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 大多數猝死有跡可循

2020-11-24 中國網河南頻道

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 大多數猝死有跡可循

2019-12-06 11:59:38

來源:央廣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

A+

A-

 在臨床上看多了猝死病例就會發現,熬夜也好,劇烈運動也罷,其背後隱藏的都是「過勞」的誘因。其實,「過勞」一直是懸在科研、警察、教師、媒體、IT、演藝、快遞等行業頭上的警示信號。人們非常關注猝死,因而每當有人因此去世,都會在社會上掀起一輪熱議。但我們並非是要消費這個話題,而是希望大眾能從中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儘量避免猝死的發生,以及學會在目睹猝死發生時施以援手。

冬天來了,心血管健康尤其要關注,希望這篇科普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守護健康。

1早晨至中午最易發生猝死

雖然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但從臨床經驗看,近些年醫院接診的猝死患者中,中青年人所佔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在他們身上,大多都存在著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經常熬夜、劇烈運動、喝酒過量等情況。

什麼是猝死?目前,猝死比較公認的標準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急性症狀發生後6小時內死亡者」。猝死的原因分為心臟原因和非心臟原因。

其中,心臟性猝死最為常見,約佔到80%以上。這裡需要辨明一個概念,網上一些文章中關於「心源性猝死」的提法是不準確的。心源性猝死的準確名稱應為「心臟性猝死」,這是一種臨床死亡狀態,可由不同原因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嚴重的心力衰竭、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暴發性心肌炎、遺傳性心律失常等都會發生猝死。

非心臟原因引起的猝死,常見於腦出血、肺栓塞、哮喘等。

據臨床數據統計,猝死常常發生在早晨6時至中午這個時間段。人晚上睡覺時,身體由迷走神經控制,早上醒來後,由交感神經控制。在剛醒來時,身體神經功能的調節還不穩定,並且交感神經在腎上腺素與內分泌系統調節的作用下,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血壓的波動,正是導致心血管意外的一個重要因素。

2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病。先天疾病或後天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都可能成為猝死的誘發因素。著眼於中青年群體,我們重點來說說不良行為是怎樣成為猝死的引線的。

首當其衝的不良行為是長期缺乏睡眠。

對於人體而言,心臟就像一臺兢兢業業的發電機。只有在夜間睡眠時,心跳才會跳得慢一些,以減少心臟的工作量。如果一個人經常熬夜,使心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這臺發電機早晚會累到罷工。

睡眠是健康的重要基石,尤其是與心血管健康密切相關。美國心臟協會已將睡眠不足列為嚴重威脅心臟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要知道,人理想的睡眠時間為6.5-8小時。死亡與睡眠時間呈U形曲線關係,過少或過多,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冠心病和腦卒中的風險,亦增加猝死的風險。不少人在熬夜時會通過喝濃茶、咖啡或吸菸來提神,但交感神經的興奮將增快心率,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即使在熬夜後再補覺,也已經破壞了生理節奏,睡眠質量是得不到彌補的,同樣會增加冠心病風險。此外,熬夜時長時間靜坐的人,還可能增加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若血栓脫落隨血流栓塞肺動脈,也會導致猝死。這樣的病例臨床上並不少見。

如果你已經明確有疲倦之感,那就必須停下來讓身體休息。就像那句話說的:地球離了誰都照轉,但家庭失去了你,就是永遠的痛。

3運動過度導致室顫最可怕

除了長期缺乏睡眠外,另一大不良行為就是超過身體承受能力的運動。

運動性猝死事件,有不少發生在馬拉松賽事中。在運動中猝死的運動員有美國著名女排運動員弗樂·海曼、喀麥隆球星維維安·福和我國排球國手朱剛等。

目前,運動性猝死比較公認的定義為: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

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都與心血管問題相關。大體來看,35歲至40歲的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年齡小於35歲的年輕人發生運動性猝死最常見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其次為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脫垂、冠心病、主動脈瓣狹窄、擴張型心肌病、離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動脈夾層和其他先天性心臟病等。

人在劇烈運動時,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以滿足生理需要。但由此導致心臟電生理活動紊亂後,就容易出現心室顫動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就此發生。

我們建議,運動前要充分熱身;在運動中適量補充水分、能量和電解質,保持身體正常的生理機能;不盲目堅持,一旦出現面色蒼白、口唇紫紺、大汗淋漓、暈厥、胸痛、胸悶、胸部壓迫感、眩暈、頭痛、極度疲乏等症狀,應立即終止運動。

4大多數猝死有跡可循

猝死屬於意外事件,雖然沒有明確的預警信號,但大多數猝死是有跡可循的,只是因為先兆不特異而易被忽略。

超過50%的心臟驟停在發生前1小時至1個月內,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其中,胸痛現象最常見,約佔到56%;呼吸急促佔到13%;頭暈、暈厥或心悸佔到4%。

