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密:奶品含苯甲酸到底對人有沒有危害?

2020-12-01 搜狐網

  前不久,有媒體報導,「中國奶製品大多被檢出苯甲酸」、「嬰幼兒奶粉含苯甲酸大多超標」等,搞得人心惶惶。對此,我國著名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專家給予澄清。那麼———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召開的「公眾健康安全與媒體社會責任」專題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就部分媒體不實報導「中國乳製品大多被檢出苯甲酸」提出:此類報導存在因誤解而以訛傳訛、最終導致誤導;苯甲酸是天然存在於乳製品中的正常成分,不涉及安全問題。

陳君石院士特別指出:在食品安全領域,媒體的一篇不實報導,會使消費者無所適從,國家經濟受到打擊。類似的事件近年已不罕見。  

乳品中含適量苯甲酸無害

  今年2月,國際學術期刊《食品管理》發表了廣州一位科研人員的英文論文「中國牛奶的苯甲酸評估」,作者文中客觀地介紹,在所檢142份乳製品中,僅有一例苯甲酸最高值為110毫克/千克;42個嬰兒配方乳粉樣本中,只有兩例為88毫克/千克(國際《含乳飲料》中苯甲酸的限量值是0.03克/千克)。陳君石院士說,作者說得很清楚,中國乳品中的苯甲酸檢出量很低,並不是人為添加的,不會對人造成危害。

  但是媒體卻發出了不同報導。2月20日,某知名網站以「嬰幼兒奶粉含苯甲酸大多超標」為題,進行錯誤估算:「有些乳製品苯甲酸達到0.51—110毫克/千克,你可以算出來相當於國際的3600多倍,這就意味著有人為添加的可能,也肯定會對人體有害。」

  陳君石院士說,國際苯甲酸限量值是0.03克/千克,不是0.03毫克/千克,一字之差,謬之千倍。  

使用食品添加劑關鍵是量

  為什麼牛奶中含有苯甲酸?陳君石院士詳述道:「事實上牛奶不是無菌的,擠出來就會含菌,做成奶粉殺菌以前,細菌會把牛奶中本身該含有的馬尿酸變成苯甲酸,天然苯甲酸的含量不會很多;酸奶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苯甲酸會比牛奶多一些,但含量也是很少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它是牛奶的正常成分之一。」

  西方醫學的祖訓是:「什麼東西都是毒,關鍵是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喝多了一樣死人」。一切只是量的掌握問題。

  根據曼谷的亞洲食品信息中心進行的調查,絕大多數亞洲人都回答:「添加劑是自己最關注的」。而科學家則更關注食品的汙染問題,汙染食品會造成食源性疾病,比如美國的花生醬沙門氏菌超標汙染,是科學家、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第一號問題。

  陳君石院士認為: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沒有它不行。我國規定的食品添加劑有二十幾種功能分類,包括防腐劑、著色劑等,關鍵也是要掌握好量。近年來發生的紅心鹹鴨蛋事件等食品安全危機,也是量的掌握問題。

  陳君石院士明確回答了幾個尖銳問題:首先,增加添加劑,是食品行業激烈競爭的手段之一。

  食品行業想方設法在牛奶、料酒等產品中增加添加劑,什麼加鈣、加維生素ABC等,是增加附加值,增加競爭砝碼;有的濫用並還誇大添加劑作用。這些都是食品行業不成熟的表現。在美國和歐洲,牛奶裡基本不添加什麼,靠的是信譽站穩市場。今後中國也應這樣。

  其次,食品添加劑不是洪水猛獸,按標準劑量就合格。許多添加劑是天然的,化學合成的添加劑也有標準劑量,符合標準就是合格的。目前國際上尚未有因添加劑而造成的流行病。有些食品標註「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劑」,給人以誤解,誤以為食品添加劑不安全,這是不規範、也不科學的。

  第三,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腫瘤、糖尿病等與食品添加劑有關。可以肯定地說,標準的添加劑一點問題也沒有。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有添加劑致癌致病的案例。預防疾病主要是要平衡膳食,多吃粗糧與果蔬,控制體重第一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也應是如此,它們都與添加劑無關。  

公眾健康安全呼喚信息對稱

  在怎麼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上,陳君石院士強調,首先要靠《食品安全法》。但一部《食品安全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的問題。其次,還要靠食品加工經營者,因為他們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同時還要儘量減少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要正確引導消費者。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食品安全不再是一國的內部事務,而成為全球的「共同利益」。而在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報導中,媒體發揮了強大的「守望哨」效用。有評論認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中國社會正在呈現出的情形是,媒體監督的力度和反應速度已超過了監管部門,從而成為最及時最有效的監督。

  中國記協新聞發展中心王大龍主任指出,食品安全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知識領域,但是大多數記者並不具備食品加工與安全方面的專業知識,由於科學缺失,使部分報導不能做到科學、準確,誇大了食品質量的危害,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俗語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大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作為社會的公器,媒體在追逐商業利益的同時,更加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對食品安全問題曝光的終極目標,在於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健康、誠信的和諧社會。無論是媒體、公眾還是政府,只有以理性、建設性的姿態處理食品安全事件,引導而不誤導,幫忙而不添亂,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推動和諧社會最終實現。  

