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每天都比之前多工作近1個小時

2020-08-25 醫旅健MTH

國外研究: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每天都比之前多工作近1個小時

新冠肺炎的流行迫使我們大家留在室內,在家的同時進行我們的日常工作。

人們一開始真的很高興在家工作,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減少了錢和時間花在通勤上。

然而,近6個月過去了,人們感覺到了積極的一面正在逐漸消失,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界線完全消失了,原因是老闆們試圖指責新冠肺炎和糟糕的目標人數,使員工的流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

現在,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影響居家辦公的工作時長每天延長了近一小時。

這項研究包括北美、歐洲和中東16個城市21000多家公司的310萬人。研究人員觀察了新冠肺炎停工前後兩個為期8周的員工行為。

他們特別查看了電子郵件和會議數據,發現對員工而言,工作日比以前長48.5分鐘。此外,會議次數也猛增了13%而且,人們每天還向辦公室同事發送1.4封電子郵件。

在像洛杉磯這樣的城市,平均工作日時長與大流行病肆虐之前的情況相似。然而,對於在新紐約市、聖何塞和歐洲其他地區工作的人來說,工作時長已經大大增加了

並非所有會議都是否定的,因為研究人員強調,儘管會議次數微增,但會議的時間框架要短得多。

已經進行了幾種類型的研究,著眼於居家辦公的效果和會不會影響人們的生產力。專家們揭示,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拖延,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總體生產力。