以心臟性猝死中最常見的心肌梗死為例,約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驅症狀。最常見的表現是原有心絞痛加重,發作時間延長,或使用硝酸甘油的效果變差;或是繼往無心絞痛者,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

當心肌梗死發作時,典型症狀為: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患者自覺胸骨下或心前區劇烈而持久的疼痛,或心前區悶脹不適,疼痛有時向手臂或頸部放射,同時伴有面色蒼白、心慌、氣促和出冷汗等症狀。

但一些心肌梗死患者並沒有疼痛感,一發作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數患者的疼痛感來源於上腹部,易被誤診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還有的患者表現為頸部、下頜、咽部及牙齒疼痛,也易被誤診。

此外,心肌梗死的徵兆還可能有神志障礙(可見於高齡患者);難以形容的不適、發熱;噁心、嘔吐、腹脹等胃腸道症狀;心律失常(發生在起病前的1-2周內,以24小時內多見);心力衰竭,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症狀。

從心肌梗死的情況就可以看出,猝死的表現各不相同。所以,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憋氣乏力、心慌心悸,以及左肩背部疼痛、上腹部脹痛不適、噁心嘔吐、咽喉緊縮疼痛、牙疼、下頜部疼痛不適等不典型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另外,發生暈厥也一定要到醫院查明原因。由心律失常引起的暈厥,容易導致猝死,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5目睹猝死如何施以援手

從醫學角度來看,猝死可以發生於任何時間、地點,可以發生於任何人。當我們目睹猝死事件發生時,可以做些什麼呢?

猝死患者心跳停止的時間超過4-6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而通常救護車不可能在幾分鐘內趕到,所以學習一些急救知識很有必要,關鍵時刻或許可以救人一命。

發生猝死後的前4分鐘是實施搶救的黃金時間,搶救開始越早成功率越高,後遺症和併發症越少。每延誤1分鐘,搶救成功率就下降10%。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意識喪失、呼吸停止或喘息樣呼吸,可嘗試按以下步驟施以援手。

第一步:只有自己一人的情況下,先撥打急救電話120或999,簡要說明情況和所處位置,如果有別人在場,讓別人撥打急救電話。

第二步:讓患者仰臥位於硬質平面上,將其頭、頸和軀幹擺放平直無扭曲,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具體操作方法為:跪在患者一側雙手重疊,手掌根部正中置於其胸部中央雙乳頭連線的中點,連續用力快速垂直向下按壓,按壓幅度至少5釐米,如此有節奏地反覆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未經心肺復甦培訓者,可以只按壓,不必口對口吹氣,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的到來。這幾分鐘的胸外心臟按壓,可以讓患者血液中的氧氣維持最低限度的腦部供氧,避免腦死亡。

經過心肺復甦培訓者,可一手按壓患者前額,使其頭部後仰,同時另一手的食指及中指將其下頦骨向上抬,使下頜尖、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開放氣道。每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便進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覆。如果患者口腔內有異物或嘔吐物,要先予以清除。

第三步:所處場所配有體外自動除顫器(AED)的,在胸外心臟按壓之後,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語音提示操作即可,可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當然,患者最終能否救活還要看復甦後的治療。但若是早期的急救有效,大腦和重要臟器所遭到的損傷就輕,後續治療也會更加順利。這也是我們強調急救黃金4分鐘的原因。

急救指引

體外自動除顫器AED怎麼用

說到體外自動除顫器AED,先要明白何為心室顫動。人類的心臟,好像水泵一樣,把血液輸送至全身。心臟的活動頻率叫心律。如果心律不齊,就會影響心室的收縮及回復頻率,從而引起心悸等症狀。普通的心臟節律紊亂並不會馬上造成死亡,但當發生心室顫動這種致命性的心律紊亂時,患者就將面臨死亡的威脅。

心室顫動簡稱室顫,是致命性的、不規則的一系列極快速、無效的心室收縮,屬於心率不齊的一種。此時,即便心臟並未完全停止跳動,也失去了有效泵送血液的能力,幾秒內就會因為腦供血不足而令人失去意識,持續5分鐘以上即可因缺氧而使腦組織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很快造成死亡。

AED的適應病症就是心室顫動。AED有兩根需要連接到身體外側(裸露胸部)的電極墊,儀器能夠基於電極測出的信號,自動判斷心臟跳動的狀態。如果心臟處于震顫的狀態,AED就會在極短時間內施加強電流以電擊刺激心臟,使其狀態恢復為正常的跳動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除顫」。

使用AED其實只需簡單幾步:

1、取得並開啟AED。打開AED的蓋子,依據視覺和聲音的提示操作(有些型號需要先按下電源)。

2、給患者貼上電極。通常兩塊電極板分別貼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頭外側,具體位置可參考AED機殼上的圖樣和電極板上的圖片說明。

