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土傳性病害的生物防治技術(二)》 《小麥真旺苗和假旺苗的...

2021-01-12 騰訊網

接上一篇文章土傳性病害的生物防治技術(一)》,這篇文章我們對芽胞桿菌進行簡要的介紹,以供農友們學習和應用參考。

一、咱們先來了解一下芽孢桿菌:

芽胞桿菌是指能在細胞內形成芽胞的一類細菌的總稱,屬於芽胞桿菌科,主要包括芽胞桿菌屬、類芽胞桿菌屬、短芽胞桿菌屬、枝芽胞桿菌屬、薄壁芽胞桿菌屬、芽胞乳桿菌屬、兼性芽胞桿菌屬、硫化芽胞桿菌屬、耐熱芽胞桿菌屬、脂環酸芽胞桿菌屬、喜鹽芽胞桿菌屬、需鹽芽胞桿菌屬、解硫胺素芽胞桿菌屬,共13個屬。芽胞桿菌為好氧或兼性厭氧的桿菌,一般為革蘭氏染色陽性。在某種環境下,菌體內的結構發生變化,經過前胞子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芽胞。芽胞對熱、放射線和化學物質等有很強的抵抗力。芽胞桿菌分布廣泛,在水、空氣和土壤中都大量存在,目前已發現200多種。代表種是枯草芽胞桿菌、地衣芽胞桿菌、蠟狀芽胞桿菌等。

國內登記的殺菌芽胞桿菌品種有:枯草芽胞桿菌、短芽胞桿菌、地衣芽胞桿菌、多黏芽胞桿菌、海洋芽胞桿菌、堅強芽胞桿菌、蠟狀芽胞桿菌。

枯草芽胞桿菌

二、咱們再來了解一下木黴菌的防病機制:

1.對生態位和營養等的競爭:生防菌與病原菌之間的競爭包括營養和生態位的競爭。拮抗菌必須能在引進地點進行定殖,才能發揮其拮抗機制。

研究表明,芽胞桿菌能在植物葉部和根際周圍長期存活,並能在一定時間內增殖,同時對植物根際周圍有益菌均有促進作用,對微生態具有間接調節作用。

2.對病原菌的溶菌或抑菌作用:一般生防菌只能抑制病原菌生長,近來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芽胞桿菌寄生於病原真菌菌體,溶解病原真菌的菌絲體,造成細胞崩裂,內含物外洩,致使病原菌喪失侵染和繁殖能力。

3.分泌拮抗物質:芽胞桿菌產生的抗菌物質在防治植物病害中起重要作用,已從不同來源的菌株中分離到 抗菌蛋白、大環脂、環脂蛋白、類似噬菌體顆粒及蛋白質等幾十種不同的抗菌物質,如脂肪類抗生素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枯草桿菌素、 sublantin等,這些物質對多種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

4.植物根際促生菌和誘導抗性等:研究發現許多芽胞桿菌能夠產生微量的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促進植物種子、幼苗和根系的生長發育,增強植物的抗病性,從而間接地減輕病害的發生和危害。有些芽胞桿菌不僅能夠直接抑制病原菌,還通過誘發植物自身的抗病潛能從而增強植物的抗病性。例如,有些芽胞桿菌能夠產生誘導植物抗性蛋白基因表達的信號蛋白,誘導抗性蛋白的表達,有些誘導植物抗病相關的防禦酶表達從而提高抗病的能力。

三、芽胞桿菌製劑:

芽胞桿菌製劑一般為粉劑,也有水劑;

芽胞桿菌製劑含菌量依菌種不同而不同,一般含菌量為10*7~10*10 cfu/g(單位體積中菌落形成單位)。

四、芽胞桿菌的主要應用方法::

1.浸種:50~100倍。

2.苗床潑澆:2000-3000倍或與育苗土、育苗基質混用,效果最佳)

3. 灌根:發病前 500g/畝 左右兌水灌根。

4.製作生物有機肥:與有機肥混合作為基肥施入,約500g/畝。

5.與土壤消毒結合使用:對於發病非常嚴重的重茬地,可先進行土壤消毒,再接種芽胞桿菌。

五、使用注意事項:

1.施用時期應以預防為主,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靠近根部施用,並保持土壤溼潤;

