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gene:TEIF在細胞癌變過程中影響中心體與端粒功能

2020-11-25 生物谷

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張波教授領銜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Oncogene上發表關於癌症發生的最新見解。

通常來說,人類癌症發生的兩大細胞特徵分別是:1.細胞中心體擴增;2.端粒縮短。這兩大癌細胞的特徵促使腫瘤發生過程中染色體不穩定。細胞中心體與端粒與DNA損傷修復機制有極大的關聯,並且二者間也有一定的關聯,有些調控端粒的因子同時還調控中心體,因此說中心體與端粒間有功能上的聯繫。

在本研究中,張波教授等研究人員發現,TEIF(telomerase  transcriptional  elements-interacting  factor)是hTE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subunit)基因的反式作用子,TEIF分布在細胞循環過程中的中心體內,但是只在特定的調節下TEIF的轉運量才會增加,其分別取決於其氨基端的結構。通過遺傳技術人為地改造TEIF的表達量會影響中心體的功能,尤其對細胞有絲分裂會有影響。

研究發現TEIF的表達量會影響組織肉瘤中心體的擴增還與腫瘤組織學變化有關。TEIF參與DNA損傷應答,包括端粒酶功能失常和腫瘤發生,這表明TEIF在癌症發生過程中,影響中心體擴增與端粒功能。(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Oncogene 9 February 2009;doi: 10.1038/onc.2008.503

Localization of TEIF in the centrosome and its functional association with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in DNA damage, telomere dysfunction and human cancers

Y Gong1,2, Y Sun1,2, M A McNutt1, Q Sun1, L Hou1, H Liu1, Q Shen1, Y Ling1, Y Chi1 and B Zhang1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ealth Science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Correspondence: Dr B Zha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ealth Science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38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China.
2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Abstract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and telomere shortening, which are commonly detected in human cance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induction of chromosome instability in tumorigenesis. The functions of these two structu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NA damage repair machinery, and some factors that operat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elomeres also take part in the regulation of centrosome status, suggesting they are functionally linked. We report that TEIF (telomerase transcriptional elements-interacting factor), a transactivator of the hTERT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subunit) gene, is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osome throughout the cell cycle, but its transport into the centrosome is increased under some conditions, and its distribution is dependent on its C-terminal domain. Experimental modulation of TEIF expression through overexpression, polypeptide expression or depletion affected centrosome status and increased abnormalities of cell mitosis. Localization of TEIF to the centrosome was also stimulated by treatment with genotoxic agents and experimental telomere dysfunction, accompanying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Moreover,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EIF is not only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in soft tissue sarcomas but it is also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umor histologic grade. Our data confirmed TEIF functions as a centrosome regulator. Its participation in DNA damage response, including telomere dysfunction and tumorigenesis, indicates TEIF is likely to be a factor involved in linking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and telomere dysfunction in cancer development.