3、將電極板插頭插入AED主機插孔。

4、開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時除顫。按下「分析」鍵(有些型號在插入電極板後會發出語音提示,並自動開始分析心率),AED開始分析心率。分析完畢後,AED會發出是否進行除顫的建議。當有除顫指徵時,不要與患者接觸,按下「放電」鍵除顫。

5、除顫結束後,AED會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復有效心律,操作者應進行5個周期心肺復甦,然後再次分析心律。也就是,除顫、心肺復甦,反覆操作直到急救人員到來。

為方便記憶,我們將AED急救猝死患者的過程簡化為「急救三步」:迅速撥打急救電話並請周圍人幫忙拿來AED;在AED到來之前,不間斷進行胸外心臟按壓;AED到來後,根據聲音提示使用AED。(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副主任醫師喬巖)

 

責任編輯:郝曉帆

相關焦點

  •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為何會引發「猝死」?
    長期熬夜之所以會引發過早死亡,是源於氧化物在腸道內的堆積,而且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通過主動清除動物腸道內的氧化物,即使長期熬夜,其壽命也和保持正常作息的動物沒有差異。 這份研究報告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那麼,氧化物堆積在腸道為何能引發人「猝死」?該研究與以往熬夜致死原因的認知有何不同?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而年輕人很少會有缺血的症狀出現,難以在突發狀況下通過側枝循環供血,往往導致猝死。因此,對於年輕人來說,除了可能存在的心肌炎等病症,同樣要警惕動脈硬化等曾經的「老年病」。尤其是當下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一方面,過多壓力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發病風險;另一方面,壓力、緊張、熬夜等,易引起人體的炎症反應。若心臟血管中存在斑塊,過高的炎症因子會使斑塊破裂,從而引起心絞痛、心梗、心衰等風險。
  • 不到30歲的年輕人,為何會被猝死盯上?
    這些導火索有哪些呢?第一個導火索:熬夜現在的年輕人,可以說是熬夜成自然。大批「00後」「90後」每天熬最晚的夜,用最貴的面霜。可是,要保養的,可不只是皮膚。熬夜後,人的身體會疲勞,同時促進交感神經興奮性的增加。這時就有可能出現心慌。心慌往往就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心跳加快引起的,醫學上講叫心悸。
  • 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心臟衰竭能活多久?熬夜傷身危害
    大晚上的睡不著覺,熬著夜刷著手機,直到夜深人靜才有了些許睡意。這麼下去不禁讓人有些擔憂:會不會引起心臟衰竭,心臟衰竭能活多久?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其實這種擔憂不無道理,雖然熬夜看似小事,一時半會兒不會釀成什麼大禍。但是縱觀歷來發生的猝死事件可以發現,很多時候猝死往往就發生在夜晚。
  • 猝死的9個徵兆,提前知道能救命
    猝死的9個徵兆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不要忽視大意或認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 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要是心臟衰竭能活多久?
    你身邊有沒有晚上熬夜看手機的老年人?我猜肯定有!不少老年人都有入睡困難的表現,在睡覺前做點什麼呢?以前是客廳看電視,現在可以在床上看手機了!熬夜的老人真不少!但要是這個老人家還有心臟衰竭呢?我想,他們最大的疑問莫過於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而患上心臟衰竭能活多久呢?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猝死和心臟衰竭。
  • 熬夜,會引起猝死嗎?幾個關鍵因素,應提前了解
    最近幾年,上班族因為經常加班引起猝死的報導時有發生,當代年輕人因為壓力過大,工作量繁多,所以關於猝死這個話題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那麼熬夜真的會導致猝死嗎?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熬夜是引起猝死的一個危險因素,但是因為每個人體質的不同,熬夜到什麼程度會引起猝死並不能確定。
  • 長期熬夜的人,五種疾病都會找上你,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直到有一天小玉的月經遲遲不來,白天會突然心悸、胸悶、感覺喘不過氣來,身體開始出現很多毛病......這才開始下定決心不再熬夜。 熬夜真的會早亡 今年六月,《細胞》雜誌刊發的一篇研究顯示,熬夜導致死亡的問題首先出在腸道上。
  • 27歲二胎媽媽通宵玩手機猝死!熬夜,真的會死
    放大後發現:骶尾部臀裂處,有一條深溝,多根毛髮像尾巴一樣生長出來。   醫生判斷小陳得的是「藏毛竇」。這原本屬於罕見的疾病類型,但近幾年,這類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由於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用戶的增多,熬夜人數的增加,加重了「藏毛竇」的患病率。
  • 長期上夜班,算是熬夜嗎?聽聽醫生說熬夜的正確說法