2.不能與殺細菌類抗生素、化學農藥(包括殺蟲劑、除草劑等)、高濃度的化 學肥料及草木灰等混用,容易使菌劑失活。

3.產品應保存在陰涼、通風、避光處,最適宜的保存溫度為4~10℃。

資料來源:《土壤消毒技術應用》

《小麥真旺苗和假旺苗的辨別,如何對應管理》(老田微農技

小麥旺苗,是指群體過大、個體生長發育過快、瘦弱、細長,或冬前就開始起身拔節的麥苗。小麥旺苗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種不良氣候因素影響,造成冬前旺長、早春凍害、冬後倒伏等諸多問題,導致小麥減產。特別是近幾年,暖冬氣候造成小麥冬前旺長的麥田面積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應引起各地的重視。那怎麼判斷小麥是否是真的旺苗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真旺苗:種植過早:種植小麥時,土壤舒松適當,肥料使用合理,溼度適宜,奠定了小麥幼苗生長的良好基礎。但是由於種植 時間過早,在麥種使用量恰當(偏稀)的情況下,在冬前已造成分櫱過盛,6-9個,返春後由於各方麵條件適宜,小麥繼續分櫱,形成旺苗;

假旺苗:從外觀上看上去生長旺盛,不缺苗、不斷壟;但如果分別間隔拔一部分麥苗查看:基本全是獨苗,而次生根在1~2條左右。這類麥田最大的缺點是群體看似較大,但單株麥苗實際很小。

主要原因是由於種植過密,根系吸收不到更多的養分;植株稠密擁擠,葉片吸收不到更多的光合營養傳輸給根系,而根系由於不能正常生長吸收不到土壤中的養分輸送到莖、葉上。造成惡性循環,以至紮根少、植株細弱,更不會分櫱。這類麥田容易給人造成假相,看上去麥苗稠密,但在後期生長中,會造成大苗欺小苗,在小苗萎縮後,大苗因前期營養不足,後期造成開花少、成穗小甚至嚴重倒伏現象。

旺長麥田的缺點是:小麥旺長,造成田間密敝,光照不足,有機營養不良,地上部與地下部、群體與個體發育不協調。因此會易遭受凍害、病蟲危害、倒伏等。

因此,在小麥冬季-返青期必須對旺苗進行科學管理。在對旺苗管理時,要分清旺苗的原因,並根據發展趨勢,區別不同情況採收不同的管理措施。

真旺苗管理:

1)麥苗內群體不大,冬季輕微化控,返青後不要急於澆水,只需劃鋤鬆土、保墒增溫,待即將起身時,追肥澆水。

2)而群體較大的麥田,冬季中度化控,則需要在起身-拔節後追肥澆水。目的是讓其「蹲苗」,延後生長。

3)生長過旺的麥田:由於前期施肥過多,造成麥苗生長過旺,生長旺盛,養分消耗過大甚至大面積凍死,這類麥田冬季要鎮壓或重度化控做蹲苗,返青時及早追肥澆水,補充營養,促進生長。

假旺長麥田:

假旺長的麥田,由於麥苗營養不良,遭受凍害一般比較嚴重。因此早春應及早劃鋤摟麥,疏理乾枯的麥苗,在小麥返青期及時施肥、澆水;由於冬前土壤養分消耗過大,在拔節期應需再追肥、澆水一次。促使麥苗向壯苗過渡。

壯苗管理:

對於壯苗也不能疏於管理。早春應以蹲苗為主,減少無效分櫱,控制合理群體,縮短基本節間,實現穩長、壯櫱、健株。因此要適時鎮壓保墒,加強中耕增溫。關鍵是要延遲於拔節期追肥、澆水。以促進大櫱成穗,穗大粒多,籽粒飽滿。

