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冬前旺長危害大!學會5大防控措施,保你穩定豐產

2021-01-08 野生煮飯婆Y

近年來,小麥冬季前經常出現旺盛的情況,導致葉鞘長,嚴重的太陽和地塊在冬季前拔下。小麥在冬季前旺盛生長,不僅會過度消耗土壤養分水分,更重要的是,容易發生凍害,因此小麥產量減少。

小麥長得好的主要原因

(1)播種初期:夏玉米收穫后土壤水分比較好,大部分農戶利用土壤水分播種於10月上旬播種。播種後溫度較高,小麥幼苗早,分櫱多,個體發育快,葉窄細長,群體密集,形成田間窩棚,植物越長越旺。

(2)播種量大:部分農戶沒有準確掌握小麥品種的特性,不能根據品種特性和播種時間合理決定播種量,盲目增加播種量,經過小麥生長後進行分櫱,容易出現小麥幼苗擁擠旺盛的現象。

(3)過度施肥:在水肥條件好的麥田裡,過量施用乙醚、碳酸氫等氮肥,大麥芽容易長得好,銅王現象嚴重。

小麥旺盛生長的主要危害

(1)冬天和早春容易穿東海。因為王莊的原因,小麥生育過程加快,小麥幼苗柔軟,莖數多,春節糖分不足。特別是幼穗分化為陽角期後,內動能力明顯減弱,易受冬季東海和春寒影響,輕者落葉死亡,重者凍幼穗。

(2)中後期容易趴下。王廟長得茂盛,莖多,葉大,群體通風不好,植物嫩,基部長,莖壁薄,乾物質積累少,導致根發育變差,根數減少,土壤淺。例如,春天下大雨或中後期暴風雨時,根和莖同時發生,損失非常嚴重。

(3)易發生病害:秋冬氣溫高條件下,病菌越冬基數大,王廟本身素質差,抗病能力差,在適當條件下容易引起紋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

小麥旺盛的控制措施

(1)疏苗:撒小麥的話,從50釐米的大麥寬度中用鐵鏟或鋤頭抽出20釐米,用空行留下30釐米的大麥寬度,可以減少40%的群體。

(2)鎮壓:晴天沒有露水的情況下,最好用石慶、木槌等工具或多足等方法連續兩三次鎮壓麥苗(3)深鋤:在越冬到拔河前,可以結合田間除草,阻斷部分根,控制主莖和大盆旺長,抑制高粉的發生,加快小粉的死亡,促進身邊人的發生,促進控制。鋤頭深度通常為7-10釐米,第一根深鋤頭效果不大時,可以再進行一次。

(4)培土:可以將耕種和鋤頭結合起來,利用冬季空閒時間將泥土雜費、溝泥、青巨土壓在麥田壟上,抑制冬季盆景的發生和葉片的過度拉伸,促進主莖和大盆、粗硬的生長,同時培養大麥根,節約水分,提高地溫。

(5)化控:冬春噴灑生長延滯劑可以大大減少,這是抑制小麥旺盛、防止東海、暈倒的有效方法。目前,選擇了很多長風安或低矮的墓地進行化學控制,兩種藥劑的安全使用時間都可以在拔河前得到緩解。掃墓法適用於播種量大、基本苗木多的王母,花卉控制法適用於各種王母,其餘三法適用於大部分王漿麥田。

