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
1.掌握乙醇溶劑中滴定芳香羧酸弱酸的基本原理及指示劑的選擇。
2.掌握中性乙醇的配製和檢測方法。
基本原理
苯甲酸(Carboxybenzene)又稱安息香酸,分子式為C6H5COOH,常溫為具有苯或甲醛的氣味的鱗片狀或針狀結晶。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強,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苯甲酸以游離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苯甲酸一般常作為藥物或防腐劑使用,有抑制真菌、細菌、黴菌生長的作用,藥用時通常塗在皮膚上,用以治療癬類的皮膚疾病。用於合成纖維、樹脂、塗料、橡膠、菸草工業。苯甲酸及其鈉鹽可用作乳膠、牙膏、果醬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劑,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劑。
苯甲酸的Ka=6.3×10-3,因此可使用NaOH溶液滴定。化學計量點處,生成的苯甲酸鈉顯弱鹼性,可選用鹼性區域變色的酚酞為指示劑。
由於苯甲酸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易溶,因此必須使用乙醇做溶劑。由於乙醇一般都顯酸性,所以在酸鹼滴定中,要求採用中性乙醇做溶劑,所謂「中性」是指對所用指示劑顯中性,不幹擾指示劑變色條件。
實驗步驟
一、配製0.1mol/L NaOH溶液
根據實驗室提供10mol/L NaOH溶液配製300mL0.1mol/L NaOH溶液,計算出應取的體積數。按計算量量取10mol/L NaOH溶液,倒入細口瓶中,加入純淨水,立即蓋上塞子,搖勻備用。
二、標定NaOH溶液
按NaOH溶液濃度和滴定誤差要求估算鄰苯二甲酸氫鉀稱量質量。
採用差減法於分析天平上稱取鄰苯二甲酸氫鉀,置於250mL的錐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劑,用待標定的NaOH溶液滴至溶液呈現淡粉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為終點,記錄所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平行標定3份。
三、中性乙醇的配製
使用250mL燒杯取95%的乙醇53mL,加水至100mL,加酚酞指示劑3滴,用0.1mol/L NaOH滴定至淡紅色,即得中性乙醇溶液。
四、樣品分析
採用差減法準確稱取苯甲酸樣品約0.27g,置於錐形瓶中,加入25mL中性乙醇水溶解,加入酚酞指示劑2~3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紅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為終點。記錄所消耗NaOH溶液體積,平行測定3次。
實驗數據處理
表4-4-1 NaOH溶液的標定
實驗項目
1
2
3
m(KHC8H4O4)/g
V(NaOH)/mL
c(NaOH)/(mol/L)
/(mol/L)
di
dr/‰
註:
表4-4-2 苯甲酸質量分數的測定
實驗項目
1
2
3
m(樣品)/g
V(NaOH)/mL
ω
di
dr/‰
註:
實驗用品
分析天平,細口瓶,燒杯,滴定管,錐形瓶。
NaOH(10 mol/L,實驗室提供),酚酞指示劑(0.1%乙醇溶液),鄰苯二甲酸氫鉀(優級純),苯甲酸試樣,乙醇。
思考與討論
1.查閱《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規定中苯甲酸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是多少?
2.如何配製中性乙醇(對麝香草酚酞顯中性)?
3. 觀察本次實驗酚酞的褪色過程與上次實驗的區別,並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