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正被矮星系入侵,並被「牽」向飛馬座

2020-11-25 網易新聞

2020-11-25 14:51:00 來源: 科學大觀園

舉報

  

  科學家們認為大麥哲倫星雲(LMC)大約在7億年前跨入了銀河邊界,並且在「入侵」時嚴重擾亂了銀河系的結構及運動。

  此前的研究表明,大麥哲倫星雲(LMC)和銀河系一樣,被暗物質暈包圍。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粒子既不吸收光,也不發射光,卻對宇宙中恆星和氣體的運動具有強烈的牽引作用。

  在利用複雜統計數據模型計算出銀河系最遙遠恆星的速度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LMC是如何擾亂銀河系的。這項研究由英國科學技術設施委員會(STFC)資助,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LMC暗物質暈的巨大引力作用正牽引、扭曲著銀河系圓盤,使其以每秒32千米(即每小時115200千米)的速度朝飛馬座靠近。

  更令他們驚訝的是,銀河系並沒有朝著LMC當前的位置移動,而是朝著它過去已經過的某一點移動,這與此前猜想不符。他們認為,這是因為LMC在其巨大引力的推動作用下,正在以更快的速度(370千米/秒,約130萬千米/小時)遠離銀河系——好比銀河系正努力地試圖擊中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但並沒有瞄準。

  這一發現將幫助科學家開發新的數據模型技術,用以捕獲這兩個星系間不斷變化的相互作用。天文學家還打算摸清LMC第一次「闖入」銀河系的方向和確切時間,從而揭示更多關於銀河系和LMC中暗物質數量和分布情況的細節。

  論文第一作者Michael Petersen博士說:「我們的發現可以鼓勵研究者使用新一代模型描述星系的進化歷程。而且,我們也證明了,30萬光年外的遙遠恆星保存了LMC闖入前的銀河繫結構記憶,它為測量LMC引力作用下的星盤飛行提供了參照標準。」

  愛丁堡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引力動力學系主任Jorge Penarrubia教授也評論:「這一發現無疑打破了『銀河系應處於某種平衡狀態』的魔咒。」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天文學》

