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話常說一方抵三圓,紫砂壺方器型大全,你認識的有幾把?

2020-12-04 宜興找壺網紫砂

在紫砂的器形大類中,方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其不同於圓器,更多地是表現線、面的挺括和剛中帶柔的質感,我們都知道一方頂三圓,紫砂方器比圓器更難做,是重要原因。方器中角的處理,是表現茶壺氣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鈍角、大圓角的處理,非經驗老到者不能為。那麼方器都有哪些類型了,下面就是目前最全的方器類壺型。

1、傳爐壺

傳爐壺有著青銅器般的威嚴與穩重,它古樸典雅,曲線強勁有力,渾厚端正。是方中有圓,圓中寓方的典範,就其形式來說傳爐為傳統壺型,至清末曾改為四方傳爐,可謂歷久彌新。首先傳爐為古代道家煉丹所用之丹爐。其次,古時還有「金殿傳臚(爐)」一說,明清時代在殿試後兩天,皇帝召見新科進士。這就是「金殿傳臚」。「臚」有陳列的意思,「傳臚」就是依次唱名傳呼,進殿晉見皇帝。因古時候紫砂壺是士大夫階層的雅玩,將壺名取為傳爐,應有取其諧音後又取意自勉吧。

2、僧帽壺

元代創製的瓷器造型。壺式之一,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為口沿上翹,前低後高,鴨嘴形流,壺蓋臥於口沿內,束頸、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強烈的少數民族風格。元器形體敦實、壺頸較粗、壺流略短,明器壺流略長,清器頸略高,腹部略瘦。最早為元景德鎮青白瓷器。它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元代,最早出現時的載體為瓷器。明以後隨著大量瓷器工匠轉移到紫砂器方面的製作後也將此器形移植了過來。它的用途初期專為佛教僧侶飲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

3、四方壺

紫砂方器造型變化眾多,古有「方非一式」之說,主要有長方、四方、六方、八方、隨方、寓方等幾種基本形狀。四方方器作品形體優美,工藝嚴謹,氣韻生動,造型古樸,技法獨特。整體壺行透露出豪爽、剛勁、正直的陽剛之氣;比例準確,口蓋緊密平整,塊面挺括,線條利落,氣勢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藝水平毫不遜色於其它造型。

4、亞明四方壺

「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調;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1960年前後,由著名畫家亞明(1924~2002;原江蘇省畫院副院長)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1897~1977;建國初期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製作,合力完成!橋鈕、方形壺把、方形壺身,整款壺稜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範。壺鈕為標準的拱橋,鈕孔為半月狀,做工一絲不苟,極為精細。壺蓋略微鼓起,由壺蓋至壺身,四條稜線清晰分明,乾脆利索,寓意善惡分明,將方器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

5、雪華壺

雪華壺是顧景舟於20世紀70年代創新之作,壺名取瑞雪兆豐年之意。造型一直線作為主,從壺底,壺身直到摘手,用了大小比例合度的六方形塊面分層組合,來突出六方形的橫直線條的魅力。壺體上密下疏,以疏託密,蓋面及口頸部分主要以挺拔而稜角分明的線條構成,以線的粗細,面的寬窄反映雪華壺線條藝術,此壺製作規整,壺把端執舒適,壺嘴出水流暢,使用欣賞俱佳.。

6、漢方壺

紫砂《漢方壺》是傳統器型,從清初壺藝名家華鳳翔到民初制壺高手胡耀庭均有製作。漢方壺中有一款據有考古價值的作品,據考證,明末南京周圍伊斯蘭教盛行,清真寺林立,清真寺中的阿訇飲茶用的壺具一般都到宜興訂製燒造。從一把明代《漢方壺》底部所鈐阿拉伯文的印款來看,雖然今天我們已無法弄清這些印款的主人是誰,但可從中了解當年上流人士參與壺藝的熱情,制器尤精,豔麗秀雅,比例端莊,嘴似方,貼身胥曲流暢,細方把透出靈氣,口蓋嚴密,鈕方,小壺佳者則長於工巧。

7、六方壺

六方是根據幾何造型創作而來的紫砂器型,其形體明快挺秀,具有陽剛之氣,稜角清晰,將方器的幾何之美塑造得十分的漂亮,六方亦是經典方器款型,每款六方造型都達到了方器「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的規則要求。從早期的六方大彬壺到歷史悠久的僧帽壺,再到經典器型的雪華壺,無不一展示了方器「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於變化」的器型特點。

