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鎂的製備和改性及絕緣性能

2021-01-09 河北鑫滔新材料

氧化鎂是一種寬禁帶絕緣材料,其優良的介電、吸附等特性使其在改進低密度聚乙烯LDPE、交聯聚乙烯XLPE等電氣材料的絕緣性能的應用中得到了廣泛關注。對氧化鎂的絕緣性能進行系統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製備絕緣性能較好的氧化鎂的工藝及條件,分析了氧化鎂的物理性質對其絕緣性能的影響,確定製備絕緣性能優良的氧化鎂的工藝條件。

在此基礎上,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鹽湖滷水為原料,結合前人研究結果,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發製備高絕緣性EP/氧化鎂複合材料的工藝技術路線。

主要研究內容及所得結論如下:

1.首先以分析純試劑採用直接沉澱法製備氧化鎂,探索操作條件對氧化鎂絕緣性能的影響,如反應溫度、反應時間、氨溶液濃度、分散劑種類和分散劑添加量。對所得氧化鎂進行了XRD、粒度分布表徵和體積電阻率的測定。研究結果表明,氧化鎂絕緣性能與其結晶度無關,與其粒度分布有關。粒度分布越窄且顆粒尺寸越小,絕緣性能越好。

2.為了獲得粒度分布窄的氧化鎂,在直接沉澱法實驗結果基礎上,探索採用均勻沉澱法製備氧化鎂,以改善的粒度分布和粒徑。探討了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氧化鎂絕緣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均勻沉澱法有效地減小了氧化鎂的粒度分布寬度。通過分析PL圖譜及體積電阻率的測量結果,認為氧化鎂的絕緣性能與氧化鎂晶體內部肖特基缺陷水平無關。

3.為改善氧化鎂在有機相中的分散性,以分析純表面活性劑對所得氧化鎂進行溼法改性,探討了改性劑種類、改性溫度、改性時間和改性劑添加量對產品體積電阻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改性能夠顯著提高產品的絕緣性能;氧化鎂電阻率隨著改性溫度、改性時間、改性劑用量的提高,均呈現先升高後下降的趨勢,其中用硬脂酸鈉改性的氧化鎂的絕緣性能較好,體積電阻率達到了17711MΩ?m。通過分析,認為硬脂酸鈉對氧化鎂絕緣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於其對氧化鎂的吸附作用較強。

4.以噶雄淖爾芒硝和白鈉鎂礬共生礦以及吉蘭泰鹽湖滷水為鎂源,按照前期獲得的適宜製備和改性工藝,製備EP/氧化鎂複合材料。對EP/氧化鎂進行了彎曲性能和體積電阻率的表徵。

實驗結果表明,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以天然材料為原料,製備具有較好絕緣性能的納米氧化鎂。高絕緣性納米氧化鎂填料可以有效改善EP的絕緣性能。

