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嗎?5大特徵,規律生活有助安撫小小孩情緒

2021-01-10 鴿子醫生育兒

前陣子很火紅的懸疑推理《誰是被害者》上映,全劇題材不僅涵蓋多種社會問題,包含:性別、個人權益、精神疾病等,劇中男主角方毅任更是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工作人員,然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哪些特徵呢?

雖然亞斯伯格症目前沒有藥物治療,但可以藉由康復與社交技巧訓練。改善亞斯伯格症患者的精細動作問題與人際互動技巧,爸媽的陪伴與心理治療,可增加孩子問題解決與情緒調適的能力。因此,早期確認孩子是否患亞斯伯格症,同理孩子在社交與情緒察覺困難時,並及早協助增加察言觀色、社會互動能力,將大大減低孩子日後在學校、社會遭遇誤解與本身情緒困擾的機會,讓他們展現出善良與誠實的優點,也才能進一步發揮孩子的天才潛能。

而爸媽要怎麼觀察孩子是否有亞斯伯格的特徵呢?

1. 缺乏同理心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經常被誤以為缺乏關心別人的能力,其實孩子只是弄不懂別人的情緒,在自己也不會表達情緒的同時,儘管在玩樂中,也容易表現出面目呆板的樣子,無法做出符合常理中該有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在《誰是被害者》中,方毅任行事始終板著一張面孔,儘管有時情緒激動,但臉部表情仍僵硬,肢體也不協調,在他發覺這起連續命案與自己失聯多年的女兒有關時,也一心只想找回自己的女兒,對其他死者的遺願及動機毫無興趣。

2. 缺乏社交能力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無法辨別不成文的社會規範,也難以理解規範偶爾會有例外,因此,一旦向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解釋某些行為規範後,孩子可能會極為嚴格地執行,甚至會去約束其他小朋友,加上亞斯伯格的孩子會不自覺說出激怒或令人難堪的話,容易和同學起衝突,影響小朋友在幼兒園的人際關係。此外,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團體沒有歸屬感,只在乎自己的喜好,如果被迫參加團體活動,會十分焦慮恐慌。

在劇中方毅任不論是在學生時期或出社會時,與同學、同事間都相處得不太融洽,除了經常被捉弄之外,表達意見時也容易被忽略,幾乎都是獨自一人行動,不喜歡團體合作。

3. 非語言溝通能力不良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社交時,較無法解讀文字以外的線索,像是媽媽要請孩子幫忙拿拖鞋給客人穿,媽媽問:『拖鞋呢?』孩子卻回答:『在鞋櫃裡。』上述可知孩子並沒有聽出媽媽的言下之意,同樣,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也聽不出嘲笑與幽默的差別,有時還會因為不了解而誤會他人。

在劇中,同事跟方毅任開玩笑時,方毅任並沒有跟著打鬧起鬨,反而一臉正經。

4. 對特定事物有強烈興趣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通常會著迷於特定事物,喜歡收集特定物品,常見的種類包含:交通工具(像是汽車、火車......)、恐龍、武器等等,也喜歡藉由不斷汲取相關資訊,讓自己對於特定事物瞭若指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也會對於某些生活例行公事十分堅持。

在劇中,不論是在學生時期或是在警局時,方毅任對於工作十分專注且執著,對於監識程序有一套自己的行為模式,較不懂得變通、僵化,當模式被破壞時,便會有些情緒失控。

5. 肢體不協調、行動笨拙、姿勢怪異

在劇中,方毅任的肢體語言都表現得極為僵硬。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肢體動作發展較遲緩,因此開始學習走路的時間比一般孩子晚,走路姿勢較怪異、不擅長球類運動、對於精細動作有困難(像是綁鞋帶),且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於聲音、光線、味道感覺極端,不是過於敏感,就是不敏感,痛覺則不敏感。