8、八方壺

八方器型是紫砂方器中較為難見的一種器型,現在多見的八方器型多為不規則的八方,八方壺造型方中藏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予人們乾淨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歷來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亦達到方器造型規則要求:「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於變化。方器除口、蓋、的、把、嘴應與壺體相對稱外,還要求做到「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

9、升方壺

升方壺造型與方鬥有點近似,不同之處在於壺蓋以及壺肩的設計,升方的立體感更強,同樣的四方基底,下寬上窄,具備了方壺穩重剛強的優點,又不流於呆板單調。壺鈕與壺把加入曲線變化與虛實空間對應,全器表現出剛柔並濟的美感,創作者能於不變中求萬變,這是制壺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升方同方鬥一樣,符合中國人心目中對「方」的理解,表現出一個人風骨悠然、剛正不阿、正直利落的性格。

10、磚方壺

磚方是方器造型中較為經典的器型之一,據考證磚方壺最早出現於明朝晚期,由當時的制壺能手許龍文所制,其所制磚方曾流傳於日本。但磚方的原創作者暫無從考證,磚方壺是方貨中較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磚方壺壺體長方高身,線面乾淨利落,直挺不板,給人以坦坦蕩蕩之勢;四方壺嘴胥出自然,方把剛毅,橋鈕壓蓋,口平蓋緊,整體通出靈氣,散逸著精緻韻味。

11、四方橋頂壺

《四方橋頂壺》是近代壺藝高手吳淦成於民國時期創作的作品。所謂「橋鼎壺」,即指以橋形為鈕的紫砂壺,「鼎」為「頂」的偕音。壺底為四方形,壺身稜線呈弧度向上收縮,方圓結合。壺蓋與壺鈕製作得非常獨特,壺蓋四方,敦厚如礎,壺鈕呈拱橋形狀,矗立於平蓋之上,且壺鈕轉折多變,立體效果極強,甚是特殊,觀此壺鈕油然生出山水之意,若再配上山水畫境,壺與陶刻相呼應,那種意境幽遠之美令人嘆服。

12、合鬥壺

曼生受古文獻薰陶,信奉「天圓地方」之說,故一直想造一方壺以示人行天地間,曼生多方繪製均未得其形,再端合歡,其骨架傲然,若變曲為直,豈不正如所願,曼生不顧勞累,以合歡為骨架變曲為直,終成有稜有角之方正壺,而此時銀河星空星光閃閃,意寓吉星高照,北鬥南鬥同月而輝,遂以合鬥命名之。

13、青獅壺

此壺特以紫褐中泛青的調砂泥製作,與青獅主題相吻合。壺呈長方款式,以起伏復帶線裝飾,底足外敞,敦古有力。肩方挺秀,聚合於壺蓋中心,階梯狀過渡,比例適度。四方形嘴與把,氣韻貫注全壺,嘴端額唇變化修飾,透出靈氣,壺把與壺肩相接,均勻趁勢,製作結構合理。壺頂雕塑青獅為鈕,雄姿煥發,與傳統壺式融切。壺蓋平整嚴合,似有合蓋舉起全壺的態勢。

14、藏六壺

遇危險,龜將頭尾和四足縮入龜甲中,謂之「藏六」,亦稱「龜藏」,喻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簡出免招嫉惹禍者。藏六壺以此為設計理念創作,壺身分六面,筋紋與壺蓋相連,壺底加足,十分耐看。

15、青玉四方壺

青玉四方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昌鴻首創的作品,他取材於中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借鑑了青銅文化器皿造型的鐘鼎,設計成方形壺的壺體,而在壺的嘴、把、鈕上,又借鑑了新石器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魚」、「玉龍」及良渚文化的「玉琮」。李昌鴻老師設計的這款青玉四方壺蘊含無窮的傳統文化,而這也是他創作紫砂壺的一大特點。

16、四方竹壺

壺的主題取材自竹的形態,身筒為一段竹節,流、把、滴做得如同截取竹枝,彎曲安裝而成,結合之處有著飄逸的,簡簡單單的幾片竹葉延伸出來。整體搭配恰到好處,線條流暢,秀美安靜又不失動感,很好的體現了竹子的高雅、純潔、虛心、正直、堅韌不拔、高風亮節。

17、四方如意壺

此壺外觀古樸自然、型制規整,四方壺型剛柔並濟,方中帶圓,過度平滑,線條柔和,穩重實在;隨處裝飾的如意紋飾切合主題,寓意吉祥!