新聞名詞

  苯甲酸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但乳製品中不允許添加。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對包括嬰幼兒在內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長期攝入苯甲酸也可能帶來哮喘、蕁麻疹、代謝性酸中毒等不良反應。

(責任編輯:克偉)

相關焦點

  • 北京小學現毒跑道 苯甲酸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最近一直有度跑道的新聞事件發生。11月份的時候深圳某所小學現毒跑到,有害物質超標140倍,引起了不少家長的擔心。最後這批毒跑道被剷除。  近日,清華附中豐臺小學多位家長稱,至少38名學生近期出現頭暈、噁心等身體異常,學生血液和尿液中的毒物分析檢測出苯甲酸。家長懷疑這和學校剛鋪設完成的塑膠跑道有關,要求學校剷除跑道。校方稱無確切證據不能剷除。(上圖為校方公布的檢測報告)  延伸閱讀:苯甲酸有哪些毒害作用  對微生物有強烈的毒性,但其鈉鹽的毒性則很低。
  • 嬰幼兒奶粉含苯甲酸多超標?是食品中常用防腐劑
    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食品管理》上,有廣州研究員撰文說對本地市面過百個乳製品進行分析,大部分均檢出苯甲酸,其中普通奶粉和嬰幼兒奶粉檢出率均超八成。該事件引發關注。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教授蔣卓勤說,苯甲酸是食品中最常用的一種防腐劑,是國家批准的添加劑之一。他表示,苯甲酸能阻止微生物的繁殖,如臘腸、調味品、飲料、果脯甚至餅乾中都會加入。「所以有不奇怪,但前提是不超標。」
  • 水垢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
    但是,水垢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有人認為,水垢是燒水時沉澱下來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碳酸鎂,不會危害健康。專家表示,含有鈣離子和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通常意義上,當水中碳酸鈣的含量低於150毫克/升時稱為軟水,高於這個指標的為硬水。
  • 美國神秘的51區到底有沒有存在外星人?看中情局的最新解密
    充滿神秘色彩和擁有絕密等級的51區到底有沒有存在外星人?美國政府到底是不是掌握了外星文明的高科技武器?美國政府到底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絕密武器研究計劃?51區到底還隱藏著美國政府多少的秘密?從拉斯維加斯開車向北僅僅行使130多公裡就是內華達州,內華達州中部是美軍內利斯空軍基地,而大名鼎鼎神秘兮兮的51區就在空軍基地的東南部,西邊緊挨著內華達武器測試區域。
  • 苯甲酸、山梨酸超標醃菜還能放心吃嗎?
    京華時報訊(記者錢宇陽)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抽檢信息中,宜家食品專營店在天貓商城銷售的標稱嶽陽市天怡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蘭花蘿蔔(醃製脫水菜),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檢出值為3.5g/kg,比標準規定(不超過1.0g/kg)高出2.5倍;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檢出值為1.6g/kg,比標準規定(不超過1.0g/
  • 苯甲酸滴定
    基本原理苯甲酸(Carboxybenzene)又稱安息香酸,分子式為C6H5COOH,常溫為具有苯或甲醛的氣味的鱗片狀或針狀結晶。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強,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苯甲酸以游離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
  • Wi-Fi無線上網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PConline資訊】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成2個小問:  ·輻射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危害?  ·Wi-Fi輻射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危害?Wi-Fi無線路由輻射對人到底有沒有危害?  微波爐,這件已然成為家庭必需品的小家電,卻永遠跟輻射脫不了干係,它在所有常用家電輻射排行榜上的霸主地位,和可怕的工作原理註定可以讓你感到恐懼。
  • 專家:危害被誇大
    專家:危害被誇大,名稱需規範,含量需標註     本報記者 呂翠平    上周,一則嬰幼兒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新聞,讓本已處於風口浪尖中的植物奶油,再次走到了輿論的中心。    一時間,植物奶油從代替動物奶油的功臣,變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甚至,有人把它和農藥DDT(俗稱"滴滴涕")相提並論。那麼植物奶油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苯環上有取代的苯甲酸酸性比較(已發)
    (基礎課程第59講)苯甲酸的酸性比較有一定的難度,難點在於要同時考慮苯環上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並且鄰間對的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要分別考慮。基本理論:比較酸性可以比較共軛鹼的鹼性,共軛鹼的鹼性越弱,其酸性就越強,所以與酸性基團相連的吸電子基團越多,其酸性就越強。鄰對位既有誘導效應又有共軛效應,間位只有誘導效應,沒有共軛效應。
