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什麼,是宇宙的基本原則,生命的存在就是為了對抗「熵」

2020-11-23 科技即正義

「熵」是什麼東西,有一部分接觸過這次,但是還是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個這個詞,簡單的說熵是混亂程度的單位。什麼是混亂程度呢,簡單的說,一個系統擁有的信息越多就越混亂,越難以被表達,就越混亂。熵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將從有序變為混亂,我們人類也是如此。

生命就是不斷克服「熵」

熵的增加是不可逆的,但是是相對於一個獨立的系統來說,比如我們人體,如果隔絕一個人,沒有食物,沒有呼吸,人就會死去,融入環境,開始的時候我們用一個字人就可以藐視這個系統,但是一旦人死了,開始分解,我們就很難去形容組成人的這個系統。

而人類之所以一直在存活,就是因為持續不斷的從空氣和食物中獲得能量,我們在降低身體內部熵的增加,但是我們沒辦法完全讓熵不增加,所以我們的軀體還是會慢慢老去,直至死亡,而我們存活的過程就是將身體內部的熵轉給宇宙,而且是加倍的轉給宇宙。

宇宙的熵

人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的在不斷的降低自身熵的增加,地球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也一直在做降熵,比如說地球白天從太陽獲得了很多高能的光子,到了晚上又以紅外輻射等方式將能量返回太空中,但是,因為能級不一樣,所以地球在返還能量的時候是以加倍的粒子來返回的,雖然能量總和接近,但是因為地球返還太空的粒子能量比較低,所以地球一直在降低自己的熵,將多出的熵都返還給宇宙了。對於整個宇宙來說,熵是一直持續不斷增加的,比如說恆星爆炸形成星雲,熵在增加,恆星再度從星雲中誕生,針對星雲來說,熵小幅度的降低,但是宇宙的總熵增加,直至再沒有恆星可以從星雲中誕生,我們的宇宙走向了滅亡。