18、印包壺

印包壺為明代萬曆晚期名家時大彬所首創,其壺藝影響後人甚巨。在當時印包茶壺的造型可說十分大膽和有創意。印包壺以其壺體形似包袱,包裹印璽寶誥,亦稱「寶誥壺」或「包袱壺」,器形含有包裹財貨奉贈之意,而廣受歡迎。

19、大彬六方壺

大彬六方是經典方器器型,同時也是目前已知出土並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方壺。大彬六方由時大彬原創,壺身呈六稜柱型,壺的所有部位與壺形體相稱,整體線面挺括平整,有稜有角,給人明秀挺快,乾淨利落的陽剛之美。

20、 方山壺

此壺是經典的紫砂方器。壺身呈現方形,線面清晰,壺蓋、壺把、壺嘴都由方元素構成,規整大氣。直線線條在此壺中運用得大氣磅礴,層次感非常豐富,製作不易,可見工藝師功力。

21、 方鍾壺

方鍾壺,以其形似方鍾而得名,由傳統經典造型演變而來,是紫砂壺傳統造型之一,此型自清中期創製,流傳後世至今。其型曲中有直,剛中帶柔,勻稱協調,頗顯作者功力。壺體、壺嘴、壺把均為規整方形,器型仿效古代鐘形,方中寓圓,故名方鍾壺。

22、 弧稜壺

此壺為近代經典器型,壺呈方形,四角圓轉,上小下大,蓋鈕內孔圓,外呈三瓣弧形,壺把圍成一圓,邊沿稜角清晰。壺體穩重端莊,線條柔和圓潤。整器造型有深奧莫測的方中寓圓、圓中見方的奇妙特點,被譽為紫砂茗壺傳統器皿中的「上品」,具有濃鬱的古色古香韻味。

23、魁方壺

魁方壺,方器器型,無論是點、線、面皆挺括,線條明朗利落,整器很有力度!壺體表面內斂沉穩,高頸平蓋,方把爽利,壺流胥出自然,壺身四面鼓出方面,壺風豪邁,氣韻端莊不俗,虛實結合的技巧讓人嘆服!

24、鳴遠四方壺

鳴遠四方乃經典方器壺型,也是清代陳鳴遠的代表之作,作品方中亦圓,圓中亦方,壺身方正圓潤挺拔,壺把、壺嘴流暢舒展,落落大方,高挑的壺蓋壺鈕,醒目而得體的高居其上,不卑不亢,四足穩穩的拖住壺體。整把壺像一位韻致、健壯、瀟灑的雅士,通身超然灑脫,祥和渾厚。

25、雅方壺

雅方壺壺身為正四方型,稜角線條筆直如刀切。四足平整,工整的美感更為突出,方把與整體設計相呼應,造型更為協調,工整的線條逐級抬升,至壺鈕部位成一顆方型珠,恰好與壺身造型大小對應。壺把四方外觀,盡顯幹練,壺嘴粗細過渡中有爽利的氣勢。

26、福緣八方壺

壺身的四方型中融入圓形,四角被切去,圓滑裡有工整自然。子母線的圓潤非常動人,平整細膩,足見工藝高超。蓋上鼓起,八方珠鈕小巧精緻。彎流嘴上下粗細變化獨特,弧線的美感十分突出。而壺把則是粗細一致,端握趁手。

27、四足方壺

四足方壺是青銅盉造型,四楞形袋狀腹外鼓,四柱形細足,柄端雕刻獸面,璜形蓋鈕。是造型古樸、製作精湛的上佳紫砂器,該壺型乃陳鳴遠代表作之一。造型寓圓於方,敦實厚重。彎曲流,環形把手,下附四餅形底足,製作精細,質樸大方,結構合理,用功獨到。蓋面鼓出,子口密縫緊湊,蓋頂與壺身形制相若。屬幾何形類的方器,壺的餅形底足,在陳鳴遠款紫砂壺上屢見,已形成一種特徵,亦可作為賞鑑鳴遠壺的依據。

28、抽角方壺

抽角是紫砂傳統造型之一,隱去直角,抽角造型的壺美觀大方、樸實雅致,少了一份尖銳多了一份柔和。使壺的結構有豐富的層次感,突出身筒塊面,抽角處往裡凹而曲折委婉,塊面分明。壺身塊面往外凸而骨肉亭勻,塊面清晰。 兩種不同弧度的塊面的結合的非常自然。抽角可分為多種類型,如四方抽角、六方抽角等等,且可根據不同的壺型進行改變,例如抽角石瓢、四方抽角、八方抽角等等,無論是哪種造型演變而來,抽角的氣、神永不變。

