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無所不知先生》,亞斯伯格患者的愛,讓人感動揪心

2021-01-10 一顆影視星

在還沒看這部之前,一直以為這是一部因為家裡有個亞斯伯格的孩子,所以家長要費盡心思照料他的感人故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反而是一部講述關於亞斯伯格的孩子,他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愛,去面對世界。

電影一開始就展現出男主角文森巴度熱愛單身的特性,他有規律的生活,每天早上都要晨跑運動,開著自己拉風的敞篷跑車,並且正在學習中文,打算前往中國擔任足球教練。對他來說他沒有結婚沒有小孩,是輕鬆沒有負擔的樂視。在接到母親生病的電話時,文森巴度也沒有念頭想要因此為誰留在法國,他就是一個我行我素的傢伙。裡歐─文森巴度的侄子,在母親生下他之後,就消失在人間了,由外婆一手帶大。裡歐是一個高智商的自閉兒,也就是亞斯伯格患者,他不善與人交際,甚至非常執著於某些事情,像是飲食或是床的擺放,但是他也異常的聰明,他可以在觀看足球之後,精確的演算出球在射門時會往哪個方向飛,因此,當他與舅舅文森巴度討論到足球時,他對舅舅說足球是一門簡單的運動而惹怒了舅舅。最後為了證明足球不是簡單的運動,舅舅讓他擔任了守門員,一開始,裡歐確實精準的預估了球的進門方向,但是在一個犯規之後,足球員被判罰十二碼球。

十二碼球是定位球,無法經由運球的方向判斷,究竟球會飛往哪個方向,這顆十二碼罰球竟然讓天才裡歐瞬間崩潰。文森巴度和裡歐的兩個禮拜相處過程中,並沒有讓他改變決定,他仍然不想放棄高薪前往中國的決定。在裡歐得知舅舅即將前往中國之後,做了一個決定,就是自願前往療養院,並且再也不跟任何人說話。

其實我真的完全可以理解裡歐的心情,當裡歐聽到舅舅說,要去中國的時候,他並沒有馬上生氣,而是問舅舅:「我也一起去嗎?」可是舅舅的意思卻是"我去中國,你留在學校的足球隊,那裡可以給你很好的訓練"對於裡歐來說,踢足球並不是裡歐的興趣啊!踢足球只是因為舅舅熱愛足球,裡歐為了討好舅舅而做的事情而已,誰在乎能不能在足球隊裡面好好發展啊?

於是裡歐毅然決然的決定前往療養院。裡歐拒絕與外界聯繫的事情真的讓人非常的痛心其實劇情中有一個地方讓我有點疑惑,就是裡歐在接到外婆電話的時候,他告訴外婆自己和文森的球隊一起踢球,他覺得很有趣,甚至告訴外婆他遇到了很厲害的球員,並沒有告訴外婆文森受傷的情況!

以亞斯伯格患者的人來說不是直話直說的個性嗎?但因為他很想交朋友很想留在文森身邊,所以裡歐說謊了嗎?這裡是我比較疑惑的地方,在現實生活中,我身邊沒有亞斯伯格的朋友,或許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於亞斯伯格非常的陌生,能有的知識也僅止於百度

但是從這個電影故事中,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到這些人們認為只有自己世界的自閉兒們,他們心裡也是具有滿滿的愛,也是想要積極地和外界作接觸,他們也是有被拋棄的恐懼,他們也想要獲得愛,感受其實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或許,我們應該更積極的去了解他們,去認識他們的表現方式,進而走進他們的世界裡,和他們做朋友讓他們覺得不孤單。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並不能因為他對於愛的表達方式不同,就需要被關到精神病院裡,或是被嘲笑被鄙視。