相關焦點

  • 因為「熵」的存在,生命有盡頭,宇宙也有盡頭,你知道什麼是熵嗎
    為何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這是一個我們都知道又不知道的一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生命,地球乃至整個宇宙都逃脫不了「死亡」這個終點的。這是已知宇宙的基本定律,誰也改變不了。5億年前在遙遠的M742星系,曾有一個意識體向人類發出一個問題,「宇宙的終極」到底是什麼?熱力學第二定律可能量轉換永遠會產生熵,熵是什麼?這個概念異常強大,而且並不容易理解。
  • 宇宙中的「熵」到底是什麼?又是什麼能量控制著「熵」?
    為何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這是一個每個人都知道,卻又不知道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生命。地球,乃至整個宇宙都是向死而生的,這是宇宙的基本定律。誰,都無法改變。曾有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疑問:「宇宙的終極到底是什麼?」其實沒有人知道,或許是在可觀測宇宙之外還有更大的宇宙。又或許有多元宇宙的存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僅僅是一個小的不能在小的細胞。而人類乃至地球連一個細菌都算不上。但如果按照科學家的理論來講,宇宙的終極或許就是一個叫做「熵」的東西。
  • 宇宙中是什麼在對抗熵寂?
    「宇宙從哪裡來?」「宇宙到哪裡去?」「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看似無用但有大用。在重要的人生關頭,怎麼看待這些問題,往往影響了人們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這篇文章從「熵」這一物理概念入手,通過邏輯的分析方法,一點點揭開宇宙的真相。這是我的個人思考,也希望得到讀者們的批評指正,一起討論。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對抗「熵」的過程!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薛丁格《生命是什麼》一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定律,都可以說是廢話,都可以是多餘的,但唯獨「熵增定律」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價值總價。熵增原則是自然界至高無上的原則,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搞懂了這個定律,就參透了世界的本質。什麼是熵?
  • 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創造演化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高級經濟師、工程師李玉山所作的《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創造演化》的報告引起學術界關注。李玉山希望他2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能夠早日得到承認,也非常希望通過學術爭論得到專家學者的指正。現刊登李玉山《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演化》一文的基本觀點,以期引發討論。
  • 熵與商
    筆者見賢思齊,為了掌握這個冠絕宇宙的終極法則,窮儘自己文科生的斷章取意,終也在韋編三絕之後得出了自己阿Q精神的欣欣自得。情緒熵的5個法門熵增大意是說人、企業、宇宙萬事萬物早死晚死都會死,混亂無序就是熵增方向,只要活著就在走向熵增。所謂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 宇宙的終極是熵?你知道熵是什麼嗎?
    宇宙的終極是什麼?所有的能訴諸於口的存在,似乎都會走向滅亡?無論是一個人,一棵樹,一隻兔子,還是一條河,一個星球,乃至一個宇宙,它們似乎最終都會迎來自己的終焉時刻。那就是「熵」。什麼是「熵」呢?這個詞的解釋異常複雜,希望你能靜心看完。在19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了能量守恆定律。並且明確表示這個世界運轉的動力就是能量。
  • 熵:道出自然規則的熱力學單位,所以對抗自然規則的你很難自律!
    熵存在於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地方,大至宇宙,小至我們身邊。如果不能理解,那我們就把熱量這個我們並不是非常能直觀體會的參數忽略掉,只考慮混亂程度。比如我們身邊的東西都是容易被弄亂,還原難,有些甚至是不能被還原的。
  • 全球熵ETV 什麼是熵 解析entropy熵的概況 如何理解熵原理與熵增定律
    1 什麼是商?19世紀 中期德國的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克勞修斯在全世界第一個真正提出entropy熵的概念,克勞修斯是全球公認的熱力學理論奠基人,分子運動理論奠基者。熵是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物理意義指複雜,無或者混亂的度量。
  • 大佬們都在對抗「熵增」,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熵」是什麼?
    編者按:在1998年亞馬遜致股東信裡,貝佐斯說:「我們要反抗熵(We want to fight entropy)。」熵,到底是什麼?物理學中的熵增定律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本文作者指出,終其一生,我們都要對抗熵增,不然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默然中走向消亡。那麼如何對抗熵增呢?
  • 認識「熵」--「熵減」讓生命充滿活力
    最終,所有的摩擦力、電勢、化學勢都消失,整個系統慢慢地退化成毫無生氣的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於是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的熱力學平衡或「最大熵」,一種持久不變的狀態,一種死亡。有時我會說:宇宙的大背景是一種「混沌」、「無序」,我們要在「無序」中找出「有序」來,這就是「生命」。有時候藝術為什麼講究起承轉合、抑揚頓挫、明暗交替、......
  • 「熵」是什麼?宇宙最終會走向「熱寂」嗎?
    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進食行為,我們從食物中汲取了「負熵」來維持生命的有序,即「新陳代謝的實質就是及時全部消除有機體無時無刻不產生的全部負熵」。這裡的有序和無序是描述宏觀態的。
  • 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在137億年前,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奇點是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點。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
  • 到底什麼是「熵」?----熵的概念辨析(5)
    到底什麼是「熵」? 以前的介紹:熵的世界你不懂?----熵的概念辨析(1)熵(傷)腦筋?
  • 宇宙中的熵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熵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於是有科學家提出了熵,用這個名詞來解釋宇宙的奧秘似乎也沒什麼不妥,但當時熵只適用於熱力學,它解釋了宇宙的混亂程度,而道家的道又認為宇宙是有其一定規律可言的, 這好像有點矛盾,但仔細想想
  • 宇宙滅亡後會怎樣?——什麼是「熵」理論?
    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我們的宇宙處於低熵狀態,也就是最低的混亂度,隨著宇宙的膨脹和逐漸冷卻,宇宙中的混亂度開始逐漸增加,也就是熵開始增加。到了目前的130多億年後,宇宙的混亂度也就是熵值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在幾十億年,幾百億年甚至幾千億年後,當宇宙的熵達到了極限之後,宇宙的所有有效能量全部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的溫度都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就叫做熱寂,所以這種理論也叫做宇宙熱寂理論。這個時候,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的能量存在,整個宇宙一片漆黑,宇宙也就死亡了。
  • 宇宙滅亡後會怎樣?——什麼是「熵」理論?
    到了目前的130多億年後,宇宙的混亂度也就是熵值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在幾十億年,幾百億年甚至幾千億年後,當宇宙的熵達到了極限之後,宇宙的所有有效能量全部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的溫度都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就叫做熱寂,所以這種理論也叫做宇宙熱寂理論。這個時候,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的能量存在,整個宇宙一片漆黑,宇宙也就死亡了。
  • 我對熵原理的理解
    熵增原理指的是一個孤立系統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從朝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意思是向熵增加的方向發展。在系統內部,熵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所以一切都會從有序向無序發展,所以草木會枯萎,屋子不收拾會變亂,生命會走向衰老死亡。每個人都是孤零零來到人世,再一個人孤零零離開,融入宇宙無限的熵增趨勢,默默地被宇宙的一片混沌所吞噬。這是人生在世最殘忍的很少有人能夠坦然面對的事實。
  • 熵——奧妙無窮的概念,支配宇宙的萬事萬物
    我在學習物理(化學)時最喜歡的科目之一是熵的概念,以及它與幾乎所有事物的關係,從冰塊到整個宇宙。讓我們從頭開始。熵是什麼?熵可以被認為是隨機性的數量,或者等同於信息的缺失。物理上,熵是一個與「微觀構型」的數量成正比的量,而「微觀構型」與觀察到的「宏觀狀態」是一致的。
  • 99思維模型: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複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