打造高規律生活、給予正向回應,可安撫亞斯伯格孩子的情緒

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因具有執著相同生活方式與習慣與不易適應多變環境的特性,高度規律的生活,可讓孩子適應良好,倘若需要改變,也必須先和孩子溝通,並給他足夠的心理準備時間;在與亞斯伯格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多多給予孩子正向的回應及肯定,讓孩子能夠迅速、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行為目的;除此之外,建立一個安全、制式的獨立空間也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心,適當利用圖像或色彩類的視覺記憶,對於孩子記憶事情該如何進行與注意事項也很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我不是怪咖!亞斯伯格症三大特質,請這樣與他相處
    你知道愛因斯坦、漫畫家朱德庸都是亞斯伯格症患者嗎?他們常被認為是怪咖、不懂與人相處,其實這是這種疾病的特徵之一,當孩子出現以下三種特質,就需懷疑有亞斯伯格症!正確認識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屬一種發展障礙,最常出現的困難是在人際互動與情緒處理上,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平均而言,孩子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大約是8~11歲期間。
  • 朱德庸:亞斯伯格症讓我比正常人更正常
    甚至可以約個時間,我們來深度聊聊。如果您從故事中看到了朋友、家人,請將故事轉發給他。也許,我們正是他要找的。 他是一位亞斯伯格症患者,也就是自閉症的一種。但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挺正常,反而是街上行色匆匆的大眾,在他眼中則多多少少有那麼一些不正常。
  • 影評:《無所不知先生》,亞斯伯格患者的愛,讓人感動揪心
    在還沒看這部之前,一直以為這是一部因為家裡有個亞斯伯格的孩子,所以家長要費盡心思照料他的感人故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反而是一部講述關於亞斯伯格的孩子,他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愛,去面對世界。電影一開始就展現出男主角文森巴度熱愛單身的特性,他有規律的生活,每天早上都要晨跑運動,開著自己拉風的敞篷跑車,並且正在學習中文,打算前往中國擔任足球教練。對他來說他沒有結婚沒有小孩,是輕鬆沒有負擔的樂視。在接到母親生病的電話時,文森巴度也沒有念頭想要因此為誰留在法國,他就是一個我行我素的傢伙。裡歐─文森巴度的侄子,在母親生下他之後,就消失在人間了,由外婆一手帶大。
  • 個案故事 你好,亞斯伯格!
    二、我希望有同伴。 社工接觸到小樂後,首先運用同理心與小樂建立關係,和小樂一起閱讀她喜歡的讀本,了解她內心的真實想法,原來她也很苦惱自己的情緒和學習問題,她希望像讀本裡最喜愛的主角一樣「無憂無慮,沒有束縛,擁有一個懂自己的有默契的同伴」。
  • 小孩脾氣壞?學英國媽媽拿出一隻礦泉水瓶吧!壞情緒迅速逆轉!
    「怎麼小朋友動不動就生氣」,「我家小孩的脾氣很差」,「一不順意就撒潑」……看看下面,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發展規律,你可能會坦然一些,因為不是只有你家小孩愛發怒。很多爸媽感覺,小朋友暴怒時是很難熬的,「你很難心平氣和」,「總想讓孩子的暴怒停止」……所以氣急敗壞下,父母們就可能會採取了不適當的措施,例如吼孩子,或打罵孩子。看看下面一位英國媽媽的妙招吧。自製「冷靜瓶」,安撫小朋友情緒這是來自英國的一位媽媽安吉拉的方法,據說這方法在當地很流行。安吉拉有一個2歲半的女兒伊米,人稱「惡魔般小女孩」,為什麼?
  • 泛自閉症(亞斯伯格)的語言溝通障礙
    泛自閉症又名亞斯伯格症候群或亞氏保加症,是屬一種發展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許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賦,只有極少數的人屬於高智商,經常出現肢體笨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偶爾會發出怪聲音,但並不作為診斷依據。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鄰居都快急成熱鍋上的螞蟻,不僅要安撫好小孩的情緒,還得想方設法找拼音補習班給孩子補課,課後還要自己帶著孩子認字讀拼音,鄰居真的忙得焦頭爛額。那段時間,鄰居肉眼可見地瘦了。鄰居苦笑著說:"現在孩子上學,全家受罪。為了讓她學好拼音,可不,命都差點豁出去了,真的累到虛脫。"
  • 孩子這5個「特徵」明顯,說明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很「吃得開」
    如果孩子身上這5個特徵非常明顯,說明孩子的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吃得開」。特徵3、會照顧人這裡的照顧人不是指照顧一個人的生活,而是會照顧別人的情緒。情商高的人,不會去鑽牛角尖,也不會斤斤計較,非常懂得去包容別人。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挨揍往事●說起這個話題,28歲的小天(化名)有一段非常逗趣調皮的回憶。「你們小時候玩過西瓜皮嗎?就像現在小孩玩滑板車那樣。」小天說,那天他自己一個人在家,吃完西瓜後無聊,他就把西瓜皮當滑板車,一腳踩上去滿屋跑。「滑完我就回去睡覺了。睡夢中,一大巴掌打在屁股上,迷迷糊糊被我媽拽起來。哇,滿屋的果蠅到處飛。」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樂樂又哭著回家了,樂樂媽媽見狀趕緊上前詢問情況。可是樂樂抽噎著根本無法表達清楚,這可把樂樂媽媽給急壞了。終於樂樂媽媽花費了好大的勁兒,這才把樂樂安撫好。樂樂帶著哭腔說「我的數學考試沒有得到100分。」