電影的最後一幕,裡歐再次打開心房,將頭靠在文森巴度的肩膀上,這一幕真的超級感人,超級揪心,讓人忍不住感動的泛淚。對於裡歐來說,文森巴度其實就像是父親一樣,雖然從小沒有真正跟他接觸,卻是時常遠遠的仰慕他,看著他在足球場上威風的表現,即便裡歐覺得足球是一個簡單的運動,但是,足球場上的氛圍,加油聲此起彼落,我相信這還是仍夠感動到裡歐的。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才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在文化上,蔡英文的大小動作就更多了,修改課綱刪減中國史、強推「臺語教育「、淡化中華傳統民俗,總之是要向臺灣下一代灌輸「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論調,把他們培育成對抗大陸的「天然獨」。這樣簡單粗暴下「禁令」,當然會有臺灣民眾反對。聰明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就利用這種民意反彈登陸,在雙城論壇中大放異彩,民調支持度一度大幅領先蔡英文。
  • 亞斯伯格症三大特質,請這樣與他相處
    你知道愛因斯坦、漫畫家朱德庸都是亞斯伯格症患者嗎?他們常被認為是怪咖、不懂與人相處,其實這是這種疾病的特徵之一,當孩子出現以下三種特質,就需懷疑有亞斯伯格症!正確認識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屬一種發展障礙,最常出現的困難是在人際互動與情緒處理上,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平均而言,孩子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大約是8~11歲期間。
  • 個案故事 你好,亞斯伯格!
    她在學校拒絕參加任何教學活動,一上課就睡覺或跑到教室外面,自從10歲那年知道自己是被收養之後,一不開心就繞著操場拼命地跑,累了就自己縮在角落,一整天都不與人說話,同學不愛跟她玩,因為她經常動手打人,老師軟硬兼施還是效果不明顯,學校非常重視甚至請了心理專家進行輔導,但小樂仍然不愛學習,除了語文其他兩門科目成績都是20分,而且這些「行為問題」也沒有得到改善。
  • 朱德庸:亞斯伯格症讓我比正常人更正常
    我們會有專業人士為您分析,幫您解讀。甚至可以約個時間,我們來深度聊聊。如果您從故事中看到了朋友、家人,請將故事轉發給他。也許,我們正是他要找的。 他是一位亞斯伯格症患者,也就是自閉症的一種。但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挺正常,反而是街上行色匆匆的大眾,在他眼中則多多少少有那麼一些不正常。
  • 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嗎?5大特徵,規律生活有助安撫小小孩情緒
    改善亞斯伯格症患者的精細動作問題與人際互動技巧,爸媽的陪伴與心理治療,可增加孩子問題解決與情緒調適的能力。因此,早期確認孩子是否患亞斯伯格症,同理孩子在社交與情緒察覺困難時,並及早協助增加察言觀色、社會互動能力,將大大減低孩子日後在學校、社會遭遇誤解與本身情緒困擾的機會,讓他們展現出善良與誠實的優點,也才能進一步發揮孩子的天才潛能。而爸媽要怎麼觀察孩子是否有亞斯伯格的特徵呢?
  • 一篇00後小姐姐的影評,感動了我們的中年製片人
    11月12日#電影往事如昨# 與#江湖觀影團# 在北京天幕新彩雲國際影城舉辦了全國第二場超前試映會,試映會和上一場一樣成功,觀眾積極踴躍的反饋了自己的感受,評價相當正面,難能可貴的是影片還感動了在場的一位00後的小姐姐碩,雖然還在上大二,但是戲文專業的碩同學表示自己將來也要像《往事如昨
  • 泛自閉症(亞斯伯格)的語言溝通障礙
    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許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賦,只有極少數的人屬於高智商,經常出現肢體笨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偶爾會發出怪聲音,但並不作為診斷依據。其症狀一般在兩歲前出現,並伴隨患者終生。溝通有跟泛自閉症的孩子雞同鴨講的經驗嗎?確實容易只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不能了解背後的涵義,以至容易誤解一些雙關語、比或笑話。讓我們一起了解幾個常見的語詞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吧!
  • 影評:《影》是張藝謀感動了觀眾,還是中國元素的電影吸引人
    影評:《影》是張藝謀感動了觀眾,還是中國元素的電影吸引人文 / 陸秀娛樂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國慶期間,好多優秀影片上映,《影》遙遙領先,累計票房5億,衝著這麼高的票房,不由得勾起普通觀眾的觀影欲望,張藝謀的票房號召力還是很強的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點擊關注哦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魯迅除了魯迅先生以外,還有一個作家的悲劇,讓無數中國人心碎流淚,那就是近代先鋒作家領袖,餘華。這本書在剛剛出版面世的時候,沒有引起很大的轟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看了這本書,被書中震撼人心的情節和讓人失聲痛哭的悲劇打動。於是這幾年的時間,餘華的作品越來越火熱,越來越多的人聽到朋友和身邊的人說起這部悲劇,充滿好奇的翻開了這本小說,從此再也不敢看餘華的其他作品,小編也是其中之一。