相關焦點

  • 山東發布2017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確保苗全苗勻
    齊魯網濟南11月6日訊(記者 劉金旺)為做好小麥冬前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小麥苗全苗勻,培育合理群體結構,奠定明年夏糧豐產豐收的基礎,山東省農業廳組織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及農技推廣系統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2017年全省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冬小麥控旺原因及措施
    所以說,小麥控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小麥控旺原因   冬季和早春易遭受凍害由於旺長易導致小麥生育進程加快,使麥苗生長細嫩,莖數多,分櫱節儲藏糖分不足,尤其是幼穗分化進入二稜期以後,抗凍能力明顯削弱,極易遭受冬季凍害和倒春寒危害,輕者枯葉死櫱,重者凍死幼穗。
  •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措施: 一、準確把握苗情特點,加強分類指導 據冬前考察匯總,全市苗情主要特點:一是全市小麥一、二類苗和旺苗面積均較去年減少,三類苗(包括「一根針」和「土裡捂」)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一類苗佔比減少13.5個百分點,二類苗、三類苗分別增加2.6和14.8個百分點,旺苗面積佔比與去年減少3.9個百分點。
  • 小麥控旺,什麼時間打藥最好?一定記好,別再錯過了!
    小麥冬前旺長表現為麥苗生長細嫩,莖數偏多,冬前葉面積係數過大;幼穗分化進程提前,嚴重年份和地塊冬前拔節。 小麥旺長的成因 播種過早播種過早造成冬前積溫過高,很容易形成冬前旺苗。田間表現一般為葉片狹長、垂披,分櫱不足,主莖和一部分大櫱冬前幼穗分化即進入二稜期。
  • 2017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指導意見
    今年冬小麥苗情、墒情總體較好,但偏旺和偏弱「兩頭苗」現象較為突出,遭遇早春低溫凍害的威脅較大。要以「控旺促弱保壯,科學運籌肥水,防控病蟲草害,突出防災減災」為技術路徑,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夯實夏糧豐收的基礎。一、黃淮和北部冬麥區該區南部小麥已返青,中北部還處于越冬期,苗情和墒情總體好於去年。
  • 小麥冬前旺長問題多,掌握控旺的3個措施,來年小麥也能穗長粒大
    發生旺長如果不加以措施來控制,最後會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導致種植戶的收益減少,像今年的小麥的價格還是可以的,正因為小麥價格上漲,有些種植戶對小麥的長勢越來越看重。今年氣溫相對去年來說,溫度低,一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冬小麥旺長的原因主要有3個,①種植戶選擇的品種播種期不對,冬性品種播種要早一點,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弱春性品種播種要晚5-10天左右,在10月底前播種完畢。
  • 小麥《小麥黃花葉病毒病今又來!可致減產30%-70%,如何防治最高效...
    眼下正值小麥起身返青期,正是小麥黃花葉病毒病的症狀顯現期,很多農民朋友對這種病害缺乏統一認識,導致防治的盲目性,增加成本又達不到理想效果。本文從小麥黃花葉病毒病的病原及侵染循環、發病症狀、流行發病規律及高效防治措施這4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農民科學診斷和防治小麥黃花葉病毒病提供參考。
  • 小麥主要病害的診斷與防治
    ⑵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在銹病易發區,不宜過早播種;及時排、灌水,降低麥田溼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發;清除落粒自生苗,消滅當地越夏菌源。②藥劑拌種:用99% 天達惡黴靈2克加天達 2116 浸拌種型 25 克(1袋),對水2-3千克,均勻噴拌麥種50千克,涼幹後播種,可兼防白粉病、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 補鉀殺菌控旺,抗病害防徒長,亞磷酸鉀,就是這麼牛!
    二、殺菌防病抗病害亞磷酸鉀中的磷離子,是一種3+磷的磷鉀肥,而且是一種具有內吸性的殺菌型肥料,+3價的磷離子通過觸發植物細胞內的分子反應,通過激活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和防禦機制,啟動抗病防禦系統,刺激植株產生植物防禦素及PR蛋白質來發揮其抑菌作用
  • 種植番茄弄懂土傳病害的這3大原因,學會4種防治技巧,產量高又好
    今天這篇文章將重點為大家介紹一下大棚種植番茄這種病害,它的發病規律以及我們如何用科學的防治方法進行提前的預防防治? 2、土傳性莖基部病害的發病症狀如下: 目前這種土傳性病害,對於番茄結果期是主要是侵害番茄的莖基部。
