時候,就因為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身為父母親,兩人深深地意識到孩子的健康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也親眼目睹了兒科醫生的艱辛和不易。「我們查資料,發現國內兒科醫生急缺,加上放開二胎後,這個缺口會更大。」翁海鑫說,萌生創作這個題材的想法後,兩人與製片人江薇一拍即合。
  • 2020 筆上的黑科技,阿巴町兒童正姿筆體驗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有什麼好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們糾正這個問題呢?近期我剛剛體驗了這款阿巴町兒童智能護眼正姿筆P1,可謂是「神來之筆」,究竟它的表現如何,跟我一起看看吧。白色的外包裝盒配上產品實物圖,除此之外再無多餘修飾,簡單明了。
  • 康萃樂X春雨醫生 解答中國兒童的益生菌選題
    《益生菌與兒童健康白皮書》,以專業專研益生菌數十年的科學臨床數據結合網際網路時代兒童問診大數據,就現代兒童益生菌知識儲備,使用現狀,以及醫生推薦等各領域情況,發布權威報告分析。幫助更多家長增強對益生菌的科學認知,並提供專業兒科醫生建議幫助家長正確選擇和使用益生菌,保護孩子健康成長。
  • 兒科醫生帶你了解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6歲的明明又「發熱、腹痛」了,爸爸和媽媽急急忙忙帶他到附近醫院去看兒科醫生。經過一番的問診和檢查,兒科林醫生懷疑這孩子得了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或急性闌尾炎。
  • Nature子刊:71位中外科學家聯手打造史上最強「AI兒科醫生」
    近年來,由於疾病的範圍、診斷測試和治療方案都呈指數級增長,這就使得醫生的決策過程變得更加複雜。我們使用廣東省增城婦女兒童醫院的一組獨立兒科患者的11926例就診記錄,將我們的AI系統和人類醫生的表現進行對比。NLP模型構建我們建立了原始信息提取模型,從電子病歷的原始數據中提取出關鍵概念和相關類別,並將其轉換為查詢-答案組合的新格式的臨床數據。
  • 兒科醫生變身科普達人,守護數萬孩子長高夢想;@家長們,收好這份...
    作為我省兒童生長發育專業的「領軍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冬季也是孩子長高「黃金期」,一定要把握好。對醫生而言,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規範診療,不會盲目為正常兒童增高。家長切莫心急給孩子胡亂服用各種保健品、濫用生長激素,擾亂正常生長發育。
  • 兒科醫生培養如何跟上"二孩時代"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羅良娟說:「通過研究生階段進行培養的最大弊端是,這部分兒科醫生不容易流向基層,會導致基層孩子們看病難。」2016年,國家衛計委和教育部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並從當年7月開始招收兒科學專業本科人才。
  • 鄭州金口碑兒科好醫生名單匯總!
    然而,對於2300萬名河南兒童以及他們背後的父母來說,如何在眾多醫生中,找到那個離自己最近,花少錢還能看得好病的大夫,就顯得有些難了。為給這些父母提供便利和指引,2018年12月,「尋找身邊金口碑兒科醫生」活動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本次評選活動,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河南商報社、河南商報「家有小寶」微信公眾號承辦,歷時半個月的評選過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流感季來襲,兒科醫生最怕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這種難纏的細菌
    鄒映雪是天津一家兒童醫院的呼吸科主任。11月,流感季來臨,幾乎一整個冬天都將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在兒科醫生稀缺的大背景下,鄒映雪的冬天將十分忙碌。然而,她最擔心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一種難纏的細菌——肺炎鏈球菌。
  • 「7/24在線的免費家庭醫生」,「海豚兒科」想用AI來做疾病預診和...
    近兩三年來,AI家庭醫生出現,K Health、Babylon Health、Ada Health、Your.MD、Buoy Health等企業都相繼獲得了高額融資,國內的康夫子、慧醫大白、北冥星眸也相繼完成了融資。那麼,AI家庭醫生的行業發展怎麼樣?現在入局賽道,還有什麼樣的機會嗎?
  • 春節時兒童更要當心「奪命玩具」 碎片吸入氣管易致窒息
    隨著春節臨近,兒童玩具消費成為高峰。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兒童玩具消費預警。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海濤也特別提醒家長,把好關,避免兒童玩具成為危及健康的「殺手」。■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海濤提醒家長:毛絨玩具也要常消毒。
  • 兒科醫生:遇上這種情況必須得做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反對之聲,幸孕姐看到某論壇上一位兒科醫生留言:別說微量元素檢查不靠譜,遇上這種情況必須得做。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通過上述內容可得知,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很低,再加上孩子處於發育速度較快,這些都給檢查增加了許多的難度。通常情況下,微量元素檢測的途徑一共有以下三種:1、頭髮檢測。這種方法受到使用洗髮水情況、個人發質以及實驗室環境、檢測儀器等因素幹擾,往往容易產生結果偏差。
  • 復旦兒科精準手術破解島葉癲癇困局
    此次,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挑戰困難,破解島葉癲癇困局,在國內兒童專科醫院中成功完成這一手術。3歲癲癇患兒被認為「中邪」星星3歲時出現了雙下肢發麻、疼痛的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日益頻繁,每天多達20-30次,後來甚至開始跌倒。當地醫院認為是「羊癲瘋」,但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後仍不能完全控制。
  • 讀書磕磕絆絆,你考慮過兒童學習障礙嗎?
    靜進教授詳解兒童學習障礙及其治療 早在18世紀歐洲已經有關於學習障礙的報導,而兒童學習障礙在臨床上是一類比較難診斷的病症,因為學習障礙可以是正常孩子的特殊性表現,也可以是神經發育障礙的異常表現。 那究竟如何評估和診斷一個兒童是否患有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