其他研究則強調,他們覺得居家辦公比實際在辦公桌上工作更有效率。

你有居家辦公的經歷嗎?你覺得居家辦公的時長比疫情前多嗎?你認為哪種更有效率?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髮布,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疫情推動的居家辦公,使得人們每天工作時間平均延長48.5分鐘
    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由於疫情而得以普遍推廣的遠程辦公,給人們帶來了更長的工作時間和更頻繁的會議。這是哈佛商學院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公布的最新結果。這項研究涵蓋了北美、歐洲和中東共計16個城市超過2.1萬家企業的310萬員工,是該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研究之一。研究人員比較了新冠疫情導致的居家工作前後,超過8周的員工行為。
  • 疫情期間多工作48分鐘?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給人們帶來更多會議和更長工作時間。上述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展開,涵蓋北美、歐洲和中東共計16個城市的超過2.1萬家公司。研究人員比較新冠疫情導致居家工作前後超過8周的員工行為。結果表明,居家工作期間,每天工作時間多出48.5分鐘,會議數量增加大約13%,每天向同事平均多發1.4封電子郵件。在美國洛杉磯和芝加哥等少數城市,日均工作時長後來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 疫情期每天多工作48分鐘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給人們帶來更多會議和更長工作時間。美國彭博新聞社4日報導,上述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展開,涵蓋北美、歐洲和中東共計16個城市的超過2.1萬家公司。哈佛大學商學院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是該領域迄今規模最大的研究之一。
  • 夢想加2020辦公行為報告:近五成職場人每天加班
    今天,辦公空間服務品牌夢想加空間發布《2020辦公行為報告》,報告基於夢想加全國近40個空間的智能辦公數據,展示了不同城市的復工復產情況、工作時長、會議頻次和辦公趨勢變化,為行業提供智能管理、空間設計、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參考。
  • 疫情對土地市場及三四線城市的影響,對居家辦公的倡議
    其次商辦用地項目會更加冷遇,商業辦公項目過去幾年都已經比較冷清,去年更是空置率上升+租金下滑。當前疫情影響之下,不但商家叫苦連天,甚至行業協會也呼籲免租、減租。就目前勢頭,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有散戶投資者,都不太敢再碰商業辦公類項目了。所以如果當前出讓商辦土地,實難有「錢途」。最後就會影響到地方土地供應計劃的完成,也會使得地產土地財政收入減少……。
  • @涿州人 冬季居家、辦公、購物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最近,多地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針對疫情做好個人防護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那麼,居家、辦公、購物時應如何做好清潔消毒、防範疫情傳播呢?疾控中心給大家發出提示:    居家篇  1、勤通風。根據具體天氣情況,每天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通風時要注意保暖。  2、勤洗手。
  •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24小時值守問天 蘭州中心氣象臺連發疫情...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從1月31日製作《春運及疫情防控專題氣象服務》以來,我們已經製作7期,以傳真、電子郵件和微信群形式發送,特別增加了服務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好的!你辛苦啦!自1月21日開始值班,你一直堅守到現在,真是不容易!」
  • 疫情之下的「雲工作」,哪幾類工作適合在家辦公?
    「雲工作」,及遠程辦公。2020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全民居家隔離。很多人宅在家中閉門不出,而為了在隔離期間不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轉,許多企業採用了「雲工作」的形式,員工在家進行線上辦公,以此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行。
  • 研究表明:長期居家辦公導致種族主義和偏見增加
    BBC11月16日報導,英國公司伍爾夫研究所(Woolf Institute)最新調查發現,職場對於消除偏見至關重要,但因疫情越來越多的人在家工作,他們將「回到孤島」,而這或加劇種族主義和偏見。這份調查涉及11701人,其中顯示在辦公室工作時,有76%的人在不分種族的環境下工作,而獨立在家辦公的人,其只接觸生活中自己同種族朋友的數量比辦公室環境下的人多37%,伍爾夫研究所稱,希望政府將辦公室和工作場所作為改善社區關係的重要領域,如果公共辦公得不到重視,將大大增加不同種族和宗教群體間的融合機會
  • 疫情期間訂單量是平時的2倍,鮮豐水果是怎麼做到的?
    歷經22年的持續創新發展,鮮豐水果在全國範圍內建有18個共計12萬方現代化冷鏈物流中心,全球合作種植基地達370個,門店數量超1850家,提供就業崗位多達12000個,先後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浙江省重點流通企業、浙江服務名牌等榮譽稱號。
  • 圍觀職場大型實驗現場:疫情過後,你還想在家辦公嗎?
    爸媽隨時果盤點心投餵、貓狗身邊想擼就擼、睜開眼睛就是打卡上班......夢寐以求的「坐月子」式辦公開啟。但同時,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的困惑也有很多,在家辦公=躺著賺錢?在家辦公=在家的時間都是辦公時間?在家辦公=在家摸魚?日前,鍾南山院士表示有望4月底基本控制中國疫情。疫情過後,這場職場大型實驗的結果如何?你會接受遠程辦公成為主流工作方式嗎?
  • 為什麼疫情期間科學家Paper發少了?在家帶娃才是主要原因
    許多社會活動都不得不以「居家」的方式重新定義。這一點在學術圈也不例外。隨著各國大學和研究院所紛紛封閉,不少的科研工作者也體會到了居家寫論文和開學術會議的苦與樂。近日,哈佛大學商學院的 Kyle R.但好在研究者們花費近十年的功夫收錄、統計了Web of Science上所有收錄的通信作者信息,再通過研究機構的信息篩選出位於北美和歐洲的約250萬名研究員的聯繫方式。基於以上信息,於今年的四月中旬,研究人員一共發送了約480,000封電子郵件。因郵箱失效、問卷被歸入垃圾郵件、被調查者的主觀上拒絕回復的意願等破壞因素,這次問卷調查的回覆率約為1.6%。研究者認為,低回復率也反映出了疫情帶來的破壞。
  • 專家呼籲錯峰上班居家辦公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為保障市民乘車安全,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交通部門嚴格落實各類交通場站、運輸工具、公共場所消毒、通風、留觀區設置等疫情防控措施,通過強化運力調度、大客流車站採取限流措施等方式嚴控滿載率。
  • 疫情期間,洽洽憑什麼掀起全球搶購熱潮
    來源標題:疫情期間,洽洽憑什麼掀起全球搶購熱潮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界人民都乖乖宅在家,如何排解居家無聊的情緒?各國人民花樣百出,其中一批不甘寂寞的國外網友們更是一馬當先。
  • 疫情正從細微處重塑日本「日常」
    日本站在又一個抗疫的關口,日本首相菅義偉將於7日決定是否宣布東京都和周邊3個縣進入緊急狀態。生活在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日本人本應處變不驚,但眼下心情越來越複雜:熟悉的「日常」恐怕短期內難以再回。從抗疫到工作,乃至於他們熟悉的社會和國家,都被疫情深刻改變和重塑著。圖說:日本街頭的上班族。
  • 歐美居家辦公流量井噴,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接受「壓力測試」
    多國網絡不堪重負最新對網絡基礎設施負荷做出表態的是義大利電信(TelecomItalia)。該公司CEO呂吉·古比託斯(LuigiGubitosi)周三表示,義大利電信的網絡目前非常穩定,而且還有附加的流量可供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緊急使用。上周,義大利全國網絡數據交換量相比前兩周增長了三分之二。
  • 上班沒狀態、辦公效率低?2個方法1個工具,助你快速高效工作
    本來公司人也不多,所以乾脆就讓各自遠程辦公了。畢竟員工需要工資,他也需要收入去發工資。現場辦公一個小時能夠完成的工作,由於受到主客觀條件影響,可能往往會延遲幾個小時甚或更久。 在家辦公自由的同時,受到的誘惑也大,已婚的員工更是會被家庭瑣事累身影響工作進度。
  • 為何中國核酸檢測比國外更快?我們醫生24小時工作
    疫情早期有80多家企業申請核酸檢測試劑盒臨床資質,但實際的效果大多不理想。」王建斌提到。另外,王建斌指出,全世界使用的檢測方法都是相同的。我國之所以速度快,不是因為中國的試劑盒有什麼特殊,而是因為我們的檢測就在醫院進行,而且醫生24小時拼命工作。國外由於各種歷史原因,醫院基本不負責檢測,需要將樣品運輸到專門的檢測機構,而運輸需要耗費時間。
  • COVID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收集定性研究數據
    COVID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收集定性研究數據新型冠狀肺炎在全球的大流行不只造成生命的消逝,居家隔離對科學研究也形成非常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需要接觸溝通搜集結果的定性研究,在這個要求社交安全距離的時刻格外難進行。
  • 平均每兩秒就有1人確診,為什麼美國用了3個月仍未控制住疫情?
    今年4月以來,美國疫情已在高位持續了3個月,此前,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還在緩慢下降,然而6月中旬開始,這個數字再次開始反彈,並從6月24日開始連創新高,6月25日至27日,每天新增均超過4萬例。△ 來自紐約時報目前疫情增長勢頭最猛的佛羅裡達、德克薩斯、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等州,都創下了單日新增病例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