相關焦點

  • 細胞的衰老、凋亡以及癌變
    (3)細胞內色素積累,妨礙細胞內物質的交流和傳遞,影響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形成老年斑。 (4)細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5)細胞核體積變大,染色質凝集,顏色變深。 (6)細胞呼吸速率減慢,能量供應不足、身體乏力。
  • 科學家發現細胞修復端粒的機制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染色體兩端起保護作用的端粒如果過早縮短或破損,細胞會啟動一套修復機制,避免端粒過短而導致細胞早衰。該發現將幫助深入理解細胞衰老、人體老化和癌症等。  染色體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長鏈,就像鞋帶一樣,端粒就是鞋帶兩端的塑料頭,能防止鞋帶脫線。
  • 生命的分子鐘——端粒體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每分裂一次,我們就會失去一小部分端粒,它會變得越來越短,染色體也變得不穩定,直到最後由於它過短了,無法分裂了,生命就死亡了。既然端粒體這麼重要,為何在人體中的端粒體卻一直被消耗,從來不補充?其實DNA存在的目的就是複製、存活,其中DNA將一部分複製品用來繼續複製,而另一部分複製品則主要用來獲取資源。
  • 科學網—端粒:可調試的「時光機器」
    端粒既決定著染色體的穩定性和完整性,也關係到細胞的命運(癌變、衰老、長壽)。那麼,端粒長度隨年齡增長而縮短的現象,究竟是衰老的原因,還是衰老的結果?為何癌細胞中端粒酶活性普遍升高?人類能否破譯衰老與長壽的秘訣?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在哺乳動物中,TRF2會通過形成T環結構保護端粒末端,並通過抑制引發染色體末端融合經典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TRF2是迄今為止檢測到的超過700個細胞系中對細胞增殖非常關鍵的因子,而且在小鼠中Trf2敲除也是致死的【1】。由於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都局限於體細胞類型,作者們想知道TRF2的作用是否在多能幹細胞保守。
  • Nature背靠背 | 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為了了解ES細胞係為何能夠不受TRF2敲除的影響,作者們檢測了TRF2敲除ES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的分布。與TRF2敲除FLICs細胞相比,TRF2敲除ES細胞系中的染色體沒有出現顯著的端粒融合現象。因此,作者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在胚胎幹細胞中TRF2對於端粒的保護可能並不關鍵。  那麼,ES細胞系中端粒的保護機制是什麼呢?
  • Oncogene:乳腺癌診斷新靶點
    周所周知,腫瘤細胞的微環境對於其擴散與惡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腫瘤的基質中含有很多細胞與非細胞成分,包括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以及免疫細胞。在腫瘤發育的過程中,腫瘤基質能夠對腫瘤細胞的癌化特性起到一定的影響,並最終促進其擴散。 免疫細胞能夠第一時間識別癌變的細胞並進行殺傷,但腫瘤細胞能夠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逃脫免疫殺傷甚至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使其不再具有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當DNA複製終止時,端粒酶的作用下,通過端粒的依賴模版的複製,可以補償由去除引物引起的末端縮短,因此在端粒的保持過程中,端粒酶至關重要。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端粒的長度是在逐漸縮短的,當端粒變得不能再短時,細胞不再分裂,而會死亡。並且發現,體細胞端粒長度大大短於生殖細胞,胚胎細胞的端粒也長於成年細胞。科學家發現,至少可以認為在細胞水平的老化,和端粒酶的活性下降有關。
  • 逆轉錄的過程與端粒複製
    這個過程比較簡單,因為引物結合在RNA鏈的末端,所以整條鏈的逆轉錄是一次性完成的。生物體中的逆轉錄過程就比較複雜,比如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病毒是真正的「極簡風」,所有東西都壓縮到極致。比如它的基因組中,經常有些基因是重疊、嵌套結構,充分利用每一個鹼基。
  • 端粒這東西...
    端粒的長度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因此被稱作細胞壽命的" 有絲分裂鍾"。
  • Cell綜述:系統介紹端粒的生物學功能及與衰老的關係(值得收藏)
    世界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的社會和經濟負擔使老齡化研究處於中心位置。衰老的標誌包括各種相互關聯的分子機制和細胞系統,它們共同作用以推動衰老過程。2021年1月14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Deepavali Chakravarti等人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elomeres: history, health, and hallmarks of aging「的綜述文章,該綜述概述了端粒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突出了端粒功能障礙與衰老標誌之間的聯繫,並研究了端粒和端粒酶在推動衰老,早衰症候群和常見的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標誌中看似普遍的作用
  • 《端粒效應》:人類掌控衰老的能力遠比自己認為的強
    【1】Nat Commun:通過不朽的幹細胞探索抗衰老機制隨著衰老過程神經元等體細胞會失去對正常蛋白的維持能力。與之相比,多能幹細胞不會衰老,並依靠某些機制維持蛋白組的完整性。來自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確定了多能幹細胞用以維持蛋白質質量的機制。
  • 植物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如何形成紡錘體?
    研究背景:細胞分裂是母細胞產生兩個子細胞的過程。為了確保遺傳物質即染色體的均勻分配,分裂細胞可以形成紡錘體。紡錘體是由蛋白質組裝成而成的紡錘絲構成。當分裂開始時,這些細絲(稱為微管)直接與染色體連接並將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心。隨後,紡錘絲收縮將染色體分離。細胞準確和快速的進行分裂對於有機體而言非常重要。因此,馬達蛋白(motor-proteins)或驅動蛋白(kinesins)有助於組織形成微管,以形成紡錘體與染色體連接,並最終分離出染色體。在動物中,kinesin-12有助於實現這些功能。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核膜連接中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  真核細胞染色質通常會區域性地定位於細胞核內膜周圍,這一現象在高等生物細胞中普遍存在。染色質與核內膜的粘連是受到動態調控的,如體細胞有絲分裂期間染色質末端(端粒)會被招募到細胞核內膜上,進入有絲分裂期端粒又會從細胞核內膜上解離下來。這一周期性的端粒-核膜連接對染色質穩態的維持以及細胞分裂至關重要。
  • 穩定端粒長度有望治療癌症等年齡相關疾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來治療年齡相關的疾病,研究者指出,端粒的縮短或會損傷一類名為sirtuins的酶類的功能,酶類sirtuins能通過影響機體代謝過程和修復損傷的染色體的方式在維持細胞適應性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 The EMBO J:深度解讀:端粒與癌症的那些事!
    然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然性的錯誤往往會產生引發癌症的基因突變;為了避免有害基因對有機體的不利影響,產生偏離正常染色體數量的突變細胞就會被細胞的保護性機制所清除;近日,來自德國弗裡茨—李普曼研究所( 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端粒的關鍵角色,其可以「感知」攜帶錯誤染色體數量的細胞,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
  • 從基因層面看衰老本質,被誤會的端粒差異
    這與染色體和染色體端粒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染色體的端粒會把染色體保護起來,而端粒縮短,則會導致染色體不斷地縮短,基因不斷丟失。這個過程,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類衰老的過程。在幹細胞中,端粒的縮短導致譜系和多能性標記物的表達降低,反應了這些細胞的增殖、再生、移入和分化能力的降低。
  • 談談端粒和端粒酶的那些事兒
    在染色體進行複製時,每次丟失一小段這種末端DNA,這樣就不會對染色體所攜帶的遺傳信息造成丟失,解決了複製過程中丟失遺傳信息的問題。端粒衰老理論細胞每經過一次分裂,端粒都會丟掉一點點,當端粒無法再縮短時,細胞就會因為無法分裂而死亡,端粒也因此被科學家們稱為「生命時鐘」。因此,端粒的縮短被認為是細胞衰老的生物學標記。
  • 端粒酶與腫瘤的關係
    騰訊科學 腫瘤是一種很難對付的疾病,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對其進行識別,又加之它是一種永遠分裂的細胞。因為端粒酶對腫瘤細胞的永生化是必須的,所以端粒酶可作為抗腫瘤藥物的良好靶點。如果有藥物能夠關閉腫瘤細胞的端粒酶,端粒的長度隨著腫瘤細胞的分裂就會逐漸縮短,突變就會出現,細胞就會變的不穩定。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防止iPS細胞癌變的方法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日前發布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防止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再生醫療應用中發生癌變的方法,且已在脊髓損傷的實驗鼠身上確認效果。這一研究有助於提高iPS細胞在再生醫療領域應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