相關焦點

  • 小麥冬前旺長問題多,掌握控旺的3個措施,來年小麥也能穗長粒大
    小麥冬前旺長問題多,掌握控旺的3個措施,來年小麥也能穗長粒大。發生旺長如果不加以措施來控制,最後會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導致種植戶的收益減少,像今年的小麥的價格還是可以的,正因為小麥價格上漲,有些種植戶對小麥的長勢越來越看重。今年氣溫相對去年來說,溫度低,一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冬小麥旺長的原因主要有3個,①種植戶選擇的品種播種期不對,冬性品種播種要早一點,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弱春性品種播種要晚5-10天左右,在10月底前播種完畢。
  • 小麥冬前管理關鍵期,做好了這幾點高產不是問題!
    小麥冬前管理重點是,控制秋季病蟲危害,抓住時機搞好秋季除草。促根增櫱,培育冬前壯苗,確保安全越冬。提出以下管理意見。,即滿月水,對於播種、或出苗後墒情不足,必須澆水以保證小麥生長和分櫱;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進入分櫱期可進行鎮壓,控旺轉壯;對於耕作粗放、柴草較多的麥田,地面封凍前進行鎮壓,起到保溫保墒的作用。
  • 冬小麥控旺原因及措施
    原標題:冬小麥控旺原因及措施   農戶都知道,「麥無兩旺,早旺晚不旺」!小麥冬前不能長得太好,不然後期容易出現嚴重倒伏。
  • 山東發布2017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確保苗全苗勻
    《意見》指出,今年秋種,各地大力推廣小麥規範化播種技術,狠抓深耕整地、足墒播種、播後鎮壓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全省小麥播種質量總體不錯,當前苗情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部分前期降雨量偏大,大豆、棉花、水稻收穫過晚的地塊,小麥播種期偏晚。部分棉花、水稻茬地塊因騰茬較晚尚沒有播種。二是部分地塊播量偏大,有旺長趨勢。
  •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措施: 一、準確把握苗情特點,加強分類指導 據冬前考察匯總,全市苗情主要特點:一是全市小麥一、二類苗和旺苗面積均較去年減少,三類苗(包括「一根針」和「土裡捂」)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一類苗佔比減少13.5個百分點,二類苗、三類苗分別增加2.6和14.8個百分點,旺苗面積佔比與去年減少3.9個百分點。
  • 植保《土傳性病害的生物防治技術(二)》 《小麥真旺苗和假旺苗的...
    小麥旺苗,是指群體過大、個體生長發育過快、瘦弱、細長,或冬前就開始起身拔節的麥苗。小麥旺苗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種不良氣候因素影響,造成冬前旺長、早春凍害、冬後倒伏等諸多問題,導致小麥減產。特別是近幾年,暖冬氣候造成小麥冬前旺長的麥田面積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應引起各地的重視。那怎麼判斷小麥是否是真的旺苗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小麥控旺,什麼時間打藥最好?一定記好,別再錯過了!
    小麥冬前旺長表現為麥苗生長細嫩,莖數偏多,冬前葉面積係數過大;幼穗分化進程提前,嚴重年份和地塊冬前拔節。 3、小麥易倒伏 多數冬前旺長小麥因群體大
  • 小麥旺長鎮壓,您知道怎麼做嗎?
    由於秋季氣溫偏高,播種量過大,偏施氮肥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小麥旺長。小麥旺長後過分消耗營養抵抗力變差,田間生物體密度大,很容易遭受凍害,嚴重發生病蟲害,後期倒伏,所以麥苗旺長時,種植戶往往會採取控旺措施,其中,機械鎮壓是最常用的控制小麥旺長的方法。
  • 小麥赤黴病危害嚴重,農民朋友什麼時候防治好?可用哪些藥劑?
    今天小幫手和幾位小麥種植戶聊天時,說到了病蟲害防治的問題上,從我們當地目前小麥的長勢看很不錯,雜草不多,沒出現旺長以及發黃等症狀,只需等待著進行「一噴三防」工作就可以了。
  • 柑橘大實蠅粘結球,是如何防控柑橘大實蠅?
    大實蠅一年一代,成蟲通過產卵器穿透柑橘果皮將卵產在桔瓣中,幼蟲在柑橘果瓤中取食發育,造成柑橘果實果瓣腐敗,不能食用。一年發生一代,柑橘大實蠅於每年5月初開始羽化,6月中旬開始產卵一直持續到7月。柑橘大實蠅已成為長江及長江以南流域常發性害蟲,危害嚴重、災害頻發、範圍逐漸擴大失控,給桔農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我國柑橘產量和銷售。
  • 柿子適量留果才能豐產!保花保果與疏花疏果需對照靈活運用
    那麼現在小果就請大家不要慌張,今天就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柿子落果導致產量低下的原因,以及兩大促進生產優質柿果的方法與技巧,詳細內容請看如下介紹。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柿樹的保花保果。為什麼要進行保花保果措施呢?生長前期肥水過量,促進了枝梢的旺長,因而引起前期枝梢與幼蕾對養分的競爭,會導致部分花蕾脫落,但可加強未落果實的生長。修剪過重刺激旺長,也能引起枝梢與幼果對養分的競爭,加重落果。
  • 關於印發《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一、指導思想  小麥病蟲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技支撐,綠色防控,科學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小麥病蟲危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農業生態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我省小麥穩產豐收保駕護航。
  • 小麥冬前除草,用哪些除草劑效果好?這份配方,最好收藏!
    開展麥田雜草防控工作,是提高小麥產量、促進穩糧增收的關鍵舉措和重要保障。抓好冬前雜草防控,對於實現壯苗越冬尤為重要。那麼,小麥除草用什麼藥呢?今天就根據除草類型的不同,說說用藥的區別,一些推薦用藥品種,大家一定要記住噢。
  • 總結了桃小食心蟲的危害特點、形態特徵、發生規律並提出防控措施
    總結了桃小食心蟲的危害特點、形態特徵、發生規律,並提出防控措施宮慶濤等桃小食心蟲(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屬鱗翅目果蛀蛾科害蟲,又稱桃蛀果蛾、桃小食蛾、桃食捲葉蛾,簡稱「桃小」,是中國北方果樹生產中危害最大、發生最普遍的食心蟲類害蟲。
  • 這種害蟲危害大!綜合防治看這裡
    2019年5月8日,首次發現入侵湖北省仙桃市,主要為害玉米,造成嚴重損失。2020年草地貪夜蛾將遷入早,發生量大,在玉米上為大發生;玉米紋枯病為偏重發生;玉米螟、粘蟲、蚜蟲、大小斑病、灰黴病為中等發生。如何有效防控草地貪夜蛾?本期《三農服務熱線》節目特別邀請湖北省植保總站推廣研究員張求東詳細介紹草地貪夜蛾發生與防控技術。
  • 專家提醒:當前,這樣的小麥要重點防凍害
    受此前乾旱與冬暖影響,長江中遊一些地方小麥長勢不平衡,據湖北省《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室》提供的調查表明,在湖北適期播種的小麥,有20%-30%麥苗呈現旺長,播種密度大的田塊已見拔節。農業氣象專家提醒,一般小寒節氣後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已見拔節的小麥此時需科學預防凍害。
  • 小麥後期要防這四病三蟲!
    紋枯病小麥紋枯病在冬前零星發生,播種早的田塊會有一個明顯的侵染高峰,早春小麥返青後隨著氣溫升高、田間鬱蔽度增加,病情發展加快,病株因輸導組織受損導致千粒重降低,重病株往往失水枯死,田間出現枯白穗。春季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小麥紋枯病常發生重。返青拔節期是防治該病的重要時期,拔節後用藥防治效果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