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進展】(81)植物保護學院張雅林教授團隊在葉蟬科昆蟲系統...

2020-12-05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近日,張雅林教授團隊在昆蟲學頂尖期刊《Systematic Entomology》發表了題為「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leafhoppersubfamily Eurymelinae (Hemiptera: Cicadellidae)inferred from molecules and morphology」的研究論文。論文第一署名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後薛清泉為論文第一作者,張雅林教授為通訊作者。

闊角葉蟬亞科Eurymelinae是一類較為原始的葉蟬科樹棲昆蟲,其群居、螞蟻共棲和親代孵育等行為和習性同角蟬相似。以往的研究僅限於傳統形態分類學,分類學家們對其現有分類系統存在極大的爭議,但由於該類群世界性分布、各區系間形態特徵差異較大等原因加大了對其進行系統修訂的難度。此外,該類群發生的時間、出現的地點及其內部的系統發育關係都不清楚。張雅林教授團隊通過30餘年的野外標本採集,以及同國內、外主要研究機構的合作,獲得了全世界範圍的新鮮標本,從中篩選出代表物種;聯合分子數據和形態特徵重建了該亞科的系統發育樹;結合化石證據、分子鐘和地理分布信息等進行了分歧時間估算和祖先分布區域重建。本研究對闊角葉蟬亞科進行了系統的梳理,確認了闊角葉蟬亞科的單系性;提出了全新的分類系統,建立了6個新族,提出了1個族級新異名Busonini Zhang & Li, 2015 syn. n.(="Megipocerini);解決了形態特異的澳洲區特有族闊角葉蟬族Eurymelini的分類地位問題,它同澳洲區分布的新族叉突葉蟬族Balocerinitribe" n.互為姐妹群;闊角葉蟬族和叉突葉蟬族組成的支系同新熱帶區特有族彎突葉蟬族Chiasmodolini近緣。歷史生物地理學表明該亞科始於早白堊紀,族的發生起源於新熱帶區、澳洲區和非洲區;推測跨洋事件的極少發生是闊角葉蟬動物地理區系特有性的根本原因。該研究為世界葉蟬科昆蟲的系統發育和生物地理學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等(31420103911、31672339、31801995)、中國博士後基金(2018M633590)和中國動物志(2015FY210300)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syen.12425

編輯:張晴

終審:徐海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