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化名)今年40歲,平時不抽菸不酗酒,唯一的愛好是下班回到家後玩玩遊戲,有時玩起來會忘了時間。
一天晚上,王先生正聚精會神地玩遊戲,突然右側手腳開始不聽使喚,人也坐不住了。他感覺不妙,趕緊打120急救,可是撥通電話時發現自己竟然連話都說不清了。
這下他徹底慌了,只能發消息向弟弟求救。在弟弟幫助下,王先生被緊急送往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
腦功能區出血影響肢體和語言功能
浙中醫大二院急診醫生迅速檢查了王先生的生命體徵,發現他血壓明顯偏高,右側肢體完全不能自主活動,而疾病導致的言語不清使得他根本無法清楚敘述發病的情況,必須依靠手比畫以及弟弟的幫助才能大致說明情況。根據王先生的症狀,急診醫生初步判斷是腦出血,隨後的頭顱CT結果也證明了這一判斷——左側基底節區血腫。
血腫量不算大,大概20毫升左右,但因為出血位置剛好位於功能區,因此血塊的壓迫導致王先生的右側肢體無法活動,還出現了言語的障礙。為了進一步治療,他被收治入住浙中醫大二院神經外科。
擔心後遺症七尺男兒差點落淚
第二天查房時,王先生比畫著向主管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焦慮:自己還年輕,要是以後不能走路、不能說話了該怎麼辦?還怎麼工作?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已經有交往的女朋友,如果偏癱了,還有哪個姑娘願意嫁給自己。說到傷心處,這個七尺男兒不禁雙眼通紅。
浙中醫大二院神經外科病房的醫護人員感同身受,一邊安慰王先生,一邊尋求最佳治療方法。如何最大程度幫助王先生恢復肢體和語言功能便成了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難題。
保守治療下血腫完全吸收需要時間較長,隨後是漫長的康復過程,昂貴的神經營養藥物、反覆持久的針灸和運動鍛鍊,且不說花費巨大,長期的焦躁和痛苦恐怕也是王先生不敢去想像的。如果進行常規開顱手術,因為血腫位置較深,雖然術後血腫可以清除,但術中可能會損傷周圍腦組織,造成更多神經損傷,影響後期的功能康復,恢復時間也將拉長。
經過反覆討論比較,科室最終決定由杜杭根主任帶領陳立醫生團隊通過立體定向來進行腦內血腫清除手術。
設計手術入路精準定位微創手術助力快速康復
立體定向下腦內血腫清除術是神經外科微創手術領域的高精尖武器,具有精度極高、創傷極小的特點。通過立體定向技術可以更精準地定位,把手術刀準確伸到腦內任何一個地方以便於精準完成手術。
浙中醫大二院神經外科手術團隊把手術方案告知王先生後,王先生看到了希望,他要求馬上進行手術。
術前,手術團隊仔細分析了王先生病情並進行了充分準備,設計好手術入路,選擇最佳位置進行穿刺。「手術既要避開大的血管以及主要功能區,又要精準控制深度,儘可能通過一條穿刺途徑進行多個位點的血腫清除,儘量清除多的血腫,減少創傷。這是手術的難點所在。」陳立醫生解釋。
手術當天,手術團隊把王先生的CT定位圖像輸入立體定向手術系統軟體,通過軟體規劃好了手術路徑。術中,根據規劃路徑,主刀醫生準確地對王先生腦內血腫進行了穿刺,清除了大部分血腫,並置入引流管引流殘留的少部分血腫。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王先生都能清醒表達自己的感受。
手術結束後,王先生右手已經能夠抬起,也能說出整句話了。術後2天,拔除引流管後,王先生就能自己下床在病房裡走動了。一周後,王先生能走著出院,回家繼續康復訓練。
陳立醫生表示,在詢問病史過程中了解到,王先生有高血壓家族史,他自己也患有高血壓,卻從來沒有服用降壓藥,也沒有進行相關治療,這是導致這次腦出血的基礎原因。同時,王先生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不健康,經常熬夜、打遊戲,三餐不規律,使得血壓波動頻繁,對血管的傷害也很大,這是導致腦出血的誘因。
「建議年輕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監測血壓,千萬不要馬虎。」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馬飛煒
編輯 潘雷監製 徐芳
【來源:浙醫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