  • 《十二猴子》影評
    在這篇影評開篇前,我想提出一些聲明。對於各種敘事作品,我不太樂意長篇大論直抒己見地進行評述,更不常寫影評,除非有某種潛在的衝動驅使。關於《十二猴子》的這篇影評就是這樣開始提筆寫起的。提筆前我幾乎思索了半個月的時間,始終在幾種形式之間搖擺不定,最終,我決定以這樣的形式寫作這篇影評。即儘量不談及拍攝技術層面的諸多問題,也儘量不觸碰影片情節內容上各個存疑之處。
  • 寄生——《寄生蟲》影評
    雖然跟大家誇下了海口要寫《寄生蟲》的影評,但真正到了動筆的時候我還是挺糾結的,畢竟現在網上的影評層出不窮,專業性的更是一抓一大把,再加上開學忙碌,這影評一拖就到了現在。我到底給大家寫些什麼呢?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從主題表達與拍攝技巧,人物形象和細節解讀三個部分來寫。(三部分均由電影時間順序寫,可能看起來會有點雜亂。)
  • 《聶隱娘》臺詞太少惹吐槽 醫生說她是孤獨症患者
    不管看沒看懂,觀眾們對片中聶隱娘的那一句「一個人,沒有同類」都應該印象深刻。廈門一心理醫生說,從電影中表現的一些特點來看,聶隱娘有病,很有可能是一位亞斯伯格症候群(泛孤獨症)患者。帶他去醫院就診,醫生經過一系列的檢測,認為田田屬於典型的「亞斯伯格症候群」,給他開了一些藥,叮囑按時服用。高老師說,田田從不理會身邊的人在做些什麼,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有人試圖接觸田田的身體,他就會顯得特別生氣。但在學校的遊戲室裡,田田坐了一個下午,居然用積木搭建了一個範圍近兩米,擁有複雜圖案的多米諾骨牌陣,其結構之精巧,讓老師們都驚訝不已。
  • 孝星頒獎禮上的分鏡頭:「突然的感動」讓愛流湧動全城
    在11月5日的2013感動日照「十大孝星」頒獎典禮上,整整三個小時,演播廳一片寂靜。在場的觀眾無不被「孝星」們的感人事跡所感動。然而在被孝星的感人事跡所觸動的同時,現場發生的「突然的感動」也幾次讓觀眾動容。
  • 夏邦: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夏邦: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2016-04-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胡彬 夏邦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運營法國勃艮第葡萄酒的企業,對夏邦人而言,葡萄酒是一份事業,核心是愛的分享與傳播。夏邦的夢想就是讓更多的人懂得葡萄酒,分享葡萄酒,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 《愛、死亡和機器人》影評
    《愛、死亡和機器人》影評 《天鷹座裂縫》是個人以為《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第二精彩的一集,同樣改編自阿拉斯泰爾·雷諾茲的小說。
  • 網友影評:《猩球崛起2》格局大暗喻人類 動作捕捉全面發揮
    網友影評:《猩球崛起2》開場那張畫著迷彩的猩猩臉總讓人想起《賽德克·巴萊》,都是叢林中的野性。而隨後的追逐狩獵場面,更是為影片帶來了宏大的史詩感。這一系列的變化,讓第二部《猩球崛起》徹底告別了上一部的小範圍與小格局,向更廣闊的世界前行。
  • 爛片避雷針+專業影評寫作指南=《如何寫影評》
    球賽評論員就是那個開門的人,有了他,普通球迷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愉悅感。電影也是一樣,如果觀眾在觀影可以之前先看一下專業的影評,那麼在觀影時就能獲得更多的樂趣。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看影評的好處,網上的影評也越來越多。但是網上影評的水平參差不齊。那麼我們如何鑑別影評是否專業,如何寫出一篇專業的影評呢?
  • 《好先生》贏得了收視率,演員孫紅雷卻失去了觀眾 (一)
    愛一個人什麼感覺?寶寶不太知道,但,我知道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就是白天吃飯、晚上睡覺想的都是她。那我是不是愛上了《好先生》?不,我只是恨自己不大度,這麼爛的劇,居然不知道怎麼寫影評分析,為什麼不知道怎麼寫?
  • 2大金像影后+1名金馬影帝,《怪物先生》終於在世界盡頭遇見你
    怪物先生影評: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近年來,國內商業電影似乎都把大量成本預算花的特效製作上,從中美合拍的《長城》,獲得金馬最佳視覺特效的《悟空傳》,到被稱為中國科幻巨作的《流浪地球》,我們都能從中看見他們試圖以大型特效場面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讓觀眾感覺值回票價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