    當然,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儘量少上夜班,畢竟白天想要得到好的睡眠保證不容易,而熬夜的危害可不小。頻繁熬夜是一張催命符,增加猝死風險最大的風險在於,熬夜會導致猝死。其實這不難理解,一個生物體,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要通過休息來恢復生命值。而熬夜這種行為,就正是剝奪了生命值的恢復。
  • 年僅25歲女演員猝死!為什麼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心梗?
    猝死往往突然發作,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限、任何地點、任何人群——甚至看似是「健康」的人。 事實上,所有的猝死都是身體「蓄謀已久」的行為,發生的誘因也有跡可循。猝死誘因主要有: 過度疲勞 長期熬夜 情緒激動 緊張壓力大 大量酗酒等 要命的是,出現心梗症狀後,年輕人往往不認識,也想不到自己的心臟會出問題,他們要麼就是忙於工作,生扛著不去醫院,要麼就是誤當作其他的病而看錯了科室或是自己隨便吃點其他的藥
  • 猝死的9個徵兆,學習了可以自救!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至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不要忽視大意或認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 上網為什麼會猝死?什麼習慣也能導致猝死呢?
    猝死,是指平時身體「健康」或病情基本穩定的患者,發生非預料中的突然死亡,而導致猝死的最直接和密切因素多與疾病有關。現在的青少年,成年人也有發生猝死的事件。為什麼上網會猝死?     因為過度疲勞,主要是指長時間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時間長了就會導致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鬱,甚至引發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現在很多朋友晚上通宵玩遊戲,遊戲的刺激情節調動了你的情緒,使你產生興奮,從而刺激血液流速加快。玩遊戲玩死並不是駭人聽聞,確有其事,而且為數不少,就是因為長時間處在過度興奮狀態,導致心臟壓力過大而猝死。
  • 你造熬夜有多傷?長期熬夜會堵住大腦排洩系統
    可你知道長期熬夜對身體危害有多大嗎?科學研究發現,各種代謝物在大腦累積,如果不被清除,會使大腦和思維超負荷運轉。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無法控制自己的晚睡等等這些情況在睡眠醫學中被歸為「睡眠時相推綜合症」,是睡眠周期紊亂的一種,與其說是「熬夜」,更貼切的說法是「不規律睡眠」。
  • 熬夜會變醜?長期熬夜還可能會致癌!
    如果長時間的熬夜的話,對外在容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會大大增加皺紋的滋生速度,讓肌膚鬆弛下垂的速度也加快,提早步入衰老的狀態,讓容顏變得不再年輕。同時,熬夜會過度分泌腎上腺素,對皮膚的新陳代謝起到影響作用,會引起長痘、黑眼圈、皮膚暗沉等情況。一入熬夜深似海,從此美貌是路人!這可是令非常多的美女都很介懷的。
  • 每拖1分鐘,死亡的概率增加10%,高以翔心源性猝死背後給我們敲響的...
    根據我國心血管中心數據,每年有高達55萬人因心源性猝死,這個數字是全球第一。那麼心源性猝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從這個概念上看,可以分成兩部分,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指的就是因為心臟原因或心臟疾病導致的心臟事件,比如心梗、心臟病,還包括勞累過度情緒等原因。猝死指的是突然、即刻、發病1小時內的意外死亡或突然死亡。因心源性猝死往往平常看起來很健康,在短時間內,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 喝功能飲料會誘發猝死? 專家:特殊人群應少喝
    喝功能飲料會誘發猝死?  專家:功能飲料可提神醒腦,但特殊人群應少喝  累了,困了,來一罐。熬夜加班的夜晚,長途開車的路上,你是否也是靠著功能飲料來續命。然而你要注意了,最近網上有文章稱,功能飲料在國外已經禁止,並且導致多人猝死。真的這麼可怕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專家指出,對咖啡因敏感,特別是有心臟病的人群建議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心臟受牽連  據報導稱,美國發生的幾起飲用功能飲料猝死的案例中,死亡原因幾乎都是咖啡因中毒導致心律失常。
  • 兩天不睡可賺錢?但熬夜帶來的損害,遠遠比2000元要付出的多
    長期熬夜的人,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會比常人高出3-4倍。結果表明,工作中涉及輪值夜班的人群,中風的風險增加5%,而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23%。 長期熬夜者,血壓和心律調節就會呈現高負荷的態勢,血管收縮和免疫功能調節就會出現異常。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在臨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可佔八成。另外,一些腦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猝死。猝死雖然事發突然,實際也是有跡可循的。
  • 處於猝死恐懼中的年輕人:六成00後擔心猝死,亞健康如何壓倒年輕人
    「朋克養生」的年輕人似乎很少真正為預防猝死做些什麼。  但過勞猝死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如果沒有已經缺血的心肌和代謝異常、水電解質紊亂等異常的機體,一天兩天的勞累,固然很大地增加了心肌耗氧的負擔,也很難就誘發心律失常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