  期刊編號: 2397-3366

  https://phys.org/news/2020-11-galaxy-encounter-violently-disturbed-milky.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正被矮星系入侵,並被「牽」向飛馬座
    科學家們認為大麥哲倫星雲(LMC)大約在7億年前跨入了銀河邊界,並且在「入侵」時嚴重擾亂了銀河系的結構及運動。研究人員發現,LMC暗物質暈的巨大引力作用正牽引、扭曲著銀河系圓盤,使其以每秒32千米(即每小時115200千米)的速度朝飛馬座靠近。更令他們驚訝的是,銀河系並沒有朝著LMC當前的位置移動,而是朝著它過去已經過的某一點移動,這與此前猜想不符。
  • 人類或可以見證奇妙時刻:人馬座矮星系毀滅後,會融入銀河系
    而近期,外國的科學家們在針對銀河系和它旁邊星系進行探索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妙的事情。人馬座矮星系現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正在一步步的走上自我毀滅。而且看起來,它毀滅之後會和銀河系產生碰撞,但是兩個星系大小是不相同的,讓我們看起來非常像是獵食者與獵物之間的關係,顯然,人馬座矮星系並沒有任何勝算。
  • 銀河系的位置在哪裡?
    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形狀像根棒棒糖,包括幾千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星際氣體,星際塵埃。它之所以稱為銀河,是因為從地球上肉眼觀察,像一條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河流。銀河系的位置在哪裡?因為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界,銀河系的絕對位置誰也不知道在哪裡。銀河系的相對位置在本星系群的一個荒涼地帶。銀河系周圍已知的有四個衛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小麥哲倫星雲,大犬座矮星系,飛馬座矮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型星雲。
  • 銀河系吞併矮星系發現新證
    受訪者供圖  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是個令人著迷的科學問題。天文學界此前認為,銀河系是通過不斷「吞併」附近的矮星系壯大的。近日,一項新發現為銀河系「吞併」矮星系提供了新證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導的中日合作研究團隊,首次在銀河系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恆星。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其「DNA」發現,這顆恆星並非銀河系「原住民」,而是被銀河系吸入瓦解的矮星系「外來移民」。
  • 50億年前銀河系與矮星系的「親密接觸」
    目前,西班牙科學家表示,太陽的誕生是由於50億年前銀河系與體積較小的人馬座矮星系近距離碰撞所致,這一事件為後續地球生命的孕育拉開了帷幕。對太陽系鄰近恆星年齡的分析表明,銀河系至少3次碰撞人馬座矮星系,每次碰撞事件不久在銀河系形成了恆星爆炸式孕育,此類宇宙碰撞引起一系列漣漪事件,其中之一導致了47億年前太陽的形成。
  • 銀河系殺手,正以每秒300公裡向我們襲來,人類有望見證碰撞
    300公裡的速度向銀河系飛來,有科學家戲稱這絕對是現實版的天外飛仙,但是在我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天外飛仙,而是天外飛妖,因為仙女是善良的,人畜無害的,但是這位仙女卻是來勢洶洶。,大約在20億年前,仙女座還沒有現在這麼的龐大,但是它吞噬了M32矮星系,使M32矮星系成為了它的一部分,但是通過科學家們的觀測,仙女座星系中至少還包含了其他兩個較大的星系,也就是說,仙女座在壯大發展的過程中,並非只吸收了一個M32矮星系,還有兩個星系也慘遭仙女座星系的毒手。
  • 人馬座矮星系走向消亡,科學家表示,人類或有幸見證這一刻
    日前,國外的科學家在對銀河系及其周圍的星系在進行了大規模的排查觀測之後,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情。科學家們發現,人馬座矮星系如今正在走向滅亡。起源於它和銀河系的一場碰撞,而這場碰撞之中,它和銀河系之間就好像是獵物跟捕食者的關係,人馬座矮星系沒有一點兒的勝算,所以人類現在或許正在見證著它的消亡。
  • 造父變星「定位」銀河系附近矮星系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大圓盤面的遠側發現了群集的年輕脈動變星,新的發現有助於他們尋找以往未曾看到的也許由暗物質構成的矮星系,很多的矮星系躲藏在銀河系外側的塵埃雲團,天文學家一直未能確定它們的位置。查克拉巴爾蒂解釋說,他們發現的四顆年輕恆星是迄今為止在靠近銀河系圓盤面區域出現的最為遙遠的造父變星,《天體物理學通訊》刊登了科學團隊的探測成果。新發現的四顆恆星與矮星系有關,早在2009年,查克拉巴爾蒂提出過矮星系存在的預測,她的預測建立在對銀河系圓盤外側波紋分析的基礎上,查克拉巴爾蒂在更早的時候曾經預測,它們是由暗物質主導的矮星系。
  • 人馬座矮星系被銀河系吞噬(圖)
    人馬座矮星系一點一點地被拉長,直到整個被吞噬掉  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是怎麼樣的?我們根本無法用可見光來看見銀河系的中心,因為,那裡被一層厚厚的塵埃遮住了。儘管這樣,但如果有人透過天文望遠鏡向著銀河系的中心看過去,那大概就是人馬座矮星系的所在。  本報綜合報導 華盛頓當地時間24日,美國天文學家提供的記錄顯示,偌大的宇宙空間正在上演一幕「鬧劇」,人類所在的銀河系正在吞噬它最近的鄰居——人馬座矮星系。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斷成長的銀河系是如何瓦解、吞噬其周圍矮星系的?怎樣分辨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原住民」還是「外來移民」?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 "星系殺手"正以300公裡/秒的速度向銀河系撲來,人類有望看到終極
