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如何形成?或是在幾十億年前,由銀河系與該矮星系的碰撞引發

2020-10-30 用戶92322398432

太陽的形成、太陽系的形成以及隨後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可能是我們銀河系和一個叫做人馬座的較小星系之間碰撞的結果,這個星系在20世紀90年代被發現圍繞在我們銀河系的家園中運行。這一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天文學家們知道,因為繞銀河系核心的軌道收緊了,由於引力的作用,人馬座會反覆撞擊銀河系的圓盤。先前的研究表明,人馬座(所謂的矮星系)對恆星在銀河系中的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人甚至聲稱,銀河系標誌的螺旋結構質量提高了1萬倍,這可能是過去60億年來至少三起與人馬座相撞導致的結果。根據現有的模型顯示,這三次分別是大約五六十億年前,然後是大約二十億年前,最後是十億年前。而這三個時期都是恆星明顯增加的時間段。

基於歐空局的銀河系測繪空間望遠鏡蓋亞收集的數據,就首次揭示了人馬座對銀河系的影響可能更大。碰撞產生的漣漪似乎引發了主要的恆星形成事件,其中一次事件大致與47億年前太陽形成的時間一致。

碰撞後的漣漪

研究人員觀察了太陽周圍6500光年範圍內恆星的光度、距離和顏色,並將這些數據與現有的恆星演化模型進行了比較。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認為矮星系可能產生了這樣的影響這一說法很有道理。

一開始只有一個星系,銀河系,它相對安靜。在最初恆星形成的劇烈時期(部分是由早期的合併引發的)之後,銀河系已經達到了恆星穩定形成的平衡狀態。突然之間,人馬座下降並破壞了平衡,導致大星系內所有先前靜止的氣體和塵埃像水面上的漣漪一樣四處晃動。

在銀河系的某些區域,這些漣漪會導致更高濃度的塵埃和氣體,而清空其他區域。這些區域的高密度物質將觸發新恆星的形成。這樣看起來,人馬座不僅塑造了銀河系的結構,影響了恆星在銀河系中運動的動力學,而且還導致了銀河系的形成。

太陽的誕生

事實上,如果人馬座矮星系沒有被銀河系的引力困住並最終衝破它的圓盤,那麼太陽和它的行星可能不存在。

太陽是在銀河系恆星形成的時候形成的,這是因為人馬座與銀河系的第一次碰撞。但並不知道是否由於人馬座的影響而導致了太陽中的氣體和塵埃雲的崩塌。但這是一種可能的情況,因為太陽的年齡與人馬座效應形成的恆星一致。

每次碰撞都會剝離人馬座的一些氣體和塵埃,使星系在每次經過之後變得更小。現有的數據表明,在最近的數億年裡,人馬座可能再次穿過銀河系的星盤,而且現在離它非常近。事實上,這項新的研究發現了最近一次恆星形成的爆發,這意味著可能出現一次新的、持續的恆星誕生浪潮。

事實上,在2013年底發射蓋亞空間望遠鏡之前,這種對銀河系恆星形成歷史的詳細洞察是不可能的,蓋亞在2016年和2018年的兩次數據發布徹底改變了銀河系的研究。根據歐空局上世紀90年代初的「河馬」號任務的數據,對銀河系恆星形成歷史的一些確定以前就存在。但這些觀測集中在太陽附近。它並沒有真正的代表性,所以它無法揭示我們現在看到的恆星形成中的那些爆發。