  • 孩子睡覺說夢話,又哭又笑,「睡眠規律」在作怪家長了解這些改善
    鄰居近來發現孩子睡覺會說夢話,聽不清孩子說的是什麼,但是卻讓鄰居覺得有一些好奇。孩子咿呀的樣子,似乎正在經歷著什麼有趣兒的事情。鄰居很納悶兒,孩子這麼小就會做夢了嗎?有時候鄰居會急於把孩子抱起來安撫,但是這樣反而把孩子吵醒了。看著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鄰居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抱起孩子容易把孩子吵醒,但是不管不問又擔心孩子睡不踏實。
  • 孩子喜怒無常?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美國心理學家巴瑞特教授曾經也提出了一個"情緒粒度"的概念:情緒粒度小的人比較能夠把控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但情緒粒度大的人往往對情緒的感知十分模糊,一般只有"棒極了"或"糟透了"這樣的感覺。
  • 孩子情緒的好壞跟身體密切相關,你知道嗎?善用3R策略調節情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3R策略」是美國心理學家圖爾特·尚卡爾博士和特雷莎·巴克爾在《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一書中提出的調節情緒的策略。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孩子肚子餓了或者沒睡好覺或者生病了,都很容易情緒低落,這些是跟身體有關的情緒。只有了解孩子的哪些情緒是源於身體狀況,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 寶媽帶一歲孩子坐飛機,給乘客準備小禮物:擔心孩子哭鬧打擾到您
    ,在上飛機時便分給了同艙的其他旅客每人一份,在小禮物上還附了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我是哎呀,剛剛一歲,這是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他們有點小緊張,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祝您旅途愉快。」
  • 父母「情緒」對小孩影響多大?「靜止臉實驗」,家長都應該了解
    最近在網上看新聞的時候總是出現一些讓我感到唏噓不已的事情。比如在江西南昌地鐵上,一位母親因為孩子不下心掉了5塊錢的車票,而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保留地脫口大罵孩子。在福建,一位母親因為自己沒有把控好情緒,用充電線勒死了自己的親生孩子,自己隨之跳樓自殺。眾多這樣的事件都在向我們反映情緒失控帶來的嚴重後果。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家長要建立好「情感連接」,解救孩子情緒
    這時候已經快要上課了,看著其他小孩子乖乖的走進校門,門口越來越冷清,老師也上來安慰孩子,讓孩子進去上課。可是兒子就是不聽,抱著媽媽不讓走。安慰了許久。媽媽又趕著去上班,火氣漸漸上來,就硬把孩子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扒開,對著孩子說:"你不去上課,你要幹嘛。要在這裡站一天嗎?"兒子被媽媽的動作和語氣嚇到,抽抽噎噎的哭了起來。
  • 孩子有這些表現,留意了
    他是沒有感情嗎? 但這卻真真實實發生在Asperger syndrome(亞斯伯格症候群,也有稱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身上。 大家可能對亞斯伯格症候群並不熟悉,但是卻有很多人卻飽受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困擾。中國漫畫家朱德庸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表示,自己是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
  • 兒童亞斯伯格症特徵及表現
    亞斯伯格症特徵Asperger描述有八項特徵:(1)在非語文溝通上呈現出缺損的狀態,影響其語調與臉部表情;(2)具有特殊之語文溝通模式:如談話技巧不佳,或談話出現冗長、依字面意義表達、學究式對話等情形,且談話過程常缺乏相互性;(3)社會適應不佳及特殊興趣:如沉迷於特定的主題,因而妨礙其習得自助技巧,或社會互動上的困難使其遭受嚴重之欺凌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4歲的鵬鵬在幼兒園被老師批評感到很生氣,回家後媽媽叫他吃飯,他把怒氣遷怒到媽媽身上,就在這時,家裡的小狗跑過來蹭鵬鵬小腿,試圖安撫小主人,卻被發脾氣的小主人一腳踢到陽臺,小狗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就這樣從陽臺掉下去,摔死了。
  • 孩子有情緒一定要共情?這4種情況就不適合共情,父母別搞錯
    她早上上班前把兒子送到幼兒園,小孩哭鬧得厲害,怎麼安撫也不管用,每次她都落個「倉皇而逃」。她還吐槽說:怎麼育兒文章裡學來的共情技巧都沒用?平時用著還有點用,現在關鍵時候卻失效,太氣人了。一聽她這話,我是非常有共鳴。我也經常用「共情」,因為育兒書裡都說要有同理心,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撫孩子情緒共情最管用。同樣,我也覺得這個方法有時有用,有時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