相關焦點

  • 氧化鎂的分類及主要用途
    氧化鎂是鎂質膠凝材料中一種主要原材料,它按煅燒生產工藝來分可分為輕燒氧化鎂和重燒氧化鎂兩種。
  • 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亮相
    北理工(唐山)轉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相關情況本報訊(記者 劉洋)超高純度氧化鎂是精細化工產品和高溫耐火材料,大量用於航空航天電子等各個高端領域。長期以來,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一直是我國的一項技術瓶頸。
  • 共沉澱法製備介孔氧化鎂及表徵
    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常溫條件下採用共沉澱法,以六水氯化鎂(MgCl2·6H2O)為鎂源,無水碳酸鈉(Na2CO3)為沉澱劑製備介孔氧化鎂,研究了不同攪拌時間對介孔氧化鎂性質影響採用XRD、SEM和BET手段對介孔氧化鎂晶相組成、微觀形貌、尺寸大小、孔結構進行了分析表徵。
  • 片狀氫氧化鎂熱解製備微納結構氧化鎂
    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採用沉澱法以六水氯化鎂(MgCl2·6H2O)和氨水(NH3·H2O)為原料製備出氫氧化鎂,熱解得到了片狀鏤空納米氧化鎂。氧化鎂  利用Kissinger法計算出氫氧化鎂的熱解表觀活化能
  • 一文了解氫氧化鎂阻燃材料表面改性技術
    氧化鎂目前,氫氧化鎂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有超細化法、表面化學包覆和微膠囊化。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硬脂酸鋅對氫氧化鎂進行幹法改性,改性後的氫氧化鎂添加到PP中分散性變好,複合材料的黏度下降,彈性模量、衝擊強度和阻燃性能得到明顯提高。(2)偶聯劑處理偶聯劑處理是目前氫氧化鎂表面改性最常用的改性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矽烷偶聯劑。
  • 氧化鋅/聚苯乙烯超疏水複合塗層的製備及其性能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作者:青勇權,鄭燕升,胡傳波,王勇,龔勇,何易,莫倩】     超疏水表面具有低的表面自由能和很好的抗粘附性能,在防水、防汙染、抗氧化、防腐蝕和流體減阻等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1-2]。目前,其製備方法主要有溶膠–凝膠法[3]、相分離法[4]、自組裝法[5]、刻蝕法[6]、模板法[7]等。
  • 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性能優異是因為絕緣材料
    交聯聚乙烯電纜,全稱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由於其電氣性能和耐熱性能都很好,傳輸容量較大,結構輕便,易於彎曲,附件接頭簡單,安裝敷設方便,不受高度落差的限制,特別是沒有漏油和引起火災的危險,因此受到用戶廣泛歡迎。那麼,你可知道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和聚氯乙烯絕緣電纜的區別是什麼嗎?
  • 低溫等離子體表面改性電極材料對液體電介質電荷注入的影響
    為了探究低溫等離子體改性電極對液體電介質絕緣性能的影響,採用真空濺射鍍膜法分別對鋁、銅和不鏽鋼三種電極材料濺射TiO2對其表面進行改性,測試改性前後液體電介質的擊穿電壓,並利用Kerr電光效應測量了改性前後三種電極材料向液體電介質注入空間電荷的分布情況。
  • 氣溶膠輔助法合成球形氧化鎂
    河北鑫滔新材料以氯化鎂為鎂源,尿素為沉澱劑,採用氣溶膠輔助法製備了球形氧化鎂。利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紅外光譜(IR)和氮氣吸附-脫附等技術手段對不同反應溫度下製備的前驅體和氧化鎂樣品進行了表徵。
  • 單晶氧化鎂高溫超導基片CMP工藝的研究
    單晶氧化鎂(氧化鎂)在高溫下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熱傳導性和絕緣性,在高頻時具有很小的介電常數和損耗,是一種可產業化的重要的高溫超導薄膜單晶基片。由於基片的加工表面質量嚴重地影響在其表面所生長的高溫超導(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HTS)薄膜的性能,所以如何獲得超光滑無損傷的基片表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單晶氧化鎂是典型的硬脆材料,目前實際生產所採用的機械拋光工藝存在拋光效率低、加工質量不穩定、碎片率高等問題。
  • 生物醫用鈦合金提高耐磨損性能的表面改性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生物醫用鈦合金提高耐磨損性能的表面改性研究鈦及其合金是骨科和牙科應用中最常用的醫用植入物金屬材料,因為它們具有低密度、高強度、無毒性和優異的耐腐蝕性能。相比傳統的不鏽鋼和鈷基合金,鈦合金具有更低的彈性模量,而低的彈性模量已經被證實可以減小應力屏蔽效應,從而更好地誘導和促進骨整合,這些優點使它更適用於臨床醫學應用。然而,鈦及其合金不能滿足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臨床要求,長期臨床研究觀察發現鈦植入體耐磨性能差,鈦植入體摩擦產生的磨屑會引起炎症問題和對人體的毒性作用。
