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陳景潤離開的日子

2020-12-04 光明數字報

    1978年,因赴美講學前查體療養住進解放軍309醫院的陳景潤遇上了由昆醫生,開啟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戀情。

    1999年,陳景潤逝世3年後,紫金山天文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行星,自此,他化為星辰,永遠陪伴著她……

    「一直以來,我以為沒有任何喜悅能夠超越一次複雜方程式求證後的興奮和激動!直到遇到了你。」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的舞臺上,聚光燈投射出兩個人影,陳景潤對著年輕美麗的由昆醫生欲言又止:「我希望你能陪著我,我們一起實現生活中的『1+1』。」

    舞臺下,年過六旬的由昆,默然哽咽。雖然這部話劇,她看了已不下三次。生死兩茫,垂淚千行,只因她是劇中人。

    舞臺上的一切歷歷在目,伸出手,卻什麼也觸摸不到了。

    時間帶不走思念。「數一數先生離開的日子,也有20年了。」由昆嘆息。

    1996年3月19日,春,陰雨綿綿。因研究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享譽世界的閩籍數學家陳景潤與世長辭。歲月如梭。20年一晃而過,他們的兒子陳由偉已學成歸國,成家立業。

    歲月如梭。與日俱增的寥落感,相愛相守的一份情,深埋心底,由昆大夫數著日子過。

    現年65歲的由昆,雖說已經退休,但仍在她所熱愛的醫生崗位上工作。記者初見到由昆大夫時,她身穿白大褂,說話直爽洪亮,自有一種軍人的英氣和挺拔。

    仿佛看到了1978年,讓陳景潤一見鍾情的,那個堅韌的年輕軍醫。那一年,由昆27歲,陳景潤45歲。

    因赴美講學前查體療養住進解放軍309醫院的陳景潤遇上了由昆醫生,開啟了陳景潤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戀情。他們的愛情姍姍來遲。但來了,就再也不走了。相戀兩年後,陳景潤深情牽起由昆的手,步入婚姻。

    徐遲老先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人們認識了「執著、刻苦鑽研」的數學家陳景潤。而十幾年的婚姻生活裡,妻子眼中的陳景潤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可愛之人」。

    數學是沉默的藝術,數學家陳景潤在感情中也是行動多於語言。那時候不興浪漫,但由昆能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感受到先生的疼愛。

    「我們坐公交車,只有一個座位的情況下,先生總是不顧旁人眼光,拉著我一塊兒擠,我覺得挺不好意思的,車上那麼多人。」由昆回憶,「但先生覺得很好」。

    「兩個人一起,挺好的。」陳景潤說。

    由昆說,這就是他的性格。實實在在,值得託予。

    在這份相差18歲的婚姻裡,由昆一直敬重仰慕陳景潤,她總是認真地喊他「先生」。陳景潤則一直親暱地稱呼妻子——「由」,這是他的專屬。「自他走後,再沒人喊起這個名字。」

    有人說,由昆是個有殼的人,爽朗堅強就是她的殼。在這個保護殼下,她也有著女人柔軟脆弱的心。

    先生離世的起初四年裡,由昆堅持把一部分骨灰留在家裡。別人問她,你把骨灰放在家裡不好吧?

    「我想讓先生回家。」由昆說,「我幾乎沒法睡著,只能靠藥物支撐。每到深夜,先生骨灰在家的時候,我都放在身邊,跟他說話。」說到這裡,她再度哽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陳景潤離開後,由昆40歲出頭,來日方長,有人勸她再找個人作伴。「不可能的,」由昆斬釘截鐵地說,她的心裡已經沒有能裝下其他人的空間。

    先生是由昆心裡的大海,海浪聲聲,時時在耳,她願意用一生去守候。

    近年來,由昆一直懷疑,先生走時是不是裝了錄像機到她腦子裡。「我年紀也大了,現在常常忘了自己從客廳走到廚房,是為了取什麼東西。但和先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刻在腦子裡,時時準備重放一遍。」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沉澱,愈洗鍊,愈清晰。

    她想起1985年,先生被診斷為帕金森症候群,組織關心陳景潤身體,讓由昆不用上班,專心照顧先生。陳景潤堅決不同意,他說:「你是部隊培養的,不能為我一個人服務,這樣是不可以的。」其實,這也是陳景潤對妻兒深沉的愛,他擔心自己不能再護佑著妻兒,擔心自己走後,他們的生活成問題。

    除此之外,也因為陳景潤了解妻子。由昆的上進好學,一向是陳景潤引以為豪的。因為陳景潤知道:「如果要由昆和社會脫節,成為一個家庭婦女的話,由會死的。」

    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烙在由昆心裡,所以陳景潤離開的20年裡,她拼命地工作。「如果不好好工作,我對不起先生的付出。」由昆說起這些,眼神又重回堅定。「不能給先生抹黑。」這也是由昆一直以來的力量源頭。