  • 鼻涕蟲對人有沒有危害 鼻涕蟲對人是否有危害
    假如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話,那鼻涕蟲在菜園裡是常常可以見到的,鼻涕蟲的表層常常會出現流鼻涕一樣的黏液,這就讓人對這種蟲子很反感了,而且還會讓人覺得這種蟲子是不是對人有害,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鼻涕蟲對人有沒有危害吧。
  • 美白針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用過的人真的白了嗎?專家爆出行業實情
    可如今的年代,很多人為了美白讓皮膚變得更白嫩,處於「病態式」美白,不斷地入手各種美白護膚品,只是為了讓皮膚變得白皙,可那些所謂的美白產品真的有效嗎?用過的人都知道,只是心理安慰罷了,並不會使皮膚變白。很多人為了美白,似乎更是「喪心病狂」,紛紛去打市面上熱度很高的美白針,覺得美白針有效果好,可以短時間內讓自己變得更白,但美白針安全嗎?效果真的很好嗎?美白針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 氡溫泉養生到底有多危險? 氡溫泉對人體的危害你了解多少?
    氡溫泉養生到底有多危險? 氡溫泉對人體的危害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2-19 14:02   來源:龍源期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氡溫泉養生到底有多危險? 氡溫泉對人體的危害你了解多少?
  • 解密:1999年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外星人有沒有入侵地球?
    當你用百度搜索1999,會出現一些關聯詞,你會發現有:1999年保密協議和1999年外星人入侵證據。戰鬥結束後,聯合國決決定,將沒有參與戰鬥的人們用特殊方法消除他們的記憶。但部分參戰人士卻能保留記憶,但是必須籤訂保密協議,而且根本不能夠向外界敘述這場與外星人的戰鬥。這上面的大概描述就是傳遍全網的「1999年地球保衛戰」和「1999年保密協議」的來源。在這部《1999年星戰編年史》中仔細講訴了1999年發生的事,不過從頭到尾的細節是什麼?接下來我一一解說。
  • 變電站到底有沒有電磁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專業解答來了
    技術人員在變電站圍牆外側靠近居民樓的位置測工頻電場強度 鄭州供電公司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隨著今年用電負荷的不斷攀升,供電壓力不斷增大,鄭州正在大力發展電力建設,但目前有7座變電站無法落地。由於擔心變電站產生輻射危害健康,一些居民「談站色變」,成為阻礙變電站落地的重要原因。那麼,變電站到底有沒有電磁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帶著疑問,10月30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跟隨河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專業人員來到商城路與管城街交叉口,探訪了在鄭州「服役」多年的220千伏人民變電站,對其進行實地測量。
  • 解密火星有沒有生命存在適不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對於這個話題,不光是科學家,還是天文愛好者,一直在探討,就連許許多多人們,都被吸引過來,適合人類居住星球,肯定要找到和人類生存至關重要水存在才行,地球人想移民外星球,水資源太重要了,對於科學家,通過科學儀器和天文觀測,火星上到底也沒有水,適不適合人類居住,至今
  • 日本大創自主召回75類美妝產品,染髮劑被指含致癌物
    這其中還包括在今年3月的自主檢查中,雖然聲稱品質上沒有問題,但成分標示有誤或者沒有標註含有防腐物質的部分產品。雖然到現在為止,大創還未收到健康危害的報告,但相關機構表示,如果是敏感體質使用過,將會導致溼疹或者過敏等狀況發生。
  • 衛生部專家:一天吃6個含鉻膠囊沒有危害
    新華社記者 王民 攝人民網北京4月19日電19日,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說,一天吃六個膠囊,一天三次、一次兩個,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要冷靜,不要恐慌,不要把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說成很大的危害。
  • 溼巾含禁用防腐劑 防腐劑有哪些危害
    溼巾含禁用防腐劑:據央視微博消息,上海消保委近日公布:抽檢50件溼巾樣品,21件檢出國際禁用防腐劑CIT,25件嬰幼兒用溼巾中12件檢出CIT。心相印、五月花、妮飄、啟初嬰兒潔膚溼巾等均榜上有名。CIT對肌膚與黏膜有刺激性,濃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化學灼傷。
  • 深入解讀電子菸 它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深入解讀電子菸 它的危害到底有哪些時間:2020-11-04 14:28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禁止電商平臺銷售電子菸!深入解讀電子菸 它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現在吸菸的人是非常多的,很多人為了戒菸就會去吸電子菸,因為大家都會覺得電子菸的危害想必香菸會更少一些,但是今日 消息禁止電商平臺銷售電子菸,這是怎麼回事呢?電子菸為什麼被禁?電子菸   原標題:禁止電商平臺銷售電子菸!
  • 竹木纖維板裝修房子到底有沒有甲醛?
    因此,我們要解決甲醛所釋放的危害,首要就是選擇對的環保材料。竹木纖維板是現如今比較火爆的家裝牆面集成環保材料,針對它的安全性、環保性眾說紛紜,那麼竹木纖維板裝修房子到底有沒有甲醛?竹纖維是一種天然纖維,不含甲醛,但是,在薄板塗層時,它們需要用膠水固定,並且表面的薄膜也需要用墨水印製,因此含有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