相關焦點

  • 漲知識:紫砂圓器壺型圖譜大全
    清代吳鼎梅《陽羨茗壺賦》:「圓者如丸,體稍縱,為龍蛋。」有說龍蛋壺的造型是取於蛋型。詩經《貔貅出世》中記載,龍的九太子貔貅是從龍蛋中破殼而出的,而在民間,貔貅既有闢邪的意思,又有「家有貔貅萬事無憂」的含義在裡面。
  • 紫砂壺按壺型可分為哪些?紫砂壺三大器型介紹
    玩壺的樂趣,一部分也莫過於此。 但無論它的造型如何千變萬化,卻離不開壺身,壺蓋,壺鈕、壺嘴、壺把、壺底這些個元素。紫砂泥料有大類的劃分,紫砂壺的器型有嗎? 當然有,接下來砂軒就來向大家介紹介紹紫砂壺的三大器型。
  • 史上最貴的六把井欄壺,你有同款嗎?
    經典器形之井欄 文丨砂海墨韻 紫砂的經典傳統器皆有由來,如曼生壺系列、申錫、子冶款等,而在曼生壺中更是有許多經典器形,最為著名的便是石瓢、井欄、扁石、合歡
  • 學堂|顧景舟大師的經典壺型,你認識幾款?
    顧景舟,宜興紫砂七老之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可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鬥」。 顧景舟所創作的數十種壺型堪稱件件精品。
  • 正器紫砂|大巧不工 · 李衛明《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在李衛明的早期制壺生涯中,以臨摹歷代名師的紫砂藝術作品為主。正器紫砂典藏《明爐》一把好的作品,必定是傾注了制壺人情感的,無論是摹古、復刻還是原創的壺,都能夠給人一種歲月沉澱的美感。正器紫砂典藏《明爐》此壺在傳爐造型的基礎上進行演繹,周身曲線圓潤得當,渾樸厚實,又兼有青銅器的威嚴莊重。
  • 紫砂壺非常流行的器型,你手裡有幾款
    紫砂壺造型之美,器型不知凡幾極為豐富。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下那些紫砂壺是歷史上非常流行的。西施壺西施壺,顧名思義: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於西施。「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
  • 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你認得幾個?
    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在紫砂界地位極高,它們的作用不僅僅是紀念紫砂歷史上的前輩高手,更是紫砂技藝的傳承,是衡量紫砂藝人制壺技藝的標準之一。2013年5月5日,「第七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在宜興開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宜興「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 如何識別低劣化工紫砂壺?純正紫砂是什麼顏色?
    據其透露,灌漿壺就是把普通陶泥摻水機械攪拌成泥漿,為了模仿紫砂的質地,根據需要摻入錳、鋅、鐵等化工原料,然後在石膏磨具裡成型,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天可生產三百到五百隻。為了讓成品壺表面更具誘惑力,還會使用拋光、打蠟,甚至塗上凡士林或皮鞋油等。而一般拉坯壺使用的是高嶺土而非原礦紫砂泥。高嶺土是1:1型層狀八面體矽酸鹽礦物,結構不同,成型的方式也不一樣。
  • 民國著名紫砂商號,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蓋牆上有楷書「老貢局」刻字,「貢局」是清末外銷泰國的宜興紫砂壺上常見款識。晚清外銷泰國的壺式基本為光素簡潔造形,然而做工精巧,比例得當,大多數出自當時優秀紫砂藝人製作,是宜陶又一珍品。受潮汕功夫茶的影響,朱泥小壺在南洋新、馬、泰盛行。史載,光緒年,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在宜興訂製了一批紫砂壺,壺底印有泰文「拉瑪五世」印記或楷書「貢局」等字款,壺蓋和壺柄偶有陶工名款。
  • 紫砂壺經典器型推薦之全手工原礦四方坦然
    泥料:段泥;段泥,在紫砂泥中一直就是礦藏量稀少的代名詞。紫砂泥本屬伴生礦,而段泥則是伴生礦的伴生礦。此款段泥胎質中砂質顆粒豐富,具有柔和的層次效果,表面具有一定泥沙效果,色澤自然。作品介紹:此壺型制方正,四角垂方,角鈍而勻,稜線隱而不沒,線挺而直,方中寓圓,轉折迂迴之間,舒暢自由,穩健中見大氣度。
  • 美術研究|從美學角度論紫砂造物之道及發展趨勢!