    在南半球東北方向的晴朗夜空中,你會看到一個紡錘狀的橢圓光斑,那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星系——曾經被稱為大仙女星雲的仙女座星系,它也是離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離地球僅有254萬光年。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會在人類的視野中越來越亮,因為仙女星系正在以每秒300公裡左右的時速向銀河系飛來,仿佛一位美麗的仙女急著去見自己凡間的情人。
  • 「飛馬座」接棒「空中油輪」
    但是,波音公司就投標過程中的缺陷向美國政府提出抗議,展開一系列公關活動。2008年7月9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宣布:空軍將重新招標新一代加油機。空中巴士公司的生意泡湯。2011年,美國空軍正式宣布選擇波音公司的KC-767加油機,將其命名為KC-46A「飛馬座」,要求波音公司在2017年之前交付18架初始運營的該型加油機,並且通過籤訂合同,約定將接收179架「飛馬座」加油機。但事與願違,「飛馬座」的交付患了和F-35戰鬥機一樣的「拖延症」。
  • 或是在幾十億年前,由銀河系與該矮星系的碰撞引發
    天文學家們知道,因為繞銀河系核心的軌道收緊了,由於引力的作用,人馬座會反覆撞擊銀河系的圓盤。先前的研究表明,人馬座(所謂的矮星系)對恆星在銀河系中的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人甚至聲稱,銀河系標誌的螺旋結構質量提高了1萬倍,這可能是過去60億年來至少三起與人馬座相撞導致的結果。
  • 人馬座矮星系正在毀滅,它將融入銀河系,人類或能見證這奇妙一刻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在過去的幾十億年時間裡,人馬座矮星系一直在不斷地靠近銀河系,科學家們也通過「蓋亞衛星」逐漸清晰地繪製出了它的形狀,以及天空中哪些恆星並不屬於銀河系,而是來自於人馬座矮行星之中。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發現,因為人馬座矮星系的接近,銀河系的邊緣如今已經出現了結構鬆動的情況,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意味著這兩個星系很可能會在未來重疊,而且人馬座矮星系如今融入銀河系的速度也加快了,看起來就好像是「飛蝶撲火」一般。
  • 人馬座矮星系正在毀滅,它將融入銀河系,人類或能見證這奇妙一刻
    多年來,人馬座矮星系一直都在不斷地接近銀河系,所以,很多科學家都曾認為它已經被銀河系給撕碎了,我們發現它的時候,看到的便是它殘存下來的物質。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發現,因為人馬座矮星系的接近,銀河系的邊緣如今已經出現了結構鬆動的情況,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意味著這兩個星系很可能會在未來重疊,而且人馬座矮星系如今融入銀河系的速度也加快了,看起來就好像是「飛蝶撲火」一般。
  • 38億年後,仙女座星系衝撞銀河系,太陽系會毀滅嗎?
    離開銀河系之後,就是浩瀚的星系際空間。儘管那裡極為空曠,但其中還分布著很多的河外星系,它們也包含著數以億計的恆星。在銀河系之外,大犬座矮星系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它與太陽系相距2.5萬光年,與銀河系中心相距4.2萬光年。雖然銀河系的直徑至少12萬光年,但這是盤面直徑,其星盤厚度只有大約2000光年。所以大犬座矮星系不在銀河系中,而是位於銀盤之外。
  • 《天文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
    《天文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Credit: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和加拿大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
  • 徑向速度法簡介——發現飛馬座51b
    而飛馬座51b圍繞的恆星是飛馬座51(51 Pegasi),它的質量約是太陽的1.045倍,直徑約是太陽的1.025倍,和太陽很像。飛馬座51b則和我們的木星很像,質量約為木星的一半,體積約是木星的兩倍,但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它的恆星,約為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六分之一,使得它的公轉周期只有4天左右。
  • 宇宙星系大小排名,銀河系只是滄海一粟
    仙女星系,又叫仙女座大星雲,位於仙女座方位的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直徑22萬光年,距離地球有254萬光年,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    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同處於本星系群,質量是銀河系的二倍,直徑至少是銀河系的2倍。    仙女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正以每秒300公裡的速度朝向銀河系運動,在30-40億年後可能會撞上銀河系,最後併合成橢圓星系。
  • 大麥哲倫星雲:附近的衛星矮星系
    大麥哲倫星雲(LMC)是銀河系的衛星矮星系,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之一。距地球約163,000光年,矮星系在南半球的天空看起來像一片微弱的雲。它位於Dorado和Mensa星座的邊界。LMC及其伴侶小麥哲倫雲(SMC)都以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的名字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