    1999年,陳景潤逝世3年後,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以為紀念。「先生一定會在天上看著我。」由昆說。

    陳景潤看著她從女孩變成母親,褪去青澀,化為執子之手的深情。病痛、現實和時間的阻隔,讓他無法陪她到永遠。最後,他化為星辰,陪伴著她,不再離開。

    「由回來了,由回來了!」陳景潤總是這樣高興地拍著手,帶著兒子從書房繞出來,迎接由昆下班,一家3口其樂融融。原來,這道生活中的「1+1」證明題,他早已解開……

    (《新華每日電訊》3.25 劉娟)

相關焦點

  • 陳景潤的羅曼史
    家庭生活,洗洗涮涮,鍋盆碗勺,不免打斷學者的思維,儘管新娘十分小心,生怕幹擾他的工作,但日子長了,總會有些磕磕碰碰。再加上名人新婚,造訪者、祝福者絡繹不絕,使他難以得到較長時間的寧靜。在北京度過蜜月以後,由昆回到了武漢。臨行前,她再三叮囑陳景潤,一定要吃好睡好,好好照顧自己。
  • 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理髮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髮。
  •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附視頻)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談到我國近代以來最為突出的科研工作者,陳景潤應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了,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因為自己的一篇論文瞬間成為中國甚至全世界聞名的數學家,他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全心投入到我國數學事業的研究中,才有了如今我國這個領域的成就,而陳景潤更是因為各種研究將自己的生活拋在腦後,甚至四五十歲了還沒有考慮找一個伴侶。
  • 數學天才陳景潤63歲病逝後,他妻子、獨子的遭遇是怎樣的?
    離開四中後,陳景潤被調回廈門大學當資料員,同時學習數論。1955年,在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先生的推薦下,他回到廈門大學數學系擔任助教。次年,他發表了《塔問題》,改進了華羅庚在累積素數理論中的成果。這引起了華羅庚教授的注意,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研究實習生。1960年調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一生刻苦鑽研數學的陳景潤,年輕時與妻子有著一段美妙的邂逅。1978年的秋天,因赴美講學前查體療養住進解放軍309醫院的陳景潤遇上了醫生由昆,開啟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戀情。陳景潤對這名年輕的軍醫一見鍾情,為了能接觸到由昆,陳景潤想出了和她一起學英語的策略。
  • 陳景潤的髮妻由昆:至今健在,獨自住60平舊房子,靠退休金度日
    人們常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站著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比如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氏,比如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再比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由昆,當年在她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下,丈夫陳景潤才得以安心做研究,今天我們便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 由昆:陳景潤45歲時的初戀,被「威脅」結婚,下輩子還要嫁陳景潤
    陳景潤又問:「那男朋友呢?」由昆答:「男朋友也沒有。」自此之後,由昆每次去查房的時候,陳景潤都會跟她聊上幾句。由昆發現陳景潤頓頓都吃麵條。於是她就問陳景潤為啥不點些別的好吃的。陳景潤說,因為麵條好消化,吃得快。
  • 陳景潤,你多情而嚴密的戀愛
    由昆當著陳景潤告訴我:「是陳老師先提出來。」我問陳景潤:「陳老師,是這樣嗎?」陳景潤笑了,他默認了。先介紹一下由昆,在陳景潤家中的影集裡,有由昆婚前的相片,由昆當年的風採。猶如電影明星。陳景潤要出國講學,數學研究所根據中央指示,要陳景潤到北京三O九醫院查身體,正在三C九醫院進修的由昆剛好負責陳景潤的體檢工作。他們相識了,井各自留下對對方的好感。陳景潤在醫院做身體檢查時整天不是看數學書便是研究素論在一邊的由昆,看在眼中、敬佩在心上。她常常關心陳景潤的早晚休息。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嬌妻,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1977年,天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住院,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禍得福收穫一段難忘的戀愛。陳景潤當時已經四十七歲,但由於早年忙於工作,所以耽誤了婚姻大事。在住院期間,陳景潤認識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女護士,兩人當時有著十八歲的年齡差,陳景潤儘管內心激動,但是也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愛戀。