    明朝初年由煎磚茶改成散茶後,紫砂的歷史記載就開始豐富起來,可見「茶有茶道,器亦當體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從明朝吳經墓出土的吳經提梁(見圖2)器型和裝飾來看,紫砂已經非常成熟,從制器傳播到宮廷宦人使用以及普及的過程,可以看出,紫砂器不僅是實用器物,還同時作為禮器或者祭器,在當時具有超人的神秘力量,起到人生禮儀的部分功能。
  • 紫砂壺器型|形態迷人,賞心悅目的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 被譽為「紫砂壺三大美」之一,可以想見美人肩紫砂壺形態有多迷人。美人肩紫砂壺直至今日仍然符合大眾的審美,這種紫砂壺值得每一位壺友與工藝師細細欣賞與品鑑。
  • 漢鐸壺圖片和銘文賞析
    蓋有「韻石」款,韻石,清末壺藝家,曾與梅調鼎合作制「赧翁壺」,底有「曼陀華館」款,何心舟,號曼陀華館,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制壺名手,造型別開蹊徑,獨具一格,常為文人雅士制壺。此壺線條簡練,直中帶弧,方中寓圓,穩定中孕育變化。
  • 紫砂壺行話:「花貨」、「光貨」,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紫砂壺造型非圓即方,這種「圓」和「方」,再進一步塑型、裝飾後,就成了五花八門各種壺型,像「西施壺」、「供春壺」、「石瓢壺」、「掇球壺」、「漢瓦壺」……等等。紫砂壺這麼多的壺型,大體可以劃分為花貨、光貨、筋囊貨和雕塑類四種類別。01.花貨用浮雕、半浮雕的造型手法,仿生自然界、動物界自然形態的紫砂壺,通常稱之為「花貨」。
  • 丁亦琴答壺友問:紫砂原礦有沒有黑泥?
    ,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關心的問題。  1、問:請問丁老師,紫砂原礦有沒有黑泥?  丁亦琴:原礦黑泥的確是存在的,但是儲量非常少,現在市面上很難見到了,或許有些老師傅會有收藏,但肯定不多。  2、問:焐灰的壺是不是都是有問題的壺?  丁亦琴:焐灰工藝最早發明出來,目的是為了修復那些在燒制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花壺、或有小瑕疵的壺。不過後來經過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套獨立的工藝,在現在黑泥原礦幾乎不可見的時代,一些喜歡黑泥紫砂壺的朋友,只能使用焐灰工藝做的「黑泥壺」,所以不一定都是有瑕疵的壺,也可能是顧客指定要這樣的壺。
  • 紫砂壺中最耐看的壺型,是哪些?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製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
  • 什麼壺泡什麼茶?一分鐘教你學會怎麼挑選紫砂壺的器型、容量
    所以很多壺友都會諮詢小花,這個泥料的壺適合泡什麼茶?這款泥料的壺又適合泡什麼茶?之前對於泥料和茶的對應關係已經和大家分享過了。今天總結了一下我們中國的六大茶類應該選擇什麼款式的紫砂壺!1. 綠茶很多人都說綠茶不適合用紫砂壺去泡,應該用蓋碗,那是因為你沒有掌握好泡綠茶的方法。
  • 以壺會友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以茶會友、以壺待客」的完整和規範的禮儀,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尋根溯源,歷來茶事禮俗,以壺相贈,是笑迎天下客的一種禮節,也是文化內涵和禮儀交往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 一桿槍,一支筆,還畫了一把價值連城的壺……
    紫砂造型變化眾多,流傳至今的經典器型中,以人冠名的紫砂壺,無不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如供春壺、大彬壺、孟臣壺等。如果說到方器,也有以人命名的器型,就是「亞明四方」。有云:「一方頂三圓」,方器製作難度很大,非工巧者不能成。方器創作者除了陳鳴遠,不得不提「亞明四方」的創作者——亞明。
  • 作為初學者,一把紫砂壺好不好,該怎麼來看?
    以我來說,拿到一個壺,不會先去問這個壺是誰做的。而是先看這個壺本身,從泥,工,型入手,一個好壺的意義是精工,好型,好泥,在這個壺的基礎上,再去看款,而不是把款放在前面。 關於壺價 好壺不便宜,便宜沒好壺。因為做好壺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而且對工齡,手藝,壺型理解跟把握,自己的操作,各方面都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