  •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現狀與發展趨勢
    因此,除了要求傳統電機用絕緣材料應具有的電氣、機械、理化性能外,還對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和絕緣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具有優異的耐電暈性能(因存在如圖2、3 所示的高頻脈衝電壓、電暈腐蝕)、優異的電氣絕緣性能(因額定電壓有所提升)、優異的機械性能尤其是高粘結強度(因存在強振動)、高的耐熱性(設計的耐熱等級為≥180)、高導熱(功率密度大,電機發熱嚴重)、耐ATF 油或水(採用內油冷及水冷散熱冷卻技術
  • 河南大學:表面改性-化學破碎製備Janus-SiO2納米顆粒
    &34;製備Janus-SiO2納米顆粒界面保護法、模板法等現有Janus納米顆粒的製備路線比較複雜、成本高且產量低,同時也很難獲得粒徑小於10 nm的單分散性納米顆粒。河南大學張治軍教授、李小紅教授團隊創新性地將「原位表面改性技術」與「化學破碎方法」相結合,發明了一種「快刀斬亂麻」製備Janus-SiO2的方法。它可以將改性後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納米顆粒破碎為單個顆粒,粒徑為4-9 nm,比表面積高達619 m2/g,且顆粒呈現為一側為親水性、一側為疏水性的Janus結構。
  • 聚乙烯作絕緣、聚氯乙烯作絕緣和交聯聚乙烯作絕緣有什麼不同
    由於光電線容易引發起火現象,所以,我們用的電纜都是有絕緣材料保護的。其中,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聯聚乙烯都是電力電纜常用的電纜保護套材料,這三種保護套名字上看起來很相像,所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認為這三種電纜的功能和使用都是差不多的,在選擇電纜時隨意買了其中一種,但結果是電纜因不適合而出現了起火情況,影響了一段時間的用電,也降低了生活質量。
  • 活性氧化鋁的改性
    為了克服氧化鋁的高溫燒結以及相變引起的比表面積下降、孔結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各國學者開展了對氧化鋁熱穩定性的改性研究,主要採用的方法為:改進位備工藝、添加助劑以及生成新的物質。改進位備工藝可以改善氧化鋁顆粒的結構和形態,減少比表面的損失;添加助劑可以抑制顆粒的燒結,穩定氧化鋁的晶型結構,提高相轉變溫度;生成新的物質是指在氧化鋁上生成新的高溫穩定,且具有一定比表面積的物質來改善氧化鋁的穩定性。
  • 【專家論壇】納米零價鐵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
    【專家論壇】納米零價鐵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品牌推廣聯繫電話:010-62181017
  • 「產學研」應用於聚丙烯塑料的水性複合塗層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基於以上背景,本文首先採用丙烯酸酯單體對氯化聚丙烯進行改性,製備得到丙烯酸改性氯化聚丙烯的水性樹脂;將所製備的水性樹脂作為(成膜)附著力促進樹脂,製備水性PP底漆,並製備配套的水性面漆和水性罩光清漆,獲得PP塑料塗料成套水性工業塗料解決方案。
  • 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 磨料磨塊 彈性磨塊
    直到近年來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的發現和批量製備技術的發展,陶瓷磨塊、瓷磚彈性磨塊改性才有了實質性的技術的巨大成功和經濟價值的大幅提升。關鍵詞:納米;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磨料磨塊;瓷磚;陶瓷;陶瓷打磨;瓷磚拋光;彈性磨塊目 錄內容摘要...
  • 球形氧化鎂的控制合成研究
    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為控制劑,氯化鎂、氫氧化鈉和氨水為原料,經靜態反應製備出球形氫氧化鎂前驅體,再經煅燒得到球形氧化鎂。球形氧化鎂  結果表明:在控制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添加量為1.0%、氯化鎂濃度為1.0mol/L、氫氧化鈉濃度為0.25mol/L、反應時間為24h條件下,獲得球形氫氧化鎂前驅物;前驅物氫氧化鎂在600℃下煅燒2h,製得的球形氧化鎂顆粒大小均勻,分散性好,球形度高,平均粒徑為4.53μm。
  • 氧化鎂固/液分散體系的研究
    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了不同類型的表面活性劑對氧化鎂超細顆粒在水介質中的分散穩定作用。氧化鎂  其作用機理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首先以頭基朝向顆粒表面由於不能賦予顆粒較大的zeta電位,對氧化鎂顆粒的分散穩定作用相對較差。類似的陽離子聚合物如PEI對氧化鎂顆粒在水中的分散性也沒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