  • 小麥紋枯病致減產10%-40%,甚至絕收,如何有效防治?注意以下4點
    二、侵染流行規律1、侵染源小麥紋枯病菌在生長過程中不產生孢子,小麥紋枯病病原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病株殘體上越夏和越冬,並成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經腐熟的帶有病殘體和病土的有機肥亦可傳播該病。
  • 玉米出苗後出現死苗、紅苗和紫苗,啥原因?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選用抗旱、抗病品種。 2.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時適量施用,不宜過量。 3.使用除草劑時,嚴格選擇品種和掌握用量,避免濃度過高,不宜在喇叭口直接噴灑。
  • 小麥冬前旺長危害大!學會5大防控措施,保你穩定豐產
    近年來,小麥冬季前經常出現旺盛的情況,導致葉鞘長,嚴重的太陽和地塊在冬季前拔下。小麥在冬季前旺盛生長,不僅會過度消耗土壤養分水分,更重要的是,容易發生凍害,因此小麥產量減少。小麥長得好的主要原因(1)播種初期:夏玉米收穫后土壤水分比較好,大部分農戶利用土壤水分播種於10月上旬播種。播種後溫度較高,小麥幼苗早,分櫱多,個體發育快,葉窄細長,群體密集,形成田間窩棚,植物越長越旺。
  • 小麥旺長鎮壓,您知道怎麼做嗎?
    由於秋季氣溫偏高,播種量過大,偏施氮肥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小麥旺長。小麥旺長後過分消耗營養抵抗力變差,田間生物體密度大,很容易遭受凍害,嚴重發生病蟲害,後期倒伏,所以麥苗旺長時,種植戶往往會採取控旺措施,其中,機械鎮壓是最常用的控制小麥旺長的方法。
  • 關於印發《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小麥條銹病越冬菌源區、地下害蟲和根部病害重發區,堅決杜絕白籽下種;春病冬防,加強秋冬季病蟲防控,秋苗防治處置率達到100%;春季重大病蟲達標區域防治處置率在90%以上,確保重大病蟲不大面積暴發成災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關鍵防治技術  (一)種植抗(耐)病蟲品種。
  • 矮壯素在小麥控旺縮節抗倒伏上的應用以及在小麥上使用的最佳時間
    英國最早報導應用植物生長延緩劑矮壯素可以抑制小麥基伸長,有效防止小麥倒伏,開創了大田作物(非果樹和園藝作物)成功應用化控技術的先例。20世紀60年代以來,矮壯素廣泛應用於歐洲大陸,英國、澳洲、美國等用來防止小麥、黑麥倒伏,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很多地區仍在應用。
  • 別再用多效唑了,這個藥噴一遍頂三遍,可以控旺、抗倒、治病……
    夏秋季節溫度高溼度大,作物生長快,為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常先用採用化學藥劑進行控旺,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多效唑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應用範圍最廣的一種控旺產品。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比多效唑更好的控旺藥劑--烯效唑,不但控旺效果更好,同時還具有防治多種病害,增加產量的作用。
  • 玉米苗是啥顏色?為什麼我家地裡長出了紅苗和紫苗
    同時,多年的連作,導致地塊營養匱乏的同時,也導致玉米各種土傳病害的發生,當然也少不了缺素症狀的侵襲。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讓農民地裡的玉米在苗期就狀況頻發。文中提到的紅苗,就是玉米苗期農民們最常見的病害。
  • 茄子黃葉死苗處理方法,爛根病死苗怎麼辦?茄子根腐病用什麼藥?
    茄子在重茬種植的時候,易出現重茬問題,常見的就是茄子植株黃葉死苗病害,嚴重影響茄子的產量和品質,降低茄子的經濟收益,需要農戶及時防治,下面就是關於茄子種植時候的病害防治要點,快來看!對於很多作物來說,病害95%的來源都是土壤,主要是因為真菌細菌病毒會在土壤中越冬繁殖;後期用藥常常不理想,土壤裡病菌可再次侵染植株,因此對於黃葉死苗等土傳病害,須從根源上解決,可以使用輪作減緩病害。
  • 小麥冬前管理關鍵期,做好了這幾點高產不是問題!
    ,即滿月水,對於播種、或出苗後墒情不足,必須澆水以保證小麥生長和分櫱;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進入分櫱期可進行鎮壓,控旺轉壯;對於耕作粗放、柴草較多的麥田,地面封凍前進行鎮壓,起到保溫保墒的作用。 2 搞好病蟲草防治 搞好病蟲草防治。注意飛蝨、葉蟬、盲蝽、蟋蟀、土蝗等害蟲,並及時查看秋季麥蜘蛛的危害情況,一定及時防治,避免病蟲害造成小麥越冬死苗。搞好10月底11月上旬的麥草秋治。特別是有單子葉雜草的麥田,更要注重秋季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