所以,這確實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銀河系詳細的恆星形成史。這證明了蓋亞的科學力量,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在無數開創性的研究中科學家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這一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太陽誕生在哪裡?50億年前銀河系與矮星系的「親密接觸」
    目前,西班牙科學家表示,太陽的誕生是由於50億年前銀河系與體積較小的人馬座矮星系近距離碰撞所致,這一事件為後續地球生命的孕育拉開了帷幕。對太陽系鄰近恆星年齡的分析表明,銀河系至少3次碰撞人馬座矮星系,每次碰撞事件不久在銀河系形成了恆星爆炸式孕育,此類宇宙碰撞引起一系列漣漪事件,其中之一導致了47億年前太陽的形成。
  • 銀河系翹曲身材或源自星系碰撞 太陽是「事故」留下的傷痕
    這是宋代著名詞人周邦彥對銀河系的描述。  自古以來,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光帶,引發了人們無數的想像,許多詩句和神話也由此傳出。然而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古人對銀河的認識,並無太多科學依據。  直到1609年冬,伽利略首次通過望遠鏡觀測發現,銀河由密密麻麻眾多暗星集聚而成,並非是一片發光的薄雲。
  • 銀河系60億前有一次過大碰撞?
    我們的銀河系在其生命周期中可能與其他星系發生過碰撞或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是宇宙中常見的現象。天文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星系暈中作為這些事件的潮汐殘留物而遺留下來的碎片,推斷出質量增加到銀河系的歷史。這種方法對於研究歷史事件特別有效,比如幾十億年前人馬座矮星系的下陷,那次下陷使得星系地圖上可見恆星的潮汐流。
  • 克拉肯星系在110億年前,與銀河系發生碰撞,造成銀河系的改變
    克拉肯星系碰撞改變了銀河系的面貌   科學家表明,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發生在110億年前,當時銀河系的質量比現在小四倍,而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是銀河系經過的最重要的合併   重現星系合併的過程   並且科研人員還開發了一套人工智慧算法,用來識別基於恆星共享屬性的球狀星團,首先在數千個模擬星系上運行該算法,一旦該算法能夠準確地預測到假想星系中球狀星團的形成
  • 它和銀河系有3次碰撞,使得太陽星雲瓦解,太陽誕生了
    星系之間的碰撞,是恆星的起源方式之一。銀河系在過去的60億年裡,和一個星系發生了三次碰撞,太陽就這樣在碰撞中誕生了。125億年前,那太陽系的起源是什麼?46億年前的一天,原始太陽星雲迎來了轉折點,星雲結構開始解體,中心區域的溫度不斷上升,氣壓增強。解體時釋放出來的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被擠壓到了一起,形成了球體。它在氣壓和引力的作用下高速自轉,又吸收了其他物質,最後就形成了太陽。
  • 克拉肯星系事件是已知最大規模的碰撞,對銀河系的形成,至關重要
    克拉肯星系碰撞改變了銀河系面貌科學家表明,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發生在110億年前,當時銀河系的質量比現在小四倍,而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是銀河系經過的最重要的合併,碰撞改變了當時銀河系的面貌,很可能為我們的銀河系增加了13個球狀星團。
  • 太陽最初是怎麼形成的?從50億年前銀河系被撞說起
    有一些科學家關心太陽將來會發生什麼,另一些科學家則關心太陽是怎麼誕生的。近日,西班牙科學家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論文,講述了一個50億年前星系碰撞的故事。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6萬光年,地球離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人馬座矮星系(SagDEG)離地球只有7萬光年,所以其實人馬座矮星系離銀河系非常近,可以說是緊貼在銀河系邊緣。人馬座矮星系比銀河系小得多,它由4個直徑大約1萬光年的球狀星團組成。
  • 數十億年前的宇宙碰撞是太陽系誕生的「鑰匙」?
    甚至科學家認為是銀河系和SGRDSPH之間的碰撞才創造了太陽系本身。人馬座矮球狀星系該人馬座矮球狀星繫於1994年被發現,當時天文學家認為它是離銀河系最近的矮星系,目前距離地球約70000光年,它以繞銀河系的環形極地軌道運行。
  • 銀河系吞併矮星系發現新證
    銀河系這樣的大型星系通常被認為是併合矮星系形成的。然而銀河系中有多少恆星來自矮星系?這些恆星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天文學家對此仍知之甚少。  依託郭守敬望遠鏡提供的海量光譜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導的中日合作研究團隊,在銀河系暈內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約2.2萬光年的特殊恆星。  這顆恆星是如何被注意到的?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斷成長的銀河系是如何瓦解、吞噬其周圍矮星系的?怎樣分辨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原住民」還是「外來移民」?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 太陽到底是怎麼來的?新的研究揭示了57億年前的銀河系往事