  • 《數風流人物》往期人物之陳景潤《簡潔人生》
    解說:  偷來的快樂日子,沒能持續多久,陳景潤遭到了批判。他的小屋被抄了個底朝天。  李尚傑同期:  說(哥德巴赫猜想)這是沒有用的東西,資本主義的東西,死人的東西研究它幹什麼?一看那暖瓶都給他摔碎了,棉被套也給他扔出來了,(裝稿紙的)麻袋都給他推出來了。這時候他就哭了,他哭了,這錢也沒了東西也都沒了,我還怎麼搞研究工作呢?
  • 陳景潤在大連
    提起這句話,人們都會想起陳景潤。1956年,陳景潤經過千辛萬苦完成了論文《他利問題》改進了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的結果,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了北京的中央科學院數學所。未承想,1958年8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的文章,號召「拔掉教育戰線上的白旗」,批判「數學不能聯繫實際」。華羅庚和另一位數學家吳文俊被當作數學所的「大白旗」,受到批判,陳景潤是華羅庚的門生,自然成了成了數學所中「最頑固的小白旗」。
  • 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之間,僅僅是一場演講的距離
    不知道是哪裡看到的這句話,卻發現用在少年陳景潤的身上簡直妥帖至極。《少年陳景潤》一部值得全國青少年珍藏閱讀的優秀勵志讀物,它講述了少年陳景潤在那個動蕩、顛沛流離的時代裡生活、學習、成長的故事,還原了一個樸素、真實、有血有肉的少年陳景潤,展示了一個熱愛科學、探索未知、勇於追夢的少年陳景潤……作者宋凌是陳景潤的外甥孫女,從小深受陳景潤舅公不畏艱難,勇攀科學高峰精神的鼓舞,立志成為景潤精神的傳播者
  • 華羅庚的得意門生、中國數學家的翹楚,原來他是這樣的陳景潤!
    他就是震驚世界的華人之光,千年難遇的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就這樣,在江青的幫助下,陳景潤搬出了那間狹窄、陰暗潮溼的小屋子,住進了江青專門為他安排的60平米的房子,得以專心做學問。陳景潤搬進去之後,並沒有上門去答謝江青的援助,他記在了心中。
  • 由昆深情懷念「永遠的愛人」:陳景潤叫她「由」
    鳳凰衛視記者陳魯豫動情地說,「由昆說她很少接受訪問,因為只要一提起陳景潤,她總是會很難過,而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擺脫那種悲傷的情緒,所以我非常感激她,願意對我再回憶一遍和陳景潤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我知道這對她來說太不容易了」。  1978年秋天,陳景潤住進解放軍309醫院。
  • 陳景潤:去世時年僅63歲,他的後代如今生活怎樣?
    陳景潤:去世時年僅63歲,他的後代如今生活怎樣?還記得小時候剛剛進入幼兒園的自己嗎?當時老師就會問1+1等於幾,很多小朋友就會脫口而出等於2。而當老師問1+2等於幾的時候,小朋友們就開始數手指頭,然後堅定自己的答案等於3。
  • 紀念陳景潤先生誕辰80周年學術報告會召開
    2013年是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誕生八十周年。陳景潤先生出生於1933年5月22日,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數學研究,直到1996年3月19日因患帕金森氏綜合症不幸去世。
  • 科學史上365天——數學大隱陳景潤
    這篇激昂的文字立刻響徹中華大地,它把兩個從未聽說過的名字亮到了人們的面前,「哥德巴赫」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而「陳景潤」則感動了億萬人。這篇報導使陳景潤從一貫被視為「怪人」的「數學隱士」,一躍成為全國的知名人物。圖1是當年的陳景潤,圖2是陳景潤與作家徐遲的合影。
  • 吳苾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陳景潤
    房間裡坐著幾位陌生人,陳景潤正不知所措,有人向坐在沙發的一位男人報告說:「遲群主任,陳景潤同志來了。」 沙發上的男人站起來,一邊握住陳景潤的手,一邊上上下下打量著他:「陳景潤同志,我們是毛主席派來看望你的,聽說你病得很重?」
  • 數學家陳景潤,曾攻克世界頂尖數學難題,教子方法與眾不同
    陳景潤痴迷於數學研究,直到47歲時,才與29歲的軍醫由昆喜結良緣。婚後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取名陳由偉,希望兒子能對人類有偉大貢獻。陳景潤有個特點,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投入精力,做出點名堂。他在教育孩子方面,用心、用情、用智慧,有許多獨到的方法。
  • 追憶採訪陳景潤
    中央組織部知識分子工作辦公室的負責同志老徐來到我們報社,說最近境外媒體有一些關於陳景潤的不實報導,有的說他處境很不好,有的說他已經去世了。他希望報社派記者去採訪一下陳景潤,以正視聽。    在去中科院的車上,老徐已經跟我們大致介紹了陳景潤的近況。7年之前,陳景潤得了帕金森氏症候群,之後身體非常不好,這幾年一直處於休養、康復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