    太陽是地球上的萬物之源,可以說沒有了太陽,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生命,那麼太陽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關於太陽的起源,目前認同度較高的是「星雲假說」,該觀點認為,46億年前太陽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巨大的星雲,我們可以稱之為「太陽星雲」,在某一天,這片星雲發生了坍塌,而現在我們見到的太陽就是這片星雲中的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而成,至於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則是形成太陽之後所遺留下的「邊角料」。
  • 《天文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
    《天文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Credit: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和加拿大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
  • 太陽系幾十億年前可能存在兩個太陽
    太陽系幾十億年前可能存在兩個太陽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我們抬頭只看到一個太陽,但美國哈佛大學與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的一項新的研究聲稱,太陽系幾十億年前可能存在兩個太陽。多恆星星系在別的地方很常見,比如半人馬座就由三顆恆星組成。由哈佛大學與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阿維·勒布和阿米爾·西拉傑撰寫的新論文表明,我們的太陽現在失蹤的恆星伴星可以揭示外太陽系中發生的奇怪現象,具體來說,它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太陽系有一個如此龐大的奧爾特雲。
  • 蓋亞數據顯示可能是人馬座星系與銀河系的碰撞促進了太陽系的產生
    簡介:已知人馬座星系三次在引力拉扯下撞向銀河系,並且很有可能是4次,太陽形成於46億年前,這與人馬座其中一次撞擊時機吻合,太陽很有可能是在這次撞擊的漣漪波動下產生的。
  • 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蓋亞-恩克拉多斯星系(又被稱為蓋亞-恩克拉多斯香腸),在大約90億年前撞擊銀河系;海爾米星流,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星流,來自於大約100億年前的一次星系碰撞;紅杉星系,是一個矮星系,在大約90億年前被銀河系吞併;人馬座矮橢球星系:直徑約為10000光年,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之一,在最近幾十億年的時間裡已經多次穿越銀河系,最終將被銀河系吞併。
  • 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目前,科學家已經對歷史上發生過的一些嚴重碰撞有過一些了解,比如:蓋亞-恩克拉多斯星系(又被稱為蓋亞-恩克拉多斯香腸),在大約90億年前撞擊銀河系;海爾米星流,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星流,來自於大約100億年前的一次星系碰撞;紅杉星系,是一個矮星系,在大約90億年前被銀河系吞併;
  • 太陽系的「創造者」在消亡,在7萬光年處掙扎,它將被銀河系吞噬
    從體積上來看,人馬座矮星系只有銀河系的10分之一,科學家發現大約從60億年前開始,人馬座矮星系和銀河系之間的拉鋸戰便已經開始了,而且在第一次的碰撞中,人馬座矮星系還間接的幫助太陽孕育而生。,在過去的60億年時間裡,半人馬矮星系和銀河系一共發生過3次的碰撞,第一次發生在50億年前,第二次發生在20億年前,第三次則發生在10億年之前。
  • 太陽系的「創造者」在消亡,在7萬光年處掙扎,它將被銀河系吞噬
    從體積上來看,人馬座矮星系只有銀河系的10分之一,科學家發現大約從60億年前開始,人馬座矮星系和銀河系之間的拉鋸戰便已經開始了,而且在第一次的碰撞中,人馬座矮星系還間接的幫助太陽孕育而生。人馬座矮星系和太陽系的關係?
  • 半人馬座或曾撞過銀河系,科學家找到證據,42億年前很可怕
    據《科技日報》6月份的報導,銀河系在距今62億-42億年前,或許遭遇過一場星系碰撞,其中,可能就是因為這場碰撞,才誕生了太陽系等恆星星系。那麼,這個曾撞擊銀河系的星系是什麼呢?目前,科學家將目標放在銀河系附近,本星系群內最大的球狀星系——半人馬座矮星繫上。
  • 半人馬座或曾撞過銀河系,科學家找到證據,42億年前很可怕
    據《科技日報》6月份的報導,銀河系在距今62億-42億年前,或許遭遇過一場星系碰撞,其中,可能就是因為這場碰撞,才誕生了太陽系等恆星星系。那麼,這個曾撞擊銀河系的星系是什麼呢?目前,科學家將目標放在銀河系附近,本星系群內最大的球狀星系——半人馬座矮星繫上。